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 Vol. 19 ›› Issue (2): 149-156.doi: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光周期和温度对桃小食心虫滞育的影响

黄可训1, 王宜智1, 叶正襄1, 张乃鑫2, 张领耘2, 舒宗泉2   

  1. 1. 华北农业大学;
    2.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76-04-15 发布日期:1976-04-15

1   

  1. 1. Селъскохоэяй Унцеерсцтет Сееернобо Кцтя;
    2. Шанъсикий Ннстит ЛчоЭовоэства
  • Online:1976-04-15 Published:1976-04-15

摘要: 桃小食心虫在辽西兴城地区为二化性具有兼性滞育的昆虫。第一代幼虫的一部分及第二代幼虫的全部老熟脱果后,在表土作扁圆形的“冬茧”以滞育状态越冬,整个越冬期长达9—10个月。 在田间,7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就有少数个体进入滞育:随着脱果日期的延迟,进入滞育的个体增多。8月20日以后脱果的幼虫,进入滞育的个体锐增,8月底脱果者,基本全部进入滞育,当年不再发生第二代。 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试验证明,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决定于幼虫果内发育期间昼夜光照时数:当每天光照为12小时以下时,脱果后的幼虫,基本上全部进入滞育。在每天光照15小时下发育的幼虫,基本上不滞育。但随着光照时间的继续延长,滞育个体又大大增加。 在25℃恒温下,临界光周期约为14小时20分,但此临界光周期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提高,临界光周期缩短;温度降低,临界光周期延长。 幼虫在果内发育时间,对短光照反应均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敏感性,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感受光照反应的时期主要是蛀果后取食的前10天。幼虫连续感受短光照的时间愈长,则滞育率愈高。光周期诱发滞育是不可逆的。 关于温度与滞育的关系,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高温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短光照对滞育的作用;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长光照对滞育的作用。 解除滞育的试验初步证明,低温是解除滞育必需的条件,滞育幼虫在10℃的温度条件下,经历两个多月,即有60%的个体解除了滞育。完成滞育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可能在5—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