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岚, 尹新明, 王桂荣, 赵新成. 雄性棉铃虫感受性信息素的分子和神经机制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20, 63(9): 1136-1144. |
[2] |
冯波, 张万民,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20, 63(3): 317-326. |
[3] |
冯波, 张万民,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J]. 昆虫学报, 2020, 63(1): 54-62. |
[4] |
江南纪, 王琛柱. 草地贪夜蛾的性信息素通讯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19, 62(8): 993-1002. |
[5] |
郭前爽, 王春荣, 宋显东, 冯波, 陈庆华, 杜永均. 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二化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9, 62(7): 838-848. |
[6] |
刘福, 郭丽, 李青春, 张苏芳, 孔祥波, 张真, 黄范全. 杨小舟蛾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鉴定[J]. 昆虫学报, 2019, 62(7): 814-822. |
[7] |
冯波, 郭前爽, 姚晓明, 李迪, 程建军, 陈庆华, 杜永均. 二化螟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J]. 昆虫学报, 2019, 62(7): 849-856. |
[8] |
贾小俭, 高波, 马娟, 李秀花, 陈书龙, 王容燕. 甘薯蚁象气味结合蛋白CforOBP8的基因表达谱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J]. 昆虫学报, 2019, 62(3): 275-283. |
[9] |
徐翔, 孔德生, 冯波, 钱凯, 杜永均. 玉米桃蛀螟雌蛾性信息素的微量组分鉴定及其性信息素诱芯组分的配比优化[J]. , 2018, 61(10): 1184-1191. |
[10] |
陈庆华, 曾娟, 曾伟, 李庆, 陈晓娟, 邹禹. 稻纵卷叶螟雄蛾内生殖系统形态指标在性诱测报中的应用[J]. , 2017, 60(8): 927-935. |
[11] |
胡俊杰, 孟翔, 周佳滨 杨陆兴, 刘善海, 李润钊. 扶桑绵粉蚧转录组分析[J]. 昆虫学报, 2017, 60(1): 9-17. |
[12] |
万新龙, 李江辉, 劳冲, 杜永均. 斜纹夜蛾触角叶神经元及其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反应[J]. , 2015, 58(3): 223-236. |
[13] |
林欣大, 劳冲, 姚云, 杜永均. 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雄蛾嗅觉相关基因 abp, pbp 和 or 表达的影响[J]. , 2015, 58(3): 237-243. |
[14] |
贾小俭, 郝少东, 杜艳丽, 张民照, 覃晓春, 王进忠, 王海香, 冀卫荣. 桃蛀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Cpun-PBP1的cDNA克隆、表达谱及其与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分析[J]. , 2015, 58(11): 1167-1176. |
[15] |
李文海, 黄兴龙, 王敦, 冯纪年.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2的分子克隆和免疫荧光定位[J]. , 2015, 58(10): 1054-1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