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已有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是蚊虫体内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代谢作用的最主要的解毒酶系。为了探究细胞色素P450基因AsCYP6Z2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抗拟除虫菊酯机理中的作用,重庆师范大学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韩宝珠、乔梁和陈斌等以中华按蚊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的研究基础从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YN-LR)的表达谱中筛选出细胞色素P450基因AsCYP6Z2,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克隆、时空表达模式分析和溴氰菊酯诱导下的表达检测,通过RNAi实验测定了干扰AsCYP6Z2后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并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软件分析了溴氰菊酯与AsCYP6Z2蛋白间的结合模式,结果初步证实了AsCYP6Z2基因与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耐受性相关(pp. 961-972)。
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是枣树Zizyphus jujuba主要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华北和西北等红枣主产区,是国家林业局公布的重要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为了明确枣树挥发性物质在枣飞象成虫化学通讯中的作用,为该虫植物源引诱剂开发和研制提供基础资料,榆林学院生命科学院阎雄飞等利用顶空吸附法收集5个枣树品种(木枣、狗头枣、赞皇枣、骏枣和酸枣)的枣芽挥发物,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不同品种枣树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再利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飞象成虫对其中17种枣树挥发性物质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棕榈酸甲酯和壬醛对枣飞象雌雄成虫均有明显吸引作用,这2种挥发物可能与枣飞象对不同品种枣树偏好性选择密切相关(pp. 981-991)。
螯蜂(dryinids)是稻田半翅目害虫稻飞虱、稻叶蝉的重要天敌,其雌蜂具有寄生和取食寄主的双重习性,对稻田半翅目害虫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潜力。为了探明两色食虱螯蜂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黄腿双距螯蜂Gonatopus flavifemur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 3种稻田常见螯蜂对稻田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水稻研究所何雨婷和傅强等通过温室内饲养和寄生试验,测定了这3种螯峰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和伪褐飞虱Nilaparvata muiri的取食和寄生表现以及寄生偏好性,并进一步测定了这3种螯峰在各自的适宜寄主上的取食和寄生潜力(pp. 999-1009)。
(袁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