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0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7-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七星瓢虫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表达:保幼激素类似物对mRNA的诱导
    翟启慧, 龚和, 王成, 郑文惠
    1990, 33(3):  257-264. 
    摘要 ( 2472 )   PDF (516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中,保幼激素调控脂肪体中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合成实验证明,保幼激素类似物大幅度地促进取食人工饲料的雌虫脂肪体中卵黄原蛋白的合成.保幼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有高度选择性,使卵黄原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提高12倍.取食人工饲料的雌虫中,脂肪体RNA含量及其转译活性均极低,转译产物中不存在卵黄原蛋白多肽.保幼激素类似物能显著提高脂肪体RNA的含量及其中可转译mRNA的水平.处理后的雌虫,象蚜虫饲养的成熟雌虫一样,其脂肪体RNA能在体外转译系统中指导卵黄原蛋白多肽的合成,并在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显示一条高分子量的带(约5100核苷酸),初步鉴定为卵黄原蛋白mRNA.由此证明,保幼激素类似物能诱导卵黄原蛋白mRNA的出现和积累.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机制
    孙耘芹, 袁家珪, 李晶, 何凤琴, 刘宝文, 王静, 龚坤元
    1990, 33(3):  265-273. 
    摘要 ( 2223 )   PDF (508KB) ( 1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分别选择的高抗性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品系2Cl-R及Dec-R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增效剂,体内试验的表皮穿透作用、离体条件的解毒酶系活性的增加以及家蝇头部ATP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拟除虫菊酯高抗性家蝇品系的表皮穿透性均比正常品系NP为慢,特别是Dec-R品系极慢.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及其末端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在两个抗性品系中都比NP品系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2Cl-R品系以氧化酶为主,而Dec-R品系似以酯酶占优势.Dec-R品系的Na+—K+-ATP酶活力低于NP品系的46%,而2Cl-R品系与NP品系相等.Mg2+-ATP酶活性在两个抗性品系中均高于正常品系.Mg2+-ATP酶可能也是拟除虫菊酯的一个重要靶标部位.
    六种常用杀虫剂对八种蚜虫的选择毒性
    高希武, 王政国, 郑炳宗, 曹本钧
    1990, 33(3):  274-279. 
    摘要 ( 3168 )   PDF (314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作者自1982年开始研究了乐果、氧化乐果、抗蚜威、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对8种蚜虫的选择毒性.以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为标准,氧化乐果对桃粉大尾蚜和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之间的选择毒性指数最高为163.77,乐果和抗蚜威分别是373.24和34.70,而氰戊菊酯仅为1.37.氰戊菊酯最高的选择毒性指数是在桃粉大尾蚜和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之间,也只有6.86,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不同蚜虫的选择毒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巯基试剂(DTNB)的敏感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其选择毒性与AChE的巯基结合部位有关.同时还发现,抗蚜威对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和瓜蚜AChE的150值与其LC50值表现一致.这些都说明了这两类杀虫剂对不同种蚜虫的选择毒性与AChE有关.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蚜虫的选择毒性与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活性则无任何关系.氯氰菊酯的选择毒性与上述两种酯酶的活性没有任何相关性.
    杀虫剂混用方法——抗性治理的一种策略
    李松岗, 张宗炳
    1990, 33(3):  280-286. 
    摘要 ( 2128 )   PDF (365KB)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根据种群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比较了合理混用、轮用、棋盘式使用等用药策略对害虫抗性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半显性遗传,两性繁殖的害虫来说,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合理混用与轮用效果基本一致,而优于棋盘式用药;在条件不利(抗性基因初始频率高,稀释作用小等)时,合理混用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因此合理混用是一种有希望的抗性治理方法.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金翠霞, 吴亚, 王冬兰
    1990, 33(3):  287-295. 
    摘要 ( 2502 )   PDF (387KB) ( 6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运用种类丰富度(S)、均匀性(V)和申农指数(Shannon's index.H')分析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和各亚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层次差异、季节动态、以及杀虫药剂的作用.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值较低,H'值一般在3以下,表明群落稳定性差;多样性季节变化较大.在不用农药条件下,8月底以后的H'值较高;水稻群体上部群落的S、和V'值均大于下部的对应值;杀虫药剂的应用虽提高了群落总体的H'V'值,但对亚群落的分析表明,杀虫药剂促进害虫亚群落的H'和V'值上升,却降低了各天敌亚群落的有关值,从而扩大了害虫和天敌之间稳定性的差距,使两者的同步关系受到损害;杀虫药剂的应用还使各天敌亚群落种类数和个体数明显减少,特别是寄生天敌昆虫种类数、个体数均大幅度下降,使其难以起到控制害虫的应有作用,这又为害虫的再猖獗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分析认为,就稻田节肢动物而言,多样性仍然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测定指标.
    三种鳞翅目幼虫肠道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白成, 沙槎云
    1990, 33(3):  296-300. 
    摘要 ( 2304 )   PDF (279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工作以酪蛋白为底物,测定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和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lla Linnaeus三种鳞翅目幼虫肠道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并分别用BTEE和TAME为底物,测定了其中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种幼虫肠道都含有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抑制剂TPCK可以部分地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而胰酶抑制剂则显著地抑制类胰蛋白酶的活性.
    烟青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吴坤君, 龚佩瑜, 李秀珍
    1990, 33(3):  301-308. 
    摘要 ( 2622 )   PDF (395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的一种人工饲料,其主要成分是麦胚、酵母粉、番茄酱和辣椒粉.与自然食料相比,用这种人工饲料饲养的烟青虫生长快、发育整齐、存活率高,得到的蛹大,成虫繁殖力强.饲料中含0.1—0.2%的NaCI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6龄幼虫对该饲料中干物质、能量和氮的同化效率分别是38.5%、43.9%和48.5%.在连续12代饲养期间,幼虫期存活率在57—92%之间,平均76%.
    两种地老虎幼虫表皮结构的研究
    王荫长, 陈长琨, 尤子平, 朱荣生
    1990, 33(3):  309-313. 
    摘要 ( 2528 )   PDF (409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幼虫表皮,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上表皮外层是电子密度很高的一薄层,内层较厚,但电子密度不如外层,有时可见到很多蜡道.5龄幼虫蜕皮进入6龄前,已经形成4层原表皮,脱皮以后,以每6小时沉积一层的速率增加,即每日增加4层,至末龄幼虫老熟时,约有60多层.每个片层的两侧是平行纤丝,中间是弧形纤丝.在沉积片层时,几丁质以颗粒形式垂直向外分泌,逐渐形成弯曲的纤丝,最终成为抛物线形,各片层之间是间断的,片层内部是连续的,在扫描电镜下并可看到分离的薄层.大地老虎A. tokionis Butler幼虫表皮在偏光镜下,呈明暗相间的片层.原表皮中的孔道呈新月形管状,早期可见到管道微丝.在具有泡状物的原表皮内,孔道有较厚的管壁,并有分支.
    黑胸散白蚁腹腺的形态学与细微构造
    朱海清, 赵刚, 汪文陆
    1990, 33(3):  314-318. 
    摘要 ( 2706 )   PDF (413KB) ( 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腹腺整体装片和切片进行了描述.腹腺分前、后两部分.“腹腺前部”有两类分泌细胞和一个中央腔.两类分泌细胞中,一类是圆形,个体较大;另一类细胞突起很长,具扁平的核.复盖于腹腺前部的体壁上有许多小管和一些感器,表明腹腺前部的分泌细胞产物可能是经体壁上的小管或者先贮存于中央腔中,再经体壁小管逸出体外.“腹腺后部”由大的椭圆形分泌细胞组成.根据腹腺前部紧贴于第Ⅴ腹节表皮层,而腹腺后部是可动的,并且复盖于腹腺后部的体壁上无排出小管,作者认为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释放入血淋巴中.腹腺前部及腹腺后部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有不同的机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松毛虫赤眼蜂触角板状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戴玲美, 吴敦肃, 郭一松
    1990, 33(3):  319-322. 
    摘要 ( 2158 )   PDF (328KB) ( 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扫描电镜观察到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触角板状感器呈穹形长板状隆起在触角的表面.在透射电镜下感器的横切面是一个角质多孔的长圆顶结构,两侧的角质内陷而将感器分成一个中央管和两个侧管.中央管较短,宽为0.7微米,而侧管不明显.树状突远端部分的少量分枝在中央管内成纵行排列,继而分出大量分枝到达圆顶的顶部,每一分枝中包含一根神经小管.感器外部的角质孔板厚为0.19—0.25微米,嗅孔细管位于孔室中,它和树状突分枝的膜相接触.板状感器由神经细胞体、树状突的近端部、纤毛区、树状突的远端部及其分出的分枝等组成.树状突的远端部分横过感器的纵轴呈90°角进入中央管,其分枝到达感器圆顶的顶部.从超微结构研究,它有嗅孔细管存在,说明板状感器有嗅觉作用.
    网纹绵蚧的研究
    彭以坤, 陈敦定, 沈朝春, 赵运林, 蔡葆成
    1990, 33(3):  323-329. 
    摘要 ( 2229 )   PDF (366KB)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网纹绵蚧Chloropulvinaria polygonata(Cockerell)是为害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广,年发生二至三代,以二代为主,世代重叠.平均产卵量,第一代为1006.5粒,越冬代为1450.86粒.在适宜生境内的空间格局,越冬代或第一代发生密度较低时,多表现为奈曼A型分布;猖獗发生年的第一代主要表现为负二项分布.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是综合治理该虫的关键措施.
    我国原花蝽属新种记述(半翅目:花蝽科)
    卜文俊, 郑乐怡
    1990, 33(3):  330-332. 
    摘要 ( 1883 )   PDF (185KB) ( 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西藏带蓟马属一新种(缨翅目:蓟马科)
    韩运发
    1990, 33(3):  333-335. 
    摘要 ( 1813 )   PDF (122KB)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广西小毛瓢虫四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庞雄飞, 蒲天胜
    1990, 33(3):  336-341. 
    摘要 ( 2096 )   PDF (284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天牛一新亚属及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华立中
    1990, 33(3):  342-344. 
    摘要 ( 2073 )   PDF (116KB) ( 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四种筒天牛幼虫和蛹记要(鞘翅目:天牛科)
    黄同陵
    1990, 33(3):  345-350. 
    摘要 ( 1993 )   PDF (358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高山毛顶蛾新亚种及其生物学观察(鳞翅目:毛顶蛾科)
    徐振国, 肖慧玲, 刘香慧
    1990, 33(3):  351-354. 
    摘要 ( 1949 )   PDF (203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灯蛾科
    刘元福
    1990, 33(3):  355-359. 
    摘要 ( 2095 )   PDF (260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是《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研究的一部分.经1981—1983年,在四种森林植被类型中231灯次诱蛾采集,获灯蛾3亚抖11属18种(苔蛾和瘤蛾除外),其中八点灰灯蛾和闪光玫灯蛾占18种灯蛾总诱蛾量的88.24%,为二优势种.灯蛾空间分布的种类,以热带山地雨林最多,而数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最多.每个种分布的森林类型愈多,其数量亦愈大.种类的出现,以第二季度为最高.区系成分是东洋区属种占第一位.
    镶夜蛾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鳞翅目:夜蛾科)
    陈一心
    1990, 33(3):  360-361. 
    摘要 ( 1842 )   PDF (95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二刺大锥蚤一新亚种(蚤目:角叶蚤科)
    龚正达, 解宝琦
    1990, 33(3):  362-365. 
    摘要 ( 1790 )   PDF (178KB) ( 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嘴瘿螨亚科二新种记述(真螨目:大嘴瘿螨科)
    匡海源, 冯远斌
    1990, 33(3):  366-368. 
    摘要 ( 1764 )   PDF (133KB)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福建狭跗线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林坚贞, 张艳璇
    1990, 33(3):  369-372. 
    摘要 ( 1700 )   PDF (190KB) ( 5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食用菌拟矮螨属二新种(蜱螨目:矮蒲螨科)
    邹萍, 高建荣, 马恩沛
    1990, 33(3):  373-379. 
    摘要 ( 1848 )   PDF (296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验室内四川白蛉人工饲养及其发育的观察
    张玲敏
    1990, 33(3):  380-381. 
    摘要 ( 1968 )   PDF (113KB)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人体蠕形螨爬行的观察
    谢禾秀, 徐业华, 孙建华, 徐荫祺
    1990, 33(3):  382-383. 
    摘要 ( 1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白蚁及黄肢散白蚁的卵壳观察
    黄亮文
    1990, 33(3):  384-384. 
    摘要 ( 2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