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7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7-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七星瓢虫的卵黄发生:植入雄虫的卵巢中卵黄原蛋白的合成
翟启慧, 张建中
1987, 30(2): 121-125.
摘要
(
2246
)
PDF
(730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证实七星瓢虫的卵巢能合成卵黄原蛋白, 并查明雄虫体内是否具有卵黄发生所必需的激素环境, 我们将刚羽化雌虫的一侧卵巢或数个卵巢管植入雄虫体内.移植的卵巢或卵巢管在雄虫体内能够发育, 其卵母细胞能沉积卵黄, 一部分可达成熟.体外培养证明移植的卵巢可合成卵黄原蛋白, 但受体雄虫的脂肪体不合成卵黄原蛋白, 而且其血淋巴中也不存在这种蛋白.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处理受体雄虫, 可促进移植卵巢的发育, 但不能诱导其脂肪体合成卵黄原蛋白.此结果表明, 象大多数昆虫一样, 七星瓢虫的卵黄发生的性二型现象表现在激素的靶组织——脂肪体, 而不是激素本身.
Select
家蝇中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抗药性的关系
袁家珪, 孙耘芹, 冯国蕾, 祝平, 龚坤元
1987, 30(2): 126-132.
摘要
(
2684
)
PDF
(428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几种抗药性和敏感性家蝇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及多功能氧化酶(MFO)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抗药性品系和敏感性品系的AChE活力差异不大, 有机磷抗性品系的AChE对对氧磷的不敏感性比敏感性家蝇明显增大.②某些抗药性家蝇的羧酸酯酶活力比敏感性家蝇大.③抗药性家蝇的MFO活力(O-脱甲基和环氧化)比敏感性家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④二氯苯醚菊酯抗性家蝇对有机磷有负交互抗性.
Select
尼氏钝绥螨抗亚胺硫磷品系的筛选及遗传分析
黄明度, 熊锦君, 杜桐源
1987, 30(2): 133-139.
摘要
(
2076
)
PDF
(453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尼氏钝绥螨
Ambly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是桔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的有效天敌之一.为了筛选抗有机磷农药品系, 经实验室内用亚胺硫磷33次处理后, 抗性提高18.9倍, LC
50
从最初的52.5ppm提高到995ppm, 为大田常用浓度的两倍.S(敏感型)与R(抗性型)的LD-P线近于平行, 表明两者已成为纯系.正交与反交之F
1
代雌性个体的LD—P线介于S与R之间略偏向R方, F
1
显性度(D)大于0而小于1, 说明抗性为半显性.F
1
(杂合子)与敏感亲本的回交结果, 其LD—P线在50%.死亡率处出现一平坡, SR(杂合子)与SS(敏感个体)的分配比例接近于1:1的理论值.以上结果说明尼氏钝绥螨对亚胺硫磷的抗性为半显性的单基因所控制.正、反交F
1
代雄性个体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 F
1
代的雄性个体具有其遗传性来自母系的特征.尼氏钝绥螨抗亚胺硫磷品系对辛硫磷、水胺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具有一定的交互抗性, 抗性分别提高28.5、8.5、5.4、3.8和2.9倍.
Select
蚤类足跗节细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善青, 肖蔼祥
1987, 30(2): 140-145.
摘要
(
2458
)
PDF
(1079KB) (
5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4科18属26种蚤类足附节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了蚤类足咐节上的若干种感器和类似于爪垫的结构.感器的形式主要是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以爪垫结构位于副爪下方, 具有许多微小棘毛.爪与副瓜对应面上均具有横纹.多数种类第5跗节蹠面上具有许多感觉毛, 其数量和分布在不同种甚至两性之间均有差异, 拟可用于分类鉴定.根据第5跗节侧蹠鬃的数目及本研究第一部分感觉板上感觉室的数目对所观察的4科蚤类进行了分型, 并对其进化地位进行了讨论.
Select
七星瓢虫成虫下颚须上的化学感受器
严福顺, 钦俊德, 项秀芬
1987, 30(2): 146-151.
摘要
(
2695
)
PDF
(1837KB) (
8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七星瓢虫成虫下颚须端节的内侧是一个船背形隆起的平面, 其上着生栓锥形化学感受器约1, 500个, 其中一半左右是味觉感受器, 其余为嗅觉感受器.每一个味觉感受器小体内, 有感受细胞4—8个, 它们的树突远区通过感橛腔时, 或处于同一个感橛腔中, 或在2个感橛腔中, 或在3个感橛腔中.每一个嗅觉感受器小体内, 感受细胞的数目恒为3个, 有限大的感受器淋巴腔.感橛较薄, 终止于栓锥腔的基部.树突在栓锥腔内分枝.栓锥的顶部有许多半球状突起.下颚须内所具有的感受细胞比下唇须内所具有的超百倍之多, 由取食时下颚须的动作来判断, 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寻找和试探食物.
Select
几种植食性金龟生殖特征及其在防治上的应用
罗益镇, 林莲欣, 孙延杰
1987, 30(2): 152-159.
摘要
(
2414
)
PDF
(494KB) (
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植食性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的6个种和丽金龟科(Rutelidae)2个种的雌雄内生殖系统构造.雌虫生殖系统具一对卵巢, 各有6个卵巢小管, 但受精囊及附腺的形状在科与科, 种与种之间存有明显差异.卵巢发育分为5级, 可用于预测产卵时期.根据卵巢发育与成虫取食的关系, 将8种金龟分为不需营养型、补充营养型和完全营养型.比较了不同营养类型与卵巢发育进度和生殖力的关系, 从而为分析蛴螬种群数量动态和确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Select
油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程慕棕, 韩大东, 李青, 常杰, 汪为, 吴钜文
1987, 30(2): 160-168.
摘要
(
2368
)
PDF
(566KB) (
6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Iwao(1968—1977)的(m)对m的回归方法以测定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 并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比较了抽样精确度.油松毛虫越冬幼虫, 茧、卵块在油松人工林内都呈聚集分布.幼虫和茧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双重个体群.卵块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卵块个体, 其遵从有一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抽样方法:当越冬幼虫在低密度情况下以单对角线法最佳, 茧在中密度情况下, 卵块在中低密度条件下均以双对角线法为最佳.
Select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顾秀慧, 贝亚维, 高春先
1987, 30(2): 169-174.
摘要
(
2554
)
PDF
(371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茚三酮法, 以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 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
=0.0531
t
2.298
式中
N(t)
=累积取食量,
t
=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 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 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 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 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Select
白纹伊蚊幼虫龄期的发育历期
钟作良, 何桂铭
1987, 30(2): 175-179.
摘要
(
3231
)
PDF
(318KB) (
9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实验室内20±1℃, 23±1℃, 25±1℃, 28±1℃和30±1℃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幼虫(广州株)的发育历期.幼虫的总发育历期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 各龄幼虫历期在总发育历期中占有恒定的百分比, 据此计算出其捕获机率.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直线回归关系.通过积温公式, 求出各龄幼虫的积温常数.此外还探索了营养对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从而影响各龄幼虫捕获机率的计算.
Select
辽宁省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
李维贤
1987, 30(2): 180-185.
摘要
(
2413
)
PDF
(426KB)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辽宁省已知的蜱类共13种, 分属于2科6属.本文依据不同地理景观区内蜱的种类与数量, 并结合其不同生境类型, 对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作了讨论.四个地理景观区内蜱种类与数量情况如下:(1)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与西辽河风沙草原区: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区蜱种类少, 但数量多.草原血蜱为优势种, 草原硬蜱数量较少.西辽河沙地草原区有草原血蜱、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前两种均为优势种.(2)辽西山地疏林灌从区:本区有森林革蜱、长角血蜱、全沟硬蜱及日本锐缘蜱, 前两种为优势种.(3)辽东山地森林及林缘草地区:本区蜱种较多, 林区以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为多见;林缘草地以长角血蜱、森林革蜱为优势种, 另外还有钝跗硬蜱、血红扇头蜱.(4)平原丘陵农区:木区蜱种虽然不少, 但分布局限, 数量小.有长角血蜱、草原血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 波斯锐缘蜱.
Select
麦拟根蚜生物学的研究
张廷柱, 张广学, 王敬章, 李绍木, 吕翠兰, 史荣贞
1987, 30(2): 186-192.
摘要
(
2119
)
PDF
(563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麦拟根蚜
Paracletus cimiciformis
von Heyden中国新纪录.本文记述该蚜的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的形态特征.对该蚜的生物学和田间蚜量消长作了研究, 以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成虫和若虫在20—87厘米深土内嗜糖小蚁(
Monomorium glyciphilum
Smith)巢中越冬, 在10—20厘米蚁巢中度过盛夏.有翅蚜在6月上中旬和10月上旬大量发生.作者等创用了玻管麦芽单饲根蚜与嗜糖小蚁共养法, 对该蚜生活史作了观察.该蚜每年在山东发生9代, 若蚜有5龄期.发育起点温度为3.98℃, 每世代有效积温为356.8日度.每头孤雌蚜一生最多可胎生若蚜38头, 平均19头.
Select
广东省卵翅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梁铬球
1987, 30(2): 193-195.
摘要
(
2009
)
PDF
(168KB)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云南跳甲的两个高山属(鞘翅目:叶甲科)
陈世骧, 王书永
1987, 30(2): 196-200.
摘要
(
1874
)
PDF
(319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黄菌瓢虫属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经希立
1987, 30(2): 201-202.
摘要
(
2208
)
PDF
(119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圆钩蛾科分类及地理分布(鳞翅目:尺蛾总科)
朱弘复, 王林瑶
1987, 30(2): 203-211.
摘要
(
2041
)
PDF
(756KB) (
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盗毒蛾属一新种(鳞翅目:毒蛾科)
赵仲苓
1987, 30(2): 212-213.
摘要
(
1995
)
PDF
(65KB)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瘤腿泥蜂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泥蜂总科, 瘤腿泥蜂科)
吴燕如, 周勤
1987, 30(2): 214-222.
摘要
(
2004
)
PDF
(559KB) (
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青海省长刺双蚤一新亚种
张广登, 马立名
1987, 30(2): 223-224.
摘要
(
1981
)
PDF
(121KB) (
4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新疆蚤类畸形实例(二)
叶瑞玉, 于心, 黄功敏
1987, 30(2): 225-228.
摘要
(
1921
)
PDF
(269KB)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微小按蚊非特异性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蒋成山, 刘祖洞, 俞渊, 彭小妹
1987, 30(2): 229-230.
摘要
(
1743
)
PDF
(104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自育性凶小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
曹毓存, 王慧敏, 陆宝麟
1987, 30(2): 231-232.
摘要
(
1789
)
PDF
(104KB)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