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06-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家蝇幼虫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李殿香,康翠洁,张伟,王金星,赵小凡
    2010, 53(6):  601-610. 
    摘要 ( 3750 )   PDF (2252KB) ( 10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鉴定家蝇Musca domestica免疫相关基因,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刺激家蝇幼虫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12 h的家蝇幼虫与未诱导的家蝇幼虫为消减杂交对象,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了刺激家蝇幼虫cDNA消减文库。PCR检测发现,文库的阳性克隆中插入的cDNA片段大小在200~1 000 bp之间,随机挑选了161个含大小不等差异片段的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鉴定了36种蛋白的基因片段,包括抗菌肽、酶、核糖体蛋白、其他功能蛋白以及功能不明的蛋白。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其中6种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防御素和攻击素基因在细菌刺激后24 h内明显上调表达,而溶菌酶、酚氧化酶原活化因子、糜蛋白酶和蛋白质合成起始因子基因在细菌刺激后0-4 h内表达受抑制,12 h后上调表达。该研究结果为家蝇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家蝇免疫防御机制的探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dCPI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检测
    柳峰松,董晓寅,张瑞英,唐婷
    2010, 53(6):  611-617. 
    摘要 ( 3141 )   PDF (1370KB) ( 1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具有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一类蛋白超家族。本研究根据EST序列信息,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1条家蝇Musca domestic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dCPI,该基因含有1个357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多肽N端17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序列。同源分析表明,MdCPI 氨基酸序列与红尾肉蝇Sarcophaga crassipalpis的CPI相似性最高(identity=51%)。以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树表明,家蝇与其他双翅目昆虫CPI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属于I25A型蛋白家族。为了解家蝇CPI对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活性,构建pET-17b-MdCPI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重组表达。研究发现1 μg重组家蝇CPI能够抑制约14 μg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活性。结果表明MdCPI确属CPI家族,可能同其他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功能,参与免疫及生理调控。这些结果为研究MdCPI在家蝇体内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重金属在拟水狼蛛体内的分布及对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征田,庞振凌,梁子安,彭宇,杜瑞卿
    2010, 53(6):  618-625. 
    摘要 ( 3513 )   PDF (1235KB) ( 1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明重金属在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体内的分布及对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6月在河南南阳地区5种不同生境下,共采集50份土壤样本和300头拟水狼蛛样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雄雌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的分布、GSH含量以及GST,CAT和SOD的活性。结果表明:5个采集样点(S1, S2, S3, S4和S5) 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Cd,Pb,Cu和Zn)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地点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Cd,Pb,Cu和Zn)的含量不同身体部位差异显著(P<0.05),头胸部>足部>腹部,同一地点雄性拟水狼蛛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重金属胁迫下,重金属含量高(S1,S2,S3和S4)的拟水狼蛛体内GSH 含量显著高于参照组(S5),雄性GSH 含量高于雌性(P<0.05)。对于不同身体部位,GSH 含量差异显著,头胸部GSH 含量最高,其次为足部,腹部含量最低;GSH 含量与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r2=0.9854,P<0.05)。对于GST,CAT和SOD,重金属含量高则酶活性低,雄性酶活性显著低于雌性,不同身体部位酶活差异不显著;GST,CAT和SOD酶活性与重金属(Cd和Pb或者Pb)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检测拟水狼蛛不同身体部位的酶活性变化就可知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拟水狼蛛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重要监测指示生物。
    椰心叶甲啮小蜂复眼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辛星,马子龙,覃伟权
    2010, 53(6):  626-633. 
    摘要 ( 4149 )   PDF (2587KB) ( 10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寄生蜂交配行为的了解将有助于发展对其行为调控的技术,提高寄生蜂对害虫控制的效能。为探讨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的复眼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用水溶性黑色素和液体石蜡分别涂抹该蜂复眼和触角后观察其交配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复眼和触角的超微结构,分析雌、雄蜂触角感器的分布与数量差异。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雄蜂的复眼在交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雌蜂复眼作用不显著。在椰心叶甲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过程中,雄蜂触角柄节部位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棒节部位,再次是鞭节的索亚节部位,而雌蜂触角鞭节索亚节部位起主要作用,然后是棒节部位,最后是柄节部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触角上共有8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主要感器,雌、雄蜂触角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表现为触角大小不同及触角感器类型、大小、数量、分布不同。
    一种用于昆虫性信息素成分单不饱和双键定位的简便方法
    孔祥波,赵莉蔺,张真,王鸿斌
    2010, 53(6):  634-639. 
    摘要 ( 4227 )   PDF (791KB) ( 1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利用特定的性信息素成分实现种内信息交流和种间生殖隔离,性信息素成分异构体的细微差异都能导致其生物活性的很大改变。本研究利用二甲基二硫醚(DMDS)甲硫基化反应和气相色谱-电子轰击质谱(GC-EI-MS)的方法对脂肪族单不饱和醇、醛和乙酸酯类昆虫性信息素成分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异构进行系统研究。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醇和乙酸酯官能团的单不饱和烯烃甲硫基化衍生物的质谱特征碎片分子离子峰(M+)及2个主要的诊断离子m/z 61+14m [H-(CH2m-CH=S+ CH3]和77+14n[CH3S+ =CH(CH2nOH](或119+14n,[CH3S+ =CH(CH2nOOCCH3])丰度都很强,可以据此直接推断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尽管单不饱和醛类化合物DMDS衍生物的特征碎片峰也很明显,但是由于羰基的质量数和2个亚甲基的质量数相同,不能由低分辨质谱的特征碎片峰直接推断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DMDS甲硫基化反应结合GC-EI-MS分析方法鉴定昆虫性信息素成分单不饱和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异构,该方法简单快捷,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灰飞虱体内一种酵母类共生菌的分子鉴定
    白旭,董胜张,庞琨,边亚琳,俞晓平
    2010, 53(6):  640-646. 
    摘要 ( 4352 )   PDF (4252KB) ( 1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稻飞虱体内酵母类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YLS)的种类,采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体内YLS,用真菌的通用引物对其18S rDNA、5.8S-ITS rDNA全长序列进行扩增。结果得到一条分子量约为2 340 bp的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与Noda等所报道的类酵母菌的18S rDNA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只有89.6%),而与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有99.8%的同源性。原位杂交(ISH)和巢氏PCR均证明该菌存在于灰飞虱脂肪体和卵内,但数量较少。因此,灰飞虱体内YLS除了Noda等报道的类酵母菌外,尚存在另外一种季也蒙毕赤酵母菌。
    水稻褐飞虱内生共生细菌Arsenophonus的鉴定和系统分析
    王渭霞,罗举,赖凤香,傅强
    2010, 53(6):  647-654. 
    摘要 ( 4634 )   PDF (2424KB) ( 1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了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体内共生细菌的序列,经克隆、测序和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褐飞虱体内存在杀雄菌属Arsenophonus类共生细菌,系统发育上与粉虱科和木虱科体内的Arsenophonus属亲源关系较近。在褐飞虱体内该共生细菌具有两种长度不同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为1 504 bp和547 bp,其中后者为前者中间缺失了957 bp,其余序列相同。通过重新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进一步确认不同褐飞虱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均存在两种片段。Arsenophonus特异的 23S rDNA引物的扩增结果表明,Arsenophonus存在于所有检测的褐飞虱种群中,但不存在于水稻寄主中。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个褐飞虱室内寄主种群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含量不同,其中TN1种群明显高于Mudgo种群和ASD7种群。此为水稻褐飞虱体内存在Arsenophonus属共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矿物油乳剂拒避橘小实蝇的有效组分分析
    欧阳革成,岑伊静,余树楷,黄明度,梁广文,张本龙
    2010, 53(6):  655-663. 
    摘要 ( 4213 )   PDF (1156KB) ( 10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高品质的矿物油乳剂可用于有机食品生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矿物油是包含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其组成成分和比例决定其理化性质并关系到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已有研究报道表明,矿物油乳剂对许多害虫有拒避作用,但其机理及相关性组成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本实验测定了4种矿物油乳剂即SK绿颖农用喷洒油、加德士-路易夏用油、安波尔喷洒油、法夏乐石蜡油(分别简称为SK,Caltex,Ampol和Citrole油)和Caltex油<120℃,>120℃,<105℃,105~120℃及SK油<110℃、>110℃等6种分子蒸馏组分的正构烷烃碳数当量nCy值、碳数分布值及其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产卵拒避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橘小实蝇在SK,Caltex,Ampol和Citrole油0.5%水乳液及清水浸蘸处理后的香蕉上平均产卵孔数分别为17.850±1.282,3.400±0.630,15.850±1.439,20.650±1.212和19.050±1.155,在同样方法处理的阳桃上平均产卵孔数分别为15.500±3.969,3.000±0.707,13.750±4.131,17.250±4.385和62.000±4.708。橘小实蝇在6种分子蒸馏组分0.5%水乳液处理后的香蕉上的平均产卵孔数分别为4.400±1.166,8.200±0.583,5.400±1.720,2.400±1.077,4.800±1.594和12.200±2.63,显示不同矿物油的拒避效果差异显著(P<0.05),拒避效果最好的矿物油的正构烷烃碳数当量nCy值在nC23左右.矿物油对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效果与其相应的碳数分布值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其拒避效果与矿物油中的C23组分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这可为进一步分析矿物油乳剂拒避害虫的作用成分和探索其机理提供参考。
    印楝素A与印楝素B对粉纹夜蛾BTI-Tn-5B1-4的细胞毒性
    黄星艳,李文欧, 张志祥, 徐汉虹
    2010, 53(6):  664-669. 
    摘要 ( 3701 )   PDF (3937KB) ( 1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印楝素A和B活性差异的机理,本研究比较了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离体培养胚胎细胞系BTI-Tn-5B1-4的毒性。结果表明:印楝素A与印楝素B对BTI-Tn-5B1-4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处理后3 d,其IC50值分别为2.9 μg/mL和9.85 μg/mL,印楝素A的细胞毒力显著高于印楝素B。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印楝素A和印楝素B处理可导致细胞变形,贴壁能力下降,并出现明显空泡,印楝素A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B。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印楝素可导致BTI-Tn-5B1-4细胞体积显著膨大,印楝素A处理细胞体积增大程度显著高于印楝素B;印楝素可以明显影响BTI-Tn-5B1-4细胞膜电位,1.25 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处理后3 d,细胞DiBAC4(3)荧光强度分别增加88.12%和55.37%,印楝素A的影响显著高于印楝素B。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印楝素对BTI-Tn-5B1-4细胞核具有明显影响,印楝素B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印楝素B处理后,细胞核受损细胞数更多,受损程度更严重。结果显示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细胞作用机理存在差异,本研究从细胞学水平解释了印楝素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机理。
    外源茉莉酸诱导枸杞对枸杞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宫玉艳,段立清,王爱清,崔瑞娟,钱远松
    2010, 53(6):  670-674. 
    摘要 ( 3543 )   PDF (704KB) ( 10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外源茉莉酸对枸杞的诱导抗性及其对害虫的影响,在室内25℃条件下用3种浓度的茉莉酸喷施枸杞苗木,以喷施丙酮+蒸馏水(配比1∶599)作为对照,测定了枸杞蚜在处理后苗木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诱导枸杞苗木后,枸杞蚜若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产仔量下降,枸杞蚜体重减轻,其影响程度与茉莉酸浓度有关。0.01 mmol/L茉莉酸诱导枸杞蚜若虫期最长,为4.93 d,比对照延长1.9 d。茉莉酸诱导成虫产仔量显著减少,且浓度越高产仔量越少,0.1 mmol/L浓度下产仔量为25头,比对照少19头。3种浓度的茉莉酸诱导均使枸杞蚜成虫寿命较对照缩短3 d左右。茉莉酸诱导对枸杞蚜体重的影响从3日龄后逐渐显现,5日龄时最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蚜虫体重相差0.128~0.184 mg,对照组蚜虫平均重0.395 mg,0.01 mmol/L处理组蚜虫重量仅0.211 mg。
    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
    王小艺,杨忠岐,唐艳龙,姜静,高纯,刘云程,张显文
    2010, 53(6):  675-682. 
    摘要 ( 3878 )   PDF (1185KB) ( 1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是我国东北危害栎树的重要害虫。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研究中,通过功能反应实验方法探讨了利用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取食寄主补充营养的过程中,对栗山天牛1~2龄小幼虫的致死作用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平均每日最大致死量为0.53头。寄生作用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Ⅰ型方程,寻找时间21 d内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头。当该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头时,对栗山天牛致死作用和寄生作用的寻找效率均随寄主密度的上升而降低。当寄主密度固定不变时,随着寄生蜂密度的增加寄主的死亡数量线性升高,被寄生的寄主数量也上升,但该肿腿蜂对栗山天牛低龄幼虫致死作用和寄生作用的寻找效应均显著下降,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是防治栗山天牛低龄幼虫的良好天敌。研究结果对于合理评价白蜡吉丁肿腿蜂在生产上的控害能力和制定寄生蜂的林间释放应用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机理和靶标分子毒理学
    刘泽文,张懿熙,姚香梅,李健,鲍海波
    2010, 53(6):  683-688. 
    摘要 ( 4418 )   PDF (1093KB) ( 18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最重要的害虫之一,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导致了该害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高水平抗性的产生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粮食生产损失。近年来在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机理,以及在抗药性机理研究推动下吡虫啉作用靶标褐飞虱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毒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nAChRs是昆虫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是几类重要杀虫剂的作用靶标,其中以新烟碱类杀虫剂为代表。通过对比敏感品系和室内连续筛选获得的高抗吡虫啉品系,在褐飞虱两个nAChRs亚基Nlα1和Nlα3中均发现了抗性相关点突变Y151S,该突变导致了受体与吡虫啉结合亲和力的显著下降,而对内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亲和力影响很小。Nlα1与褐飞虱另外两个亚基Nlα2和Nlβ1共聚成一个受体,构成吡虫啉低亲和力结合位点;Nlα3与褐飞虱另外两个亚基Nlα8和Nlβ1共聚成一个受体,构成吡虫啉高亲和力结合位点。不仅褐飞虱nAChRs与吡虫啉抗性相关,某些nAChRs附属蛋白也直接影响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如Lynx蛋白。关于褐飞虱nAChRs组成、抗药性相关变异、受体附属蛋白对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均为国内外前沿报道,不仅有助于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理解,对昆虫nAChRs毒理学同样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家蚕Hox基因研究进展
    陈鹏,童晓玲,代方银,鲁成
    2010, 53(6):  689-695. 
    摘要 ( 3909 )   PDF (2668KB) ( 1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Hox基因(homeobox genes)在昆虫躯体模式(body plan)的发育调控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表达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和胚胎发育的程序性。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昆虫的代表,其Hox基因也陆续得到鉴定。在家蚕中存在一个拟复等位基因群——E群基因,其突变表型均与过剩斑纹和过剩附肢有关,这可能与Hox基因有着密切联系。家蚕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发现其Hox基因簇中存在12个特有的homeobox基因(Bmshx1~Bmshx12), 说明家蚕Hox基因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我们还利用家蚕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了Bmlab与Bmpb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通过对家蚕Hox基因的研究,探索家蚕躯体模式建立机制,可望为解析其他鳞翅目昆虫的躯体模式的建立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家蚕Hox基因的表达、功能及其与E群突变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
    吴敌,林凤敏,陆宴辉,刘勇,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
    2010, 53(6):  696-701. 
    摘要 ( 4005 )   PDF (838KB) ( 1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为棉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抗性棉花品种BR-S-10(抗性品种)和感性棉花品种科林08-15(感性品种),以及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分别危害处理后的该两种棉花植株为试验材料,以纯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共成对设置15个气味源组合,采用“Y”型昆虫嗅觉仪室内研究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显著选择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感性品种。总的来说,两种棉盲蝽趋向于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趋避性;绿盲蝽显著趋向选择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
    祁连山北麓四种天然草地蝗虫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孙涛,龙瑞军,刘志云
    2010, 53(6):  702-707. 
    摘要 ( 3547 )   PDF (879KB) ( 1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不同草地类型间草地蝗虫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性,于2008和2009年6-10月在祁连山北麓4种天然草地设置采样点,用网捕法调查草地蝗虫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共捕获到蝗虫28种(亚种),隶属于7科15属。结果显示:4种不同草地类型平均蝗虫丰富度变化幅度为7~23种,较低的蝗虫丰富度出现在高山灌丛,2008和2009年其丰富度分别为7和8种;而高山草地蝗虫丰富度值最高,两年分别为16和23种;荒漠草地和高山草甸蝗虫丰富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两年间丰富度值分别为15和15及9和12种。结果提示,水热资源状况、草地植被和地貌地势等特性决定的空间异质性对草地蝗虫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生境间草地蝗虫时空分布呈现明显分化。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种群动态与生活史
    张总泽, 刘双平, 罗礼智, 江幸福, 王凯
    2010, 53(6):  708-714. 
    摘要 ( 3620 )   PDF (1054KB) ( 1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鳞翅目:螟蛾科)测报和防治对策,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的寄主有菊科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Mill.、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eg.) Kitam和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其中苣荬菜作为向日葵螟的寄主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应用性信息素监测结合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一年发生2代,其中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但此时羽化的成虫由于缺乏开花寄主而无法产卵为害。第1代幼虫在6月末为害茼蒿、7月下旬开始为害开花的向日葵。第1代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形成第2代,其中有9.2%的老熟幼虫直接滞育越冬。第2代幼虫自8月中旬起为害晚开花的向日葵,9月中旬老熟后陆续入土越冬,至10月上旬收获时仍有30.0%的幼虫未老熟而随收获的葵花盘转至筛选出的杂质中越冬。在24℃,RH 70%和L16∶D8光照条件下测定第2代向日葵螟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2、15.9和11.1 d,雌、雄蛾寿命分别为14.9 d和15.1 d.综合观察结果,绘制了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生活史表。
    我国新入侵外来害虫美洲棘蓟马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
    魏书军,马吉德,石宝才,宫亚军,刘静,康总江,陈学新,路虹
    2010, 53(6):  715-720. 
    摘要 ( 4405 )   PDF (37446KB) ( 1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 1913是新入侵我国的种类。本文报道了该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首先利用体视显微镜对美洲棘蓟马不同虫态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再选择线粒体COⅠ基因中一段约430 bp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用于蓟马种类的分子鉴定。使用不同的矩阵和系统发育构建方法对待鉴定的蓟马以及另外38种蓟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第1和2编码位点,利用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较好地区别不同蓟马种类,可作为调查我国蓟马种类和分布的快速方便方法。最后对美洲棘蓟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防控对策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