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
ATP合酶亚基d(ATPs-d)是控制ATP生成的ATP合酶的亚基之一,在开发害虫防控绿色农药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为了解析ATPs-d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变态中的功能及分子机理,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博和赵文丽等检测HaATPs-d在幼虫中的表达量,分析HaATPs-d的亚细胞定位,鉴定与HaATPs-d互作的蛋白,并分析RNAi降低HaATPs-d的表达对幼虫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HaATPs-d的表达高峰出现在6龄第3天幼虫表皮中,在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均以在5龄蜕皮期幼虫中的最高;20E显著上调HaATPs-d的表达;HaATPs-d是细胞质蛋白;HaATPs-d与可溶性海藻糖酶直接结合;6龄幼虫中敲低HaATPs-d的表达量导致幼虫发育迟缓、幼虫体重下降、幼虫死亡率升高、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降低,中肠中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和海藻糖含量显著上升。揭示HaATPs-d通过与可溶性海藻糖酶的直接结合控制幼虫体内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和海藻糖的含量,进而影响幼虫变态中的糖源,最终控制幼虫的变态(pp. 267?276)。
RNAi介导的基因沉默已成为害虫生物防治新策略的研究热点,然而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中的RNAi效率相对较低。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模式昆虫,RNAi技术在家蚕基因功能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家蚕RNAi效率相关核酸酶(RNAi efficiency-related nuclease, REase) BmREase对RNAi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解析鳞翅目昆虫RNAi低效的原因,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咏琪和杨婉莹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BmREase的结构,利用RT-PCR克隆获得BmREase cDNA全长序列,通过qRT-PCR检测了BmREase在家蚕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特点。通过向游走期家蚕注射BmREase, BmEcR, BmUSP和BmSpz1的dsRNAs进行RNAi,分析干扰BmREase表达后是否可以提高靶基因dsRNAs的干扰效率。结果显示,BmREase主要在家蚕消化系统(中肠和马氏管)中高表达;BmREase和靶标基因一起进行RNAi时,提高了靶标基因RNAi的干扰效率。该研究结果将为利用RNAi进行家蚕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开发RNAi防治害虫具有指导意义(pp. 303?311)。
利用植物挥发物激发邻近植物防御警备从而提高植物抗虫性,是植物调控害虫种群动态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一种虫害防控新技术。为了探究抗性水稻品种挥发物能否提高感性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浙江农林大学李承哲、周国鑫和浙江大学娄永根等测定了在褐飞虱雌成虫为害诱导抗虫水稻品种(IR64, ASD7, IR56)的挥发物处理后,感虫水稻品种TN1植株对褐飞虱生长发育、繁殖、寄主选择及其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引诱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后,TN1植株降低褐飞虱雌成虫产卵量、蜜露分泌量以及对褐飞虱雌成虫的引诱作用,同时增加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揭示了利用抗虫水稻品种挥发物控制害虫的潜力(pp. 351?360)。
(孙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