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202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3年66(11)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3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3-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棉铃虫雄蛾触角的毛形感器对其性信息素组分及类似物的反应
吴才宏
1993, 36(4): 385-389.
摘要
(
2555
)
PDF
(248KB) (
1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单细胞电反应的记录方法,测定了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雄蛾触角的毛形感器对其性信息素组分及雌蛾腹部提取物的反应,发现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能引起反应。对前者发放大脉冲,对后者发放小脉冲,对雌蛾腹部提取物发放大、小两种脉冲,但以大脉冲为主。
Select
刀豆氨酸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理生化效应
程振衡 汪文陆
1993, 36(4): 390-395.
摘要
(
2998
)
PDF
(344KB) (
10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五龄幼虫注射0.25-1.0毫克/克刀豆氨酸48小时后有关生理生化的变化,其中血淋巴蛋白质电泳区带数目减少,浓度降低,而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其中脯氨酸和谷氨酸的变化最为明显。虫体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而精氨酸酶的活性却有所降低。刀豆氨酸可引起虫体内尿素含昆下降,而对尿酸含量影响不大。经刀豆氨酸处理后发育成长的成虫其雌虫卵巢和雄虫附腺的蛋白质合成均显著下降,并对上述结果做了简要的讨论。
Select
灭幼脲对粘虫不育作用的机理
陈霈 弓惠芬 王进忠 丁建云 王宗舜
1993, 36(4): 396-408.
摘要
(
3565
)
PDF
(5415KB) (
10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一系列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化学测定,研究了灭幼脲在粘虫
Mythimna seporata
(Walkcr)雌蛾体内及其所产卵内的作用及影响。 灭幼脲(50ppm)经雌蛾连续取食后,卵巢中DNA、RNA的合成及卵巢对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吸取均被促进, 卵巢细胞核中DNA、RNA及蛋白质的含量均比正常雌蛾增加,卵巢发育及卵子形成亦被促进,产卵量正常。粘虫生殖系统未受灭幼脲的抑制。胚胎发育阶段细胞核及线粒体中DNA的含量均因雌蛾取食灭幼脲而降低,但胚胎发育并不中断,幼虫分化可达黑头期。灭幼脲导致粘虫所产卵不能孵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幼虫分化过程中体壁及气管系统的形成受到严重抑制。体壁皮细胞缩小呈扁平形,无细胞核,连成线状,有断裂;原表皮缺乏或极薄。虫体内无气管分布。幼虫死于卵壳内。灭幼脲的不育作用和直接杀卵作用实质上都是对正在分化幼虫中几丁质合成的抑制。本文对灭幼脲的毒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Select
杀虫双和杀螟丹选育对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及其抗性机制
陈之浩 刘传秀 手风良 韩招久
1993, 36(4): 409-418.
摘要
(
3040
)
PDF
(513KB) (
9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杀虫双和杀螟丹在实验室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四龄幼虫,以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35代,药剂汰选的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药性较选育前正常品系分别提高了51倍和25倍。其抗药性的形成发展均呈S形,可认为已成为抗性品系。以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氮等11种杀虫剂测试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对常用药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杀螟丹和杀虫环之间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艮、马拉硫磷和杀螟松有轻微交互抗性产生;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和灭多威、久效威等药剂更加敏感,呈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测定表明,抗药性产生与特异性酯酶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用比色法和酸度法测定,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羧酸酯酶(CarE)活性无差异。加增效剂Pb和SV
1
:于四龄幼虫表皮,对抗杀虫双小菜蛾晶系分别有6.28及1.45倍的增效作用;对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分别有4.85及1.39倍的增效作用,可见多功能氧化酶(MFO)为小菜蛾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的重要因子。
Select
昆虫精细胞内中心粒附体的来源和作用
王宗舜 钟香臣
1993, 36(4): 419-422.
摘要
(
3321
)
PDF
(4060KB) (
1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应用界面铺浮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了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iptempunctata
L.)精细胞内中心粒附体(CA)的形成和作用。结果发现,作为电子致密体的CA前体和原顶体颗粒出现在副核和细胞核之间区域。随后,这个主要是由约300 A颗粒组成的CA前体附着在核膜,核内、外膜加厚。在副核分化成两个线粒体衍生物或稍早些时刻,近心中心粒移向CA并嵌入。中心粒镶嵌到校膜上发育成基体,由此生长出轴丝来。随着精细胞的延长, CA的形状也跟着转变和伸长。 250-300A染色质纤维沿精细胞长纵轴连接在CA结构的基部。 当精细胞核向长形转变时,染色质纤维解旋并结合在一起形成缎带结构。因此,可以设想cA是作为暂时性细胞器在组织精细胞内,染色质纤维重新组织排列和指导中心粒移向精细胞核的特定区域中起作用。
Select
烟青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和染病后血淋巴蛋白的变化
邓塔 蔡秀玉
1993, 36(4): 423-429.
摘要
(
2825
)
PDF
(5442KB) (
1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烟青虫(
Hiliothis assulta
)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5龄初烟青虫幼虫,以染病后24、48·,72、96/120小时分别测定了虫体血淋巴蛋白浓度的变化。幼虫染病后24小时血淋巴蛋白浓度要高于同期对照组,72小时后染病幼虫血淋巴蛋白浓度较对照急剧下降。在染病及对照血淋巴样品中电泳分析(PAGE)三种蛋白(普通蛋白、糖蛋白和脂蛋白)均可分别染出22条、3条和3条带。分析结果表明,在虫体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主要蛋白可能大多为糖脂复合蛋白,但病毒的侵染能抑制这些变化的产生。电镜观察染病毒后幼虫的中肠组织和气管上皮组织,发现中肠染病轻微,不形成多角体。气管上皮细胞感染情况表明其属于对NPV感染较为敏感的组织之一,并在虫体染病后的病毒二次感染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Select
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性和适宜性
祝增荣 程家安 陈秀
1993, 36(4): 430-437.
摘要
(
3682
)
PDF
(450KB) (
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Wang对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 rvath)卵龄无明显的寄生选择性,但在新鲜寄主中的发育历期较短,育出的蜂体较大,生殖力较高,而羽化 率和雌雄性比则不受寄主卵龄的影响。在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卵共存时,稻虱缨小蜂明显选择褐飞虱。稻虱缨小蜂在褐飞虱卵中的发育显著地比在白背飞虱卵中的慢;褐飞虱卵育出的 蜂的初羽化成虫怀卵量显著高于白背飞虱卯育出的,虫体大小也类似,且虫体越大,生殖力越高。从白背飞虱卵育出的蜂供给白背飞虱卵(W→W)时,产卵量低于其它育蜂寄主和供给产卵寄主组合(w→B、B→B、B→W)的,其内禀增长力rm较其余者小25%。本文还讨论了应用适宜性指数来综合衡量寄主的适宜性。
Select
异色瓢虫对白毛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李照会 郑方强 叶保华 齐登珠 李爱民
1993, 36(4): 438-443.
摘要
(
3019
)
PDF
(312KB) (
1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试验研究了异色瓢虫
Leis axyridis
(Pallas)各龄幼虫和戌虫对白毛蚜
Chaitophorus po-pulialbae
无翅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的寻找效应。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II型。异色瓢虫成虫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Hasell & arley(1969)模型E=QP-m 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btm(P-1)]进行了模拟,Beddington模型更好地反映寻找效应和瓢虫密度之间的 关系。寻找效应与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和蚜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Bcddington(1995)模型E=aT/[1+aT
m
N十bt
m
(P-1)]进行描述,表明寻找效应(E)随瓢虫密度(P)和猎物蚜虫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Select
东亚飞蝗天敌——中国雏蜂虻的研究
杜树国 李述增 刘德萍 王春山 常兆芝
1993, 36(4): 444-450.
摘要
(
4448
)
PDF
(381KB) (
10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雏蜂虻
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v 是主要以幼虫取食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蝗卵的重要天敌,隶属双翅目,短角亚目,蜂虻科Bombyliidae.蜂虻亚 科Bombyliinae,它是国内首次发现;研究其大面积的保护利用在国内外均属首例。中国雏蜂虻主要分布 在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滨海蝗区,发生于蝗卵卵块的比率较高,一般年份在50%左右,高达75%以上。 它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蝗卵块内及附近土中越冬,翌年4至5月以幼虫吸取蝗虫卵粒汁液,对东亚飞蝗一代控制能力较强,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作者从1982年至1987年间,对中国雏蜂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保护利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的保护利用工作,为生物治蝗开拓了新的途径。
Select
粟穗螟滞育的形成和解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潘学贤 程开禄 江远宏 黄富
1993, 36(4): 451-458.
摘要
(
3239
)
PDF
(452KB) (
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粟穗螟
Man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在川南地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的昆虫。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取决于幼虫发育期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在2s℃恒温下,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8分。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低龄期。 温度和食料效应只发生在每天14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下,低温有抵销长光照抑制滞育的作用,高温影响不显著;取食玉米的幼虫滞育率比高粱的高,并随寄主生育阶段的发展而增高。该虫滞育解除必需每天14-15小时的长光照;不利于滞育发育和解除,适宜温度为10一25℃。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滞育形成和解除的特点对发生规律的作用及在测报上的意义。
Select
温度对草地螟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岁礼智 李光博
1993, 36(4): 459-464.
摘要
(
2716
)
PDF
(334KB) (
10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16℃、19℃、22℃、25℃.28℃,31℃和34℃的范围内,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成虫的产卵前期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靳谛曲线,产卵雌蛾数、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均以22℃为最高。初步确定19-25℃为草地螟蛾产卵的适温范围,22℃为最适产卵温度,16℃和34℃分别为产卵温度的下限和上限。成虫寿命与温度的关系为负相关(
r
=-0.91,
P
<0.01)。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但温度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一致,在28℃以下的温度内,雄蛾寿命比雌蛾长;在31-34℃的范围内,雄蛾寿命比雌蛾短。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草地螟发生为害区的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讨论。
Select
斜脉蝠蛾幼虫分类特征研究
余虹 高祖紃 陈健 张志钰
1993, 36(4): 465-468.
摘要
(
3199
)
PDF
(228KB) (
1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研究报道了冬虫夏草主要寄主之一斜脉蝠蛾
Hi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幼虫头、胸、腹各部分的形态特征、颜色、毛序及各龄幼虫的头宽和体长,可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
Select
我国刺腿螨属一新种:(竹节虫目:蝻科)
蔡保灵 刘胜利
1993, 36(4): 469-471.
摘要
(
2606
)
PDF
(163KB) (
8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广西瘦枝蝻属一新种(竹节虫目:枝脩蝻科)
陈树椿 王缉健
1993, 36(4): 472-474.
摘要
(
2906
)
PDF
(113KB) (
1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金色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任炳忠 张风岭 郑一平
1993, 36(4): 475-476.
摘要
(
2780
)
PDF
(89KB) (
8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安徽蚱总科一新种记述(直翅目)
王裕文 郑哲民
1993, 36(4): 477-478.
摘要
(
2577
)
PDF
(102KB) (
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点翅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耳叶蝉科)
葛钟麟 蔡平
1993, 36(4): 479-481.
摘要
(
2360
)
PDF
(136KB) (
8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大球蚧属一新种(同翅目:蚧科)
张展元
1993, 36(4): 482-485.
摘要
(
2430
)
PDF
(205KB) (
9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漠潜属三新种(鞘翅目:拟步甲科,沙潜族)
任国栋
1993, 36(4): 486-489.
摘要
(
2575
)
PDF
(240KB) (
1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伊里隐翅虫属二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
郑发科
1993, 36(4): 490-492.
摘要
(
2233
)
PDF
(153KB) (
10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方突毛瓢虫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庞虹
1993, 36(4): 493-494.
摘要
(
1967
)
PDF
(92KB) (
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蝠蛾属一新种(鳞翅目:蝙蝠蛾科)
李朝达 杨大荣 沈发荣
1993, 36(4): 495-496.
摘要
(
2288
)
PDF
(103KB) (
1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温度对角倍蚜越冬世代多型现象的影响
张传溪 徐厚樑 唐觉
1993, 36(4): 497-499.
摘要
(
2167
)
PDF
(145KB) (
9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应用Percoll梯度分离粘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主要血细胞的类型
朱呈智 赵刚 程振衡
1993, 36(4): 500-502.
摘要
(
1898
)
PDF
(149KB) (
1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