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昆虫中ebony基因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内色素形成有关;CRISPR/Cas9是具有重要发展和应用潜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为开发适用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CRISRP/Cas9基因编辑体系,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孙浩和吴顺凡等在克隆获得二化螟ebony基因Csebony全长序列的基础上,运用qRT-PCR技术分析Csebony基因在二化螟不同发育阶段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再借助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把sgRNA/Cas9蛋白复合物显微注射到二化螟新鲜的卵内,靶向敲除Csebony基因,观测敲除Csebony后二化螟幼虫、蛹以及成虫表型变化,结果表明Csebony参与了二化螟表皮颜色模式的调控,证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在二化螟中有效应用(pp. 1367-1376)。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外界营养状态极大地影响着自身的生长和繁殖,其分子机理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和调节网络。为了探究营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机制,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康奎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文庆等设计3种不同营养浓度的人工饲料分别饲喂褐飞虱,观测统计其生长和繁殖指标,并检测羽化后第2天褐飞虱成虫不同组织(卵巢、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中类胰岛素信号通路(IIS)、雷帕霉素靶标(TOR)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羽化后第6天褐飞虱成虫卵巢和其他组织中Akt, FoxO和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及不同组织中的ROS水平,以及不同龄期褐飞虱体内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20E)滴度,据此对相关的调控机理进行了推断(pp. 1377-138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农业重大害虫,确定其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对开展该虫的抗药性监测和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为此,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王欢欢、张雷和谷少华等分别以对不同杀虫剂最敏感的中国草地贪夜蛾地方种群(云南种群用于建立对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的敏感基线,海南种群用于建立对虫螨腈、虱螨脲和茚虫威的敏感基线,湖北种群用于建立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基线)为供试虫源,在室内不接触任何杀虫剂连续饲养5~7代后,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其3龄幼虫以及采用饲料药膜法测定其2龄幼虫对上述6大类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建立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对这7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pp. 1427-1432)。
(袁德成)
发布日期:2021-12-17 浏览:
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