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1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1-07-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褐稻虱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
    张志涛, 殷柏涛, 陈伦裕, R.C.Saxena
    1991, 34(3):  257-265. 
    摘要 ( 2700 )   PDF (651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成虫交尾前均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的声信号,用于个体间联系.信号产生于伴随腹部振动的摩擦发声过程,具有种的专一性,能联络、识别同种异性个体,刺激性兴奋和为雄虫寻觅雌虫定向,对求偶和完成交尾具有重要意义.为害水稻的与为害李氏禾属杂草Leersia hexandra(Swartz)的生物型之间,鸣声声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构成型间杂交的某些障碍;而为害水稻的四种生物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柞蚕雌蛾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结构和活性关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吴才宏
    1991, 34(3):  266-270. 
    摘要 ( 2039 )   PDF (356KB) ( 5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电生理学的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了柞蚕雄蛾(Antheraea pernyi)触角的毛形感器对雌蛾性信息素及相应的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的反应特性;测定了剂量-反应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合物的双键构型及光学特性对触角电位(以EAG表示)活性大小有重要影响.
    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任自立, 赵刚, 徐建华, 朱海清
    1991, 34(3):  271-277. 
    摘要 ( 2227 )   PDF (504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的性信息素腺体位置通过触角电位、扫描电镜和组织学三种研究技术进行了检查.触角电位证明性信息素腺体位于产卵器.扫描电镜确定在雌蛾腹部第Ⅷ和Ⅸ—Ⅹ节之间的节间膜背面有一囊状结构.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这一囊状结构为性信息素腺体.腺体横切显示性信息素腺体细胞特征为核大,细胞体呈柱状,细胞质内有小空泡.触角电位证明雌蛾在暗周期(20:00,21:00和22:00)产生的性信息素比在光周期(8:00、9:00和10:00)多.风洞试验显示雄蛾在暗周期(21:00)比在光周期(9:00)对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强烈.田间试验证明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具有诱蛾活性.上述结果为国槐尺蠖性信息素的化学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基础.
    三眠蚕诱导剂咪唑类物质KK-42对桑蚕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吴金美, 吴载德, 徐俊良, 曹梅讯
    1991, 34(3):  278-283. 
    摘要 ( 2645 )   PDF (415KB) ( 6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作为三眠现诱导剂的一种唑化合物RK-42的作用机制,本文应用侧休(CA)短期体化学测定Bombyx motx则的活性,通过记蟆皮(MH)的垫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了血苏巴内根据的放射免疫法成功珍KK-42作用后的肢导泌侃前胸蚊腺面的试验,提出了KK-42作用的新解说,吧调体活性的湖汇KK-42与侧体外支明KK-42应用下桑蚕四龄前期时,把器官首先见侧休,咽侧体看成性反使用分泌PTTH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蜕皮激素高峰的推迟.推迟了的蜕皮素峰与扣对馈管的保幼激素JH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化蛹蜕皮,产生了三眠蚕.
    小地老虎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与酯酶活性的变化
    陈长琨, 王荫长, 朱荣生, 尤子平
    1991, 34(3):  284-288. 
    摘要 ( 2598 )   PDF (1116KB)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实验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幼虫在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成虫马氏管的重组过程,同时还研究了变态期马氏管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变态期间马氏管外形完整,除至预蛹期隐肾复合体解体外,其余无明显变化.(2)变态期间管壁细胞变化显著.幼虫6龄末期马氏管细胞结构开始变化,主要特点为:细胞质电子密度高,充满了核糖体颗粒,微绒毛萎缩,线粒体从萎缩的微绒毛中退出进入细胞质,基膜内褶破坏.进入预蛹期幼虫马氏管细胞解体:基膜内褶、顶端微绒毛、线粒体及细胞质内的其它细胞器消失,并形成自体吞噬泡,细胞质内仅存细胞核及各种类型的液泡.但是在变态期间因底膜始终存在,故马氏管外形不变;至蛹后期,成虫马氏管细胞在原位重组,基膜内褶由浅变深,微绒毛由短变长,线粒体内嵴从无到有.(3)变态过程中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以六龄幼虫最强,预蛹期次之,蛹期最低.
    中华蜜蜂工蜂蜡腺细胞的超微结构
    杜芝兰, 李宁
    1991, 34(3):  289-291. 
    摘要 ( 2385 )   PDF (855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描述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成体工蜂蜡腺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蜡腺细胞具有许多质膜内陷形成的管腔,作为蜂蜡或其前体物的输送通道.细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细胞核为不规则的形状,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溶酶体,微管和微丝等结构.
    蜱类须肢感器的细微结构
    马立君, 姜在阶, 陈晓端, 周固
    1991, 34(3):  292-296. 
    摘要 ( 2231 )   PDF (1057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种软蜱和4属8种硬蜱的成虫以及血蜱属3种若虫的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波斯锐缘蜱、中华革蜱和亚洲璃眼蜱3种成虫须肢感器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在硬蜱各属成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类型及形态,基部感毛数目及形态等几个方面.同属各种间差异不大.血蜱属幼期和波斯锐缘蜱幼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以及基部感毛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须肢顶端感毛的内部结构在三种蜱中都可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具两个腔:其一为圆形腔,内有树突;另一为新月形腔,无树突.靠近感毛顶端有通道通向外界.B型感毛在三种蜱中差异较大,其共同点是只具有一个含有树突的腔.
    三带喙库蚊生殖滞育与其体内脂肪酸变化的关系
    薛瑞德, 周方, 王令春, 陆宝麟
    1991, 34(3):  297-302. 
    摘要 ( 2384 )   PDF (385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1986年—1988年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生殖状态与不同季节采自上海等地野外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脂肪酸组分及其变化的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雌蚊体内有23—43种脂肪酸,其中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及硬脂酸为主要组分,其次为亚油酸、豆蔻酸及花生酸等.不同生殖状态蚊间豆蔻酸与油酸及硬脂酸等具有一定的差异.野外蚊体内脂肪酸组分比实验室蚊少,不同季节的野外蚊体脂肪酸具有明显变化.另外,两种提取脂肪酸的方法比较表明,酸水解法有利于提取长链脂肪酸,碱水解法则有利于提取短链脂肪酸.
    二化螟幼虫的田间分布
    孙建中, 杜正文
    1991, 34(3):  303-310. 
    摘要 ( 2471 )   PDF (518KB)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通过采用平均拥挤度的概念,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在稻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就聚集强度、格局纹理及动态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描述,综合地分析了各龄期幼虫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并揭示了幼虫种群在稻田的分布特征及分布形成的内在过程,明确了二化螟幼虫空间分布研究在生态学及害虫管理上的意义.
    稻纵卷叶螟种群系统动态模拟
    张俊平, 陈常铭
    1991, 34(3):  311-318. 
    摘要 ( 2113 )   PDF (529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种群系统模似模型,它由系统亚模型和总模型二个部分组成.系统亚模型包括发育、死亡和繁殖三个子模块.系统总模型是作者提出的新模型,它综合了前人所提出的种群模型的优点,以差分方程形式给出,以生理时间为单位,考虑了种群内个体间发育速率的差异,不仅能模拟种群数量动态,而且能模拟种群年龄结构,同时能预测发生期.模型有效性检验表明,模拟结果基本上能吻合实测结果.文中还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了灵敏性分析.
    水稻食叶类害虫等量损害系统与复合防治指标
    陆自强, 沈国清, 韩永刚
    1991, 34(3):  319-325. 
    摘要 ( 2180 )   PDF (498KB) ( 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èe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稻苞虫Parnara guttatus (Bremer et Grey)是江苏地区水稻的主要食叶类害虫,取食水稻叶片,导致光合叶面积减少.剪叶模拟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率呈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分蘖期、孕穗期、腊熟期分别为 D(It)=72.50759It1.15906、D(It)=141.61737It1.08002、D(It)=25.12434It1.00569.在叶面积损失率相同的情况下,产量损失率孕穗期>分蘖期>腊熟期.试验通过三种害虫的各龄取食量,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叶面积及为害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EILt).并根据各种害虫的相对潜在取食量,计算了校正等量损害系数,为制订复合防治指标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以等量损害为单位的复合防治指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贵州原尾虫一新种及其幼虫期的记述
    汤伯伟, 尹文英
    1991, 34(3):  326-330. 
    摘要 ( 1944 )   PDF (242KB)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西藏蝗虫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梁铬球, 郑哲民
    1991, 34(3):  331-332. 
    摘要 ( 2288 )   PDF (103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鞭蝽科首记(半翅目:异翅亚目)
    任树芝, 杨集昆
    1991, 34(3):  333-336. 
    摘要 ( 2134 )   PDF (218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横断山管蓟马二新种记述(缨翅目:管蓟马科)
    韩运发, 崔云琦, 胡效刚, 崔文清
    1991, 34(3):  337-340. 
    摘要 ( 1923 )   PDF (284KB)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小扁天牛属记述(鞘翅目:天牛科)
    蒲富基
    1991, 34(3):  341-343. 
    摘要 ( 2015 )   PDF (222KB)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湖北神农架膜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陈树椿
    1991, 34(3):  344-345. 
    摘要 ( 2156 )   PDF (201KB)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马天牛属及一新种记述(鞘翅目: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华立中
    1991, 34(3):  346-348. 
    摘要 ( 2063 )   PDF (203KB) ( 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额凹萤叶甲属一新种(鞘翅目: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
    杨星科
    1991, 34(3):  349-351. 
    摘要 ( 2214 )   PDF (151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狭翅夜蛾属新种记述(鳞翅目:夜蛾科)
    陈一心
    1991, 34(3):  352-355. 
    摘要 ( 1757 )   PDF (198KB) ( 4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苔蛾亚科一新属五新种(鳞翅目:灯蛾科)
    方承莱
    1991, 34(3):  356-361. 
    摘要 ( 2431 )   PDF (335KB) ( 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蝠蛾属一新种(鳞翅目:蝙蝠蛾科)
    傅善全, 黄天福, 罗庆明
    1991, 34(3):  362-363. 
    摘要 ( 1621 )   PDF (97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角胸泥蜂科的研究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泥蜂总科, 角胸泥蜂科)
    吴燕如, 周勤
    1991, 34(3):  364-366. 
    摘要 ( 2069 )   PDF (187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塞拉金小蜂属记述(膜翅目:金小蜂科, 柄腹金小蜂亚科)
    黄大卫
    1991, 34(3):  367-375. 
    摘要 ( 2116 )   PDF (670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叶刺瘿螨亚科三新种记述(真螨目:瘿螨科)
    匡海源, 洪晓月
    1991, 34(3):  376-379. 
    摘要 ( 2014 )   PDF (258KB)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赫坎按蚊与中华按蚊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许漱璧, 谭璟宪, 薛景珉, 孙建新
    1991, 34(3):  380-382. 
    摘要 ( 2023 )   PDF (262KB)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华按蚊的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品系
    孙延昌, 胡玉祥
    1991, 34(3):  383-384. 
    摘要 ( 1932 )   PDF (80KB)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