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1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1-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的影响
    张志涛, R. C. Saxena, M. E. M. Boncodin
    1991, 34(1):  1-6. 
    摘要 ( 2060 )   PDF (387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笔者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油点滴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初羽化雌虫背部,点滴量分别为1.0、2.5及5.0μg,或将试虫饲养在分别用3%、6%及9%印楝油乳液喷雾处理过的稻株上.结果表明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正常的发声和交尾行为有明显干扰.8.3—25.0%的处理雌虫不能发声,也不交尾;8.3—58.3%发出不正常的求偶鸣声;其余鸣声虽基本正常,但脉冲重复频率增高,鸣叫持续时间缩短.后者可完成交尾,交尾前历时明显延长,但交尾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用免疫金颗粒标记鉴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原
    丁翠, 马可
    1991, 34(1):  7-12. 
    摘要 ( 2405 )   PDF (2173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免疫电镜金颗粒标记技术准确、快速地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核型多角体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鉴定.舞毒娥病毒的多克隆抗体与同源的多角体抗原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亲和性,但与不同源的松柏锯角叶蜂(Neodiprion sertifer)病毒多角体抗原仅有极微弱的交叉反应.舞毒蛾病毒粒子和核衣壳抗原也能与同源的多克隆抗体作用.在被病毒感染的舞毒蛾脂肪体细胞核中,成熟的多角体被金颗粒重重标记,其外缘的游离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亦被标记,但亲和力较弱.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核和质内发现一种与多角体蛋白晶体不同源的菱形结晶体.
    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在抗有机磷和敏感淡色库蚊发育期的变化
    唐振华, 韩启发, 庄佩君
    1991, 34(1):  13-19. 
    摘要 ( 2367 )   PDF (485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研讨羧酸酯酶(CarE)和酸性磷酸酯酶(ApE)在抗马拉硫磷(RM)、抗敌百虫(RD)和敏感(s)品系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不同发育期中的变化,以及某些杀虫剂和抑制剂对α-醋酸萘酯羧酸酯酶(α-NA CarE)的抑制作用.RD和s品系不同发育期的ApE变化情况如下:(1)RD和S品系间无明显差异;(2)幼虫发育期的ApE水平较低,而在变态期的ApE活性突然上升为最高,表明ApE可能参与蚊虫的发育和分化.RM、RD和S品系的CarE水平在幼虫期随虫龄增长而增高.RM和S品系的CarE活性比维持在20—35倍,RD品系在10—25倍,但三个品系的CarE活性在变态期突然下降.新羽化成蚊的CarE活性出现一个很高的峰.羽化后十天内CarE活性有一定的波动,十天后CarE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幼虫期和蛹期.此外还讨论了对氧磷、敌敌畏、速灭威、毒扁豆碱、TPP和异稻瘟净对RM、RD和S品系α-NA CarE的抑制作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害虫的生物活性与残留降解
    王运浩, 万海滨, 薛玉柱, 夏会龙, 陈宗懋
    1991, 34(1):  20-25. 
    摘要 ( 2531 )   PDF (453KB) ( 6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了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功夫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等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杀虫效果和在茶树叶片上的降解动态试验结果.上述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鳞翅目茶树害虫的幼虫都具有极高的毒力,但对其他害虫的活性谱则表现有差异.它们在茶树芽梢上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0.28天-1,在茶树上的半衰期为2.5—3.5天,明显较有机磷农药稳定.在影响降解的因素中,挥发、热分解、雨水淋洗的作用不大,由茶梢生长稀释所起的作用较为明显.鲜叶中的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为15—45%,平均20%,远低于有机磷农药.成茶中的残留农药在泡茶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低水溶性,因此浸出率很低,一般仅有1—4.5%.
    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研究
    文礼章, 陈永年, 潘桐
    1991, 34(1):  26-31. 
    摘要 ( 2880 )   PDF (347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20个实验种群生命表,列出了20种不同温、湿度、光周期组合下豆蚜种群生命表的重要参数(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及其与温、湿、光周期关系的二次回归模型.温度,湿度,光周期对R0,T,rm影响的相对大小各依次为72.78(温),7.38(湿),19.84(光)%;79.13,10.95,9.92%;85.48,14.52%(光周期对rm的影响不显著).使rm最大的温、湿度组合为25℃温度和72%相对湿度.
    白马蝠蛾幼虫的抗寒性研究
    杨大荣, 杨跃雄, 沈发荣, 鲁自
    1991, 34(1):  32-37. 
    摘要 ( 2556 )   PDF (372KB)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了云南产冬虫夏草菌的优势寄主白马蝠蛾Hepialus baimaensis Liang幼虫抗寒能力.其1—6龄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0.4℃、-20.6℃、21.5℃、-19.8℃、-18.8℃、-18.2℃,1—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其它龄虫,最低过冷却点达-27.8℃.越冬幼虫在高寒草甸土壤里,土壤温度-0.2—-6.8℃半年也不会死亡.越冬初期体内的脂肪、糖和无机盐类含量升高、水分下降有利于提高其抗寒作用.该虫经低温适应锻炼和在消化道里无残存食物的情况下能显著地提高耐寒能力.
    高粱抗高粱蚜的生化基础
    何富刚, 刘俊, 张广学, 曲国民, 颜范悦
    1991, 34(1):  38-42. 
    摘要 ( 2016 )   PDF (333KB)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高粱中的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在感性品种中的含量显著地比抗性品种中的含量高.感性品种叶液微偏酸,抗性品种近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梁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的抗性与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反相关.
    硬蜱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姜在阶, 白春玲
    1991, 34(1):  43-49. 
    摘要 ( 2341 )   PDF (378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验室内饲养17种硬蜱,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生长发育的一些特性.硬蜱成虫、幼虫和若虫的吸血时间受温度影响不大.同一种成虫在不同寄主上吸血时间略有差别.雌虫吸血时间的长短与其生理年龄和与雄虫交配的早晚有关.雄虫较雌虫吸血时间稍长.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及饱食幼虫和若虫的蜕化期在不同月份有较大差异,受温度影响很大.其中,产卵前期是生活史中变异范围最大者,有些种类还具有产卵延迟的滞育现象.
    苏芸金杆菌感染粘虫后中肠组织学病变的研究
    王程, 沙槎云
    1991, 34(1):  50-53. 
    摘要 ( 2042 )   PDF (1102KB) ( 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描述了Bacillus thuringiensis HD-1纯晶体感染粘虫Mythimna separata 5龄初幼虫后,其中肠肠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电镜观察表明:首先线粒体,发生病变,随后,细胞顶部肿胀、胞质电子密度下降,顶部胞质之下的各种细胞器均受损伤.随着病变加重,柱状细胞基膜内褶及杯状细胞质突起,这两个富含线粒体的区域发生病变最为明显.最终,肠壁细胞解体从基膜脱落.
    纽斯赤眼蜂产卵刺激素的研究
    谢中能, 谢以权, 李理, 李艳红
    1991, 34(1):  54-59. 
    摘要 ( 2052 )   PDF (363KB)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采用薄膜人工卵法,测定纽斯赤眼蜂Trichogramma neustadt对热处理的昆虫血淋巴及其透析液、氨基酸以及无机盐溶液的产卵反应.见到含有如下成分的溶液对产卵的刺激作用最强:KCl(0.62%)、MgSO4·7H2O(0.60%)、α-氨基丁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鸟氨酸(各为0.2%).
    海南岛腰果角盲蝽的研究
    罗永明, 金启安
    1991, 34(1):  60-67. 
    摘要 ( 2922 )   PDF (509KB) ( 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腰果角盲蝽(Helopeltis sp.)为我国腰果树的新害虫,在海南岛严重为害腰果树嫩梢、花枝、嫩叶、幼坚果及果梨.据1982年调查,坚果被害率最高可达100%,其中被害至干枯的达7%.腰果角盲蝽广布于海南岛,除为害腰果树外还为害可可、胡椒、芒果、番石榴、茶树等多种经济作物.此虫年发生12代,一代需16—80天.建议对腰果植株进行合理修枝、及时除去带卵枝条及在梢期、花期和座果期各喷药一次对其进行防治.
    中国毛角蝽科新属与新种(半翅目:异翅亚目)
    任树芝, 杨集昆
    1991, 34(1):  68-73. 
    摘要 ( 2227 )   PDF (401KB) ( 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广翅目新种及新纪录属种
    杨集昆, 杨定
    1991, 34(1):  74-75. 
    摘要 ( 2325 )   PDF (117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湖南星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华立中, 张贤开
    1991, 34(1):  76-77. 
    摘要 ( 2228 )   PDF (168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七种绿虎天牛属幼虫(鞘翅目:天牛科)
    钱庭玉
    1991, 34(1):  78-82. 
    摘要 ( 2466 )   PDF (341KB)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麻萤叶甲属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
    姜胜巧
    1991, 34(1):  83-88. 
    摘要 ( 2242 )   PDF (366KB)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淡脉隧蜂属三新种(膜翅目:隧蜂科)
    范建国, 吴燕如
    1991, 34(1):  89-93. 
    摘要 ( 2235 )   PDF (566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棘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李富华
    1991, 34(1):  94-95. 
    摘要 ( 1866 )   PDF (121KB)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狭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张志成, 于心
    1991, 34(1):  96-98. 
    摘要 ( 2042 )   PDF (217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叶刺瘿螨亚科三新种记述(真螨目:瘿螨科)
    匡海源
    1991, 34(1):  99-102. 
    摘要 ( 2248 )   PDF (232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东洋古北两区在西藏境内的分界线问题
    章士美, 赵永祥, 胡胜昌
    1991, 34(1):  103-107. 
    摘要 ( 2110 )   PDF (227KB) ( 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辽宁革螨的生态地理分布
    李维贤
    1991, 34(1):  108-116. 
    摘要 ( 2294 )   PDF (493KB)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辽宁省已知的革螨46种,分属于5科19属.本文依据四个不同地理景观区内革螨的优势种、常见种和罕见种,对其生态地理分布作了讨论.(1)辽西低山丘陵及沿海平原区:本区共有革螨20种,其中仓鼠真厉螨、格氏血厉螨为优势种;塔山巨刺螨、长毛鞘厉螨为罕见种.(2)辽东山地及半岛丘陵区:本区共有革螨22种.半岛丘陵革螨优势种为仓鼠真厉螨、格氏血厉螨;辽东山地革螨优势种为耶氏厉螨与东方真厉螨.本区罕见种为赛氏血革螨、达呼尔血革螨、大连肪刺螨、三角血厉螨等.(3)辽河平原区:本区共有革螨20种.优势种为耶氏厉螨与厩真厉螨;乌苏里土厉螨为罕见种.(4)努鲁儿虎山脉北麓黄土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区:本区共有革螨26种.优势种为东北血革螨、仓鼠真厉螨及格氏血厉螨.巨腹赫刺螨、鼬赫刺螨、拟小赫刺螨、半漠血厉螨、乌苏地厉螨、北野血革螨、楠本血革螨等为罕见种.
    早熟素Ⅱ对德国小蠊生殖的影响
    李燕婷, 王士珍, 翟青
    1991, 34(1):  117-118. 
    摘要 ( 2244 )   PDF (607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早熟素即昆虫的抗保幼激素,是从菊科熊耳草中分离出的氧杂萘衍生物(2,2-二甲基-6,7-二甲氧杂萘).对某些昆虫具有提前变态、成虫不育等生理效应.人们期望它能成为第四代杀虫剂. 本文以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为对象,观察早熟素对其生殖的影响,并对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结果如下.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朱昌亮, 叶炳辉
    1991, 34(1):  119-121. 
    摘要 ( 2038 )   PDF (858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褐飞虱吸食量的估测
    都健, 丁锦华
    1991, 34(1):  122-125. 
    摘要 ( 2134 )   PDF (238KB) ( 6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温度对家白蚁的生存和活动的影响
    李耀华
    1991, 34(1):  126-128. 
    摘要 ( 1983 )   PDF (154KB) ( 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