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3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3-08-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专一地切割苜蓿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Mrna的ribzyme*的设计与性质”
    胡维民 黄自然 陆长德 祁国荣
    1993, 36(3):  257-262. 
    摘要 ( 2906 )   PDF (1095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针对苜蓿夜娥Autographa californica核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mRNA设计并合成了两个ribozyme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准确、高效地切割体外转录得到的mRNA片段。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割百分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ribozyme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a2+、Mn2+可以代替Mg2+作为ribozyme切割反应所必需的二价金属离子。
    昆虫肠道蛋白酶作用下δ内毒素的毒性肽及毒力特异性的变化*
    李荣森 盛竹莓
    1993, 36(3):  263-271. 
    摘要 ( 3570 )   PDF (3732KB) ( 9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杀斜纹夜娥(Prodenia lirura)δ-内毒素和杀鞘翅目昆虫δ-内毒素经昆虫肠液蛋白酶及胰蛋白酶作用后,其毒性肽及毒力特异性的变化。 以Sephadex G75柱层析提纯的130kD原毒素,经斜纹夜蛾幼虫肠液蛋白酶作用后,产生的70kD与75kD抗蛋白酶多肽(PRP)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皆有毒;经家蚕幼虫肠液蛋白酶作用后,产生的62kD与65kD的PRP失去对斜纹夜蛾的毒性,仅对家蚕有毒;经胰蛋白酶作用后产生的65kD与68kD的PRP,其毒力特性与经家蚕肠液蛋白酶作用后的相似。斜纹夜蛾肠液蛋白酶作用后产生的PRP,可进一步被家蚕肠液蛋白酶或胰蛋白酶降解为63-65kD的PRP,此种多肽对斜纹夜蛾无毒,对家蚕有毒。杀鞘翅目昆虫的原毒素不能为胰蛋白酶和粘虫肠液所完全降解。证明不同种类昆虫的肠道蛋白酶对占-内毒素蛋白质的作用位点不同,δ-内毒素对宿主昆虫的毒力特异性与其肠道蛋白酶的特性密切相关。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
    丁翠 马可
    1993, 36(3):  272-276. 
    摘要 ( 3247 )   PDF (2541KB)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1.3X104-1.3X106多角体/毫升对舞毒蛾(Lymantri dispar)五龄雌雄幼虫分别进行感染后发现,除获得死亡率的不同外,存活个体化蛹数及雌雄比例亦发生变化。雌雄比例倾向于雄性。电镜照片显示在雌性幼虫中被侵染的组织包括脂肪、气管基底膜、腹神经节、胸腺、卵巢及大脑,而胸腺、卵巢和大脑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报道很少。使用免疫金颗粒标记技术测得细胞核中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抗体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
    长管蚜激脂激素提取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吴振廷 R.E.Isaac
    1993, 36(3):  277-281. 
    摘要 ( 2906 )   PDF (267KB)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激脂激素和高血糖激素已在某些昆虫种类中发现,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涉及到同翅目昆虫。本研究中,从同翅目昆虫长管蚜Mcrosiphum sp.体内分离了激脂激素提取物,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证明,这种提取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注射20毫克蚜虫重的提取物,能使试虫沙漠蝗与美洲蜚蠊体液中脂肪含量和糖含量分别增加131.03%和60.43%。 试验结果还展示出长管蚜激脂激素提取物激脂效应要比高血糖效应高得多,它们的生物活性能被内肽酶24∶11,焦谷氨酰胺基肽酶和沸水浴抑制或破坏。
    棉蚜体色变化的生态遗传学研究
    赵惠燕 张改生 江世泽 王玉梅 巴桑普赤
    1993, 36(3):  282-289. 
    摘要 ( 2770 )   PDF (463KB) ( 1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调查了不同寄主上棉蚜刀Aphis gossypll自受精卵孵化出的自然种群、室内混合饲养以及单个饲养蚜虫的体色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自然还是实验种群,是群体还是个体饲养,不论寄主、栽培条件、生育期营养相同与否,棉蚜体色在世代内稳定不变,即出生时是什么颜色保持终生不变;在世代间则随温度升高体色渐变为黄色,温度降低体色逐渐转绿。伏蚜由苗蚜而来。X2检验证实:棉蚜体色变化与营养、寄主种类、光照、光质、栽培条件等无关,仅与温度密切相关,属于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规范。但在太槿上还发现有个别深黄色棉蚜,从卵孵化到迁飞体色不随温度变化,表明棉蚜体色变化中还存在遗传多态现象。胚胎学观察与染色体校型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与观点。
    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刘志刚 宋杰益 彭卫东 崔晓民张以耕 涂卫国 余金星 周江东
    1993, 36(3):  290-295. 
    摘要 ( 2729 )   PDF (1147KB) ( 10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imaphysalis 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n,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叫‘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马尾松毛虫蛋白质、核酸酶和羧酸酯酶与耐药性的关系
    李周直
    1993, 36(3):  296-301. 
    摘要 ( 3026 )   PDF (328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der)幼虫蛋白质含量,羧酸酮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与虫龄大小成正相关;氰戊菊酯处理后,兴奋期的蛋白质含量和羧酸酯酶活力上升,到抑制期均降低到正常虫体的水平,而多酚氧化酶的变动不大。正常虫体中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和核糖核酸酶(Rnase)的活力存在差异:Dnase从3-5龄幼虫随虫体增大而上升,到6龄时明显降低;Rnase与虫龄大小成负相关;氰戊菊酯处理后,Dnase便开始下降并低于正常虫体的水平,而Rnase在兴奋期上升,到抑制期下降亦低于正常虫体水平。结果说明,除多酚氧化酶外,蛋白质、核酸酶和羧酸酯酶均与耐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制酶的抑制剂具有实用意义。根据毒力测定结果,马尾松毛虫幼虫随虫龄增大而耐药力增加,氰戊菊酯对5龄幼虫是3龄的2.8倍,6龄是4龄的2.3倍。因此,掌握在4龄前进行药物防治是合理的。
    淡色库蚊生殖滞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鲁加龙 张恩英 王仁赉
    1993, 36(3):  302-307. 
    摘要 ( 3044 )   PDF (281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刚羽化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去首后,其第I卵泡停滞在N期,不能进一步发育。 5天以上日龄滞育蚊去首后,第I卵泡约在去首后24小时即从N期开始发育。 组织切片发现,滞育蚊咽侧体(CA)体积小,形态瘦长,略呈圆锥形,胞核着色深,排列紧密,胞质少,似处于失活状态。 滞育蚊卵巢转种到发育蚊体内,其卵泡可以发育,而转种到滞育蚊体内则不能发育。类保幼激素(JHA,ZR515)及从发育蚊血淋巴液中提取的粗制保幼激素都能使滞育蚊的卵泡发育。
    棉红铃虫自然种群的生命统计特征
    邝幸泉 黄汉文 张国安
    1993, 36(3):  308-314. 
    摘要 ( 2994 )   PDF (409KB) ( 10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78-1988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棉区,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研究棉红铃虫Pectin 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第1至3代的自然种群生命统计特征值。 世代存活率(占)为3.23,4.01和1.46;各虫态发育阶段(X)与相应阶段存活率的关系为:y1=61.66e-0.58s、Y2= 142.47e-0.73s、 y3=146.68e-0.80s种群鹃势指数(I):1.12、2.03和0.45;每雌蛾平均及最高产卵量:35(253)、51(235)、31(293)粒;自然内禀增长率(r')为0.0390、0.0403和0.0026;净增殖率?:4.39、4.43和2.04;周限增长率(兄):1.0398、1.0411和1.0026;世代长度(T):38、37和276日;种群加倍时间(t)18、l7和26,天。上列十个生命统计值已成为组建棉红铃虫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模型所必须的基质。 第二代是全年的关键世代,各代钻蛀期的幼虫数及越冬期的幼虫数是影响下一世代或次年种群数量的关键虫态,钻蛀期幼虫的自然死亡是致死的主导因子。
    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成虫的飞翔能力
    孙建中 张建新 沈雪生
    1993, 36(3):  315-322. 
    摘要 ( 5409 )   PDF (463KB) ( 1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利用飞行磨(Flight mill)装置对三化螟Tryporysa in certulas(Walkr)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及大螟Sesamia infirence(Walker)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 果表明:三化螟与二化螟成虫的飞翔能力基本一致,其有效飞行日龄均为4天,成虫羽化后无明显的生殖前期(<1天),卵巢发育为II级时(1日龄)飞行能力最强。最远累计飞行距离可达32公里以上。雌雄虫具有不同的持续飞翔能力。大螟是这三种螟虫中飞翔能力最强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持续飞行能力,雌、雄虫可分别达32与50公里以上,大螟的有效飞行日龄一般为6天,且具有2-3天的生殖前期,卵巢发育为II级时飞翔能力最强,随日龄的增加,飞翔能力逐步下降,大螟成虫具有远距离扩散飞翔能力及一定的迁飞生理行为基础。
    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吴进才 陆自强 杨金生 束兆林
    1993, 36(3):  323-331. 
    摘要 ( 3104 )   PDF (456KB) ( 10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进行了稻田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栖境生态位调查,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试验法和排除试验法研究了?物种的栖境生态位与各天敌捕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灭敌与2种害虫共存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捕食量的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 Clubiona aponicola、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食虫沟瘤蛛 Ummeliata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负主效应值最大(随狼蛛密度增大捕食量下降);对稻纵卷叶螟Cnaphlocrcis medinalis Guenee捕食量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肖蛸、青翅蚁形隐翊虫。多物种共存系统中,狼蛛、微蛛、跳蛛主要捕食飞虱;肖蛸主要捕食稻纵卷叶螟;管巢蛛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这与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相一致。当飞虱密度在每穴10一30头时,多物种共存系统优良的生物序是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各为l头,棕管巢蛛2头,此时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大。添加法和排除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具-定数量的多物种共存系统中,再增加天敌密度不一定能增加猎物的被捕食数,其直接的生物学原因是种间种内干扰(包括种间种内残杀)
    草地螟的有效积温及其世代区的划分
    罗礼智 李光博
    1993, 36(3):  332-339. 
    摘要 ( 3401 )   PDF (445KB) ( 8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经实验测定,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4.3℃、幼虫为12.7℃、蛹为11,6℃、成虫为11.0℃;有效积温:卵为30.5日度、幼虫为190.7日度、蛹为158.3日度、成虫为96.7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5℃,有效积温为531.2日度。虽然草地螟各虫态的理论发育起点温度和实测值尚有一定差异,但根据上述结果推算的发生世代数目和实际发生世代数目基本一致。根据对草地螟发生地区的有效积温计算和实际观祭记载,草地螟在我国的发生世代数目表现为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在年等温线0℃以北地区每年发生1代,年等温线0-8℃地区年生2-3代,年等温线8-12℃地区年生3-4代。草地螟在我国的主要为害区是2-3代区,主要为害世代是第一代。
    太白山南坡吸血虻类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
    李树森 杨祖德
    1993, 36(3):  340-346. 
    摘要 ( 3007 )   PDF (315KB)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太白山南坡的吸血虻类有2亚科,5属、46种。分布于8个垂直带,以1000-1500m的松栎林带最多,600-1000m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混交林带次之, 1500-2000m的杂木林带第三,600m以下,2000m以上较少。 其区系为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以古北界为主,600-2000m为过渡中心,1000-1500m为两界分界地带。
    雄蚤阳茎体的研究:角叶蚤科三种雄蚤阳茎体的观察
    潘小军
    1993, 36(3):  347-353. 
    摘要 ( 2877 )   PDF (1715KB) ( 1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 calceatus (Rothochild)、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 (Jordan et Rothschiold)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echild)的阳茎体侧面、背面和腹面。其中三种蚤阳茎体的背、腹面和无值大锥蚤阳茎体的侧面形态结构是首次报道。鞋形共系蚤有一对明显的阳茎囊突和一对与其相连的"c-骨片", 首次报道该蚤具有前距。无值大锥蚤具一对“茄形骨片”,阳茎钩突末端分为长而宽的腹叶和短而末端尖的背叶,阳茎内突后半部分特化为“后阳茎内突”。三种蚤的钩突桩略呈牛角形,由后弯向前。三种蚤阳茎体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指出了它们是分类上值得注意的特征。认为交配时阳茎杆只在一定范围内作定向滑动。将阳茎体从蚤体内解剖出来,并且观察其背腹面,有助于清晰、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形态结构。
    桃小食心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结构特征*
    高慰曾 李世文 侯无危
    1993, 36(3):  354-356. 
    摘要 ( 3520 )   PDF (3521KB) ( 1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蛾复眼的外部形态与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蛾等较相似,但大小及结构明显不同,它的体长为o.54毫米,宽为o.50毫米,每只复眼大约有l500个小眼组成。 小眼密度为每平方毫米3301个。透明区占小眼总长的64%。网膜细胞多在远端膨大,细胞核也大都在此集中。本文对小眼及其周围分10个层次进行了描述和摄影。
    陕西省短肛棒属一新种(竹节虫目:脩科)
    陈树椿 何允恒
    1993, 36(3):  357-358. 
    摘要 ( 2142 )   PDF (98KB) ( 9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云南省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科)
    郑哲民 欧晓红
    1993, 36(3):  359-361. 
    摘要 ( 1899 )   PDF (110KB) ( 9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拟裸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梁铬球 林凤鸣
    1993, 36(3):  362-363. 
    摘要 ( 2250 )   PDF (95KB) ( 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昧盲蝽属中国种类初记(半翅目:盲蝽科)
    刘国卿 郑乐怡
    1993, 36(3):  364-370. 
    摘要 ( 2231 )   PDF (357KB)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蚤属一新种及其幼虫形态的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叶瑞玉 于心
    1993, 36(3):  371-374. 
    摘要 ( 2159 )   PDF (209KB) ( 9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前额蚤灰獭亚种幼虫形态的描述
    肖柏林 李志仑
    1993, 36(3):  375-378. 
    摘要 ( 1876 )   PDF (152KB) ( 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华东叶螨新种及新记录(蜱螨亚纲:叶螨总科,细须螨科)
    王冬生 马恩沛
    1993, 36(3):  379-381. 
    摘要 ( 2167 )   PDF (123KB) ( 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首例雌雄嵌合体蜉蝣记述
    吴兴永 归鸿 苏翠荣
    1993, 36(3):  382-384. 
    摘要 ( 1955 )   PDF (151KB) ( 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