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1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1-04-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冷诱导亚洲玉米螟幼虫产生甘油的研究
    伊淑霞, 白成
    1991, 34(2):  129-134. 
    摘要 ( 2286 )   PDF (413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末龄老熟幼虫为材料,研究了冷诱导对血淋巴、脂肪体和脂肪体体外培养液甘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人工饲养的滞育幼虫和非滞育幼虫在冷处理后,血淋巴中甘油浓度和脂肪体培养液中甘油含量都随冷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长,但滞育幼虫高于非滞育幼虫.与此同时,培养前后的脂肪体中甘油含量却随冷处理天数的增加而下降,而且培养前与培养后无明显差别.冷诱导的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甘油的积累不受颈部结扎的影响.初冬田间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甘油浓度与冷处理35天的室内人工饲养滞育幼虫的甘油浓度相近;冬末田间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甘油浓度与冷处理95天的室内人工饲养滞育幼虫的甘油浓度相同,比初冬增长了50%左右.但冬末幼虫脂肪体培养液和培养前后的脂肪体中甘油含量都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说明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和非滞育幼虫都具有对冷诱导产生反应的能力,它们的脂肪体都能在冷诱导之后合成与分泌甘油;所不同的是,滞育幼虫比非滞育幼虫产生甘油的能力更强,因而抗寒力也更大.
    蓖麻蚕两种凝集素在蚕体内的出现与分布
    彭金荣, 孙册
    1991, 34(2):  135-140. 
    摘要 ( 2634 )   PDF (333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ni血淋巴含两种凝集素,一种凝集兔新鲜红血球,凝血活力被L-鼠李糖和D-半乳糖抑制;另一种凝集戊二醛固定的人和鸡的红血球,凝血活力被岩藻糖抑制.它们在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在蚕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和凝血活力显著不同.血淋巴中这两种凝集素的凝血活力明显比其他组织中高.卵中测不到这两种凝集素活力.本文对这两种凝集素在蚕体中可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的免疫反应
    梁子才, 程振衡
    1991, 34(2):  141-145. 
    摘要 ( 2102 )   PDF (887KB) ( 6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在注射条件下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血细胞对侵入物的防卫反应.实验采用的侵入物包括大肠杆菌、苏芸金杆菌、酵母菌、白僵菌和人血细胞.实验表明颗粒细胞对异物有吞噬作用,还可与浆细胞共同形成结节进行防卫;解剖发现,结节可存在于脂肪体表面.注射异物半小时后;虫体内血细胞总数骤然下降,三种主要血细胞中颗粒细胞近乎消失,而浆细胞和小球细胞的数量则有明显上升.
    中华蜜蜂工蜂王浆腺活性的变化
    杨冠煌, 王瑞武, 杜芝兰
    1991, 34(2):  146-150. 
    摘要 ( 2222 )   PDF (294KB)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试验以短期体外放射化学测定法,测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的王浆腺(HP)的活性,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工蜂的HP在体外培养液中1—6小时掺入的放射性DPM几乎呈直线增加.春夏繁殖期,中华蜜蜂7日龄工蜂的HP活性最强,而意大利蜜蜂是10日龄.中华蜜蜂的越冬工蜂的HP虽呈发育状态,但活性低.而在早春,当蜂群内部出现幼虫时,越冬工蜂的HP又呈现活性.
    褶爪沪蚖假眼的电镜观察
    薛鲁征, 尹文英
    1991, 34(2):  151-154. 
    摘要 ( 2332 )   PDF (720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褶爪沪蚖(Huhentomon plicatunguis Yin)假眼为梨形隆起,表面具纵向条纹和沟缝;内、外表皮之间形成假眼腔,腔的后半部有一条由内表皮突出形成的龙骨;假眼下有3个感觉细胞,各伸出一条纤毛树突,经假眼后端的通道进入假眼腔,逐渐伸展成片层状,其末端与沟缝相通.观察结果表明其假眼结构与华山夕蚖假眼甚为接近.
    胡氏边白蚁消化系统的微细构造
    卢宝廉
    1991, 34(2):  155-158. 
    摘要 ( 2336 )   PDF (1074KB) ( 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胡氏边白蚁Marginitermes hubbardi(Banks)消化系统可分为前肠、中肠及后肠三大段.前肠包括葡萄状唾腺、口、咽喉、食道、前胃及贲门瓣;从贲门瓣开始到马氏管着生处为止这一段为中肠;后肠则分为葫芦形胃、结肠、直肠和肛门.其消化系统的特点:在前、后肠有几丁内膜、细胞层上还有一层微绒毛;上皮细胞底膜内陷很深,折叠中夹着许多线粒体;中肠围食膜表面有几丁层一直延伸到后肠;后肠前端膨大的葫芦胃中共生了很多种细菌及原生动物,共生的细菌、动物分泌纤维素酶帮助它消化木质纤维.
    蝉的变音调复合声和发声机制的分析
    蒋锦昌, 徐慕玲, 刘燕
    1991, 34(2):  159-165. 
    摘要 ( 2120 )   PDF (413KB)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蛙鸣蝉(Meimuna opalifera (Walk).ab.punctata Kato)的自然鸣声为“ji…guái”的重复单变调复合声.“ji”为主音频约4800Hz的准单音;“guái”的波形和主音频呈明显的演变,优势主频约2100Hz和2800Hz的变音调声.鸟鸣蝉(Meimuna opalifera (Walk)var.formosana Kato)的自然鸣声由重复的“jiū…ruǎ”和“jiū…gū…”合成的双变调复合声.“jiū”为基频和主频分别约625Hz和2100—2300Hz的准单音;“ruǎ”的波形和主音频呈明显的演变,基音和优势主频分别约575—625Hz和1550—1750Hz的变音调声.“gū”为优势主频约625Hz的准单音.变音调复合声不仅与腹部运动有关,而主要取决于发声肌的收缩特性和发声膜肋结构的振动特性.
    美国豆芫菁交配型的研究
    杨兆芬
    1991, 34(2):  166-172. 
    摘要 ( 1964 )   PDF (493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州立石桥公园一枝黄花(Solidago sp.)植物样地内,采集研究美国豆芫菁(Epicauta pennsylvanica)并测量其三项计量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无论交配与否,同性别个体的头宽,第一触角节宽部与自身的干体重呈正相关(p<0.05).配对的雌、雄之间在身体干重、头宽和第一触角节宽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室内的交配时间与雌、雄干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因此,虽可能存在雄虫的单向性选择性,美国豆芫菁应属于随机交配型.作者不同意D.K.Mclain认为美国豆芫菁为选型交配的观点,并从种的生物学特性方面提出依据.
    光周期对三带喙库蚊发育期间体内核酸动态的影响
    薛瑞德, 陆宝麟
    1991, 34(2):  173-177. 
    摘要 ( 2174 )   PDF (337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作者测试了长短光周期处理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nynchus(Giles)各虫态与滞育及解滞蚊体内RNA与DNA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虫与蛹核酸含量最高,成虫期变化比较稳定.短光周期可以降低该蚊发育期间核酸的合成作用.雌蚊卵形成期间DNA相对稳定,吸血后卵巢开始发育,RNA含量明显增加,36—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0—15日龄的滞育蚊体内DNA比发育蚊低,解滞蚊RNA与DNA含量均比发育蚊为高.新蚊、发育、滞育与解滞蚊间DNA、RNA含量不同,DNA、RNA减少与增加可用作判断滞育发生与解除的一个生化指标.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李兆麟, 贾凤友
    1991, 34(2):  178-183. 
    摘要 ( 2305 )   PDF (379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温度对短小扇头蜱和银盾革蜱发育的影响
    姚文炳, 徐静安, 姚元
    1991, 34(2):  184-188. 
    摘要 ( 2488 )   PDF (342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短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pumilio Schulze)在20℃、25℃、30℃、35℃各期发育的平均天数:卵期为62.35,29.15,19.98,15.04天;幼虫蜕化期为28.34,12.10,8.85,7.32天;雌性若虫蜕化期为40.46,20.45,13.84,10.58天;雄性若虫蜕化期为41.14,21.18,14.13,11.00天.各期发育的有效积温和温度低阈:卵期为297.67日度和115.11℃;幼虫蜕化期为141.01日度和14.12℃;雌、雄性若虫蜕化期分别为213.54日度、223.59日度和14.58℃、14.47℃.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 Neumann)在各等级温度中各期发育的平均日数:卵期为49.19,25.27,16.39,12.83天;幼虫蜕化期为13.47,7.85,5.43,4.27天;雌性若虫蜕化期为35.57,20.69,13.74,10.75天;雄性若虫蜕化期为36.50,21.81,14.29,11.44天.各期发育的有效积温和温度低阈:卵期为256.94日度和14.72℃;幼虫蜕化期为93.13日度和13.05℃;雌、雄性若虫蜕化期分别为225.95日度、244.12日度和13.98℃、13.42℃.两种蜱若虫蜕化期发育所需时间,雄虫若虫比雌性若虫延长.
    温度对桃蚜和萝卜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刘树生
    1991, 34(2):  189-197. 
    摘要 ( 2511 )   PDF (564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定了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非全周期孤雌胎生型在13个恒温、3组自然变温下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结果表明:(1)温度对两种蚜虫的发育速率(以及桃蚜的翅型分化)、寿命和存活率;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2)两种蚜虫能生存繁衍的温度广度基本一致,恒温下限到上限约相距23℃,但所对应的具体温度范围桃蚜的比萝卜蚜的约低3—4℃;(3)在较低的温度下,桃蚜的发育速率、若虫期存活率、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比萝卜蚜的高,而在较高温度下则是萝卜蚜的比桃蚜的高;(4)两种蚜虫的内禀增长能力rm均随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变化,在16—24℃范围内两种蚜虫的rm基本一致,低于16℃桃蚜的比萝卜蚜的高,高于24℃则萝卜蚜的比桃蚜的高;(5)在变温下两种蚜虫能适应的低温范围都比在恒温下明显要低.
    中国肩花蝽属记述(半翅目:花蝽科)
    卜文俊, 郑乐怡
    1991, 34(2):  198-203. 
    摘要 ( 2363 )   PDF (516KB) ( 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巨缘蝽亚科一新种(半翅目:缘蝽科)
    韩明升
    1991, 34(2):  204-205. 
    摘要 ( 2362 )   PDF (131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茶树叶蝉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葛钟麟
    1991, 34(2):  206-207. 
    摘要 ( 2205 )   PDF (121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绢蓟马亚族一新属和新种(缨翅目:蓟马科)
    韩运发
    1991, 34(2):  208-211. 
    摘要 ( 2383 )   PDF (331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草蛉科四新种(脉翅目)
    杨星科, 杨集昆
    1991, 34(2):  212-217. 
    摘要 ( 2308 )   PDF (403KB) ( 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云南蝠蛾属一新种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大荣, 沈发荣, 杨跃雄, 梁醒财, 董大志, 春生, 鲁自, 斯那都吉
    1991, 34(2):  218-224. 
    摘要 ( 2159 )   PDF (509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湖南省节甲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甲腹茧蜂亚科)
    游兰韶, 周至宏, 童新旺
    1991, 34(2):  225-229. 
    摘要 ( 2176 )   PDF (322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吉林省杨树蛀干害虫的三种姬小蜂天敌(膜翅目:小蜂总科, 姬小蜂科)
    王贵钧, 赵瑞珍, 黄大卫, 王国忠, 史冬梅
    1991, 34(2):  230-233. 
    摘要 ( 2117 )   PDF (201KB)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螳舞虻属五新种(双翅目:舞虻科)
    杨集昆, 杨定
    1991, 34(2):  234-237. 
    摘要 ( 2101 )   PDF (242KB) ( 5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双羽瘿螨亚科二新种记述(真螨目:大嘴瘿螨科)
    匡海源, 黄亮维
    1991, 34(2):  238-240. 
    摘要 ( 2239 )   PDF (156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岩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目:叶螨科)
    马恩沛, 高建荣
    1991, 34(2):  241-243. 
    摘要 ( 2161 )   PDF (125KB)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光周期与温度对广州地区三化螟滞育的影响
    张坚, 尹汝湛
    1991, 34(2):  244-247. 
    摘要 ( 1731 )   PDF (166KB)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草地螟雌蛾生殖系统发育的形态变化
    孙雅杰, 陈瑞鹿, 王素云, 暴祥致
    1991, 34(2):  248-249. 
    摘要 ( 1891 )   PDF (293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组合种浙江偏角飞虱雄虫记述(同翅目:飞虱科)
    丁锦华, 胡春林
    1991, 34(2):  250-250. 
    摘要 ( 2214 )   PDF (48KB)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三种媒介蚊虫笼内侵袭实验动物行为的比较
    黄学军, 高巨真
    1991, 34(2):  251-254. 
    摘要 ( 1995 )   PDF (235KB)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影响家蚕受精选择性的若干因素
    徐卫华
    1991, 34(2):  255-256. 
    摘要 ( 2045 )   PDF (208KB)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