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5, Vol. 68 ›› Issue (10): 1372-1383.doi: 10.16380/j.kcxb.2025.10.007
李杨*, 张玉玲, 景诗艺
LI Yang*, ZHANG Yu-Ling, JING Shi-Yi
摘要: 【目的】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日益频发,多地夏季高温持续时间显著延长。我们在野外调查时发现了罕见的野生黄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但尚不知晓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一新色型豌豆蚜在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的生态适应性和生存风险,给豌豆蚜的进化机制及未来种群管理与生物防治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比较了野生黄色型与红色型、绿色型豌豆蚜在3种寄主植物(蚕豆Vicia faba、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竞争能力,并评估了3种色型豌豆蚜无翅胎生成蚜在食物匮乏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然后将3种色型豌豆蚜自1龄若虫起定期暴露于高温条件(35 ℃,每日2 h,直至成虫期),检测其成虫期的虫口减退率及繁殖力变化。最后,测定了各色型豌豆蚜3龄若虫遭受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雌成虫捕食的风险,并分析各色型豌豆蚜3龄若虫体表与蚕豆叶片之间的色差值。【结果】黄色型豌豆蚜在蚕豆和紫花苜蓿上竞争能力显著低于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但在救荒野豌豆上偶尔能对红色型豌豆蚜取得竞争优势。与其他色型豌豆蚜相比,黄色型豌豆蚜表现出更强的饥饿耐受性。经历高温冲击处理(35 ℃,每日2 h)后,在原生寄主救荒野豌豆和高营养寄主蚕豆上,黄色型豌豆蚜的6 d内产蚜数分别为23.83和31.67头,在3种色型豌豆蚜中处于低水平,其中,在救荒野豌豆上低于绿色型豌豆蚜的6 d内产蚜数(28.67头),在蚕豆上低于红色型豌豆蚜的6 d内产蚜数(41.67头)。与繁殖力的劣势相反,高温处理后黄色型豌豆蚜在救荒野豌豆和蚕豆上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2.78%和26.11%,低于红色型豌豆蚜在救荒野豌豆和蚕豆上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22%和38.89%)和绿色型豌豆蚜在救荒野豌豆和蚕豆上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4.43%和42.22%)。黄色型豌豆蚜3龄若虫体表与蚕豆叶的色差值为52.26,显著高于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3龄若虫体表与蚕豆叶的色差值(分别为37.69和17.76),黄色型豌豆蚜更容易受到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虫口减退率超49.00%。【结论】黄色型豌豆蚜展现出独特的生态适应策略,尽管其在竞争和被捕食方面处于劣势,但由于具备更强的饥饿耐受性和高温抗性,该色型在极端天气频发的环境下可能拥有更好的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