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66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66-10-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毛泽东思想万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五周年
    《人民日报》社论
    1966, 15(4):  251-256. 
    摘要 ( 1885 )   PDF (376KB) ( 2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解放草报》社论
    1966, 15(4):  257-260. 
    摘要 ( 1524 )   PDF (226KB) ( 6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
    《红旗》社论
    1966, 15(4):  261-269. 
    摘要 ( 1795 )   PDF (606KB)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彻底搞好文化革命 彻底改革教育制度
    《人民日报》社论
    1966, 15(4):  270-273. 
    摘要 ( 1802 )   PDF (213KB)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革命的大字报是暴露一切牛鬼蛇神的照妖镜
    《人民日报》社论
    1966, 15(4):  274-275. 
    摘要 ( 1401 )   PDF (86KB)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党的阳光照亮文化大革命的道路
    《人民日报》社论
    1966, 15(4):  276-278. 
    摘要 ( 1602 )   PDF (159KB)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蚕豆象的防治研究初报
    姚康, 夏雪仙, 宗良炳, 邓望喜
    1966, 15(4):  279-287. 
    摘要 ( 2197 )   PDF (538KB)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工作于1962年底开始在武昌华中农学院农场内进行,主要探索药剂防治、田园清洁、轮作方法和选择抗虫品种等途径来防治蚕豆象。初步试验表明:用5ppm灵丹粉拌种防治成虫的效果很好,但对豆粒内的幼虫及蛹的毒杀效果都很小。使用磷化铝熏蒸,每200斤蚕豆用药一片(3克),可杀死全部成虫、幼虫及蛹,且不致影响蚕豆的发芽。室内试验,用1:150的6%可湿性666杀卵,效果可达83.3%;大田喷药以在蚕豆花期和荚期各喷一交1%的666粉的效果最好,可将虫蚀率压低到0.1%。据调查,在收割时田间和晒场以及豆秸上都残留着一些有虫豆,是野外的越冬虫源,必须注意田园清洁。蚕豆象每年发生一代,成虫寿命不超过一年,目前只发现为害蚕豆,且只能在田间新鲜蚕豆上繁殖,故有可能采用轮作方法达到彻底消灭蚕豆象的目的。发现大粒和褐绿色皮的蚕豆品种,比小粒和绿黄色皮的蚕豆品种能抗虫,值得进一步研究。
    湖北罗田豌豆象的生物学和防治
    罗田县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
    1966, 15(4):  288-293. 
    摘要 ( 2181 )   PDF (398KB)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豌豆象(Brtichus Pisorum L.)在湖北罗田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豆粒内或在仓房隐蔽处越冬。卵期平均为8.8日,幼虫期平均为38.6日,蛹期平均为9.3日,合计为56.7日。越冬后的成虫于次春豌豆开花时即飞往豌豆地取食豆花、交配和产卵。幼虫孵出后即蛀入豆粒内部食害,老熟时约已吃去每粒新鲜豌豆重量的43.9%。一般距村庄愈近的豌豆受害也愈重,愈远愈轻。地势高的豌豆地一般受害都比地势低的豌豆地为轻。据初步观察表明:麻豌豆品种受害最重,红豌豆次之,白豌豆较轻。又豌豆适当迟播,则结荚期迟于豌豆象的产卵盛期,可以减轻豌豆象的为害。在罗田广泛用氯化苦熏蒸防治豌豆象,在各人民公社生产队都使用缸坛用纸封口熏蒸的方法,每100斤豌豆约用氯化苦3—5毫升,不但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经济有效,极受群众欢迎。此外也采用过开水烫种的防治方法。
    福建为害柑桔三种食叶性象虫的记述(鞘翅目,象虫科)
    洪若豪
    1966, 15(4):  294-302. 
    摘要 ( 2687 )   PDF (570KB)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斑蜡蝉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
    孙少轩
    1966, 15(4):  303-319. 
    摘要 ( 2026 )   PDF (1221KB)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详细描述了斑蜡蝉两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组织学。精巢由6条互相分离的精巢管组成,而卵巢则含有14条典型的端滋式卵巢管。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雄性附腺各段的分泌物的成分,它们分别构成精包、精液与精包鞘。订正了过去文献中关于雌性生殖系统某些部分的解释:过去误称为雌性附腺的其实是受精囊及其腺,而过去误称为受精囊的其实是接纳及消化精包的交配囊。受精囊腺的细胞具有一条曲折的细胞内分泌小管,贯穿内膜开口于腺腔。交配囊体及交配囊管上皮折突的内层为腺细胞,有孔道通过内膜与腔相通,它可以分泌一种(或多种)酶以消化精包。此外还从卵黄发生的速率与精包授精的关系,讨论了精包作为一种蛋白养料的来源,在雌虫营养与生殖上的重要性。
    四川省代表地区中华按蚊不同类型的调查
    马素芳
    1966, 15(4):  320-326. 
    摘要 ( 1999 )   PDF (425KB)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64年7—9月间,赴四川省代表地区进行了中华按蚊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调查地点:成都、灌县、夹江、峨眉山及宜宾等地。共发见有四个不同类型:长浮宽型、大窄型、小窄型和小宽型的中华按蚊。其中长浮宽型分布最普遍,大窄型次之,小窄型和小宽型数量极少。其中大窄型可能是此地重要的疟疾媒介。对于不同类型的四个虫期的形态特征,做了描述及补充,并找出明显而易区别的特征。对于它们的栖止场所、滋生习性以及传病关系也做了分析及讨论,为灭蚊防病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榆毒蛾生活习性和数量变动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梁兴善
    1966, 15(4):  327-332. 
    摘要 ( 2214 )   PDF (277KB) ( 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榆毒蛾在北京地区,一年两代,每代的历期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有关。第—代在夏季完成,卵期,约在7月上中旬,幼虫于7月中下旬孵化,至8月下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历期约50日;第二代从秋末到次年春末夏初,卵期在9月上旬至下旬,幼虫9月中下旬孵化至10月中旬前后进入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活动至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羽化,除越冬期外,历期约120日。 2.榆毒蛾的雌雄性比,1956年统计:第一代雌雄比例(%)为68:32,第二代为56.5:43.5。其产卵量,每雌最多215粒,少为26粒,平均79.1粒。成虫期遇天气晴朗,卵量较多,阴雨天气,产卵量减少。卵的孵化率,在自然条件下,每代都在90%以上。 3.榆毒蛾在北京地区,以2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榆树洞穴、裂皮和树下的堆积物内。榆毒蛾成虫不取食,幼虫取食叶片;幼虫1-3龄,趋光性弱,大部在榆树下层,叶片背面,5-7龄,趋光性增强,栖居于榆树上部、叶片表面;成虫夜晚有趋光习性,白天在晴朗的中午前后飞翔数量较多,阴雨和风速在3级以上的夭气停止飞翔。 4.榆毒蛾虫口数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及其分布有关。少雨的世代,榆毒蛾数量上升,多雨的世代,其数量下降。如1955年第一代幼虫初期降雨125.5毫米。蛾量较越冬代增长11.8倍,1956年第一代幼虫期降雨529.0毫米,其蛾量较越冬代却有所下降。
    大头金蝇与广额金蝇三龄幼虫的形态描述
    孟宪钦, 郭念恭, 魏炳星, 高景铭
    1966, 15(4):  333-336. 
    摘要 ( 2136 )   PDF (278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