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2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2-04-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β-蜕皮素对家蚕丝腺成长及合成甘氨酸、丙氨酸有关酶系的调节控制
    戴祝英, 庄大桓, 项美华, 许廷森
    1982, 25(2):  121-127. 
    摘要 ( 1943 )   PDF (419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研究了植源性β-蜕皮素(简称MH)对家蚕丝腺成长及合成甘氨酸、丙氨酸有关酶系的影响,探讨了5龄不同时期添食β-蜕皮素后丝腺体的成长及后部丝腺和脂肪体中丙氨酸-酮丙二酸、丙氨酸-乙醛酸和鸟氨酸转氨酶活力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到:(1)5龄早期(饷食)添食β-蜕皮素,龄期延长8—9小时,茧层量增加,后部丝腺和脂肪体内丙氨酸-酮丙二酸转氨酶、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在处理后6-12小时内,比对照组增高40—50%。随之酶活力略下降,至5龄后期复又升高,明显超过对照组。脂肪体中鸟氨酸转氨酶在β-蜕皮素处理后6小时和48小时均低于对照组。12—24小时以及48小时后直至老熟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5龄后期(V—136小时)口腔注射β-蜕皮素,龄期缩短12—18小时。脂肪体和丝腺体中丙氨酸-酮丙二酸转氨酶、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一般增高20—40%),老熟时迅速下降。本文对有关保幼激素和β-蜕皮素对5龄家蚕两种靶细胞(丝腺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以完成对蚕整体的调节控制,以及这两种昆虫激素应用于蚕业生产以控制5龄期的长短和增加蚕丝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以无昆虫物质的人工饲料培育松毛虫赤眼蜂幼虫
    巫之馨, 钦俊德, 李同修, 张志品, 刘德岷
    1982, 25(2):  128-134. 
    摘要 ( 2371 )   PDF (482KB)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用不含昆虫物质的培养液以及另加鸡胚提取液、牛奶、鸡蛋黄、牛血清、酵母提取液、麦芽制品、蛋白胨配制成的人工饲料,以悬滴培养法在寄主卵外培育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的结果。在最佳配方的人工饲料中,这种赤眼蜂可以从卵发育到成虫,蛹化率为36—53%,羽化率为7—16%,展翅率为12—34%。蜂体大小和发育速度与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培育的相似,但生活力略差。成蜂有交配能力,并可在柞蚕卵内产卵,后代以雌性个体为多。 用减缩法明确了培养液A及B组的不同部分对赤眼蜂幼虫发育的影响,证明了鸡蛋黄和培养液A在培育中有较重要的作用。但产卵的试验表明仅培养液A能吸引雌蜂产卵,而培养液B的不同成分引诱产卵的效果较差。
    七星瓢虫成虫下唇须化学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严福顺, 钦俊德, 项秀芬
    1982, 25(2):  135-140. 
    摘要 ( 1782 )   PDF (574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七星瓢虫代饲料中水分的营养效应
    陈志辉, 钦俊德
    1982, 25(2):  141-146. 
    摘要 ( 2017 )   PDF (398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们以鲜猪肝匀浆、蜂蜜和蔗糖以5:1:1混合而成的代饲料来饲养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代饲料的含水量在50%左右。这种代饲料加水稀释使含水量不同,用来饲养成虫,试验比较了代饲料含水量不同时对取食量、体重增加、产卵量、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代饲料含水量增加到75%和85%时鲜代饲料的取食量比以未稀释的代饲料为食时增加一倍,特别在饲养试验开始的数天。所以代饲料中的水分似乎有助食作用。但以干重量计算时这种差异并不显著。以含水量较高的代饲料为食时体重增加百分率较高,但含水量为75%的比85%的好。羽化后取食含水量为75%代饲料的成虫其产卵率为60%,而取食含水量为50%和85%饲料的其产卵率为40%。平均产卵前期(N=20)以取食含水量85%的代饲料的成虫最短,约为16天;而取食含水量50%和85%的约为20天。代饲料含水量较高时食物利用率较高,但食物转化率却以取食含水量较低的代饲料较高。这种情况当饲养期延长到1个月时可发生逆转。
    褐飞虱远距离向南迁飞的气象条件
    江广恒, 谈涵秋, 沈婉贞, 程遐年, 陈若篪
    1982, 25(2):  147-155. 
    摘要 ( 2152 )   PDF (543KB) ( 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1977、1978年在广西南宁至江苏淮安等地褐飞虱秋季向南迁飞(简称南迁或回迁)过程的记录,通过天气图资料分析,对我国东部地区褐飞虱的南迁路径和有关气象条件作了初步研究,得出下列特征: 1.秋季向南迁飞过程中,迁入地系在锋带和大陆高压的控制下,即锋面控制型和大陆高压控制型; 2.秋季南迁迁入地常位于地面冷锋的冷区或大陆高压的东部或东南部,以及850毫巴等压面图上偏北气流,特别是东北气流控制的区域中; 3.温度、风和降水等气象要素,也是褐飞虱南迁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日本金龟芽孢杆菌的人工培养
    冯祥兴, 幸兴球, 杨明华
    1982, 25(2):  156-159. 
    摘要 ( 2142 )   PDF (304KB)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日本金龟钾芽孢杆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的人工培养研究中,我们从含有硫胺素的J平板培养基上得到一个菌株——SH-m5株。这个菌株在含有鸡血的JVB培养基上长得更好。在JV液体培养基中,芽孢形成率可达50—60%。用JV培养基制备的菌剂,通过注射和喂食感染试验,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黄色蔗龟都有一定的致病力。
    以不含昆虫物质的人工饲料培育赤眼蜂工作进展
    刘文惠, 巫之馨
    1982, 25(2):  160-163. 
    摘要 ( 1827 )   PDF (220KB)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继续用无昆虫物质的培养液体外培育松毛虫赤眼蜂的试验结果。酵母水解物、胎牛血清(或幼牛血清)和Grace培养液组成的培养液具有较好的产卵效果,产入的卵量与柞蚕蛹血淋巴相似。使用此混合液60%、鸡胚10%、牛奶15%、鸡蛋黄10—20%可培育到成虫期,化蛹率和羽化率各为17—36%和1—2%。但羽化的成蜂不能展翅,生活力较弱。这种不足之处尚待改进。
    合成性信息素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田间诱捕试验
    程誌青, 肖锦澄, 黄暹廷, 黄励岗, 杨赞熹, 张华利
    1982, 25(2):  164-171. 
    摘要 ( 1805 )   PDF (464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自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雌娥尾端抽提物中检出十四碳醇乙酸酯(14:Ac,Ⅰ),反-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12-14:Ac,Ⅱ) 及顺-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12-14:Ac,Ⅲ).Ⅱ/Ⅲ为53/47,Ⅰ/(Ⅱ+Ⅲ)为180/100。田间诱捕试验表明,单组份的Ⅱ具有弱的性引诱活性,而单组份的Ⅰ或Ⅲ均不显活性。(Ⅱ+Ⅲ)混合物中,以按天然比例配制的性诱剂活性最高,其平均诱捕量均远高于3头活处女雌蛾。比例偏离天然比的性引诱活性显著下降,天然比的(Ⅱ+Ⅲ)混合物在1×10-7-1×10-5克/诱捕器范围内诱捕活性最高,在此剂量范围内未能发现平均诱捕量对剂量的依赖关系。偏离此剂量范围的,诱捕活性急剧下降。剂量高于1×10-4克/诱捕器时,几乎完全诱不到雄娥。在按天然比配制的(Ⅱ+Ⅲ)混合物中加入少量(5%)的1,平均诱捕量显著下降。随着加入Ⅰ量的增加,平均诱捕量下降愈甚。此外,诱捕率和最高诱捕量均依类似的规律下降。可见Ⅰ虽共存于雌娥性信息素腺体附近的组织中,它实为一种性引诱的抑制剂。
    黑翅土白蚁的跟踪信息素
    杜桐源, 罗钧泽, 汤敏玲, 陈梅英
    1982, 25(2):  172-177. 
    摘要 ( 2138 )   PDF (382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严重危害堤坝,有明显跟踪行为,其分泌跟踪物质的腹板腺位于腹部第5节腹板前沿中部,分泌细胞呈长形,与腹板呈垂直方向排列。用滤纸双圈法测定黑翅土白蚁跟踪行为。跟踪物质的抽提以正己烷较好,丙酮和二氯甲烷次之。从抽提液柱层析、薄层层析和微化学反应结果推测,其跟踪物质可能是含有双键的醇类化合物。密褐褶孔菌及其感染的腐木块抽提液及白蚁跟踪信息化合物——顺,顺-3,6-十二碳双烯醇都对黑翅土白蚁有较强的跟踪活性。肖若散白蚁和家白蚁抽提液均对黑翅土白蚁有跟踪活性,但肖若散白蚁和家白蚁对黑翅土白蚁抽提液及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活性馏份无活性反应。
    白翅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适期
    巫国瑞, 阮义理
    1982, 25(2):  178-184. 
    摘要 ( 2054 )   PDF (433KB)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白翅叶蝉(Thaia subrufa Motschulsky)在浙江省东阳县,一年大部发生二代。第一、二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盛发于早稻和双季晚稻,第二代成虫大部分越冬,少数早发的才能发生第三代。第一、二和三代卵历期分别为17—19、11—12和15一19天,若虫历期分别为19、16和24天。成虫4℃开始活动,10℃开始取食,15℃开始羽化和产卵。卵开始发育温度在20℃左右。成虫无孤雌生殖现象,产卵前期在第一、二代分别为23和17天,越冬成虫则长达6—8月之久。每雌产卵量以越冬代最高,以后各代急剧下降。越冬后成虫在4月下旬几乎全部集中于早、中稻秧田,产卵盛期在5月即早稻本田分蘗期。繁殖寄主仅限于水稻。 因白翅叶蝉具有这些生物学特性,所以防治适期为早季秧田。1964—1965年在东阳县早季秧田大面积防治结果,可减低早、中稻本田虫口90%以上,且能压低双季晚稻田的虫口密度。
    意蜂与中蜂血淋巴蛋白质成份的研究
    李绍文, 杨俭美, 孟玉萍, 张宗炳, 李举怀, 骆尚骅
    1982, 25(2):  185-190. 
    摘要 ( 1738 )   PDF (489KB) ( 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实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两个蜂种的血淋巴蛋白质成分。意蜂和中蜂都是Apis属,血淋巴蛋白质电泳谱相似。但是,两蜂种以及同一蜂种不同级别、不同发育阶段的电泳谱又各有特点。根据实验,我们把成年蜂血淋巴电泳谱分为11条带,雌蜂电泳谱上的带5是卵黄原蛋白;雄蜂卵黄原蛋白含量很少或测不出。 用Thorun方法,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上测得意蜂卵黄原蛋白的分子量为185,000。
    小花蝽属二新种(半翅目:花蝽科)
    郑乐怡
    1982, 25(2):  191-194. 
    摘要 ( 1885 )   PDF (174KB) ( 5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秦岭蝽科一新种
    郑哲民
    1982, 25(2):  195-196. 
    摘要 ( 1794 )   PDF (104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巨锥大蚜新种记述
    张广学, 钟铁森
    1982, 25(2):  197-198. 
    摘要 ( 1692 )   PDF (135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切根夜蛾亚科二新种(鳞翅目:夜蛾科)
    陈一心
    1982, 25(2):  199-200. 
    摘要 ( 1674 )   PDF (113KB)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华西污灯蛾属的四个新种(鳞翅目:灯蛾科)
    方承莱
    1982, 25(2):  201-203. 
    摘要 ( 1947 )   PDF (155KB) ( 8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齿卷蛾属的研究(鳞翅目:卷蛾科)
    刘友樵, 白九维
    1982, 25(2):  204-205. 
    摘要 ( 1778 )   PDF (165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污翅姬蜂属二新种(姬蜂科:犁姬蜂亚科)
    王淑芳
    1982, 25(2):  206-208. 
    摘要 ( 2015 )   PDF (182KB)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叶瑞玉, 于心, 王敦清
    1982, 25(2):  209-216. 
    摘要 ( 1735 )   PDF (403KB)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浆刺螨属一新种(蜱螨目:巨刺螨科)
    周曼殊, 汤明富, 温廷桓
    1982, 25(2):  217-219. 
    摘要 ( 1869 )   PDF (136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稻株营养物质与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关系
    邹运鼎, 陈基诚, 王士槐
    1982, 25(2):  220-222. 
    摘要 ( 1894 )   PDF (180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免疫酶法对油桐尺蠖、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测定
    祝庆荃, 刘军, 刘宇兰
    1982, 25(2):  223-226. 
    摘要 ( 1780 )   PDF (323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黑翅土白蚁巢外天敌的调查
    张贞华, 郦培尧
    1982, 25(2):  227-230. 
    摘要 ( 2002 )   PDF (220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明市常见蝇类及季节消长调查
    向容炯, 郭木兰
    1982, 25(2):  231-235. 
    摘要 ( 1608 )   PDF (171KB)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三带喙库蚊实验室种群的观察
    徐淑惠, 张淑媛, 韩幼凤, 薛素琴
    1982, 25(2):  236-238. 
    摘要 ( 1912 )   PDF (118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