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 Vol. 15 ›› Issue (4): 327-332.doi: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榆毒蛾生活习性和数量变动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梁兴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66-10-15 发布日期:1966-10-15

BEHAVIOUR AND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STILPNOTIA OCHROPODA EVERSMANN IN RELATION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LIANG HSING-SHAN   

  1. Institute of Zoology, Academia Sinica
  • Online:1966-10-15 Published:1966-10-15

摘要: 1.榆毒蛾在北京地区,一年两代,每代的历期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有关。第—代在夏季完成,卵期,约在7月上中旬,幼虫于7月中下旬孵化,至8月下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历期约50日;第二代从秋末到次年春末夏初,卵期在9月上旬至下旬,幼虫9月中下旬孵化至10月中旬前后进入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活动至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羽化,除越冬期外,历期约120日。 2.榆毒蛾的雌雄性比,1956年统计:第一代雌雄比例(%)为68:32,第二代为56.5:43.5。其产卵量,每雌最多215粒,少为26粒,平均79.1粒。成虫期遇天气晴朗,卵量较多,阴雨天气,产卵量减少。卵的孵化率,在自然条件下,每代都在90%以上。 3.榆毒蛾在北京地区,以2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榆树洞穴、裂皮和树下的堆积物内。榆毒蛾成虫不取食,幼虫取食叶片;幼虫1-3龄,趋光性弱,大部在榆树下层,叶片背面,5-7龄,趋光性增强,栖居于榆树上部、叶片表面;成虫夜晚有趋光习性,白天在晴朗的中午前后飞翔数量较多,阴雨和风速在3级以上的夭气停止飞翔。 4.榆毒蛾虫口数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及其分布有关。少雨的世代,榆毒蛾数量上升,多雨的世代,其数量下降。如1955年第一代幼虫初期降雨125.5毫米。蛾量较越冬代增长11.8倍,1956年第一代幼虫期降雨529.0毫米,其蛾量较越冬代却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