[1] |
余冬冬, 廖圣良, 宋杰, 范国荣, 李倩倩, 王宗德. 蚊虫驱避化合物与人体分泌的引诱物L-乳酸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计算[J]. , 2017, 60(8): 906-911. |
[2] |
安欢迎, 王琴, 李治, 党晓群, 周泽扬, 王林玲. 家蚕微孢子虫与家蚕ECH1和GAPDH蛋白的相互作用[J]. , 2017, 60(1): 45-52. |
[3] |
蔺哲广, 秦瑶, 李利, 王帅, 郑火青, 胡福良. 狄斯瓦螨和蜜蜂残翅病毒对蜜蜂健康的协同影响[J]. , 2016, 59(7): 775-784. |
[4] |
孟庆峰,刘晓勇.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 2013, 56(8): 925-933. |
[5] |
孙兴华, 周晓榕, 庞保平, 孟庆玖. 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体内主要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 2012, 55(10): 1178-1184. |
[6] |
孙明洋,王振龙,王永红,郭彩茹,田澍辽,路纪琪. 昆虫寄生对栓皮栎坚果特征和萌发行为的影响[J]. , 2011, 54(3): 320-326. |
[7] |
汤强, 章玉萍, 谢翎, 宋礼华, 李增智, 黄勃.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的转基因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获得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增效作用[J]. , 2009, 52(7): 755-763. |
[8] |
何忠,曹红珍,曾菊平,梁玉勇, 韩瑞东,戈峰*.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选择与适应研究[J]. , 2007, 50(2): 125-135. |
[9] |
李小珍,刘映红. 食料对南亚果实蝇解毒酶活力的影响[J]. , 2007, 50(10): 989-995. |
[10] |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张珏锋, 陈列忠. 植物耐虫性研究进展[J]. , 2005, 48(2): 262-272. |
[11] |
刘兴平,王国红,刘向辉,韩瑞东,戈峰. 不同林相的松针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 , 2003, 46(6): 720-726. |
[12] |
洪靖君1,2, 段家龙1, 赵淑玲2,彭辉银2*. 家蚕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J]. , 2003, 46(4): 409-416. |
[13] |
张真, 李典谟1*, 查光济2. 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和干旱对种群时间动态的影响[J]. , 2002, 45(4): 471-476. |
[14] |
高伟1, 赵成华1*, 施再喜2(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 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在不同类型诱芯中的稳定性[J]. , 2001, 44(2): 213-220. |
[15] |
陈尚文. 马尾松毛虫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与耐药性的关系[J]. , 2001, 44(1): 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