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7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7-01-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分离鉴定
    李士云, 吴克佐, 张双全, 邱雪贞, 屈贤铭
    1987, 30(1):  1-7. 
    摘要 ( 2481 )   PDF (742KB) ( 6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柞蚕蛹血淋巴中可以测得血凝活力,但在大肠杆菌诱导后血淋巴中血凝滴度有很大的升高.本文报道了分离正常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提取步骤.所得的凝集素在SDS垂直板电泳中表现单一条带,免疫扩散呈现单一的沉淀带,分子量为40,000道尔顿.制剂能凝集兔、鸭、豚鼠、羊、马及人的A、B、O和AB型的红细胞.其凝集活力可被半乳糖,乳糖,及N-乙酰半乳糖胺所抑制. 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的凝集素成分比较复杂,经亲和层析后的制剂在免疫琼脂双扩散盘中呈现二条沉淀带,在垂直电泳中至少有二条带.
    溴氰菊酯中毒引起家蝇神经系统环腺苷酸(cAMP)含量的改变
    罗远, 张宗炳
    1987, 30(1):  8-12. 
    摘要 ( 2376 )   PDF (355KB) ( 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环腺苷酸(cAMP)可在神经传递物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产生,而坏腺苷酸又可促成神经传递物的产生.用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处理家蝇后,发现酪胺大量增加,主要由于酪氨酸脱羧酶受到诱导、活性增高所致.处理后一小时,cAMP也有增加,并与酶活性的增加相平行,但酪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高的曲线与cAMP量增加的曲线,实际上并不平行,因酪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是先增加,然后下降,而cAMP的量则是在开始时有一个小的下降,接着一直上升,而此时酶的诱导已下降,cAMP含量在诱导开始时出现下降的原因尚不明,可能与环鸟苷酸(cGMP)有关.但随后的上升显然是由于酪胺或章鱼胺的增加所造成.目前已证实,酪胺可经β-羟化作用形成章鱼胺,后者再刺激章鱼胺受体,而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产生大量的cAMP.酪胺本身也可能就是章鱼胺受体的激活剂.
    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生化机理
    孙耘芹, 冯国蕾, 袁家珪, 祝平, 龚坤元
    1987, 30(1):  13-20. 
    摘要 ( 2436 )   PDF (582KB) ( 7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有机磷抗性和感性棉蚜Aphis gossypii三个种群抗性生化机制进行了讲究.首先用解毒酶的抑制剂测定药剂的解毒途径.进一步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及其敏感性和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α-乙酸萘酯酶和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等解毒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体内条件下,多功能氧化酶与抗性有关,但在离体条件下,在棉蚜匀浆液中有内源抑制剂存在.α-乙酸萘酯酶和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降低也是造成棉蚜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原因.
    球形芽孢杆菌TS-1丙酮粉对七种蚊虫的毒力测定
    任改新, 孙桂华, 许荣满, 张京生, 陆宝麟
    1987, 30(1):  21-25. 
    摘要 ( 2475 )   PDF (303KB) ( 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乳糖-丙酮沉淀法制备的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TS-1菌粉对七种蚊虫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以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最为敏感,其LC50分别为8.1μg/L(1.79×102cfu/ml),8.9μg/L(1.96×102cfu/ml),三带喙库蚊敏感性较淡色库蚊差13倍,2龄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差20和600倍;黄斑伊蚊,二株埃及伊蚊剂量高达105—106cfu/ml相差1,000—10,000倍以上几乎无效.本文结合B.t.I.标准生物测定方法,对毒力测定中检查时间、数据、虫龄、虫数、饲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亚洲玉米螟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任自立, 张清敏, 郭淑华
    1987, 30(1):  26-30. 
    摘要 ( 2267 )   PDF (472KB) ( 5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亚洲玉米螟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在扫描电镜下作了观察.触角由柄节、梗节和62—67个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鳞片覆盖,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所有鞭节的表皮上都有连续的网纹结构,但在柄节和梗节的表皮上则无.在雌雄蛾的触角上都可以找到以下七种感器,即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即B?hm氏鬃毛)、刺形感器、耳形惑器、鳞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毛形感器数目最多,并根据其形状和表面细微结构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除锥形感器外,所有的感器都分布在触角鞭节的网纹区上.对此昆虫的触角两性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纵卷叶螟绒茧蜂搜索利它素的研究
    胡京生, 陈常铭
    1987, 30(1):  31-40. 
    摘要 ( 2602 )   PDF (759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初龄幼虫重要的寄生蜂,搜索利它素(searching kairomone)对它的寄生活动起导向、激发搜索行为的作用.该种利它素主要存在于纵卷叶螟幼虫的粪便、血淋巴及下唇腺的分泌物中,是由八种氨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和海藻糖所组成. 绒茧蜂交配与否不影响其对利它素的行为反应,在整个成蜂期都能对利它素产生反应;施用利它素可提高寄生率15—25%左右,在绒茧蜂雌蜂盛发期施用效果较好.
    蚤类感觉板的细微结构
    王善青, 肖蔼祥
    1987, 30(1):  41-46. 
    摘要 ( 2212 )   PDF (450KB)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科18属26种蚤的感觉板.通过对其内、外表面及横断面细微结构的详细观察,发现前人称之为杯陷的结构,实为一中空的圆丘,分内、外两层,各具若干小室,作者称其为感觉室.该室在感觉板上具有一定的分布型.感觉毛着生于内室底部,通过中央孔及外室顶孔向外伸出.蚤类成虫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因此,在制备扫描电镜标本时可不经特殊处理直接进行观察.此外,对感觉室的功能及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温度对黑襟毛瓢虫发育的影响
    赵鼎新, 王忠文
    1987, 30(1):  47-54. 
    摘要 ( 2456 )   PDF (490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Schoolfield等(1981)导出的建立在酶促反应机理上的温度与变愠动物发育速率关系的模型能很好的拟合黑襟毛瓢虫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互关系,变温对其发育速率没有显著影响.(2)高温对黑襟毛瓢虫种群动态的主要影响是在其发育过程中的存活率而不是发育速率.(3)黑襟毛瓢虫在中温(26℃)下完成幼虫期发育所需蚜量最低.(4)不同温度下黑襟毛瓢虫的成虫寿命与产卵期均不同,但这对成虫的产卵量并无直接影响.(5)给出了实验室条件下,温度与黑襟毛瓢虫的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及内禀增长率的关系.
    草原革蜱生理龄期的观察
    逄春积, 何华, 陈国仕
    1987, 30(1):  55-60. 
    摘要 ( 2670 )   PDF (450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草原革蜱Dcrmacentor nuttalli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等地.苏联、蒙古亦有发现,国内外均巳证实是蜱媒斑点热的传播媒介.采用目测、解剖、切片三种方法,进行了生理龄期观察,目测法是观测蜱的腹部厚度变化,以体侧缘为纵轴线比较腹面与此线构成的距离,分成4个生理龄期;解剖法的主要指征是蜱中肠支囊体积和形态变化,马氏管内鸟嘌呤含量和支气管束等形态的变化;切片法的主要指征是中肠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内血红蛋白颗粒和血红素的变化.三种方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10%左右.草原革蜱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自3月下旬至5月上旬绝大部分为Ⅱ、Ⅲ期的强壮蜱,此时正值当地牧放季节,处于活动高峰的媒介蜱,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格氏血厉螨的生态学研究
    马立名
    1987, 30(1):  61-67. 
    摘要 ( 2276 )   PDF (452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83—1984年对格氏血厉螨的某些生态学特点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对温度的选择;爬行进度与温度的关系;爬行方向;离开宿主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离开死鼠和离开活鼠所需的时间;高温的作用;对光的反应;饥饿螨在阴暗处玻璃皿内的存活时间;对宿主的寄生程度;季节消长等.
    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比较
    丁岩钦
    1987, 30(1):  68-74. 
    摘要 ( 2207 )   PDF (389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从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一系估值抽样方面:文中应用了简单随机抽样、阶层抽样、阶层抽样序贯估值与零频率抽样四种方法,并以估值的可靠性、代表性误差与抽样时间消耗三个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以阶层抽样最佳.另一系风险决策抽样:本文应用了未着卵株的序贯抽样、阶层抽样、零频率抽样三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序贯抽样最佳,但若与零频率抽样相结合就既可迅速地作出风险决策又可获得虫口密度的信息.
    新疆囊腺蚖科(原尾目)一新种
    尹文英
    1987, 30(1):  75-79. 
    摘要 ( 1917 )   PDF (229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散白蚁属二新种(等翅目:鼻白蚁科)
    李桂祥, 马兴国
    1987, 30(1):  80-84. 
    摘要 ( 1952 )   PDF (266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黑缘蝽属新种记述(半翅目:缘蝽科)
    任树芝
    1987, 30(1):  85-92. 
    摘要 ( 2246 )   PDF (417KB)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眼蚤属两种幼虫形态描述(蚤目:细蚤科)
    石杲, 李景原, 张宝增, 高俊岐, 陈志军
    1987, 30(1):  93-96. 
    摘要 ( 1812 )   PDF (198KB) ( 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肾毒蛾属二新种(鳞翅目:毒蛾科)
    赵仲苓
    1987, 30(1):  100-101. 
    摘要 ( 1931 )   PDF (114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阿拉善黄鼠三种寄生蚤幼虫形态
    王敦清, 肖柏林
    1987, 30(1):  102-105. 
    摘要 ( 1835 )   PDF (241KB)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大嘴瘿螨属二新种及一新纪录(真螨目:大嘴瘿螨科)
    匡海源, 赵健
    1987, 30(1):  106-108. 
    摘要 ( 1750 )   PDF (174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广叶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叶螨科)
    殷绥公, 吕成军, 兰文海
    1987, 30(1):  109-112. 
    摘要 ( 1673 )   PDF (191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甘薯跳盲蝽的生物学及防治
    童雪松, 王连生
    1987, 30(1):  113-115. 
    摘要 ( 1734 )   PDF (221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白蚁分群活动的若干特点
    李耀华, 刘显钧
    1987, 30(1):  116-119. 
    摘要 ( 1901 )   PDF (202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