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一个优良亚种,也是我国养蜂生产使用的主要蜂种。为探究在意大利蜜蜂幼虫个体水平过表达与敲减ame-miR-13b对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和蜂疗研究所的祝智威、王杰、陈大福、郭睿等设计合成ame-miR-13b的模拟物mimic-ame-miR-13b和抑制物inhibitor-ame-miR-13b,混入饲料后饲喂意大利蜜蜂幼虫,检测幼虫肠道内ame-miR-13b及其靶基因Ecr, Egfr和P45018a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通过饲喂法可在意大利蜜蜂幼虫个体中成功实现ame-miR-13b的过表达和敲减,ame-miR-13b与Egfr之间存在潜在的负调控关系(pp.460-468)。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我国分布广泛、危害性较大的白蚁种类之一,每年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带来较大的损失,开发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药剂是白蚁防治的重要举措。纳米银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具有杀菌和抗虫活性,但其对白蚁的毒性尚不清楚。为明确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毒杀效果和作用机制,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谢晓俊和莫建初等利用4种药用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白毛夏枯草Ajuga nipponensis全株、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根和鱼腥草Houttuy niacordata全株)的水提取液绿色合成Ag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纳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合成的AgNPs进行验证,表征了AgNPs的粒子大小、形状、聚集程度以及元素组成等特性,并测定了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毒性以及其毒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物合成的AgNP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粒子大小均匀,大多呈球形和近球形,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具有较高的毒杀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虫体内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和滤纸酶活性等发挥毒性,说明生物合成的AgNPs毒性显著且绿色环保,显示其在白蚁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p. 480-489)。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是重要的社会性经济昆虫。尽管蜜蜂的发育过程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发育具有狭温性,但对温度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蜜蜂生态学团队刘一名和朱翔杰等探索了西方蜜蜂工蜂不同阶段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以蜜蜂封盖后3 d预蛹以及封盖后6和9 d蛹为材料,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进行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的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封盖后3 d预蛹以及封盖后6和9 d蛹响应低温胁迫的DEGs分别有220, 50和26个;低温胁迫后的3组蜜蜂样本存在一个共有的DEG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PDK1上调表达,该基因同时富集在自噬-动物、mTOR和FoxO信号通路;封盖后3 d预蛹响应低温胁迫的重要基因有IRS1-B, Kr-h1, FTZ-F1和Eth,封盖后6 d蛹响应低温的基因为TyHyd,而封盖后9 d蛹受低温的影响较小,说明西方蜜蜂不同发育阶段蛹响应低温的机制不同(pp.469-479)。本研究结果为探究蜜蜂蛹期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