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外用保幼激素III与早熟素I对丽斗蟋翅二型个体飞行肌与生殖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pp. 622-629。本照片由朱道弘与赵吕权于20121021日摄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内。

[Detail] ...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5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7的表达及气味结合特性
    纪萍, 刘靖涛, 谷少华, 朱晓强, 张永军, 郭予元
    2013, 56(6):  575-583. 
    摘要 ( 2384 )   PDF (7962KB) ( 1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 在昆虫嗅觉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运输外界脂溶性气味分子通过嗅觉感器淋巴液到达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 ORs)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明确OBPs在昆虫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昆虫嗅觉识别的机制, 同时可为利用干扰昆虫嗅觉识别来进行害虫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克隆了一个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气味结合蛋白Aluc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 JQ675724), 并进行了原核表达, 以1-NPN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研究了AlucOBP7蛋白和10种棉花挥发物及 6种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 在10种棉花挥发物中, AlucOBP7能够和2己酮及水杨酸甲酯有效结合, 结合常数分别为55.13 μmol/L和28.26 μmol/L。在6种盲蝽性信息素类似物中, 4-氧代-反-2-己烯醛和AlucOBP7 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结合常数为23.14 μmol/L。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及己酸己酯也能够和AlucOBP7 有效结合, 但结合能力中等, 结合常数分别为30.58, 39.26和35.81 μmol/L。初步推测, AlucOBP7 可能是绿盲蝽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 PBPs), 并在感受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的过程中发挥双重功能。
    烟粉虱MEAM1隐种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 序列分析及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程璐, 郭建洋, 刘树生, 叶恭银
    2013, 56(6):  584-593. 
    摘要 ( 2875 )   PDF (16557KB) ( 1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 VgR)是卵黄原蛋白被卵母细胞摄取的关键因子, 在卵黄发生和卵母细胞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 VgR的功能, 我们采用RT-PCR和RACE等技术扩增了烟粉虱MEAM1隐种B. tabaci Middle East-Asia Minor 1 (MAEM1) 的VgR基因cDNA 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烟粉虱MEAM1隐种的VgR基因cDNA全长5 774 bp, 编码1 919个氨基酸, 推测分子量约201 kDa, N-端前3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烟粉虱MEAM1隐种的VgR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家族,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分析表明, 该受体具有LDLR家族基因典型的保守功能结构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烟粉虱MEAM1隐种VgR基因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结果表明VgR基因在伪蛹期开始表达, 并在羽化后1 d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降低, 3 d后又逐渐升高, 直至羽化后7 d达到峰值。研究结果丰富了卵黄原蛋白受体家族基因的数据库, 为今后深入研究并揭示烟粉虱卵黄发生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两种色型黄粉虫酚氧化酶原的cDNA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水平检测
    黄琼, 胡杰, 王勤
    2013, 56(6):  594-604. 
    摘要 ( 2547 )   PDF (15028KB) ( 1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酚氧化酶是黑色素合成和昆虫免疫的关键酶, 通常以无活性的酚氧化酶原形式存在。为给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遗传分化和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黄、 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的酚氧化酶原基因Tm-ppo, 对其c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两种色型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mRNA表达水平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从黄、 黑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中克隆出的两个Tm-ppo cDNA序列全长均为2 199 bp, 碱基序列一致性为99%, 包含一个2 055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684个氨基酸, 它们的编码蛋白有3个氨基酸差异: 第176位(P→A)、 256位(V→A)和648位(I→M)。这两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m-ppo-1和Tm-ppo-2 (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987235和JX987234)。  Tm-ppo-1和Tm-ppo-2编码的酚氧化酶原异构体蛋白(分别为Tm-PPO-1和Tm-PPO-2)存在一个可能的酚氧化酶原水解活化位点(R50~F51残基之间)和一个双铜结合中心(第196~239位残基和第344~411位残基); 同时含有一个类似巯基酯区域的序列(第579~588位残基)及一个C末端保守基序(第634~645位残基); 但它们无氨基端疏水信号肽序列, 也不存在跨膜区域。Tm-PPO-1和Tm-PPO-2的二级结构由大量的α螺旋、 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 三级结构分为前导域(第16~66位残基)、 不相邻的功能域Ⅰ(第3~15位残基和第67~181位残基)、 功能域Ⅱ(第182~419位残基)和功能域Ⅲ(第420~679位残基)4部分。此外, Tm-ppo-1和Tm-ppo-2在黄、 黑两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均有表达, 并且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幼虫期﹥成虫期﹥蛹期。同时, 环境温度对Tm-ppo-1和Tm-ppo-2的mRNA表达具有显著影响: 与常温对照组(25~30℃)相比, 42℃暴露24 h和48 h的两种色型黄粉虫幼虫、 蛹和成虫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相同试验条件下, 黑色型黄粉虫幼虫和成虫的Tm-ppo-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黄色型幼虫和成虫的Tm-ppo-1 mRNA表达量, 但两种色型黄粉虫蛹的Tm-ppo异构体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黄粉虫的遗传分化和免疫防御提供了有益参考。
    麦红吸浆虫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马康生, 李伯辽, 陈浩, 仵均祥
    2013, 56(6):  605-611. 
    摘要 ( 2780 )   PDF (4309KB) ( 10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蜕皮激素受体(EcR)在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滞育活动中的作用,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麦红吸浆虫蜕皮激素受体基因cDNA全长, 并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研究了其表达情况。该cDNA全长序列被命名为SmEcR (GenBank登录号: KC491135), 其开放阅读框长1 386 bp, 编码461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预测分子量52.90 kD, 理论等电点6.24。该蛋白与其他已报道的昆虫Ec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其中与迟眼蕈蚊Bradysia coprophila中相应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SmEcR在麦红吸浆虫不同滞育时期和不同虫态中均有表达, 且在不同滞育时期、 不同虫态中的表达量差异很大。在滞育不同时期以11月表达量最高, 12月表达量最低; 在不同虫态以麦穗幼虫中的表达量较低, 而成虫中的表达水平很高。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SmEcR在麦红吸浆虫滞育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桔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BdorOBP2的cDNA克隆、组织表达及配基结合特性
    陈玲, 李红亮, 周宇翔, 赵磊, 张林雅, 倪翠侠, 商晗武
    2013, 56(6):  612-621. 
    摘要 ( 2713 )   PDF (7457KB) ( 1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 OBPs)参与其嗅觉识别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植物气味的结合特性, 本研究克隆了桔小实蝇的一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 命名为BdorOBP2(GenBank登录号为KC773766), 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BdorOBP2开放阅读框长447 bp, 编码148 个氨基酸, 具有典型的6个半胱氨酸位点。定量PCR结果显示, 桔小实蝇BdorOBP2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头部中的表达量最高, 翅中表达量最低(为头部表达量的63%±6%)。构建了BdorOBP2原核表达载体, 诱导并获得了重组BdorOBP2并进行了亲和层析纯化。最后以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 1-NPN)为荧光探针, 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了重组BdorOBP2与7种主要寄主水果气味物质的结合能力, 发现其对多数酯类和醛类化合物亲合力较强, 亲合力最强的气味物质为反-2-己烯醛和β-紫罗兰酮, 结合常数KD分别为9.96和15.37 μmol/L。本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地开发和设计桔小实蝇的嗅觉引诱剂配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外用保幼激素与早熟素对丽斗蟋翅二型个体飞行与生殖发育间生理权衡的影响(英文)
    赵吕权, 朱道弘
    2013, 56(6):  622-629. 
    摘要 ( 2568 )   PDF (9231KB) ( 1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翅二型个体飞行与生殖发育间生理权衡的内分泌控制机理, 本研究调查了外用保幼激素Ⅲ(JH-III)与早熟素Ⅰ(P-I)对丽斗蟋翅二型个体飞行肌与生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成虫羽化后当日分别注射1, 5, 10和25 μg保幼激素7 d后, 显著促进了丽斗蟋长翅雌虫卵巢发育, 卵巢重量分别从对照组的16.8±11.4 mg/♀增加到43.9±10.7, 33.6±14.0, 56.8±7.6和 39.3±30.7 mg/♀; 但对卵巢内怀卵量无显著影响。相反, 外用保幼激素则诱发飞行肌降解, 1, 5和10 μg JH-III处理组飞行肌重量分别下降为12.9±4.7, 11.7±4.8和8.8±0.8 mg/♀, 显著低于对照组飞行肌重量(17.7±1.6 mg)。对短翅雌虫注射P-I时, 当注射的剂量超过50 μg/♀时, 能够显著抑制卵巢发育, 而低于50 μg/♀时则对卵巢发育无明显影响。外用JH-III对丽斗蟋长翅雄虫飞行肌、 精巢、 附腺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外用P-I对短翅型雄虫精巢与附腺的发育也无明显影响。因此, 丽斗蟋翅二型雌虫与雄虫的飞行肌与生殖器官的内分泌控制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血细胞数量和组成的影响
    杨志兰, 程云霞, 罗礼智, 孔海龙, 张蕾, 雷朝亮
    2013, 56(6):  630-637. 
    摘要 ( 2009 )   PDF (5752KB) ( 9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阐明幼虫密度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 螟蛾科)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调查了在活体灰菜植株上1,5,10和20头/瓶(900 mL)4种密度条件下的其5龄幼虫血细胞种类、数量和组成。结果表明: 草地螟幼虫血淋巴中有原血细胞、浆血细胞、 颗粒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等5种(类)血细胞。血细胞总数、 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数量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增, 但原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数量在幼虫密度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种血细胞所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在4个密度中的排序相同, 但10和20头/瓶密度下的浆血细胞比例显著高于1头/瓶的,其余4种血细胞的比例在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 幼虫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草地螟幼虫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数量及血细胞总数, 从而影响草地螟的细胞免疫能力。
    河北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张少华, 李哲, 马卓, 王春一, 李春英, 王秀吉, 何运转
    2013, 56(6):  638-643. 
    摘要 ( 2496 )   PDF (1085KB) ( 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河北省推广种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后,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其生化机理, 2011-2012年采用点滴法对保定南郊、 沧州南皮、 邢台巨鹿3个地区的田间种群以及敏感种群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 并采用生化分析法对4个种群相关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个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处于中至高抗水平, 抗性倍数为20.02~73.70倍; 对灭多威处于低至中抗水平, 抗性倍数为6.27~11.84倍; 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 1.07~4.20倍), 辛硫磷、 毒死蜱和马拉硫磷(抗性倍数: 1.00~2.69倍), 以及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 2.00~3.67倍)均处于敏感水平。3个田间种群的CarE, GSTs和AChE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06~1.23, 1.20~1.63和1.15~1.23倍, 这可能与其对高效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和灭多威产生的抗性有关。
    番茄感染双生病毒对叶毛密度和海氏桨角蚜小蜂搜寻行为及适合性的影响 Hot!
    潘登, 王岚岚, 刘树生, 李元喜, 刘银泉
    2013, 56(6):  644-651. 
    摘要 ( 3732 )   PDF (6164KB) ( 10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植物病毒可通过影响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从而对媒介昆虫和寄生性天敌产生作用。然而, 在植物媒介昆虫寄生蜂三营养级关系研究中有关植物病毒的影响很少被考虑。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番茄植株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后叶毛密度的变化及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重要寄生性天敌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 and Rose行为与适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携带TYLCV病毒番茄植株叶毛密度显著增加, 为健康植株叶毛密度的1.8倍。海氏桨角蚜小蜂在带毒植株叶片上的寄主处置时间和寄主块停留时间显著长于其在健康植株叶片上的时间, 分别为其2倍和1.5倍, 但寄生蜂的寄生率、 羽化率及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本文首次报道了双生病毒侵染可引起叶毛密度的增加, 对理解植物-双生病毒-烟粉虱-寄生蜂四方关系提供了新的数据。
    新疆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区域分布及其携带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 Hot!
    曹骞, 李晶, 买热木古丽·克依木, 王惠卿, 李国志, 马德英
    2013, 56(6):  652-644. 
    摘要 ( 2509 )   PDF (9537KB) ( 1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不同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生物型在新疆地区的区域分布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情况。【方法】本文利用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作标记以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特异性引物, 鉴定新疆不同地区烟粉虱生物型, 并检测其携带TYLCV情况。【结果】石河子市、 博乐市、 岳普湖县、 泽普县、 叶城县、 莎车县、 墨玉县、 和田市与和田县烟粉虱属于B型烟粉虱, 且720 bp COⅠ基因序列一致性为100%; 阿克苏市、 哈密市、 鄯善县、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与伊宁市烟粉虱属于Q型烟粉虱, 720 bp COⅠ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9%~100%; 吐鲁番市与库尔勒市兼有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伊宁市、 乌鲁木齐市、 鄯善县、 哈密市、 阿克苏市、 库尔勒市、 莎车县、 和田县和墨玉县的烟粉虱样本携带TYLCV, 除2011年底已经暴发危害的莎车县外, 其他区域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高风险区域。【结论】本研究为新疆地区烟粉虱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UV-B胁迫小麦上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
    张丽, 周冬, 杨杰, 朱国平, 赵惠燕, 胡祖庆, 胡想顺
    2013, 56(6):  665-670. 
    摘要 ( 2753 )   PDF (999KB) ( 10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明确UV-B胁迫小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和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 研究了不同强度UV-B胁迫处理小麦对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生命表结果表明, 取食高强度(0.75 mW/cm2) 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 净增殖率R0、 繁殖力F下降, 平均世代周期T缩短, 且差异显著(P<0.05); 取食低强度(0.2 mW/cm2)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与对照组(正常光照处理小麦饲喂的蚜虫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刺探电位图谱结果显示, 高强度UV-B处理组np波(即非取食)数量显著增加, pd波(刺探波)首次出现的时间延迟, 表明紫外处理小麦干扰了蚜虫的在叶表面的正常刺探活动, 延长了搜索和刺探时间; C波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反映取食难度加大, 有效取食时间缩短, 从而影响种群生命表参数; 而低强度UV-B处理组小麦对蚜虫取食行为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但pd波首次出现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高强度UV-B胁迫小麦会严重影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 繁殖与取食行为。
    温度对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尚小丽, 杨茂发, 张昌容, 蔡兰, 冯友丽, 邱婷
    2013, 56(6):  671-679. 
    摘要 ( 3642 )   PDF (1399KB) ( 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明温度对贵州主要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以白茶Litsea coreana为寄主植物, 分别设置5个恒温(19, 22, 25, 28和31℃)条件, 研究温度对紫斑谷螟卵、 幼虫、 蛹和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 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 温度对紫斑谷螟各虫态发育历期、 发育速率和存活率影响显著。 在19 ~ 31℃范围内, 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卵期、 幼虫期、 蛹期及未成熟期均在31℃达到最小值, 分别为4.56±0.24, 43.33±1.50, 7.89±0.20和55.78±1.69 d。 紫斑谷螟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 且极显著相关。 此外, 温度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 卵的存活率在28℃时最高, 为93%; 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则在25℃最高, 分别为88%和93%;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紫斑谷螟卵期、 幼虫期、 蛹期及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30, 15.48, 13.19和14.82℃, 有效积温依次为88.36, 679.51, 159.73和952.04日·度。 这些结果为紫斑谷螟的繁殖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对指导虫茶生产有实用参考价值。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步甲群落动态的影响
    赵彩云, 肖能文, 柳晓燕, 何丁元, 关潇, 白加德, 李俊生
    2013, 56(6):  680-688. 
    摘要 ( 2140 )   PDF (1255KB) ( 7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以陷阱法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及其亲本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对地表步甲类群的影响。每个玉米品系设置6块样地, 两个玉米品系交替排列, 每个样地设置2个采样点, 共设置24个样点, 整个玉米生育期取样8次。本研究共采集步甲标本8 012头, 隶属于11属23种, 其中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个体数量分别占个体总数的87.54%, 为玉米田内的主要常见物种, 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 后斑青步甲Chlaenius posticalis和单齿蝼步甲Scarites terricola个体数量分别占除黄斑青步甲之外所有步甲个体总数的34.77%, 31.16%和6.21%, 这些物种组成当地玉米田内的常见物种。步甲物种多样性与常见物种个体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且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其亲本玉米田内步甲物种多样性和常见物种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度较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ANOVA)结果表明,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步甲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度、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田内的后斑青步甲个体数量明显增加, 但其他常见物种没有显著变化。基于非度量多维度(NMDS)的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亲本玉米田内的步甲群落结构非常相似。本文结果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种植对步甲物种多样性及常见物种没有明显影响。
    利用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鉴别扶桑绵粉蚧 Hot!
    田虎, 李小凤, 万方浩, 张桂芬, 张金良
    2013, 56(6):  689-696. 
    摘要 ( 3327 )   PDF (6252KB) ( 1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针对扶桑绵粉蚧与其他粉蚧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且适生区广泛的问题, 以扶桑绵粉蚧为靶标, 以我国常见的其他7种粉蚧为参照, 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mtDNA COI) 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 SS-COI) PCR方法, 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技术。通过已知粉蚧的COI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型引物1对, 获得扶桑绵粉蚧及其他7种粉蚧包括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 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us Cockerell、 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 (Green)、 甘蔗红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 (Cockerell)、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 番石榴粉蚧Planococcus minor Maskel和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 Ferris的COI基因序列, 根据测序结果及数据库中已知粉蚧的COI基因序列设计SSCOI引物1对(PSZTF1/PSZTR1), 其扩增片段大小为546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 该引物只对扶桑绵粉蚧的COI基因具有扩增能力, 对其他7种粉蚧不具有扩增效果; 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能力, 对不同虫态的扶桑绵粉蚧以及来自我国不同省市的14个地理种群和口岸截获的来自巴基斯坦的扶桑绵粉蚧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这些结果表明, 该技术体系完全可用于扶桑绵粉蚧的准确识别及其检测监测, 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扩张蔓延意义重大。
    综述
    昆虫细胞自噬的生物学意义和自噬体膜的来源
    谢昆, 李建平, 周瑞, 田志梅, 黄志君, 黄志君, 杨婉莹, 李胜, 曹阳
    2013, 56(6):  697-707. 
    摘要 ( 3789 )   PDF (12906KB) ( 20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细胞内自主降解过程。该过程通过自我吞噬细胞质成分和细胞器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 与溶酶体融合实现细胞内物质的循环利用。细胞自噬在饥饿、 缺氧、 内质网胁迫、 病原入侵、 蛋白聚集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实现自我挽救, 而细胞自噬的大量发生也是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启动和执行者之一。目前人们对自噬体分子组装和自噬发生的分子通路已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仍然在很多重要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进展, 对昆虫细胞自噬的生物学意义和自噬体膜的来源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昆虫在营养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发生低水平自噬(常态自噬), 用于维持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和继续生存的需要。昆虫在摄食阶段受到过度饥饿的刺激, 在变态发育时期受到蜕皮激素(20E)的诱导, 幼虫组织细胞发生高水平自噬和凋亡(apoptosis), 细胞表现为不可逆死亡, 过度饥饿导致幼虫发育迟缓或者死亡, 而20E导致幼虫蜕皮和幼虫组织退化或消亡。不同于酵母和高等动物细胞中的深入研究, 病原入侵是否和如何诱导昆虫细胞发生自噬, 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依据, 值得深入探讨。几乎所有的细胞器(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膜都可能是自噬体膜的来源, 这一问题在昆虫中也有待进一步诠释。
    简报
    荧光增白剂对伊朗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英文)
    Ali MEHRVAR
    2013, 56(6):  708-714. 
    摘要 ( 2222 )   PDF (823KB) ( 1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室内条件下调查了几种荧光增白剂对采自伊朗EastAzarbaijan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核型多角体病毒两个地域株(EAZ-I 和EAZ-II)对棉铃虫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以提高这两个地域株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与EAZ-II相比, EAZ-I的杀虫活性强,其对棉铃虫幼虫的LC50和 LT50 值低(分别为1.98×103 OB/mL和122.7 h)。本研究所用的所有荧光增白剂均能有效增强病毒的生物学活性,特别是0.2% 的Tinopal F-3543与EAZ-I 混用对棉铃虫幼虫的LC50值最低(5.16×102 OB/mL),与病毒单独应用相比活性增强了3.84倍。幼虫致死的相对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提高了菌株的LT50值,其中Tinopal F-3543 的效果最佳。这些结果说明,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影响围食膜通透性的荧光增白剂与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混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