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5, Vol. 68 ›› Issue (7): 960-972.doi: 10.16380/j.kcxb.2025.07.009
屈丽莉1, 李艳辉2, 冮爽2, 黄欣阳2, 陈为3, 孟威1, 张万民1,*, 郭前爽4, 杜永均4,*
QU Li-Li 1, LI Yan-Hui 2, GANG Shuang2, HUANG Xin-Yang 2, CHEN Wei 3, MENG Wei 1, ZHANG Wan-Min1,*, GUO Qian-Shuang4, DU Yong-Jun 4,*
摘要: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虫性信息素全组分(Z11-16∶Ald∶Z9-16∶Ald=10∶1)以及单组分Z11-16∶Ald, Z11-16∶OH和Z9-16∶Ald共4种处理,其中棉铃虫全组分性信息素设置间隔20, 10和5 min喷射1次处理, 3个单组分性信息素喷射间隔时间为5 min,性信息素喷射处理总时长为12 h(从16:00时至次日4:00时),观察和比较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及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与对照(无性信息素的环境下)相比,在高剂量性信息素全组分环境下,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起始时间在日龄和昼夜节律上都推迟,伸展产卵器的雌蛾比例下降,喷射间隔10和5 min时雌蛾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在5日龄时有显著差异,但20, 10和5 min喷射间隔时雌蛾产卵器伸出开始时间则是在1日龄时有显著差异。无性信息素的对照组平均交配率高达84.0%±2.1%,而在全组分性信息素环境下,处理组交配率为5.0%~17.5%。全组分性信息素处理组的交配的起始日龄也较对照组延后1.5~2个日龄。单组分性信息素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交配率高达88.0%±3.7%,而单组分Z11-16∶Ald和Z11-16∶OH对交配率影响较大,分别只有14.0%±4.0%和14.0%±2.4%,Z9-16∶Ald对交配率的抑制作用较小,交配率为73.3%±3.3%。Z11-16∶Ald引起交配的起始日龄延后1.5个日龄,Z11-16∶OH和Z9-16∶Ald对交配起始日龄的作用不明显。全组分和单组分性信息素均显著抑制了雌蛾的交配次数(减少1.3~1.5次)。与对照相比,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雌蛾的产卵时间明显延后2 d,已交配的雌蛾平均产卵量也下降,但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明显抑制了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一步证实了棉铃虫雌蛾对性信息素的自检能力。性信息素通过抑制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延后了雌蛾交配和产卵日龄,导致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释放的合成性信息素不仅阻止雄蛾搜索雌蛾的定向行为反应,同时也影响了雌蛾的求偶,以及抑制和延后了与雄蛾的交配,导致产卵量下降。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可能有更高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