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DNA甲基化作为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哺乳动物基因表达和组织器官发育等方面被广泛研究。然而,DNA甲基化对昆虫的发育影响及调控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龚程程、徐关峰等以家蚕Bombyx mori为材料,通过DNA甲基化特异性抑制剂5-aza-dC、细胞自噬激活剂SMER28和自噬抑制剂Spautin-1处理家蚕预蛹,并检测翅细胞自噬强度,统计残翅率和翅面积。结果表明,2 mg 5-aza-dC处理导致翅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升高,Atg基因表达上调,残翅率升高和翅表面积减少;2 mg SMER28处理后出现类似表型,翅细胞内自噬水平升高,残翅率升高和翅表面积减少。Spautin-1对5-aza-dC的挽救结果显示细胞自噬抑制可以缓解DNA去甲基化对成虫翅发育的影响(pp.119-129)。本研究表明,DNA甲基化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在家蚕翅发育中发挥作用。
传粉昆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传粉昆虫发生的影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李浩、王兰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潘云飞、陆宴辉等于2019-2020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选取29个试验站点,系统调查了中心枣园传粉昆虫多样性以及周围半径2 km范围内土地使用信息,通过模型构建解析了景观变量对传粉昆虫群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景观中苹果、核桃和梨等其他果园和树篱等半自然生境的面积占比与盛花期枣园中传粉昆虫多度呈显著负相关,小宗作物种植比例与枣园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p.208-217)。
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是生物防治林木蛀干天牛等大体型害虫的重要天敌,因其非亲缘雌蜂可合作繁殖而成为寄生性昆虫中唯一表现合作行为的类群,因而为探究寄生性昆虫社会行为的进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业已明确已交配雌蜂(母蜂)合作可提高对大体型寄主的寄生成功率,但仍不清楚雌蜂为此合作而付出哪些适合度代价。对此,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庄桂苓、李保平等以管氏肿腿蜂S. guani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为材料,观察在产卵前期接受0.5, 1.5和2.5 d合作的受益蜂和给予合作的利他蜂的存活、产卵和子代蜂发育表现。比较观测结果表明,利他蜂的死亡风险比受益蜂高5.4倍;在合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与受益蜂相比,利他蜂的产卵前期较长、子代幼虫发育较慢、子代雌成虫体型较小。本研究说明,管氏肿腿蜂母蜂在产卵前的合作需付出生存和抚育子代效果方面的适合度代价(pp. 228-234)。
(赵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