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7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7-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小苎麻赤蛱蝶复眼的紫外光敏感性
陈德茂
1987, 30(4): 353-358.
摘要
(
2137
)
PDF
(407KB) (
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电生理方法细胞外记录并测定完整的小苎麻赤蛱蝶(
Vanessa cardui
)成虫复眼的光谱敏感特性.暗适应下,所测光谱在波长约530毫微米处有最大敏感峰.近紫外光波长355—360毫微米处也呈现较高的敏感次峰,它可被长波段适应光选择性地增高和分离.当复眼为短波段适应光作用时,355—360毫微米峰基本上被抑制,并导致530毫微米处敏感性的增加和分离.小苎麻赤蛱蝶复眼可能分别含有吸收峰在530和355—360毫微米的两类视色素.
Select
实夜蛾属二近缘种对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反应:次生物质对幼虫生长和食物利用的影响
许纲, 钦俊德
1987, 30(4): 359-366.
摘要
(
2393
)
PDF
(669KB) (
8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夜蛾属(
Heliothis
)的棉铃虫(
H. armigcra
)和烟青虫(
H. assulta
)是近缘种,幼虫期取食多种相同的植物,其中含有不同的次生物质.本项工作是在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0.5%的烟碱、番茄苷、棉子酚、丹宁酸等饲养早期六龄的幼虫,测定它们对生长和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次生物质对两种幼虫有不同的作用:烟碱对棉铃虫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烟青虫的取食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丹宁酸、棉子酚、番茄苷可抑制两种幼虫的生长,而以番茄苷抑制烟青虫的生长最为显著.番茄苷主要通过抑制取食来影响幼虫的生长,而丹宁酸和棉子酚则具有降低消化率的作用.通过次生物质对这两种幼虫效应的比较可知,棉铃虫有较大的忍耐力.
Select
新线虫与粘虫相互关系的研究
夏北成, 林昌善
1987, 30(4): 367-376.
摘要
(
2068
)
PDF
(657KB) (
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新线虫(
Neoaplectana feltiae
)和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相互关系的模型.在实验室的不同条件下作了一系列的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感染率的因子是温度、线虫的密度、接触时间(即维持湿度和水膜的时间)和粘虫的龄期.通过非线性逐步回归和麦夸脱方法分别构造了描述这些因子的数学模型.在河南驻马店作了不同剂量的田间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线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剂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本文所获得的模型是用实验室的资料构造的,用田间试验结果检验,较成功地模拟了发生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感染过程.它告诉我们怎样由实验室到田间通过模拟模型在计算机上的运转来模拟一个动态过程,也揭示了在实验室和田间其感染的机制是内在相关的.
Select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物理图谱
金明洁, 蔡宜权
1987, 30(4): 377-386.
摘要
(
2453
)
PDF
(602KB)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杂交法和混合酶解法组建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
)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的基因组物理图谱.确定了XhoI酶解位点的全部顺序,部分确定了PstⅠ和BamHⅠ酶解片段的顺序和它们对XhoI位点的相对位置.
Select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的研究:包含体结合的碱性蛋白酶
孟进军, 李维琪
1987, 30(4): 387-392.
摘要
(
2012
)
PDF
(582KB)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从新疆分离的一株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颗粒体病毒(PbGV)包含体上结合有碱性蛋白酶.提取含酶的包含体蛋白,以酪蛋白为底物鉴定表明此酶在pH9.4有最大的酶活力,并定位于“包裹”在病毒粒子套膜外的包含体蛋白中.在高pH时分子皿为26,500的包含体蛋白被酶降解为19,500和15,600道尔顿的两个组分.Hg
++
、Cu
++
仅部分抑制酶活力,可被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完全抑制.75℃以上加热处理可使酶失活,并大大降低病毒包含体的解离.推测此酶是影响PbGV对寄主感染率的因子之一.
Select
家白蚁群体数增长的生殖生理特点
黄亮文
1987, 30(4): 393-396.
摘要
(
2343
)
PDF
(533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营大巢生活,由于雌虫生殖潜能很大,群体蚁数极多.群体蚁数的逐年增长和雌蚁卵巢内卵巢管的数目增长有密切关系.实验表明,分飞时的雌虫卵巢有8条卵巢管,初建群体,半年内一群体的蚁数仅为57个.经过四年后发育的群体,蚁数是1,767个,这时的蚁后卵巢管数是75条.二年群体的年幼蚁后腹部稍膨大,三年以上的群体,蚁后的1腹部膨大较显著.一年的群体,雌虫体长是0.78厘米,雄虫体长0.71厘米.九年后的群体,蚁后体长是2.1厘米,蚁王体长为1.2厘米.和卵巢相似,雄虫精巢叶的数目也随时间而增加.
Select
稻苞虫卵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敬甫松, 胡中太
1987, 30(4): 397-406.
摘要
(
2117
)
PDF
(575KB) (
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稻苞虫已成为川西北稻区仅次子螟虫的严重害虫.为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了解,1978—1983年对猖獗世代(第三代)卵在稻田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苞虫卵在稻田呈负二项分布;格局的结构是以疏松的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卵粒是随机的.利用空间格局参数
Mk、α、β
值,估计了个体群的大小和与平均密度的关系;分析了卵在稻田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卵密度与
k
值的关系.依:(
x
-)=
K
(
P
-1/
k
0
-1)关系由未着卵频率(
P
0
)来估计卵密度.给出了以零频率估计卵密度和以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数方法的结合,来实现有效的简易抽样.同时以未着卵丛率来检定田间发生程度和以卵量来检定是否达到现行防治阈限的序贯抽样检索.
Select
大麻叶蜂的研究
汪廷魁, 崔连珊, 万昭进
1987, 30(4): 407-413.
摘要
(
2576
)
PDF
(494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麻叶蜂是安徽麻区大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性,以幼虫咀食大麻叶片形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残留叶柄和主叶脉,致使麻皮产量锐减.据室内饲养及结合田间定点观察,大麻叶蜂在安徽六安每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于土内结茧越冬.两性或孤雌生殖,幼虫六龄、三龄前食量小,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幼虫有趋嫩性和假死性.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表明,喷洒杀螟松、乐果、西维因和敌敌畏1,000倍液,对三龄前幼虫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杀螟松效果更佳,杀虫快速,药效期长,即使对高龄幼虫仍有良好的效果.
Select
黄斑伊蚊感染及传播登革病毒的实验研究
唐士元, 李国艾, 张启恩, 张泮河, 王太华, 张京生
1987, 30(4): 414-418.
摘要
(
2270
)
PDF
(441KB) (
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直接叮吸微量培养板中细胞培养液的方法感染蚊虫,首次证明黄斑伊蚊(
Aedes(Stegomyia)flauopictus
)传播登革病毒,蚊体感染率为24.6%,涎腺感染率为2.1%.上述结果表明黄斑伊蚊是登革热的潜在媒介,但媒介效能较低.
Select
拟异蚖和古蚖精子的超微形态和精子形成的研究(原尾目:古蚖科)
尹文英, 吴敦肃, 杨毅明
1987, 30(4): 419-422.
摘要
(
2788
)
PDF
(1523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余山拟异蚖和3种古蚖的精子均为扁圆形,未见顶体,线粒体集中在一侧;核呈环形、边位、中部由膜状体分布其间.领结古蚖的早期精细胞为球形,染色质凝集成团,继而核中裂并沿细胞赤道逐渐围绕成环,染色质呈细沙状,胞间有“桥”相通.核膜一端开始内陷,出现黑点.待发育到中期精细胞,这些黑点逐渐形成奇特的管状核膜陷体;染色质变成短线形,随后排成4—5行.线粒体颗粒状,细胞间仍有“桥”连通.晚期精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粗带,最后形成光滑质密的核,而多余的核物质,一段一段从精子一端脱离,形成一串孢囊状体夹在精子之间,待精子成熟游离时,这些孢状体分散开来.从观察结果表明拟异蚖精子与古蚖的非常相近.
Select
蛩蠊目昆虫在中国的发现及一新种记述
王书永
1987, 30(4): 423-429.
摘要
(
2357
)
PDF
(484KB)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蛩蠊目昆虫地位古老,是昆虫纲的活化石,巳知种类不多,分布区狭窄,我国一直没有报道.作者在长白山采得一雄虫,系一新种,是该目昆虫在我国的新发现.
Select
中国常见蜚蠊种类及其为害、利用与防治的调查研究
吴福桢
1987, 30(4): 430-438.
摘要
(
2870
)
PDF
(1919KB) (
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蜚蠊是昆虫纲中一个较小的目,全世界已知五千余种,中国有记载的约二百种,五十年代后期上海医学院对本地区的蜚镰作了调查报道,七十年代初国内许多地区蜚蠊为害严重,不少单位开始采制标本对它进行研究.本文对中国室内常见蜚蠊种类的鉴定、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及其传播疾病、经济意义和防治方法作了综合报道,其中包括德国小蠊的两个近似种及一个中国新纪录属、种.
Select
梯顶飞虱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
丁锦华
1987, 30(4): 439-440.
摘要
(
2154
)
PDF
(112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拟孔蜂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蜜蜂总科, 切叶蜂科)
吴燕如
1987, 30(4): 441-449.
摘要
(
2327
)
PDF
(572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骚扰蚊亚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蚊科)
苏龙, 张永生
1987, 30(4): 450-452.
摘要
(
1943
)
PDF
(209KB) (
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高湖纤恙螨生活史的研究
魏晋举, 童贵忠, 施世锋
1987, 30(4): 453-454.
摘要
(
2202
)
PDF
(139KB)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忍冬桦蛾的初步研究
孙力华, 宋友文, 单立华
1987, 30(4): 455-457.
摘要
(
2329
)
PDF
(199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长管蚜亚科19种新纪录
张广学, 刘丽娟, 何富刚, 钟铁森
1987, 30(4): 458-459.
摘要
(
1935
)
PDF
(88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