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5, Vol. 68 ›› Issue (2): 194-202.doi: 10.16380/j.kcxb.2025.02.007
杨小凡, 马爱红, 朱洁, 牛一平, 冉红凡, 路子云, 李建成*
YANG Xiao-Fan, MA Ai-Hong, ZHU Jie, NIU Yi-Ping, RAN Hong-Fan, LU Zi-Yun, LI Jian-Cheng*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暗循环变化过程中的光周期、日落时间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为研发基于光干扰成虫产卵行为的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室内人工气候箱中比较分析不同光周期(15L∶9D, 14L∶10D和13L∶11D)、日落时间(19:00和16:00)及不同强度(1 000, 500, 100, 50, 10, 5, 1, 0.5和0.1 mW/m2)弱光间断(1 h)等光暗周期条件下成虫产卵节律的差异。【结果】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表现明显的昼夜节律, 春、 夏和秋季(日落时间分别为18:30, 19:30和18:30)时, 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8:00-19:00, 19:00-20:00和18:00-19:00,即均为日落前后0.5 h内,该时段光照强度变化剧烈,从10 000 mW/m2迅速降至0.01 mW/m2。同一日落时间不同光周期(15L∶9D, 14L∶10D和13L∶11D)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节律无明显差异,呈相似的“单峰型”曲线。日落时间为19:00和16:00时,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具有明显差异,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9:00-20:00和16:00-17:00,即日落后1 h,占单日总产卵量的54%以上。日落前的弱光间断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发生了改变,相比于1 000, 500和100 mW/m2弱光间断下的前小后大的“双峰型”曲线, 50, 10, 5, 1, 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成虫的产卵节律则为前大后小的“双峰型”曲线,产卵高峰出现均在16:00-17:00(即弱光间断期),产卵百分数高达40%以上,其次为19:00-20:00。不同强度的弱光间断下梨小食心虫的单日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差异,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单日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05和31.00粒)。【结论】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昼夜节律,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低于50 mW/m2弱光或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