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本期重点推介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生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受体蛋白家族,介导胞外内分泌调控信号进入胞内引发特定的生理响应,参与调控昆虫行为、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多种生理进程,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害虫防治靶标。为了探究GPCR在昆虫生殖中的功能,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生殖与生物互作研究团队贠佳琦、郑洪远和周树堂等以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典型代表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为研究对象,在雌成虫脂肪体中新鉴定到29个GPCR基因,qPCR表明PTH/PTHrPR1和MSR分别在雌成虫脂肪体和胸腹神经节中显著高表达,Mthl4, Mthl6和GPR119L在中肠中显著高表达, Octβ1R, CrzR, CCAPR, LGR2, mGluR和GABABR在脑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RNAi筛查发现,干扰CCAPR, PTH/PTHrPR1, ADGRL3, Mthl15和DHR的表达显著抑制飞蝗卵的发育和卵巢生长(pp. 1571-158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几年威胁我国农业粮食安全生产的常发性重大害虫。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具有专性寄生、杀虫速度快、易于大量扩繁、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无副作用等优点,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一种潜在生防资源。但是昆虫病原线虫在成功定殖之前,需要有效对抗草地贪夜蛾强大的天然免疫系统。为了探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对草地贪夜蛾天然免疫反应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而涛和安春菊等分离和鉴定了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类型,观察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血细胞总数目变化和血细胞对线虫的包囊反应,明确了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对草地贪夜蛾血细胞吞噬活性、淋巴液PO活性、抗菌肽基因表达以及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在侵入早期,通过抑制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包囊和吞噬能力以及血淋巴的PO活性来建立感染;随后草地贪夜蛾通过提高自身的血淋巴PO活性、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抗菌活性水平来试图抵御线虫的侵染;后期随着线虫的成功定殖,草地贪夜蛾的免疫系统被抑制或破坏(pp.1623-1635)。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被认为是昆虫的一个重要组织构成,肠道微生物通过与宿主昆虫互作,在宿主的营养供给、生长发育、代谢物解毒、病原体防御和农药抗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宿主-肠道微生物互作”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肠道微生物与Bt抗性密切相关。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对十字花科作物具有极强破坏性的世界性害虫之一,同时又是田间最早产生Bt抗性的害虫,已成为研究Bt抗性最主要的模式生物,其肠道微生物与Bt抗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陶新娉、贾元虹和夏晓峰等分析了小菜蛾肠道细菌对Bt杀虫活性的影响,利用纯培养技术测定肠道细菌对Bt菌株在小菜蛾肠道中增殖以及入侵血腔中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肠道细菌对小菜蛾幼虫肠道内壁的保护功能,结果表明小菜蛾肠道细菌可通过竞争生态位和保护肠道内壁等方式减弱Bt菌的定殖和入侵,从而降低宿主对Bt的敏感性。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宿主-肠道微生物互作,对小菜蛾的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p.1645-1657)。
(孙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