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 形态学,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沂蒙山地区," /> 中华蜜蜂, 形态学,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沂蒙山地区,"/>
昆虫学报 ›› 2018, Vol. 61 ›› Issue (12): 1462-1471.doi: 10.16380/j.kcxb.2018.12.011
郗学鹏, 张卫星, 魏伟, 陈文凤, 李振芳, 夏振宇, 于静, 刘家昕, 马兰婷, 刘振国, 王红芳, 胥保华*
CHI Xue-Peng, ZHANG Wei-Xing, WEI Wei, CHEN Wen-Feng, LI Zhen-Fang, XIA Zhen-Yu, YU Jing, LIU Jia-Xin, MA Lan-Ting, LIU Zhen-Guo, WANG Hong-Fang, XU Bao-Hua*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摘要: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和传粉昆虫,本研究旨在探究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关系,为沂蒙山地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山东省沂蒙山地区7个采样地点的114群中华蜜蜂采集蜂,根据Ruttner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对其36项形态学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筛选后的11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沂蒙山地区中华蜜蜂工蜂的平均体长为12.064~13.351 mm,平均前翅长为8.198~8.694 mm。11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2~17不等,7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15和0.2872,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4545(ST-AQ)~4.0000(BHY),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1916~0.3397,群体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8。Nei氏遗传距离为0.0092(XL-DLZ到XZ-XLZ))~0.1000(XL-DLZ到XL-DJW)。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沂蒙山地区的中蜂可以分成3类。【结论】沂蒙山地区各个采样地点之间的中华蜜蜂种群结构接近,表明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与其他地区中华蜜蜂种群比较,沂蒙山地区中华蜜蜂在形态和遗传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