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本期重点推介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是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植食性昆虫,主要危害茄子、马铃薯等茄科植物。几丁质脱乙酰酶(CDA)能催化几丁质脱乙酰化产生壳聚糖,CDAs对于昆虫的角质层形成至关重要,在昆虫体内几丁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HvCDA1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为基于RNAi技术的茄二十八星瓢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奠定基础,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王亚洁、潘慧鹏和杨春晓等利用RT-qPCR分析了HvCDA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饲喂法RNAi干扰HvCDA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1龄幼虫和4龄幼虫中的表达,分析干扰后HvCDA1表达量的变化,测定饲喂不同浓度dsHvCDA1溶液对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法RNAi使幼虫体内HvCDA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并且HvCDA1基因表达受阻会负面影响茄二十八星瓢虫的蜕皮、化蛹及羽化,最终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HvCDA1可作为1个潜在的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的RNAi靶标基因(pp. 27-36)。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 GluCl)属于半胱氨酸环门控离子通道家族受体,是多种杀虫剂的作用靶标。可变剪接是真核基因转录后期的重要调控机制,昆虫的GluCl基因可以通过可变剪接和RNA编辑产生多种转录变异体。为了探索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SeGluCl不同转录变异体编码的SeGluCls对杀虫剂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俊龙和左亚运等先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甜菜夜蛾SeGluCl的全长cDNA序列,然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SeGluCl两个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并构建甜菜夜蛾敲除品系(3a-KO和3b-KO),生物测定甜菜夜蛾敏感品系WH-S(对照品系)及3a-KO和3b-KO品系的3龄幼虫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氟虫腈3种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甜菜夜蛾SeGluCl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编码的SeGluCls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氟虫腈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p. 55-6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别名秋黏虫,是原产于美洲地区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主要危害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棉花等作物。草地贪夜蛾具有寄主范围广、适生区域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突发危害重以及抗药性水平高等特点。氰氟虫腙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日本农药株式会社联合开发的一类缩氨基脲类杀虫剂,作用靶标是昆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为了测定氰氟虫腙对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水平,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殷雪、方小涵和操海群等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6龄幼虫的LC50值和LC90浓度下对3龄幼虫的LT50值。采用人工喷雾法测定22%氰氟虫腙悬浮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快速良好的室内杀虫活性,对6龄幼虫杀虫活性尤为显著;且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说明氰氟虫腙可用于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治(pp. 63-70)。
(孙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