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1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1-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粘虫肠道蛋白酶在苏芸金杆菌肯尼亚变种“7404”晶体致病中的作用
沙槎云, 白成, 温洁
1981, 24(3): 237-243.
摘要
(
2068
)
PDF
(380KB) (
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粘虫的反吐肠道液以丙酮粗提后,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柱层析,得到两个有蛋白酶活力的洗脱峰,它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完全不同,但都能水解晶体。纯晶体以反吐肠道液温培后,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得到四个蛋白峰的层析图。经生物测定,以第二个蛋白峰的毒性最高,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有稳定的蛋白图谱。
Select
性信息素对红铃虫雄蛾近距离性行为的抑制效应
李文谷, 戴季达, 吴载宁, 郭为众, 陆志芬
1981, 24(3): 244-250.
摘要
(
1953
)
PDF
(426KB)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褐飞虱远距离向北迁飞的气象条件
江广恒, 谈涵秋, 沈婉贞, 程遐年, 陈若篪
1981, 24(3): 251-261.
摘要
(
2041
)
PDF
(612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1977、1978年自广西南宁至江苏淮安等地褐飞虱迁飞记录,通过天气图等气象资料分析,对我国东半部地区褐飞虱的迁飞路径和有关气象条件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褐飞虱向北迁飞的天气形势特点如下: 1.春、夏季北迁的过程中,迁入地常在锋面或副热带高压两类不同的天气系统控制下; 2.春、夏季的北迁,迁出地一般位于地面热低压系统的暖区和高空850毫巴图上的偏南气流,特别是西南气流的控制区域; 3.温度、风速以及降水等气象要素是褐飞虱迁出、迁入及空中飞行的重要影响条件。
Select
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的研究:存在部位和抽提
丁德诚, 邱鸿贵, 杜家纬, 符文俊, 何丽芬
1981, 24(3): 262-267.
摘要
(
2063
)
PDF
(669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是有关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研究的第一部份,报道了该利它素在寄主三化螟、白螟中的存在部位和抽提方法。 试验表明:刺激螟卵啮小蜂搜索寄主和产卵行为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卵块的卵毛和雌蛾的尾毛之中,它能被丙酮—水(1:1)溶剂所抽提,但不能被正己烷所抽提。当把白螟卵毛的丙酮—水抽提浓缩物滴加到纸质模拟卵上后,能引起雌蜂对模拟卵的触角敲打和产卵管插入。
Select
七星瓢虫卵子发生的观察
任淑仙, 李燕婷, 徐筠
1981, 24(3): 268-273.
摘要
(
3656
)
PDF
(1820KB)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并与取食人工饲料的瓢虫进行对比。卵母细胞仅出现在幼虫期。蛹期已分化为卵母细胞与营养细胞。成虫期卵子发生可以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分为9个阶段。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位于颈区,开始增大,出现了营养索,DNA呈明显的孚尔根正反应。第3阶段:卵母细胞形成卵泡囊并进入生长区,核增大成胚泡。第4阶段:胚泡移至卵质周缘,卵质中RNA丰富,滤泡细胞立方形。第5阶段:胚泡内核仁增大、分枝并释放核仁小体进入卵质。第6阶段:营养索消失,滤泡细胞扁平并出现空位,卵黄形成开始。第7阶段:卵黄球形成逐渐充满卵质,胚泡膜逐渐消失。第8阶段:胚泡消失,滤泡细胞开始分泌卵壳。第9阶段:卵发育完成,经过上皮塞进入输卵管。取食人工饲料瓢虫的卵子发生过程显著缓慢,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致量少,滤泡细胞及卵黄分布均不正常。
Select
广东稻瘿蚊寄生蜂的种类及药剂对它们的影响
刘秀琼, 黄端平, 赵善欢, 顾秀惠
1981, 24(3): 274-282.
摘要
(
2461
)
PDF
(528KB)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广东稻瘿蚊常见的寄生蜂有5种:(1)黄柄黑蜂
Platygaster
sp.(群居内寄生天敌);(2)单胚黑蜂
Platygaster
sp.(独居内寄生天敌);(3)黄斑长距旋小蜂
Neanastatus grallartus
Masi.;(4)稻长距旋小蜂
Neanastatus oryzae
Ferriere;(5)斑腹金小蜂
Obtusiclava oryzae
Subba Rao。这5种寄生蜂中黄柄黑蜂发生较普遍,在一年间大部分时间发生数量多于长距旋小蜂及斑腹金小蜂。稻瘿蚊寄生蜂在晚造秧田及本田寄生率有时达90%以上,对抑制稻瘿蚊的发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几种常用农药对寄生蜂毒杀作用的比较试验,分别在室内及田间进行。以嘧啶氧磷对寄生蜂毒杀最大,杀虫脒最小。对寄生蜂的毒力大小比较为:嘧啶氧磷>敌百虫>乐果>叶飞散>杀虫脒。
Select
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
阮义理, 蒋文烈, 林瑞芬
1981, 24(3): 283-290.
摘要
(
2186
)
PDF
(451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灰稻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的介体昆虫。黑条矮缩病毒在虫体内循回期多数为17—19天,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毒。获毒最低温度在8℃以下,在4—5℃不能传毒。 灰稻虱在浙北平原一年发生6代,第1和第3代长翅型成虫大量迁飞,通过麦→早稻→晚稻途径,完成病毒和介体的生活环。病毒的主要感染期,早稻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的早栽本田前期,单季晚稻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双季晚稻在7月中旬到8月初的早栽本田前期和秧田期,大、小麦在年内苗期。 在连片种植,选用耐病品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抓住冬前麦苗期,早栽晚稻本田前期喷药杀灭介体,能基本控制本病害。
Select
中国显脉长蝽属两新种记述(半翅目:长蝽科)
邹环光, 郑乐怡
1981, 24(3): 291-294.
摘要
(
1861
)
PDF
(203KB)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长蝽科显脉长蝽属两新种。此属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20余种,过去在我国只记载一种,现又发现两个新种。文中所用长度单位为毫米。
Select
西双版纳蝗虫的新属和新种
郑哲民
1981, 24(3): 295-304.
摘要
(
2182
)
PDF
(556KB)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78年7月,在前往云南省和贵州省进行蝗虫调查的途中,有机会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鉴定他们所收藏的云南省蝗虫标本(主要为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地区的标本),发现有蝗虫一新属,四新种,此外有四个国内新纪录属(卡蝗属
Carsula
St?l、板角蝗属
Oxytauchira
Ramme、点翅蝗属
Gerenia
St?l、缺翅蝗属
Genimcn
Bolivar I.)和二个国内新纪录种(间点翅蝗
Gerenia intermedia
B.-W.,分布于云南勐腊,缅甸缺翅蝗
Genimen burmanum
Ramme,分布于云南勐腊)。现将新属和新种报道于后。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Select
辽宁省花蝇科一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薛万琦
1981, 24(3): 305-306.
摘要
(
1729
)
PDF
(91KB)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整理近年来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的花蝇科标本中,发现原泉蝇属(
Nupedia
Karl)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存于辽宁省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Select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吸血蠓
瞿逢伊
1981, 24(3): 307-313.
摘要
(
2023
)
PDF
(313KB) (
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和地理环境复杂,蠓种组成既有南北的代表性,又有滨海地区独特的种类,在区系研究上有一定的意义。现将1953年以来在东南沿海代表性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六省一市)采集调查的部分材料简要报道。
Select
我国西南地区麻蝇科一新属二新种
范滋德
1981, 24(3): 314-316.
摘要
(
1813
)
PDF
(166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我国山西省蝠蚤属一新种记述
柳支英, 邢庆云, 陈进明
1981, 24(3): 317-320.
摘要
(
1938
)
PDF
(198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1974年,本文第二、三作者从山西省采获一种蝠蚤,经研究鉴定为一新种,兹订名和记述如下。
Select
额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细蚤科)
于心, 张金桐
1981, 24(3): 321-323.
摘要
(
2099
)
PDF
(136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最近,我们重新整理和检视了过去的蚤类标本。从中发现额蚤属中一批曾定为圆指额蚤[
Frontopsylla(F.)wagneri
Ioff,1928]的标本与我们最近从北塔山地区采到的典型的圆指额蚤标本显著不同,认为是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Select
华溪恙螨属一新种记述
赵善贤, 丘云, 龙永素
1981, 24(3): 324-326.
摘要
(
1698
)
PDF
(99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笔者等在医学动物和昆虫的区系调查中,采得一批恙螨幼虫,其中一种经研究系新种,报道如下.
Select
巨蚊属一新种的记述
苏龙, 王才
1981, 24(3): 327-331.
摘要
(
2023
)
PDF
(234KB) (
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不同诱芯对诱蛾活性及持效期的影响
孟宪佐, 胡菊华, 魏康年, 辛春生, 李平淑, 郭荣辉, 李占顺
1981, 24(3): 332-335.
摘要
(
2156
)
PDF
(175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一种为害梨、桃、李、杏和苹果等的果树大害虫。自从Roelofs等(1969)鉴定其性外激素的主要成份为顺-8-十二碳烯-1-基醋酸酯以来,用合成的性外激素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迅速开展。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将性外激素诱捕器用作虫情测报;大量诱杀和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Roelofs,1975;孟宪佐,1979)。 诱芯,也叫散发器,是释放合成性外激素的载体,其性能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天然橡胶、硅橡胶和聚乙烯塑料等载体以及性外激素的剂量、载体的配比、诱芯的形状等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活性和持效期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Select
家蚕卵巢单层细胞培养及其病毒感染试验
谢天恩, 张光裕, 岑英华, 张英莲
1981, 24(3): 336-337.
摘要
(
1887
)
PDF
(437KB)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几种蚜虫中的氨基酸
陈志辉, 傅贻玲
1981, 24(3): 338-339.
摘要
(
1899
)
PDF
(78KB)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美国白蛾与两种雪灯蛾的区别
方承莱
1981, 24(3): 340-340.
摘要
(
2216
)
PDF
(73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大腿蓟马科首次在我国记录
韩运发, 张广学
1981, 24(3): 341-341.
摘要
(
1797
)
PDF
(33KB)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美国白蛾的天敌——日本追寄蝇
史永善
1981, 24(3): 342-342.
摘要
(
2356
)
PDF
(50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微红绒茧蜂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胡萃, 俞伯良, 魏德忠
1981, 24(3): 343-343.
摘要
(
1950
)
PDF
(51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吸血节肢动物吸食刺激剂的研究进展
黄国城
1981, 24(3): 344-348.
摘要
(
1846
)
PDF
(299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