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3, Vol. 66 ›› Issue (5): 694-703.doi: 10.16380/j.kcxb.2023.05.010
丁新华1,2, 贾尊尊2, 王小武3, 付开赟2, 汪洋洲4, 阿尔孜姑丽·肉孜2, 吐尔逊·阿合买提2, 刘小侠1,*, 郭文超2,*
DING Xin-Hua1,2, JIA Zun-Zun2, WANG Xiao-Wu3, FU Kai-Yun2, WANG Yang-Zhou4, AERZIGULI·Rouzi2, TUERXUN·Ahemati2, LIU Xiao-Xia1,*, GUO Wen-Chao2,*
摘要: 【目的】通过明确当前世界唯一一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欧洲玉米螟O. nubilalis同域混生区内伴有激烈种间竞争关系的两个近缘种玉米螟主要生物学特性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水平,揭示新疆混生区欧洲玉米螟种群被亚洲玉米螟快速取代的生物学驱动机制。【方法】在15, 20, 25, 30和35 ℃下测定比较了新疆同域环境下分离获得的两个近缘种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种群的卵历期、卵块孵化率、单块卵粒孵化率和卵块死亡率及20, 25, 30和35 ℃下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幼虫和蛹历期、幼虫重和蛹重等参数。【结果】欧洲玉米螟在15, 20, 25和35 ℃下的卵块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亚洲玉米螟的,在20, 25, 30和35 ℃下的平均单块卵粒孵化率则显著低于亚洲玉米螟的;随温度的升高,欧洲玉米螟卵块孵化能力显著降低,至35 ℃时,卵块死亡率最大(73.42%±2.28%),平均单块卵粒孵化率最低(48.46%±2.64%),而亚洲玉米螟卵块死亡率和平均单块卵粒孵化率分别为41.88%±4.33%和67.99%±2.52%。在20, 25, 30和35 ℃下同域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间的产卵前期、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和产卵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欧洲玉米螟的单雌产卵块数、单雌所产单个卵块平均卵粒数以及平均单雌产卵量等主要繁殖力指标均显著低于亚洲玉米螟的。较低温度(20和25 ℃)下,欧洲玉米螟相比于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大的1-4龄幼虫重,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至30和35 ℃时欧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重显著小于亚洲玉米螟的,20, 25和35 ℃下欧洲玉米螟各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亚洲玉米螟的无显著差异。【结论】亚洲玉米螟较欧洲玉米螟具有更好的温度适应能力,尤其是高温(30和35 ℃)下,亚洲玉米螟卵块存活率更高,孵化能力更好,繁殖力和体重相比更大,竞争力相对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