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本期重点推介
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是对瓜类生产造成重大危害的农业害虫之一,传统的防治方法对其防控效果不理想,新兴的遗传防控技术在瓜实蝇的防控工作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昆虫自身的性别决定因子具有特殊的表达模式,其本身及其上游调控序列都可被开发作为构建遗传防控品系的相关元件。瓜实蝇的雄性决定因子MoY在XY个体中表达并参与调控雄性性别决定,为探究其在XX胚胎中表达后对雌性胚胎性别决定的影响以及分析其上游调控序列的驱动活性,以指导后续瓜实蝇遗传防控品系的构建,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符竣凯和林先武等使用基因步移法获取MoY及其上游序列,并构建以MoY上游序列驱动MoY表达的质粒p1660,将其显微注射进入野生瓜实蝇的新鲜胚胎中,观察MoY在野生瓜实蝇体内的过表达情况。发现MoY在瓜实蝇XX胚胎中表达可导致原本应发育成为雌虫的个体发育成为间性个体,同时也证明本研究获取的上游序列具有驱动MoY表达的活性,这为后续瓜实蝇遗传防控品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pp. 339-345)。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茄科植物的番茄、马铃薯等。该虫2017年进入我国,为目前番茄种植中最具威胁性的害虫。因其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幼虫钻蛀危害、农药难接触,防治效果差,而性信息素在监测和防控中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理解雌雄成虫的运动、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有助于设计群集诱杀或交配干扰技术及其田间应用方法。四川省凉山州植物检疫站施乾芮等联合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杜永均等通过田间诱捕和室内行为实验,对番茄潜叶蛾成虫运动、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成虫的求偶和交配时间发生在暗期的末段,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在不同日龄和昼夜节律保持持续的高水平,交配不影响性信息素滴度。性诱雄成虫的年龄偏大,其精巢体积与7日龄的一致,多数可能已经交配。研究结果为开发基于性信息素的监测和防控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参数依据(pp. 393-403)。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一种重要的林业蛀干害虫,同时也是墨天牛属中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媒介之一。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和交配产卵期是传播松材线虫的关键时期,通过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已成为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探究引诱剂诱捕的松墨天牛雌虫的生殖系统差异,更深入地揭示松材线虫传播与松墨天牛发育程度的关系,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朱浩诚和樊建庭等对松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过程和野外2个地区引诱剂诱捕雌成虫的发育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详细的生物解剖和日龄分析,揭示了松墨天牛卵巢发育的5个阶段,并评估了不同发育阶段的雌成虫对引诱剂的响应。结果显示,松墨天牛雌成虫发育至15?20日龄达到性成熟,引诱剂可以诱捕到大量刚达到性成熟的松墨天牛成虫。研究结果明晰了诱捕松墨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整个侵染循环中的作用,为松材线虫病和松墨天牛高效绿色防控奠定了科学依据(pp. 384-392)。
(孙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