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73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73-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关于家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刘树森, 蔡惠罗, 徐慕禹, 王福云, 黄健英
1973, 16(1): 1-14.
摘要
(
2098
)
PDF
(1014KB) (
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有关家蝇胸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和亚显微结构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试验证明,家蝇胸肌线粒体在离体条件下对`α``-甘油磷酸有很高的氧化和磷酸化活力,而对三羧酸循环各底物及其他氧化底物的氧化和磷酸化速率则极为微弱。胸肌匀浆以及线粒体与上清液的重组合试验结果和单独用分离的线粒体试验结果基本相同,从而有利于说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不是由于线粒体在制备过程中受到损伤,而是家蝇胸肌线粒体膜对这些底物存在着特殊的透性屏障。在以`α``-甘油磷酸为氧化底物时,线粒体在下述保温条件下可获得很高的氧化速率和P/O比值:线粒体浓度较稀(2毫升反应液中含1—2毫克线粒体蛋白);保温时间较短(10—20分钟之内)以及外加一定量的牛血浆清蛋白(0.2%)。DDT对线粒体的氧化和磷酸化反应均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但在正常家蝇和抗性家蝇中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在离体试验的条件下,DDT(0.1m`M``)对正常家蝇线粒体的氧化抑制40%,对磷酸化抑制60.9%,而抗性家蝇则分别为23.4%和42.7%;在反应系统中外加牛血浆清蛋白时,DDT对正常家蝇线粒体的氧化抑制71.1%,磷酸化抑制94.8%,而抗性家蝇则分别为59.7%和87.1%。在DDT(5%)处理整体家蝇时,正常家蝇线粒体的氧化被抑制21%,磷酸化被抑制33%,而抗性家蝇则分别为11.5%和26.9%;在反应系统中外加牛血浆清蛋白时,DDT处理后的正常家蝇线粒体的氧化被抑制7.0%,磷酸化被抑制6.1%,而在抗性家蝇中则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也证明,DDT处理后,正常家蝇线粒体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解体现象,但抗性家蝇线粒体仅在个别情况下表现为少数线粒体内膜的破坏,从而说明抗性家蝇线粒体在形态结构和生化功能两方面都表现出对DDT的一定程度的抗性。对本文的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Select
荔枝蝽象血淋巴物理性状及“还原能”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张维球, 刘秀琼
1973, 16(1): 15-24.
摘要
(
2112
)
PDF
(667KB) (
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定荔蝽成虫血淋巴的血色、比重、折光率、渗透压及还原物质含量,发现不同季节有明显变化,并与荔蝽自然抗药性有关。在广东,3月上、中旬,该虫性成熟,开始交尾,但未大量产卵。这时自然抗药性降低,血淋巴的比重、折光率、渗透压、千重及还原能的总值与发酵糖值开始下降。血色从深绿变成淡绿及淡黄色。到越冬期,自然抗药性最强,血比重、折光率、渗透压及还原能总值与发酵糖值达最高水平,绝大部分个体的血色为深绿色。荔蝽自然抗药性的变化与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正相关趋势。荔蝽血淋巴物理性状及还原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理状态,可作为探求该虫自然抗药性变化与生理状态关系的生理指标。血色变化的测定十分简易。荔馆田间的个体血色变化可为预测该虫抗药性增强或下降时作参考。
Select
苹毛金龟子的生活习性观察
李亚傑, 李贇鸣, 薛才
1973, 16(1): 25-31.
摘要
(
2478
)
PDF
(442KB)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苹毛金龟子为东北西部防护林带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防护林地区主要为害杨树和柳树。 成虫喜食花和嫩叶,随寄主植物物候迟早的不同而转移为害。在彰武地区的转移规律是黄柳→旱柳→梨树→苹果→加拿大杨。当地表温度达到12℃、平均气温接近11℃时成虫即可出土。出现初期每日傍晚仍潜入土中,俟日最低气温至20℃以上时不再下树。风速达8米/秒以上不利成虫活动,林带迎风面虫口密度最小。不同林种的虫口密度不一致:大片林虫口小于小片林和林带而林带虫口又小于孤立木。天敌中的灰顶伯劳、黄鹂等食虫鸟类抑制能力较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出土为害。幼虫有三龄;由于温度的影响,龄期长短亦各异。20—21℃的土层适于幼虫活动。老熟幼虫潜入80—120厘米深处化蛹。
Select
棉金钢钻的活动节律和种间优势变化的研究
孟祥玲, 张广学, 杜胜兰, 革家云
1973, 16(1): 32-38.
摘要
(
1788
)
PDF
(467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鼎点金钢钻各虫期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节律:孵化在白天,以6:00—8:00为主:幼虫取食多在白天,以8:50—12:00和16:00—18:00为主;幼虫蜕皮多在夜间,以20:00—23:00为主;成虫取食和产卵交互进行,日落后2/小时是高峰;交配多在下半夜,以4:00—5:00为主。 成虫一生的取食、交配和产卵,也有其节律性。取食以羽化后第一至第三天为多:交配多在第二天晚上;第六至第九天是产卵高峰。 翠纹金钢钻和埃及金钢钻的活动节律与鼎点金钢钻相似。了解其活动情况,对开展防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2.随着栽培制度的改变,从1957—1962年,在云南省保山潞江棉区翠纹金钢钻和埃及金钢钻种间优势有截然不同的变化:1957年以前,该地是一年一季棉花,棉田中以埃及金钢钻为主Z从1958年开始,改种多季棉(春播、夏播、秋播和再生棉等),到1960年翠纹金钢钻则占绝对优势;1961年又改为一季棉,到1962年埃及金钢钻又复上升为优势种。 云南几个棉区,在同一年内,都表现为在湿季翠纹金钢钻比例大,干季埃及金钢钻又相应增加。 在长江流域大部棉区,棉花生长前期以鼎点金钢钻为主,后期则以翠纹金钢钻为主。
Select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N-取代氨基甲酸乙酯的合成与驱蚊活性
昆虫驱避剂研究组
1973, 16(1): 39-46.
摘要
(
1929
)
PDF
(431KB)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氯甲酸乙醇与不同的胺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取代氨基甲酸乙酯类化合物。用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L.)进行驱避活性测定,所得结果表明,N-一元取代化合物的效果,以K-1023较明显。在N,N-二元取代化合物中,以K-1065的效果最好。一些化合物的分配系数与驱避比值的对数值之间,大致有一条直线关系,分配系数低时,驱避比值大致要高一些。在所测化合物的红外强吸收峰波数与驱避比值,看不出有相关性。
Select
叶甲的分类
陈世骧
1973, 16(1): 47-56.
摘要
(
3274
)
PDF
(708KB) (
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作者发现叶甲总科内的隐口类只有4个跗节(真4跗型),腹部腹面第一、二两节或多或少愈合;而其他叶甲则都有5个跗节(隐5跗型),腹面第一、二两节一般不愈合。这两点差别,结合其他特征如头型、幼虫型等,说明了隐口类和其他叶甲是两个不同的物群,代表鞘翅目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应分立为两个不同总科。新总科定名为龟甲总科,下设4个科,即潜甲科、铁甲科、丽甲科和龟甲科。
Select
中国光猎蝽亚科新种记述(半翅目:猎蝽科)
萧采瑜
1973, 16(1): 57-72.
摘要
(
2561
)
PDF
(1098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根据国内采得的标本,记述了光猎蝽亚科的2个新属和14个新种,配制了一个中国光猎蝽亚科的属检索表。`Parascadra``和`Bayerus``两属是我国新纪录。`Haematoloecha,Scadra``和`Ectrychotes``三属各有一个种检索表。
Select
中国硬蜱属的几个种包括二新种
邓国藩
1973, 16(1): 73-81.
摘要
(
2209
)
PDF
(551KB) (
5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我国硬蜱属的7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和4个新纪录。2个新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我国四川省,命名为:壤塘硬蜱`lxodes rangtangensis``,sp.nov.,鼠兔硬蜱`lxodes ochotonarius``,sp.nov.。
Select
中国蝠螨科纪要包括二新种
潘錝文, 邓国藩
1973, 16(1): 82-88.
摘要
(
2116
)
PDF
(444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了我国蝠螨科的8个种,其中除已有过报道的一个种和5个新纪录之外,还包括2个新种(肛拟弱螨`Paraperiglischrus analis``,sp.nov.毛蝠螨`Spinturnix setosus``,sp.nov)。
Select
广州地区斜纹夜蛾的多角体病的初步研究
戴冠群
1973, 16(1): 89-90.
摘要
(
1699
)
PDF
(281KB)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昆虫病原细菌“010”的鉴定
昆虫病理组
1973, 16(1): 91-93.
摘要
(
1558
)
PDF
(320KB)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马尾松毛虫成虫性引诱的初步观察
昆虫外激素组
1973, 16(1): 94-96.
摘要
(
1439
)
PDF
(2269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