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1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1-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蓖麻蚕后部丝腺体核酸及丝蛋白含量的变化
辜祥荣, 曹功杰, 王志红
1981, 24(4): 349-355.
摘要
(
1822
)
PDF
(350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五龄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后部丝腺体在大量合成丝蛋白前其中的DNA,RNA以及tRNA即开始大量增加,直至蓖麻蚕上簇。在合成丝心蛋白的最旺盛时期,tRNA
Aia
和tRNA
Gty
含量的增加最为明显,可分别达到总tRNA置的37.3%和33.5%。这与丙氨酸和甘氨酸在丝心蛋白中的含量(分别为43.2%和33.5%)有对应关系。
Select
利用玉米螟性诱剂对玉米螟种的鉴别研究
姜仲雪, J .A. Klun
1981, 24(4): 356-360.
摘要
(
1975
)
PDF
(348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澄清中国玉米螟的种名,1979年8月,我们用一种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èe)和三种欧洲玉米螟
O.nubilalis
(Hübner)不同配比的性诱剂,在河南许昌作了田间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2-和反12-十四烯醇乙酸醑及醋酸十四(烷)醇34∶39∶27,11天132盆次共诱到71头蛾,效果良好:欧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1-和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97∶3和3∶97,前者共诱到3头蛾,后者共诱到2头蛾,有一定活性:而欧洲玉米螟性诱剂顺11-和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35∶65没有诱到蛾,无话性。因此,初步证明:(1)河南许昌的玉米螟主要为亚洲玉米螟,至于是否有欧洲玉米螟存在,须进一步作试验和对标本进行鉴定后才能确定:(2)性诱剂装在橡皮塞内的效果优于装在毛细管内的效果;(3)用诱蛾水盆比用“非洛康”捕蛾器纸盆效果好。
Select
黑翅土白蚁初期单腔巢群建立的观察
刘源智, 唐国清, 潘演征, 陈良德, 何永忠
1981, 24(4): 361-366.
摘要
(
1926
)
PDF
(353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经3年的室内配对饲养观察,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初期单腔巢群的建立可划分为配对入土建巢、空巢产卵繁殖、单腔菌圃形成三个发育时期。脱翅成虫入土后4至10天开始产卵,第一批卵71至98粒,约在20天内产完,每天产2至6粒:胚胎发育期36至47天。工蚁是幼虫经3次蜕皮后分化出来的,幼蚁发育为兵蚁有一个前兵蚁龄期,是幼蚁经2次蜕皮后分化出来的。各龄幼蚁龄期约经历6至8天,前兵蚁龄期约经历11至12天。建巢3个半至4个月后出现菌圃。此外通过大量的野外解剖、观祭、测定,对初期单腔巢群的年龄以及巢群建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巢群出现副巢,发展为两个以上菌圃需经2—3年;缺乏
Termitomyces a;buminosus
(Berk.)Heim是影响菌圃形成、导致巢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Select
黑翅土白蚁初期单腔巢群建立的观察
刘源智, 唐国清, 潘演征, 陈良德, 何永忠
1981, 24(4): 361-366.
摘要
(
1326
)
PDF
(353KB)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经3年的室内配对饲养观察,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初期单腔巢群的建立可划分为配对入土建巢、空巢产卵繁殖、单腔菌圃形成三个发育时期。脱翅成虫入土后4至10天开始产卵,第一批卵71至98粒,约在20天内产完,每天产2至6粒:胚胎发育期36至47天。工蚁是幼虫经3次蜕皮后分化出来的,幼蚁发育为兵蚁有一个前兵蚁龄期,是幼蚁经2次蜕皮后分化出来的。各龄幼蚁龄期约经历6至8天,前兵蚁龄期约经历11至12天。建巢3个半至4个月后出现菌圃。此外通过大量的野外解剖、观祭、测定,对初期单腔巢群的年龄以及巢群建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巢群出现副巢,发展为两个以上菌圃需经2—3年;缺乏
Termitomyces a;buminosus
(Berk.)Heim是影响菌圃形成、导致巢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Select
金龟幼虫血细胞的防卫反应
杨明华
1981, 24(4): 367-371.
摘要
(
1890
)
PDF
(407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和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3龄幼虫体内注射标准剂量的日本金龟(虫甲)芽孢杆菌
Bacillus popilliae
,观察24小时内血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昆虫种类不同,血细胞反应的方式也不相同。在敏感虫种铜绿丽金龟中,只有少数个体能在体腔内形成以浆血胞为主的黑核型囊状体;而在不敏感虫种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体腔内,大多数个体能形成以珠血胞为主的块状囊状体。血细胞囊状体的形成率大体上同注射感染率相吻合。本文还讨论了囊状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Select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甘运凯
1981, 24(4): 372-378.
摘要
(
1908
)
PDF
(386KB) (
9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77年从湖南省网岭茶园内罹病大尺蠼幼虫中分离获得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近圆形、菱形、三角形或六方形,大小约1.2—3.6微米。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为杆状(49—63毫微米×251—282毫微米)。属杆状病毒科(
Baculoviridae
)杆状病毒属(
Baculovirus
)A亚组(Subgroup A)。 对4—5龄大尺蠖室内口服的致死中浓度(LC
40
):4天为10
-4.497
(787个多角体),9天为10
-5.0
(243个多角体),11天为10
-6.321
(7个多角体)。不同感染方法感染3—4龄幼虫7其致病力不同。大田防治杀虫效果达98%,并有后效作用。
Select
粘虫的一种新人工饲料
毕富春
1981, 24(4): 379-383.
摘要
(
2094
)
PDF
(244KB) (
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茶毒蛾黑卵蜂的生物学
王问学
1981, 24(4): 384-389.
摘要
(
2138
)
PDF
(304KB) (
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茶毒蛾黑卵蜂
Telenomus euproctidis
Wilcox是茶毒蛾卵的主要寄生蜂,它以一龄幼虫在寄主卵内过冬。雌蜂寿命平均为11.6—15.2天,单雌产仔数平均38.6头。蜂群产卵期为10—20天,80%以上的卵在前半期产下且多为雌蜂。一粒寄生卵育出一蜂。母蜂食蜂蜜比食清水者寿命长10倍,产仔数多11.8倍,子代雌性比高1.8倍。在日均温21.1℃时,完成一代需21—22天:30.1—30.9℃时10—12天。雌蜂羽化2日内交尾所得精子可供其一生受精之用。盗毒蛾、幻带黄毒蛾、乌桕毒蛾、戟盗毒蛾及一种黄毒蛾的卵是此蜂良好的补充寄主。幻带黄毒蛾卵期为9—10天,第8天的卵仍可寄生。在林间,对寄主卵块外层的卵粒寄生率较高;树冠各部位的卵块均可寄生。
Select
杨干象虫的生物学和防治
李亚杰, 钟兆康, 林继惠, 曲鹏
1981, 24(4): 390-396.
摘要
(
2235
)
PDF
(453KB) (
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杨干象虫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严重为害3年生以上的幼树,近年来在东北已蔓延成灾。在东北只为害杨柳科植物,其中以中东杨和加拿大杨被害最重,但小青杨×加拿大杨的杂种场有强度抗性作用,可供选择树种参考。杨干象虫在辽宁一年一代,以初龄幼虫、卵和成虫越冬。成虫在无风和高湿高温条件下可以飞行。将卵产于寄主的木栓层内.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4粒,产卵期平均36.5日。卵期2—3周,蛹期平均10日。成虫寿命较长,雄虫平均63日,雌虫平均85.5日。 应用白僵菌防治幼虫试验表明,往杨干象虫幼虫坑道口喷射每毫升含孢子18—20亿或9—10亿的白僵菌液,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Select
达乌尔黄鼠洞内蚤的空间分布
费荣中, 李景原, 徐宝娟, 崔祥, 张宝增
1981, 24(4): 397-402.
摘要
(
2078
)
PDF
(323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黄鼠洞内共发现9种及亚种蚤,其中以黄鼠蚤松江和二齿新蚤数量最多,其余各种蚤均为散见。前两种蚤在洞内各区段染蚤指数不等,但基本都有分布,巢内数量占据首位。松江黄鼠蚤的消长曲线呈双峰型,二齿新蚤的曲线比较平稳。两种蚤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巢内多于洞干,洞干多于洞口。根据巢蚤数量二齿新蚤归属“巢型蚤”是无疑的,但松江黄鼠蚤是否隶属“皮型蚤”应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在数量预测中采用O-MXC的公式较为适宜。根据蚤的空间分布图式,消灭跳蚤时应密切注意巢内的跳蚤。可采用滴滴涕或其他灭蚤有效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粉剂,亦可采用缓释杀虫剂等进行毒杀。
Select
森林革蜱吸血后的体重与产卵关系
姚文炳, 陈国定
1981, 24(4): 403-406.
摘要
(
2153
)
PDF
(156KB) (
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森林革蜱
Dermacentor silvarum
Olenev吸血后的体重在15.3毫克至800毫克的个体皆可产卵。不同体重各组产卵前期所需的日数无显著区别,但在体重最轻者(15.3—35.5毫克)产卵前期延长。产卵日数、产卵量与体重有关,体重重者产卵期延长,产卵量多;反之,则产卵期短,产卵量少。饱食雌虫单位体重的产卵能力为8.5。
Select
中国负蝗属的新种记述(直翅目:蝗科:锥头蝗亚科)
毕道英, 夏凯龄
1981, 24(4): 407-414.
摘要
(
2497
)
PDF
(459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直背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科)
刘举鹏
1981, 24(4): 415-416.
摘要
(
2144
)
PDF
(71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真蝽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蝽科)
熊江
1981, 24(4): 417-418.
摘要
(
2069
)
PDF
(271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的纹翅飞虱属五新种
葛钟麟
1981, 24(4): 419-425.
摘要
(
2199
)
PDF
(445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库蚊属一新种记述
陈汉彬
1981, 24(4): 426-429.
摘要
(
2339
)
PDF
(198KB) (
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77年8月,笔者等在广西天坪山顶草甸沼泽中采获一特异蚊种,经隔离培养确证为斑翅库蚊组一新种。根据产地命名为天坪库蚊[
Culcx(Culex)tianpingensis
,新种]。
Select
我国西北地区白蛉新记录和司蛉属一新种白蛉的描述
熊光华, 管立人, 金长发
1981, 24(4): 430-435.
摘要
(
2063
)
PDF
(261KB)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秽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981, 24(4): 436-437.
摘要
(
1968
)
PDF
(96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秽蝇属(
Coenosia
Meigen.1826)是秽蝇亚科
Coenosiinae
中的较大的属。整理标本中发现该属一新种,特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Select
新疆地区有瓣蝇类新属新种志
钱金泉, 范滋德
1981, 24(4): 438-448.
摘要
(
1880
)
PDF
(618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了花蝇科一新属、六新种,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各一新种。各新种目前只知雄性。所有正模标本均存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Select
同体库蠓幼期的形态(双翅目:蠓科)
裘明华, 荣云龙
1981, 24(4): 449-458.
摘要
(
2138
)
PDF
(520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纤恙螨亚属分种团的尝试
王敦清
1981, 24(4): 459-464.
摘要
(
1951
)
PDF
(301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蝠螨属一新种(蜱螨目:蝠螨科)
邓国藩
1981, 24(4): 465-467.
摘要
(
2042
)
PDF
(120KB) (
5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蓖麻蚕后部丝腺体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纯化
曹功杰, 辜祥荣
1981, 24(4): 468-470.
摘要
(
1767
)
PDF
(306KB)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水稻对黑尾叶蝉的抗性
冯银喜
1981, 24(4): 471-474.
摘要
(
1971
)
PDF
(154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成
乐云仙, 吴友吕, 陈仲宜, 陈梅琴, 苏德明
1981, 24(4): 475-476.
摘要
(
1843
)
PDF
(213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