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5, Vol. 68 ›› Issue (10): 1384-1394.doi: 10.16380/j.kcxb.2025.10.008
邢鲲1, 张雅芝1, 王思宇1, 许志萍1, 李伟伟2, 赵飞1,*
XING Kun1, ZHANG Ya-Zhi1, WANG Si-Yu1, XU Zhi-Ping1, LI Wei-Wei2, ZHAO Fei1,*
摘要: 【目的】温度波动幅度与种群密度变化作为影响昆虫生活史性状与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而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研究表明温度与种群密度对昆虫存在复杂而显著的交互影响,但大多相关试验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不能很好地反映自然界真实的温度变化对昆虫种群的影响。本研究以全球小麦主要害虫之一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田间温度波动与种群密度,探究变温幅度与种群密度对禾谷缢管蚜生活史性状与种群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新生4 h内禾谷缢管蚜若蚜放置于室内模拟的田间温度波动幅度[(22±0), (22±6)和(22±12) ℃] 与种群密度(1, 2, 4和8头/管)组合处理下, 每日观察禾谷缢管蚜的发育、 存活、 寿命和繁殖情况, 并计算内禀增长率、 净增殖率与世代周期等种群参数。【结果】在低种群密度(1头/管)下, 与恒温(22±0) ℃相比, 高变温幅度(22±12) ℃下禾谷缢管蚜若蚜历期延长了1.24 d、成蚜繁殖力(每成蚜的产仔总数)降低了19.1头/成蚜,内禀增长率与净增殖率分别降低了0.10 d-1与18.7, 世代周期延长了1.86 d。在恒温(22±0) ℃下,与低种群密度(1头/管)时相比,高种群密度(8头/管)时成蚜繁殖力降低了24.2头/成蚜,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与世代周期分别下降了35.3 d-1, 0.05与0.22 d。随种群密度增加,高变温幅度(22±12) ℃加剧抑制了若蚜发育,加剧缩短了成蚜寿命,加剧降低了内禀增长率与净增殖率,但是高种群密度不仅逆转了高变温幅度对繁殖的不利影响而且提高了若蚜存活。【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波动幅度与种群密度对禾谷缢管蚜不同生活史性状与种群动态产生复杂的影响,说明以往基于恒温建立的昆虫生存模型不能准确描述昆虫在自然温度波动下的真实状况。研究结果将提高气候变化下田间害虫种群动态预测预报与防治策略制定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