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文章快速检索

照片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膜翅目: 蜜蜂科)成虫,其身体上附着了大量葎草(大麻科)的花粉。本期报道了西方蜜蜂预蛹低温胁迫后恢复化蛹的转录组学分析(pp. 291–299)。照片由张润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2022年9月13日摄于北京香山国家植物园。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6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0
上一期   
导言
传粉昆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侯昕彤, 郑浩, 王凯
2025, 68(3):  253-259.  doi:10.16380/j.kcxb.2025.03.001
摘要 ( 17 )   PDF (1475KB) ( 20 )     
传粉昆虫(包括蜂、蝴蝶、甲虫、蝇、蛾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繁衍和生态平衡。随着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出现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加剧了传粉昆虫面临的挑战,如栖息地丧失、化学农药的使用、气候变化和病原体传播的协同效应,这些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传粉昆虫的研究,探索其生理、形态、行为、生态等方面的特征及其与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也为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资源提供了基础性科学依据。本期传粉昆虫专辑汇聚了国内学者有关传粉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传粉昆虫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本领域学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论文
意大利蜜蜂piR-ame-1186994的靶基因与功能分析
张艺琼, 那志豪, 李琪明, 王梦怡, 李婧娴, 代梦远, 邱剑丰, 张荣华, 卢兆辉, 陈大福, 严提珍, 郭睿
2025, 68(3):  260-270.  doi:10.16380/j.kcxb.2025.03.002
摘要 ( 11 )   PDF (5969KB) ( 14 )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piR-ame-1186994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探究piR-ame-1186994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Stem-loop RT-PCR和Sanger测序分别验证piR-ame-1186994在意大利蜜蜂6日龄工蜂成虫中肠、 12日龄雄蜂成虫精巢和7日龄蜂王成虫卵巢中的表达和序列真实性。使用相关软件预测piR-ame-1186994的靶mRNA并进行GO和KEGG数据库注释,进而构建发育信号通路、能量代谢通路及细胞和体液免疫通路相关调控网络。饲喂刚出房工蜂成虫piR-ame-1186994的模拟物(mimic)和mimic-NC(阴性对照组),利用RT-qPCR检测工蜂成虫中肠中的piR-ame-1186994及其关键2个关键靶基因(YAP1和PLD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意大利蜜蜂6日龄工蜂成虫中肠、 12日龄雄蜂成虫精巢和7日龄蜂王成虫卵巢中均扩增出piR-ame-1186994的特异性片段。piR-ame-1186994共靶向1 097条mRNA,可注释到新陈代谢过程、结合和细胞等30条GO条目以及Wnt信号通路、内吞作用和催产素信号通路等182条KEGG通路。其中,分别有36和16条靶mRNA涉及5条发育相关信号通路(mTOR, Wnt, Hippo, AMPK和Notch信号通路)和4条能量代谢相关通路(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及磷酸戊糖通路)。此外,分别有29和8条靶mRNA涉及4条细胞免疫通路(溶酶体、内吞作用、吞噬体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3条体液免疫通路(PI3K-Akt, MAPK和FoxO信号通路)。相较于阴性对照组mimic-NC, mimic-piR组中piR-ame-1186994的表达量在1, 3和5日龄工蜂中肠中显著上调,在2和4日龄工蜂中肠中极显著上调;靶基因YAP1的表达量在1, 3, 4和5日龄工蜂中肠中极显著下调,在2日龄工蜂中肠中显著下调;靶基因PLD2的表达量在2, 3和5日龄工蜂中肠中显著下调,在4日龄的工蜂中肠中极显著下调。【结论】piR-ame-1186994在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雄蜂精巢和蜂王卵巢中存在与表达;piR-ame-1186994通过靶向和负调控YAP1和PLD2的表达潜在调节工蜂中肠发育和免疫。
中华蜜蜂幼虫肠道体液免疫通路相关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鉴定
李坤泽, 杜丽婷, 王梦怡, 胡艳雯, 吴函雨, 邱剑丰, 严提珍, 卢兆辉, 陈大福, 骆庆明, 郭睿
2025, 68(3):  271-281.  doi:10.16380/j.kcxb.2025.03.003
摘要 ( 8 )   PDF (1860KB) ( 10 )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肠道中体液免疫通路相关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为持续开展中华蜜蜂体液免疫通路相关基因和剪接异构体的分子克隆与功能研究提供资源和基础。【方法】通过Blast将前期基于中华蜜蜂工蜂幼虫肠道转录组的纳米孔(nanopore)测序数据鉴定到的所有全长转录本分别比对到KEGG和Nr数据库,筛选出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其剪接异构体。利用GffCompare软件将鉴定到的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比对到东方蜜峰A. cerana参考基因组(版本号: ACSNU-2.0),以优化已注释基因的结构。使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AS)事件类型,再统计不同类型的AS事件数目;采用RT-PCR验证AS事件的真实性。利用TAPIS pipeline软件预测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所含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APA)位点,并通过MEME软件鉴定APA位点上游50 bp的基序(motif);通过3′RACE验证APA位点的真实性。【结果】共鉴定到JNK-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23个基因及135条剪接异构体,Toll信号通路相关的21个基因和130条剪接异构体,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12个基因和53条剪接异构体, IMD信号通路相关10个基因和46条剪接异构体。注释到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上体液免疫通路相关的18个基因的5′UTR被延长, 19个基因的3′UTR被延长, 8个基因的5′UTR和3′UTR同时被延长。共鉴定到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的16个基因的60次AS事件,其中最丰富的类型是可变5′端剪接(alternative 5′splice site, A5SS)(26次)。通过RT-PCR证实了随机选择的3个基因的AS事件的真实性。共鉴定到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的47个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的APA位点,其中含有1个APA位点的基因最多。在APA位点上游鉴定到3条一致性序列: ATATAWAWWTATATRWATNYD, HVVN VNNDBDNBHNDDDNWNNNNNWNNH和BSHDVWDRDBDDDKKNVWDRDKHHVKHDVNNVWDND BHWHB。3′RACE结果证实了随机选择的2个基因所含APA位点的真实性。【结论】首次鉴定到中华蜜蜂幼虫肠道体液免疫信号通路相关的66个基因和364条剪接异构体,优化了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上注释到体液免疫通路的29个基因结构,挖掘出体液免疫相关的60次AS事件和139个APA位点,并证实了体液免疫相关基因的AS事件和APA位点的真实性。

东方蜜蜂基质金属蛋白酶14基因AcMMP14的分子特征与表达模式
刘治滩, 叶道有, 宓诗雨, 王宁, 郑一荻, 蒋海宾, 吴鹰, 徐细建, 陈大福, 邱剑丰, 郭睿
2025, 68(3):  282-290.  doi:10.16380/j.kcxb.2025.03.004
摘要 ( 7 )   PDF (5560KB) ( 10 )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东方蜜蜂Apis cerana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 MMP14)基因AcMMP14,分析其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为持续深入开展AcMMP14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提取东方蜜蜂6日龄工蜂幼虫肠道总RNA,PCR扩增AcMMP14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 CDS)。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cMMP14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征,鉴定东方蜜蜂和其他蜂种MMP14的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RT-qPCR检测AcMMP14在工蜂卵、幼虫、预蛹、蛹和不同日龄成虫,工蜂成虫触角、脑、表皮、脂肪体、毒腺、中肠和咽下腺及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接种刚出房的1日龄工蜂后1-4 d时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AcMMP14的分子式为C3068H4581N803O915S20,分子量约为68.00 kD,脂溶系数为64.12,等电点为5.85,平均亲水系数为-0.47,含1个信号肽和36个磷酸化位点,可同时定位于线粒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东方蜜蜂与其他10种蜂的MMP14中均含有3个相同的结构域和5个相同的保守基序。东方蜜蜂与大蜜蜂A. dorsata的MMP14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94.23%,且在进化树上聚为一支。AcMMP14在东方蜜蜂工蜂卵、3日龄幼虫、 1和2日龄预蛹及4日龄蛹中差异表达,在4日龄蛹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日龄幼虫和2日龄预蛹中的表达量。AcMMP14在不同日龄工蜂成虫体内差异表达,在15日龄成虫体内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1, 2, 6, 12和17日龄成虫体内的表达量。AcMMP14在东方蜜蜂工蜂成虫的7种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脑、表皮、脂肪体、毒腺、中肠和咽下腺中的表达量。与未接种的对照组相比,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接种后1和2 d时工蜂成虫中肠中AcMMP14的表达量显著下调,3和4 d时工蜂成虫中肠中AcMMP14的表达量下调但差异不显著。【结论】AcMMP14为潜在的亲水性蛋白和分泌蛋白;AcMMP14在东方蜜蜂工蜂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组织中发挥潜在的重要功能;工蜂成虫中肠中AcMMP14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第一个增殖周期前期被激活表达。

西方蜜蜂预蛹低温胁迫后恢复化蛹的转录组学分析
曹铭劼, 许宏智, 徐新建, 周姝婧, 朱晨煜, 田园明月, 周冰峰, 姚清花, 朱翔杰
2025, 68(3):  291-299.  doi:10.16380/j.kcxb.2025.03.005
摘要 ( 12 )   PDF (1932KB) ( 11 )     
【目的】蜜蜂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狭温性特征,低温胁迫会导致发育停滞。本研究旨在研究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预蛹低温胁迫后恢复化蛹的分子机制。【方法】比较在最适温度35 ℃发育的西方蜜蜂工蜂蛹(CK)和预蛹经20 ℃低温胁迫24 h后恢复化蛹的蛹(T)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CK vs T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将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选取5个抗氧化相关的DEGs(SOD2, Tpx4, GstS1, Prdx6和Cu-Zn)进行RT-qPCR验证。【结果】CK vs T比较组检测到1 335个DEGs,其中853个DEGs上调, 482个DEGs下调; GO富集结果显示, DEGs显著富集在细胞内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NADH脱氢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GO条目上。KEGG富集结果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氧化磷酸化、核糖体以及蛋白酶体通路。抗氧化相关5个DEGs (SOD2, Tpx4, GstS1, Prdx6和Cu-Zn)的RT-qPCR结果均显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经低温胁迫的西方蜜蜂预蛹,当恢复正常发育温度后,通过提高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分解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重启发育并完成化蛹。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狭温性昆虫在经历低温胁迫后的发育恢复机制。
西方蜜蜂预蛹低温胁迫后恢复化蛹的转录组学分析 Hot!
曹铭劼, 许宏智, 徐新建, 周姝婧, 朱晨煜, 田园明月, 周冰峰, 姚清花, 朱翔杰
2025, 68(3):  300-310.  doi:10.16380/j.kcxb.2025.03.006
摘要 ( 17 )   PDF (1804KB) ( 12 )     
【目的】蜜蜂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狭温性特征,低温胁迫会导致发育停滞。本研究旨在研究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预蛹低温胁迫后恢复化蛹的分子机制。【方法】比较在最适温度35 ℃发育的西方蜜蜂工蜂蛹(CK)和预蛹经20 ℃低温胁迫24 h后恢复化蛹的蛹(T)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CK vs T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将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选取5个抗氧化相关的DEGs(SOD2, Tpx4, GstS1, Prdx6和Cu-Zn)进行RT-qPCR验证。【结果】CK vs T比较组检测到1 335个DEGs,其中853个DEGs上调, 482个DEGs下调; GO富集结果显示, DEGs显著富集在细胞内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NADH脱氢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GO条目上。KEGG富集结果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氧化磷酸化、核糖体以及蛋白酶体通路。抗氧化相关5个DEGs (SOD2, Tpx4, GstS1, Prdx6和Cu-Zn)的RT-qPCR结果均显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经低温胁迫的西方蜜蜂预蛹,当恢复正常发育温度后,通过提高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分解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重启发育并完成化蛹。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狭温性昆虫在经历低温胁迫后的发育恢复机制。
地熊蜂在油茶园中的访花行为与授粉效果 Hot!
朱兴赛, 袁斌, 袁德义, 胡福良, 苏晓玲, 范晓明, 罗毅波
2025, 68(3):  311-320.  doi:10.16380/j.kcxb.2025.03.007
摘要 ( 11 )   PDF (2584KB) ( 5 )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结实高度依赖昆虫传粉,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传粉昆虫的适宜栖息地,油茶传粉昆虫日益减少,给油茶带来了严重的授粉危机。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多种植物的优势传粉者,但对地熊蜂在油茶上的传粉有效性及传粉效率等方面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在油茶园中引入地熊蜂对传粉的有效性,综合评估地熊蜂在油茶授粉中的潜力,为解决油茶低产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油茶园中引入地熊蜂,采用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测定,系统地研究地熊蜂成年工蜂的日活动规律、访花行为、访花密度、访花频率、体表携粉量、花粉柱头落置量和坐果率,系统地评价地熊蜂对油茶的授粉效果。【结果】在油茶开花期内,地熊蜂成年工蜂积极访花,其日活动呈双峰规律,并在温度14 ℃和相对湿度70%时表现最为积极;地熊蜂是油茶的有效传粉者,平均每次访花可落置(872.92±272.73)粒花粉;地熊蜂工蜂成虫可以在巢门前后35 m的范围内进行采集活动,在此范围内的油茶坐果率可以提高10%~27%不等。【结论】地熊蜂可以为油茶提供优质授粉服务,显著提高油茶坐果率,引入地熊蜂为油茶授粉是促进油茶结实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油茶园花期内传粉者的人工引入和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杭甬地区访花昆虫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江虎强, 吴帆, 黄佳淇, 文嘉琪, 王临轩, 李红亮
2025, 68(3):  321-334.  doi:10.16380/j.kcxb.2025.03.008
摘要 ( 11 )   PDF (3886KB) ( 8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经济发达的杭甬地区访花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19-2023 年春、夏、秋三季(3月1日-11月31日)在杭州和宁波两地,采用随机调查与样线法结合对选取的20个样地进行访花昆虫类群调查。首先使用网捕法与马来氏网法进行访花昆虫采集,再利用双变量回归模型和冗余分析等对生境、海拔以及季节温度等环境因子对该地区访花昆虫类群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杭甬地区所采集访花昆虫共包含5目65科212种,主要有膜翅目(Hymenoptera)(占40.91%)、鳞翅目(Lepidoptera)(占29.00%)、鞘翅目(Coleoptera)(占11.57%)、双翅目(Diptera)(占9.94%)和半翅目(Hemiptera)(占8.57%)。在不同生境类型中,湿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且群落结构最为稳定,林地次之,山地物种多样性最低且群落结构最不稳定。对于不同海拔梯度,物种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较低海拔区(0-100 m)、中海拔区(100-200 m)和较高海拔区(>200 m),表明访花昆虫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外,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仅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及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该地区访花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结论】杭甬地区的生境类型及环境因子对访花昆虫的多样性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稳定性。

陕西省中华蜜蜂形态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余肖, 方冲伟, 王敦
2025, 68(3):  335-345.  doi:10.16380/j.kcxb.2025.03.009
摘要 ( 6 )   PDF (7862KB) ( 5 )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昆虫。陕西省作为养蜂大省,由南向北横跨三大气候带,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蜜源植物种类丰富,各地均有养殖蜂的传统。开展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形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为今后的利用与保护打下基础。【方法】对陕西省内20个样点共42群中华蜜蜂样本进行19个外部形态指标测定,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对tRNAleu-COII, COI, ITS-1, ITS-2和18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基于核苷酸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陕西省内20个样点的中华蜜蜂蜂群在形态指标与tRNAleu-COII, COI, ITS-1, ITS-2和18S rDNA基因序列均存在分化。基于形态数据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位于大巴山区的白河、上竹与镇坪的中华蜜蜂聚为一群,黄龙的HL2, HL4, HL9和HL13蜂群聚为一群;而基于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陕北地区所采集的YWC1, SD1, TJW1, KYM1和KYM3蜂群聚为一支,大巴山地区的HX2, HX3, HX4, BH2, BH3和SZ1蜂群聚为一支;基于上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榆林YWC1, SD1, TJW1, TJW2, TJW3, KYM1和KYM2蜂群聚为一支,黄龙的HL1, HL2, HL3, HL5, HL7, HL8, HL9, HL10, HL11, HL12和HL14蜂群聚为一支,关中地区与汉中的BY1, BY2, YX1, YX2, BJ1和BJ2蜂群聚为一支,安康的HX1, HX2, HX3, HX4, QJP1, BH1和BH3蜂群聚为一支。【结论】陕西省内中华蜜蜂具有较高的种群多样性,所采集的中华蜜蜂可分为陕北型、黄龙型以及大巴山型,同一地区的中华蜜蜂在形态指标与基因序列上具有更高的相似度,同时存在不同地区蜂群聚类到一起的情况,表明陕西省内中华蜜蜂面临种群混杂与多样性下降的风险,应当通过建立更多中华蜜蜂保种区等措施,加强对于省内中蜂地理种群的保护。
综 述
王浆主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在蜜蜂咽下腺中合成和分泌的影响因素
胡云霄, 祝梅斐, 袁斌, 杨尚宁, 郑火青, 卢媛媛, 李珊珊, 胡福良
2025, 68(3):  346-357.  doi:10.16380/j.kcxb.2025.03.010
摘要 ( 3 )   PDF (3630KB) ( 3 )     
蜂王浆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蜂产品之一,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 MRJPs)具有调控蜜蜂级型分化和改善人体健康的重要功能。工蜂咽下腺是蜂王浆蛋白质的“生产车间”,其合成和分泌活性直接影响到蜂王浆品质。近年来,不同研究在咽下腺形态结构、转录组水平和蛋白组水平揭示了蜂种、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调控MRJPs合成与分泌的分子基础,为提升蜂王浆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总结了MRJPs组成和功能,围绕蜜蜂咽下腺和影响MRJPs合成和分泌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探究蜜蜂咽下腺合成和分泌MRJPs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深入了解咽下腺合成MRJPs的内在机理;(2)绘制咽下腺合成MRJPs的作用路径;(3)从细胞层面剖析咽下腺合成MRJPs的关键细胞类型及功能。以期为开展MRJPs合成机制相关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引进意大利蜜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王凯, 周瑞琪#, 达娃, 土艳丽, 李万里, 旦真, 吴黎明, 黄苑
2025, 68(3):  358-365.  doi:10.16380/j.kcxb.2025.03.011
摘要 ( 4 )   PDF (1439KB) ( 4 )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引进意大利蜜蜂对西藏地区本地中华蜜蜂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意大利蜜蜂的引入对中华蜜蜂构成了多重挑战,包括削弱中华蜜蜂种群竞争力、降低繁殖效能、增加疾病交叉感染风险及破坏生态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同蜂种蜜源争夺优势、性引诱干扰及病原传播。另一方面,引进意大利蜜蜂也可能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益,如促进经济作物授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为保护本土蜂种优势和生态平衡,本文提出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包括划定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养殖区、规范蜂农放蜂等养蜂活动、加强入侵物种管理和本土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等。这些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当地农户以及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促进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管理,也为我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对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郭军, 赵崇辉, 姜业奎, 王雯娟, 耿明阳, 尤正荣, 赵远崇, 唐洪, 彭文君
2025, 68(3):  366-374.  doi:10.16380/j.kcxb.2025.03.012
摘要 ( 5 )   PDF (1383KB) ( 8 )     
养蜂业作为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与之匹配的蜜粉源植物种植也需要足够的重视。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了蜂群的营养结构,蜜粉源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是蜂群生存和壮大的物质基础。长期依赖单一蜜粉源作物会导致蜜蜂营养结构单一、蜂群被迫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以及蜂业发展受季节影响波动大等问题。种植多样化的蜜粉源植物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是对集约农业下单一作物的补充,蜜蜂可以获得均衡的饮食,保证蜂产品的产量,也为野生授粉昆虫和害虫天敌提供了栖息地,进一步改善了作物的授粉环节并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了蜂业与农业的健康发展。种植蜜粉源植物需要科学的指导,对当地蜜粉源及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调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和种植模式;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方合作。鉴于蜜粉源植物在保障蜜蜂健康、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蜜粉源对蜜蜂的影响入手,科学分析蜜粉源植物种植对养蜂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对蜜粉源植物种植与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蜜粉源植物种植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推荐措施,对于昆虫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目 录
68卷第3期中英文目录
2025, 68(3):  375-375. 
摘要 ( 4 )   PDF (505KB) ( 1 )     
在线办公
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