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报 ›› 2025, Vol. 68 ›› Issue (7): 947-959.doi: 10.16380/j.kcxb.2025.07.008
廖俊哲1,5, 闫宏2, 李泓芸1,5, 王传珍3, 常宗涛4, 石娟1,5,*
LIAO Jun-Zhe1,5, YAN Hong2, LI Hong-Yun1,5, WANG Chuan-Zhen3, CHANG Zong-Tao4, SHI Juan1,5,*
摘要: 【目的】明确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成虫的发声结构及声信号特征,探索能够抑制长林小蠹雌成虫侵入、蛀道和繁殖的振动声处理模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发声结构并测量其特征参数。采集长林小蠹雄成虫应激声、求偶声及竞争声并分析其时域与频域特征参数。结合以上声学研究,设计不同的振动声处理,利用激励器将振动声传导到原木木段,播放长林小蠹的雄虫应激声、求偶声、竞争声和聚集声,白噪声、 6 kHz正弦波、正弦波扫描信号以及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成虫应激声6 d后,统计长林小蠹成虫侵入率、母坑道长度和成虫单雌产卵量。【结果】长林小蠹成虫摩擦发声器官由刮器和音锉两部分构成,雄虫拥有更加发达的发声结构。雄虫第6背板末端特化出叶状刮器,雌性背板未特化出刮器;音锉位于鞘翅内面末端近中缝边缘,靠近翅连锁。长林小蠹雄虫的鸣叫速率、单次鸣叫持续时间、每次鸣叫的击打齿数量、击打齿速率及主峰频率在应激、求偶及竞争这3种行为背景下差异极显著。不同的振动声处理对长林小蠹雌成虫在木段中的侵入率无显著影响。在侵入之后的定殖阶段,部分振动声处理对成虫在木段中的母坑道长度及单雌产卵量影响显著,距激励器50 cm的长林小蠹竞争声组的母坑道长度缩短;距激励器50 cm的长林小蠹应激声组单雌产卵量减少。【结论】明确了长林小蠹成虫的发声结构以及声信号特征。长林小蠹竞争声对于抑制其蛀道以及长林小蠹应激声对于抑制其产卵具有潜力。这些结果为未来利用声信号对长林小蠹进行生态调控提供了初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