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是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的主要病毒之一,自然条件下通过媒介昆虫烟粉乱 Bemisia tabaci传播。已有研究表明雌性烟粉乱比雄性具有更强的获毒与传毒能力。为了探究影响烟粉乱获得和传播TYLCV的化学感受蛋白 BtabCSP,长江大学魏艳和东松柏和以及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史晓斌等在已公布的基因序列基础上,运用 RT-qPCR技术确定了烟粉乱侵染病毒前后的表达差异基因为 BtabCSP6 (GenBank登录号: KM078696.1),借助RNAi技术合成dsRNA并饲喂到烟粉乱体内靶向沉默BtabCSP6,比较RNAi干扰BtabCSP6前后雌性烟粉乱成虫获得与传播TYLCV的变化,结果表明 BtabCSP6可以对烟粉乱侵染和传播 TYLCV造成影响,为控制病毒发生寻找新途径(pp.1287-1294) 。
昆虫种群易对外界条件的规律性变化产生适应对策。全球变暖已越来越明显。为了探究稻纵卷叶痕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种群对全球变暖的反应与适应,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明珠和刘向东采用连续代次高温驯化稻纵卷叶痕3龄幼虫的方法,建立热锻炼和非锻炼品系,测定两品系各龄幼虫的耐热能力,并通过两品系间的杂交与自交,检测杂交后代和停止锻炼2代后自交后代3龄幼虫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热锻炼可提高稻纵卷叶痕幼虫的耐热能力,幼虫驯化产生的热适应能力具有继代效应(pp.1314-132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农业重大害虫,而天敌昆虫在害虫可持续控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为明确本地优势天敌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和生防潜力,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施琳琳、陆永跃和陈科伟等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判别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卵及1和2龄幼虫的捕食均属II型功能反应,并拟合了Rogers随机捕食者方程,根据模型参数分析表明,黄玛草蛉2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理论B最大捕食量分别为 85.106 粒、72.072头和46.242头,黄玛草蛉 3 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理论B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5.294 粒、77.170头和64.000头,黄玛草蛉3龄幼虫比2龄幼虫具有更高的捕食效率(pp.1324 -1333)。
(孙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