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5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0-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余泉友,房守敏, 左伟东, 张泽, 鲁成
    2010, 53(10):  1061-1068. 
    摘要 ( 3229 )   PDF (1537KB) ( 1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个功能广泛的超基因家族, 其中Zeta家族在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均有分布。在哺乳动物中, Zeta GSTs具有马来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AI)活性, 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对家蚕Bombyx mori基因组中预测的GST基因(BmGSTz1)进行了表达序列标签的搜索, 经拼接后获得一条含有3′和5′非翻译区在内的长度为1 239 bp 的cDNA序列, 其3′端含有AATAAA加尾信号。BmGSTz1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 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均符合GT-AG 规则。经TA克隆证实, BmGSTz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48 bp, 共编码215个氨基酸。BmGSTz1推定的分子量为24.8 kD, 等电点pI为8.06。BmGSTz1与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GSTz1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 进化分析表明家蚕BmGSTz1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GSTz1形成1∶1∶1∶1∶1的直系同源关系。RT-PCR和基因芯片数据表明BmGSTz1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提示家蚕BmGSTz1可能具有MAAI活性, 这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mGSTz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家蚕蛹和成虫期GOBP/PBP亚家族基因簇基因定位与表达分析
    张升祥, 张瑶, 徐世清, 王更先, 胡增娟, 赵春晓, 崔为正
    2010, 53(10):  1069-1076. 
    摘要 ( 7097 )   PDF (2043KB) ( 1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虫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在昆虫与外界环境化学信息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昆虫觅食、求偶、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普通气味结合蛋白/性信息素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 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 GOBP/PBP)是鳞翅目昆虫OBP家族的一个重要单系群。为进一步明确家蚕Bombyx mori GOBP/PBP基因的结构、表达及功能, 本研究利用染色体定位及半定量表达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 这些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于第19染色体的nscaf3052, 基因结构相似, 转录方向一致, 表明这些基因可能由同源基因复制产生, 并具有类似功能。对家蚕蛹和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雌、雄虫多种组织中进行表达分析发现, 这些基因的表达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间差异明显(P<0.05, 相对表达量均以触角中为最高, 其他非嗅觉组织中也多有表达, 性别间差异不大, 说明了该基因簇基因除了具有嗅觉相关的功能外, 很可能具有其他尚未被发现的功能。

    小菜蛾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包宏伟, 吴益东, 杨亦桦
    2010, 53(10):  1077-1086. 
    摘要 ( 2847 )   PDF (1662KB)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及其他昆虫中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同源序列, 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PCR, RACE-PCR)技术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4龄幼虫中肠组织中获得了3个基因的全长序列, 其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383 bp, 1 230 bp 1 041 bp, 分别编码460, 409346个氨基酸, 将其分别命名为Pxbre-3, Pxbre-4 Pxbre-5 (GenBank登录号分别是GU321343, GU321344GU321345)。同源序列比对发现, 这些基因和线虫中相应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具有较高相似度, 且具有对糖基转移酶活性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保守模块, 也包含类似的跨膜区。由此推测, 3个基因为小菜蛾糖基转移酶基因, 参与小菜蛾鞘糖脂的合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 3个基因以及Pxbre-2在小菜蛾4龄幼虫、蛹和成虫以及4龄幼虫中肠组织均有表达, 在蛹和成虫阶段表达量较高。本实验结果为今后研究鞘糖脂是否参与小菜蛾对Bt毒素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长足大竹象的触角超微结构和对竹笋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杨瑶君, 秦虹, 汪淑芳, 王玉平, 廖鸿, 刘超, 李仕贵
    2010, 53(10):  1087-1096. 
    摘要 ( 4053 )   PDF (3387KB) ( 10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是当前竹林主要害虫, 专一地取食危害丛生竹笋梢。本研究应用电镜扫描、气质色谱联用(GC-MS)及触角电位(EAG)技术, 分析了长足大竹象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不同竹笋挥发物的成分及其与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 以期分析长足大竹象寡食竹笋的原因。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触角上感知竹笋挥发物的锥形感器数量最多、密度最大。气质色谱联用在竹笋挥发性物质中检测到28种物质, 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 其次是醇类和酸类物质。EAG分析表明苯甲醛等13种竹笋挥发物的相对触角电位值显著高于对照, 以苯甲醛的EAG值最高。结果提示丛生竹笋梢高含量和特有的挥发物成分可能是吸引长足大竹象取食竹笋的重要物质, 长足大竹象对竹笋气味的识别很大可能是根据以苯甲醛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具有特定成分比例的化学指纹图谱。本研究为研制长足大竹象取食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RNAi介导的棉铃虫氨肽酶N基因Haapn1和钙粘蛋白基因Ha_BtR沉默对Cry1Ac毒力的影响
    周慧丹, 杨亦桦, 吴益东
    2010, 53(10):  1097-1103. 
    摘要 ( 3788 )   PDF (1176KB) ( 1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 APN)和钙粘蛋白(cadherin)是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 BBMV)上Bt毒素Cry1A的受体。本实验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氨肽酶N1基因Haapn1和钙粘蛋白基因Ha_BtR双链RNAdsRNA)注入棉铃虫4龄幼虫体内, 以研究这两种受体基因沉默后对Cry1Ac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注射dsRNA1 μg/头)进行基因沉默后, Haapn1 mRNA表达量比注射缓冲液(elution solution, ES)的对照下降了30%~49%, Ha_BtR mRNA表达量下降了30%~37%。注射Haapn1 dsRNA的幼虫在4070 μg/cm2 Cry1Ac活化毒素下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注射ES的幼虫, 而在 100 170 μg/cm2 Cry1Ac原毒素处理下两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Cry1Ac活化毒素以及原毒素对注射Ha_BtR dsRNA幼虫与注射ES幼虫的毒力均无显著差异。当同时注射Haapn1Ha_BtR dsRNA, 干扰后的幼虫对Cry1Ac活化毒素和原毒素的敏感性均显著下降。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棉铃虫Haapn1Ha_BtR均是Bt毒素Cry1Ac的功能受体, 这两种受体蛋白共同参与Cry1Ac的毒杀作用过程。该结果也提示, Haapn1Ha_BtR基因产生突变都可能导致棉铃虫对Cry1Ac产生抗性。

    Interruptin B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拒食活性及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的毒力
    黄素青, 徐汉虹, 童松, 张志祥
    2010, 53(10):  1104-1110. 
    摘要 ( 3604 )   PDF (1056KB) ( 1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Interruptin B的杀虫活性, 初步探讨其杀虫作用机理, 本研究采用叶碟法和叶片浸渍法测定了Interruptin B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 采用注射法和血球计数法研究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血细胞数的影响;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 5-dimethylthiazole-2-yl)-2, 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测定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S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对SL细胞形态、密度和贴壁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 h, Interruptin B对亚洲玉米螟和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08.56 143.88 μg/mL, 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46.23194.32 g/mL; 处理后24 h48 h, SL细胞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13.514.11 g/mLInterruptin B处理SL细胞后12-48 h, 细胞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处理后3, 6, 12, 2448 h, SL细胞变形率分别为28.18%, 83.90%, 85.18%, 93.93%100%, 细胞贴壁率分别为96.59%, 89.90%, 83.18%, 5.06%1.09% , 处理后6-48 h, SL细胞变形率和贴壁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Interruptin B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拒食和毒杀活性, 能显著降低斜纹蛾幼虫血细胞数量, SL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 可显著降低SL细胞生长密度, 改变细胞形态, 降低贴壁率, 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影响昆虫细胞活力毒杀活体昆虫。

    疟疾媒介斯氏按蚊印度品系经溴氰菊酯或溴氰菊酯增效剂选择后的繁殖劣势
    Sarita KUMAR, M.K.K. PILLAI
    2010, 53(10):  1111-1118. 
    摘要 ( 3130 )   PDF (1272KB) ( 10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甜菜夜蛾低龄幼虫取食含Cry1Ac毒素的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的影响
    陈建, 江幸福, 罗礼智, 胡毅
    2010, 53(10):  1119-1126. 
    摘要 ( 3516 )   PDF (1292KB) ( 1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转Bt基因作物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鳞翅目: 夜蛾科)的影响, 在室内研究了甜菜夜蛾低龄幼虫连续6 d取食含不同浓度Cry1Ac毒素的人工饲料后转移到不含毒素的饲料上, 其生长发育与成虫繁殖的变化。结果表明: 低龄幼虫取食含Cry1Ac的饲料6 d, 校正死亡率随Cry1Ac浓度的升高以及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一直取食不含Cry1Ac饲料的对照相比, 取食含Cry1Ac饲料的幼虫体重显著下降; 幼虫历期、预蛹期及雌雄蛹期均显著延长, 但雌雄蛹重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幼虫化蛹率显著下降, 但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成虫产卵前期显著延长, 产卵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仅在5 μg/g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延长1.3 d; 每雌产卵量以10 μg/g处理最高(719粒), 但各处理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雌蛾寿命均显著延长, 而雄蛾寿命仅在最高浓度80 μg/g下显著延长2.4 d。这表明, 尽管含不同浓度Cry1Ac毒素的饲料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明显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或导致死亡, 但转移至不含毒素的饲料上取食后, 幼虫能迅速恢复生长, 顺利化蛹、羽化并产卵。因此, 在转Bt基因作物田生长后期, 甜菜夜蛾低龄幼虫取食表达Cry1Ac蛋白的组织若能存活并完成世代发育和繁殖, 这无疑将增加甜菜夜蛾对Bt作物产生抗性的风险, 因此亟需制定Bt作物生态系统中甜菜夜蛾的治理策略。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河北坝上步甲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王建芳, 王新谱, 李秀敏, 刘桂霞
    2010, 53(10):  1127-1134. 
    摘要 ( 3473 )   PDF (6971KB) ( 1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步甲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095-10月利用巴氏罐法, 对河北坝上塞北管理区内的灌草丛、马铃薯地、苜蓿地、围封草地、中度放牧草地和重度放牧草地6种生境的步甲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1)共捕获步甲标本10 804, 1018, 其中强足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fortipes、侧步甲Carabus latreillei和双斑猛步甲Cymindis binotata占优势, 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67.5%, 7.53%7.06%。(2)苜蓿地中的步甲密度、物种丰富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 其他样地较低。(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生境的步甲群落相似性与受干扰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一致。(4)步甲主要在6-9月活动, 高峰期为7-8月。各物种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境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不同生境植被生长季节相关, 步甲个体数量随着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强足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fortipes高峰期大多出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7, 仅围封草地内的高峰出现在8; 双斑猛步甲Cymindis binotata的高峰期出现在8-9月。(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 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植物盖度、植物生物量及植株高度是影响步甲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结论认为,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干扰影响了步甲赖以生存的生境, 进而影响了其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布格局。

    基于线粒体DNA COⅡ基因的亚洲玉米螟中国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研究
    李菁, 张颖, 王振营, 何康来, 王强
    2010, 53(10):  1135-1143. 
    摘要 ( 3722 )   PDF (1249KB) ( 1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通过对中国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17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对中国亚洲玉米螟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获得的413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34个变异位点、35种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0.811, 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424~0.862范围内。17个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2.02。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0.234AMOVA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玉米螟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76.45%)。各种群的Tajima’s D值中性检验符合中性突变, 说明中国亚洲玉米螟在历史上没有出现群体扩张, 群体大小稳定。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在系统发生树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 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基于ITS-1基因的菜粉蝶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毛增辉, 郝家胜, 王晨, 于芳, 司曼曼, 夏靖, 朱朝东
    2010, 53(10):  1144-1152. 
    摘要 ( 3977 )   PDF (1174KB) ( 1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讨我国不同地区菜粉蝶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情况, 本研究运用克隆测序法, 对我国16个地区79只菜粉蝶Pieris rapae rDNAITS-1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 同时, 以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为外群, 重建了它们的系统发生树, 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生物地理学分化格局。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菜粉蝶的ITS-1序列长度介于337~458 bp之间。经序列比对后, 347个位点中共有281个保守位点, 63个变异位点, 16个简约信息位点和47个单突变位点; AMOVA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多态性指数(nucleotide diversity) Pi0.014, 每位点Theta (per site) Eta0.041, 遗传分化指数(FST)0.351 (P<0.05); DnaSP软件共检测出48个单倍型(haplotype)序列, 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的频率为0.989。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 现存的菜粉蝶各地理种群与其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根据系统发生树结果推测, 该蝶种在我国的最早建群可能发生于辽宁、内蒙古及北京一带, 其后, 通过幼虫寄主植物的水陆运输以及成虫的迁飞向我国的不同地区扩散。

    郑蚱属的分类研究及一新种记述(直翅目: 蚱总科)(英文)
    郑哲民, 曾慧花, 欧晓红
    2010, 53(10):  1153-1156. 
    摘要 ( 2949 )   PDF (568KB) ( 1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中国郑蚱属Zhengitettix昆虫6, 包括采自云南的1新种, 即三角郑蚱Zhengitettix triangularis sp. nov. 此新种近似于海南郑蚱Z. hainanensis Liang, 1994, 但主要区别为: 颜面隆起纵沟的宽度等于触角基节的宽度; 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间; 后突到达后足胫节顶端1/3; 后翅超过后突顶端; 后足胫节黑色。并附有郑蚱属分种检索表和地区分布。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及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昆虫体内章鱼胺和酪胺的研究进展
    吴顺凡, 郭建洋, 黄佳, 叶恭银
    2010, 53(10):  1157-1166. 
    摘要 ( 4891 )   PDF (3977KB) ( 17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章鱼胺(octopamine, OA)和酪胺(tyramine, TA)在昆虫体内扮演着各种重要的生理角色。它们协调控制着昆虫的各种器官和行为, 如调节外周淋巴器官功能和影响昆虫的学习与记忆、昼夜节律等, 使得昆虫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来应对外界刺激, 并被认为在功能上对应于脊椎动物体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虽然都是酪氨酸脱羧基产物, 且酪胺是章鱼胺的生物合成前体, 但它们都通过不同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昆虫体内发挥不同的神经调控作用。近年来, 对昆虫体内章鱼胺和酪胺, 尤其是它们与对应受体作用的研究, 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昆虫体内章鱼胺和酪胺的生物合成, 在神经和非神经组织中的分布, 被突触前结构的再摄取以及它们在昆虫体内的不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特别对章鱼胺和酪胺受体基因的克隆、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药理作用特性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评述。
    茧蜂滞育的研究进展
    李玉艳, 张礼生, 陈红印
    2010, 53(10):  1167-1178. 
    摘要 ( 2857 )   PDF (2010KB) ( 1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滞育现象在多种茧蜂类天敌昆虫中存在, 通过调控茧蜂滞育, 可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和繁殖力的目标, 对茧蜂的扩繁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1910年以来的2 545篇国内外滞育文献, 统计得出有明确滞育诱导或滞育解除报道的茧蜂有37, 分属7亚科16, 其中对滞育特征有详细描述的有23种。茧蜂大多以预蛹进入滞育, 其次为幼虫滞育, 少数为成虫滞育, 其滞育敏感阶段因种不同而异。滞育持续期相对较长, 大多可维持数月, 最长的可达14个月。光周期、温度和寄主是影响茧蜂滞育的主要因子, 湿度、亲代和寄主植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滞育进程。目前, 茧蜂滞育的研究仅限于生物学观察阶段, 对茧蜂滞育的生理学特征、激素调控和分子调控等尚未有研究报道, 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光肩星天牛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及其与寄主选择的关系(英文)
    李晓娟, 阎雄飞, 骆有庆, 田桂芳, 年寅杰, 张铁林
    2010, 53(10):  1179-1183. 
    摘要 ( 3078 )   PDF (1122KB) ( 1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揭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纤维素酶与寄主选择的关系, 4种不同寄主树种(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 Bunge、箭杆杨Populus nigra var. thevestina (Dode) Bean、合作杨Populus simonii × Populus pyramidalis cv. opera Hsu和漳河柳Salix matsudana f. lobato-glandulosa Faug et Liu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 和以取食5种不同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合作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和复叶槭Acer negundo Linn.)的光肩星天牛成虫为实验对象, 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寄主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1.36~2.71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57~4.86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取食不同树种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在4.08~9.27 μmol葡萄糖/(g FW·h)之间,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2.87~6.08 μmol葡萄糖/ (g FW·h)之间。不同寄主树种来源的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取食与否以及取食树种的不同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纤维素酶活有较大影响。

    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利他素各成分的嗅觉反应
    吕燕青, 何余容, 陈科伟
    2010, 53(10):  1184-1189. 
    摘要 ( 3613 )   PDF (938KB) ( 1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优势寄生蜂。本研究利用“Y”型管测定了2种赤眼蜂对小菜蛾P. xylostella利他素-卵表和腹部鳞片13种饱和烷烃的嗅觉反应。结果显示: 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十五烷、正十七烷处理区的百分数分别为80.65%, 68.75%66.67%, 表明这3种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其他10种饱和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无明显作用。拟澳洲赤眼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三十五烷和正十五烷处理区的数目分别占84.38%, 70%62.16%, 表明其对拟澳洲赤眼蜂交配雌蜂起着显著的吸引作用, 而另外10种烷烃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无作用。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未交配雄蜂进入13种烷烃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明利他素各组分对2种赤眼蜂未交配雄蜂均无吸引作用。

    湖南湘潭地区空心莲子草叶甲自然种群的越冬虫态与越冬生境
    刘雨芳, 苏文杰, 曾强国, 刘文海, 万方浩, 彭梅芳, 王成超
    2010, 53(10):  1190-1194. 
    摘要 ( 3236 )   PDF (995KB) ( 10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优势寄生蜂。本研究利用“Y”型管测定了2种赤眼蜂对小菜蛾P. xylostella利他素-卵表和腹部鳞片13种饱和烷烃的嗅觉反应。结果显示: 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十五烷、正十七烷处理区的百分数分别为80.65%, 68.75%66.67%, 表明这3种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交配雌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其他10种饱和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无明显作用。拟澳洲赤眼蜂进入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正三十五烷和正十五烷处理区的数目分别占84.38%, 70%62.16%, 表明其对拟澳洲赤眼蜂交配雌蜂起着显著的吸引作用, 而另外10种烷烃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无作用。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未交配雄蜂进入13种烷烃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明利他素各组分对2种赤眼蜂未交配雄蜂均无吸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