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晓凡, 刘勇, 谭新球, 张战泓, 张卓, 史晓斌, 张德咏. 番茄褪绿病毒对MED烟粉虱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寄主选择性和取食行为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22, 65(8): 1018-1025. |
[2] |
马世炎, 于洪春, 赵奎军, 谢桐音. 基于MaxEnt模型的大豆蚜全球潜在地理分布分析[J]. 昆虫学报, 2022, 65(5): 630-637. |
[3] |
刘靖涛, 王倩, 赵瑞, 王欢欢, 高洁, 董辉, 张永军, 丛斌, 谷少华. 豌豆蚜触角转录组化学感受蛋白的鉴定、 表达和结合特性分析[J]. 昆虫学报, 2022, 65(3): 261-270. |
[4] |
陈雅茹, 杨洪佳, 李泽, 车进明, 王泽群, 樊东. 大豆蚜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gKaSPI 对蜡蚧刺束梗孢菌侵染的表达响应[J]. 昆虫学报, 2021, 64(8): 908-919. |
[5] |
吴昊, 时勇, 刘佩旋, 范立淳, 王珏, 贾婧怡, 王伟韬, 姜生伟, 郑雅楠. 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在红松上的补充营养特性[J]. 昆虫学报, 2021, 64(6): 703-710. |
[6] |
马田田, 杨宗霖, 常美玲, 霍春月, 阚云超, 李丹丹. 豌豆蚜翅分化相关miRNA及其预测靶基因对蜕皮激素的应答及miR-92a-1-p5靶基因的验证[J]. 昆虫学报, 2021, 64(4): 419-427. |
[7] |
黄振东, 蒲占湑, 胡秀荣, 陈国庆, 吕佳, 朱莉. 园艺矿物油乳剂对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刺吸行为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21, 64(4): 471-478. |
[8] |
于良斌, 岳方正, 程通通, 王予彤, 崔进, 徐林波. 应用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苜蓿对苜蓿斑蚜的抗性[J]. 昆虫学报, 2021, 64(11): 1293-1304. |
[9] |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病原真菌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的侵染过程和致病力[J]. 昆虫学报, 2020, 63(6): 744-750. |
[10] |
许向利, 仵均祥. 有翅型和无翅型大豆蚜卵巢和胚胎发育的差异[J]. 昆虫学报, 2020, 63(4): 433-438. |
[11] |
乌天宇, 张旭颖, George A. C. BEATTIE, 岑伊静. 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和5龄若虫在感染黄龙病的柑橘上的取食行为及获菌效率比较[J]. 昆虫学报, 2020, 63(2): 166-173. |
[12] |
李盼, 张洁, 岳玥, 陈红燕, 吴维, 魏太云, 贾东升. 水稻条纹花叶病毒对介体电光叶蝉生长繁殖及取食行为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20, 63(2): 174-180. |
[13] |
周昊, 李钰, 滕子文, 杜凌君, 万方浩, 周洪旭. 基于EPG的三种刺吸式害虫在苹果苗上的取食行为比较[J]. 昆虫学报, 2020, 63(10): 1207-1214. |
[14] |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一株侵染豌豆蚜的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 昆虫学报, 2020, 63(1): 22-28. |
[15] |
马亚玲, 李春杰. 不同大豆品种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种群参数[J]. 昆虫学报, 2020, 63(1): 4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