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4, Vol. 67 ›› Issue (11): 1543-1559.doi: 10.16380/j.kcxb.2024.11.011
温秀军1,#,*, 朱君怡1,#, 罗艳玲1, 马绍坚2
WEN Xiu-Jun1,#,*, ZHU Jun-Yi1,#, LUO Yan-Ling1, MA Shao-Jian2
摘要: 致瘿昆虫是一类能够引起寄生植物变态增殖后形成虫瘿的一类昆虫,全世界约有6目20科之多。致瘿昆虫寄生具有高度专一性,但可为害寄主多个部位,其中最为广泛、危害程度最重的是植物叶片,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稳定性。本文以瘿蚊科(Cecidomyiidae)、瘿蜂科(Cynip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木虱总科(Psylloidea)、蚜总科(Aphidoidea)和瘿螨总科(Eriophyoidea)这6类叶部致瘿昆虫为对象,综述了植物叶瘿的简单结构与复杂结构;围绕三大假说阐述叶部虫瘿形态的多样性,更深层次地阐明虫瘿这一结构对于叶部致瘿昆虫的意义;以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为典例探讨叶瘿昆虫的危害特点,并从实践角度探讨其致害的原因。结合国内外对于叶部致瘿昆虫现已实行和有待发展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论述,包括化学防治、农业措施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3种主要措施。这6类叶部致瘿昆虫在为害方式、致瘿特点、世代完成方式等各有特点,虫瘿不同的结构组成与激素变化也分别相对应解释了营养假说、微环境假说以及天敌假说。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将虫瘿的形成过程分为初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羽化期,对叶瘿昆虫通过分泌特定活性分子导致宿主植物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生长激素等多方面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叶部致瘿昆虫为害时间长、危害程度重和防治难度大的三大危害特点,介绍了在成虫羽化期前以化学防治为主,营林期间农业措施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与此同时,以自然天敌与生物制剂作为生物防治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叶部致瘿昆虫在我国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特殊的为害方式表明了物种间协同进化的趋向,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叶部致瘿昆虫的综合防治具备重大的经济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