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5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家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Bmcyp6u1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谱
    曾媛琴,徐康隆,邹勇,张金叶,张春冬,杜文华,隆耀航,米智,朱勇
    2010, 53(11):  1195-1201. 
    摘要 ( 2843 )   PDF (1566KB) ( 1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细胞色素P4506亚家族基因为昆虫所特有,与抗性相关。为了检测家蚕Bombyx mori cyp6u1基因是否与耐氟性相关,首先克隆了cyp6u1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yp6u1基因同源的家蚕B. mori cyp6u1基因序列, 预测该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476 bp 编码491个氨基酸, 推定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6.15 kD 等电点为9.23。以家蚕5龄第3天幼虫精巢cDNA为模板, 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出一条约1 500 bp的条带, 大小与家蚕cyp6u1序列的ORF预测值接近, 命名为Bmcyp6u1基因(GenBank登录号:HM130560)。同源性分析表明, Bmcyp6u1基因与蜜蜂Apis mellifera的同源基因cyp6AS13的相似性为56% 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yp72A82的相似性为48% 与人Homo sapienscyp3A7基因的相似性为50%。芯片数据分析表明, Bmcyp6u1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表达量很低, 只在精巢组织(5龄第3)稍有表达, 推测该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

    意大利工蜂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
    肖培新, 吴在富, 刘昭华, 胥保华
    2010, 53(11):  1202-1206. 
    摘要 ( 3637 )   PDF (1165KB) ( 1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清除工蜂体内自由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蜜蜂的寿命、 抗病力有直接的联系, 进而影响着蜂群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不同发育时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 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n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实验分别在幼虫、 蛹、 成虫3个阶段5个时间点(产卵后5 d的幼虫, 产卵后14 d的蛹, 出房后1 d, 12 d, 32 d的成虫)取样。结果表明, 3个抗氧化酶基因在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 其中CuZnSODMnSOD mRNA的表达量在幼虫到蛹期和出房后12-32 d两个阶段呈下降趋势, 而都以出房后1 d时表达量最大, 蛹期表达量最小, 且显著低于其他4个时期(P<0.05)CuZnSOD基因 mRNA的表达量在成虫阶段的下降趋势不明显, MnSOD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 CAT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蛹期最低, 且其表达量随蜜蜂的生长发育稳定上升, 在出房后12 d32 d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这些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抗氧化酶基因在蜜蜂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

    黄粉甲抗冻蛋白AFP84a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闫清华, 杨理, 邵强
    2010, 53(11):  1207-1212. 
    摘要 ( 3086 )   PDF (1682KB) ( 10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表达和纯化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抗冻蛋白,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黄粉甲抗冻蛋白基因afp84a cDNA, 将其连接到pMAL-p2X质粒上, 构建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pMAL-p2X-afp84a, 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BI中表达; 进一步利用Amylose柱亲和纯化出该重组蛋白, 后利用细菌抗寒性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 融合蛋白含量占总可溶蛋白的40%SDS-PAGE分析表明, MgSO4处理法与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均可使融合蛋白从细胞中释放; 融合蛋白经Amylose柱亲和纯化, Factor Xa因子酶切, 电泳显示获得的目的蛋白呈单一条带。细菌抗寒性检测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冻活性。黄粉甲抗冻蛋白基因afp84a cDNA的克隆、 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抗冻蛋白的性质和应用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材料。

    异色瓢虫成虫体型及体内脂肪含量对其耐寒能力的影响
    赵静, 崔宁宁, 张帆, 印象初, 许永玉
    2010, 53(11):  1213-1219. 
    摘要 ( 3968 )   PDF (1054KB) ( 1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成虫体型及体内脂肪含量对其耐寒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在2种发育温度(1825)下通过表型可塑性诱导获得了不同体型的异色瓢虫成虫, 测定了成虫体型大小、体内脂肪含量、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及其在恒定低温(constant low temperature, CLT)和变温(fluctuating thermal regime, FTR)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 较低发育温度(18)下的成虫体型比25下的明显大(P<0.01), 体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5下的(P<0.01); 且两2种发育温度下成虫体内脂肪含量与虫体干重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由SCP频次分布图可知, 饲养在18下的成虫SCP主要集中在-8 ~ -6范围内, 饲养在25下的成虫SCP主要集中在-10 ~ -9范围内; 且成虫体型大小与过冷却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经过相同时间低温暴露后成虫的存活率按下列顺序降低: FTR18FTR25CLT18CLT25。结果表明低温暴露过程中脂肪贮存对异色瓢虫成虫存活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冷伤害是影响存活的基本因素。

    刘氏蝎蛉卵巢管结构和卵子发生(英文)
    马娜, 花保祯
    2010, 53(11):  1220-1226. 
    摘要 ( 4074 )   PDF (7096KB) ( 1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在探讨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中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长翅目昆虫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可为确定其在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刘氏蝎蛉Panorpa liui Hua卵巢管超微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蝎蛉卵巢由12根多滋式卵巢小管组成, 每个卵巢小管分为端丝、生殖区和生长区。根据滋养细胞、卵母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变化, 卵子发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卵黄发生前早期、卵黄发生前中期、卵黄发生前后期、卵黄发生期及卵壳形成期。在卵黄发生期, 滋养细胞为卵母细胞提供养分后逐渐消亡, 而此时的卵母细胞可通过滤泡之间的细胞间隙从血淋巴中获取营养。在卵壳形成期间, 3种不同类型的滤泡细胞参与形成不同区域的卵壳, 从而形成不同花饰的卵壳表面。据此推测, 与其他目的滋养细胞数目相比, 每个卵室中2次有丝分裂形成3个滋养细胞可能是比较原始的特征, 表明长翅目昆虫可能是全变态类群中近基部的分支。

    三株烟草天蛾新细胞系的生长特性及重组蛋白表达
    姜磊, 李国勋, 李长友, Robert R. GRANADOS, Gary W. BLISSARD
    2010, 53(11):  1227-1232. 
    摘要 ( 3205 )   PDF (2006KB) ( 1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尚未涉及的昆虫种类中建立新的细胞系能为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重要资源。本实验通过细胞培养技术, 建立了3株来源于鳞翅目昆虫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卵组织的新细胞系, 分别命名为QB-Ms1-8, QB-Ms2-2QB-Ms2-7。这3株细胞已经培养在TNM-FH培养基中, 28条件下传代培养了约50, 大部分细胞呈梭形,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51, 3149 h。虽然这3株细胞系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MNPV)不够敏感, 侵染后96 h感染率在33%~40%之间, 但是QB-Ms2-2细胞与BTI-Tn5B1-4细胞比较,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活性表达更高。本研究从建立的3株烟草天蛾新细胞系中筛选出SEAP高表达的细胞系QB-Ms2-2, 为进一步细胞克隆和筛选提供了新资源。

    共生菌Cardinium对朱砂叶螨的生殖调控作用
    刘颖,谢蓉蓉,洪晓月
    2010, 53(11):  1233-1240. 
    摘要 ( 3445 )   PDF (1126KB) ( 1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了解共生菌Cardinium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生殖调控作用,从检测到感染Cardinium的种群中选取山西运城和甘肃兰州2个感染率较高的种群作为实验材料,对Cardinium在寄主生殖调控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通过人工培养100%感染Cardinium的种群和100%不感染的种群,并从中挑取不同感染类型的雌雄螨单独进行杂交实验,设立感染Cardinium()×感染Cardinium(),感染Cardinium()×不感染(),不感染()×感染Cardinium(),不感染()×不感染() 4种杂交组合。结果发现,抗生素处理后不感染的雌螨和受感染雄螨的交配表现出了单向的胞质不亲和,而且2个种群表现出了2种类型:在山西种群不亲和的组合中,CI表现为卵孵化率显著降低,多数雌螨都产生出F1雌螨后代,但是F1代雌螨数量相对于其他3种组合明显减少; 而在甘肃种群不亲和的组合中则表现为卵全部孵化且幼螨100%存活,但全部为雄螨后代。2个种群中Cardinium的亲缘关系非常相近,而它们却能够在不同的地理种群中表现出不同的CI表型,这提示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品系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型。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Cardinium的感染机制和生殖调控作用提供重要基础。

    羟基香茅醛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蚊虫的驱避活性
    王宗德, 陈金珠, 宋湛谦, 姜志宽, 韩招久, 宋杰
    2010, 53(11):  1241-1247. 
    摘要 ( 3732 )   PDF (1041KB) ( 1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寻找新的萜类驱避剂, 以羟基香茅醛为原料, 合成羟基香茅醛二甲缩醛、 羟基香茅醛乙二醇缩醛、 羟基香茅醛1, 3-丙二醇缩醛和羟基香茅醛1, 2-丙二醇缩醛, 用红外光谱IR 质谱MS分析其结构, 对羟基香茅醛1, 2-丙二醇缩醛还进行了1H NMR13C NMR分析。按国标GB/T 13917.9-2009测定了它们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及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 10%(质量分数)羟基香茅醛二甲缩醛和羟基香茅醛1, 2-丙二醇缩醛对中华按蚊的驱避时间均达到国标B; 羟基香茅醛1, 2-丙二醇缩醛还对其他的蚊虫具有驱避作用, 20%(质量分数)羟基香茅醛1, 2-丙二醇缩醛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超过国标B; 10%(质量分数)羟基香茅醛1, 2-丙二醇缩醛对淡色库蚊的驱避时间超过国标A级。这些结果说明它们对不同蚊种驱避活性的差别, 为不同场合的驱蚊需要提供了理论基础。

    杠柳杀虫组分F3-28对东方粘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何玲,赵娟,师宝君,胡兆农,吴文君
    2010, 53(11):  1248-1255. 
    摘要 ( 3474 )   PDF (1549KB) ( 1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F3-28是从杀虫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根皮中分离的一个具有杀虫活性的馏分,其主要成分为杠柳苷A、杠柳苷E和杠柳苷X。为了探索F3-28的初始作用部位, 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昆虫消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比较了F3-28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5龄幼虫消化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F3-28不敏感的小地老虎幼虫摄食F3-28后,其中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无显著变化。对F3-28敏感的东方粘虫幼虫摄食F3-2824810122448 h 其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0.762.531.451.881.541.461.70倍,且和药物浓度呈依赖关系; 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60 1.751.601.121.391.161.15倍(以BAPNA为底物)或1.681.951.531.261.151.131.14倍(以TAME为底物),且和药物浓度呈依赖关系; 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0.501.661.441.181.541.081.03 倍,但和药物浓度无依赖关系; 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601.351.271.311.231.20 倍,但和药物浓度无依赖关系;对脂肪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说明,杠柳杀虫活性组分F3-28的作用机理可能涉及对试虫中肠蛋白酶的激活,特别是对类胰蛋白酶的激活。

    褐飞虱2009年秋季回迁的雷达监测及轨迹分析
    齐会会,张云慧,程登发, 韩二宾,孙京瑞
    2010, 53(11):  1256-1264. 
    摘要 ( 3110 )   PDF (4928KB) ( 1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研究其迁飞、扩散规律,为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94271011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兴安雷达站内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对褐飞虱的迁飞过程进行长期观测,高空探照灯诱虫器及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虫器分别用来诱捕高空及地面的褐飞虱,对高空探照灯诱到的褐飞虱雌成虫随机挑选30头进行卵巢解剖, 并结合大区环流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褐飞虱的秋季回迁过程和虫源。结果表明:褐飞虱秋季回迁高峰期出现在928107,高峰日为101 高峰日内雷达回波主要在600~1 100 m范围内聚集成层,高空探照灯诱虫器内褐飞虱的数量达到了13 620头;卵巢发育级别以1~2级为主。轨迹分析显示:本次回迁的褐飞虱主要来自湖南衡阳和永州等地,随东北气流向广西柳州、南宁和崇左等方向迁飞。轨迹推断与褐飞虱实发虫情基本吻合,通过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确定了褐飞虱秋季回迁的高度,为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早期投入到预测预报的实践中奠定了基础,对我国褐飞虱早期预警体系的建立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稻纵卷叶螟的飞行和再迁飞能力
    王凤英, 张孝羲, 翟保平
    2010, 53(11):  1265-1272. 
    摘要 ( 4060 )   PDF (1201KB) ( 1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可以通过连续几夜的飞行实现远距离迁移, 这种变幻莫测的再迁飞能力给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明确其迁飞行为参数是灾变预警的前提。为此,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结果表明: 在生殖隔离条件下, 稻纵卷叶螟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的成虫的飞行能力间没有显著差异, 雌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分别为156.94±103.19 min147.71±111.38 min。根据吊飞的累计飞行时间(accumulative flight duration, AFD)可将稻纵卷叶螟种群划分为居留型(AFD<40 min)、迁飞型(40 minAFD130 min)和强迁飞型(AFD>130 min) 3种类型; 3种类型的个体比率分别为46.1%, 27.3%26.6%, 其中居留型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1 min, 迁飞型为82 min, 强迁飞型为232 min。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强的再迁飞能力, 其种群作一次迁飞的个体比率都大于90%, 2()再迁飞的比率达70%以上, 一般可进行4~5()再迁飞, 最多可达9()。成虫的补充营养对再迁飞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但蜜水可增强成虫的飞行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分析和迁入区预测提供了基本参数。

    榆木蠹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杨美红,张金桐,刘金龙,荆小院,骆有庆,宗世祥,曹川健,李月华
    2010, 53(11):  1273-1280. 
    摘要 ( 3566 )   PDF (1251KB) ( 1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5:0019:00。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21:300:3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晚23:00左右,光期未见交尾。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23日龄处女雌蛾召唤时间早于1日龄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在羽化1 d后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最高,达41.8%。雌蛾将产卵器伸出寻找缝隙处产卵,分多处产卵,雌虫最高产卵量达720粒,最低产卵量为105粒,卵期为1222 d不等,孵化率为72%88%。羽化当晚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晚17:00起逐渐增加, 21:3022:00时最高, 22:00后逐渐减小。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在22:30最强。21:3023: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榆木蠹蛾的羽化、交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通过处女雌蛾的野外诱集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及其组分分析
    温艳菊, 李继泉, 韩永峰, 郭子良, 王宇, 金幼菊
    2010, 53(11):  1281-1286. 
    摘要 ( 3495 )   PDF (1035KB) ( 1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深入理解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虫粪挥发物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嗅觉生测比较分析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桑树Morus alba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雌雄两性桑天牛成虫的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 并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不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性或雄性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而不同处理间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寄主植物的种类和桑天牛性别对于桑天牛虫粪引诱该寄生蜂的活性并无显著影响。桑天牛虫粪挥发物主要包括炔类、 酮类、醛类、酯类和萜类等化合物; 取食柘树和构树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组分相同, 但取食桑树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组分明显多于取食柘树和构树桑天牛的虫粪。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两性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的组分及其含量大致相同, 表明寄主植物对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有重要影响, 而桑天牛性别对其虫粪挥发物组分无显著影响。

    大分舌蜂营巢生物学
    赵延会, 丁亮, 袁峰, 张彦周, 图立红, 朱朝东
    2010, 53(11):  1287-1294. 
    摘要 ( 4155 )   PDF (4900KB) ( 10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92010年对广东河源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的巢穴结构及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分布在同一区域大分舌蜂的巢穴进行了挖掘, 详细记录了两个巢穴的结构; 挖出的卵、 幼虫及蛹的形态进行了解剖镜和电镜观察, 并做了简要描述。另外, 还通过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对与大分舌蜂共用筑巢场所的另一种分舌蜂进行了鉴定。研究发现大分舌蜂喜欢在沙土中筑巢, 并且有集中筑巢的习性。大分舌蜂的巢穴由一条主道和几条虫室道组成, 虫室建在主道及各个虫室道的末端。大分舌蜂往年的巢穴可以被翌年羽化的大分舌蜂再次利用, 沿主道重新建造自己的虫室道或扩展原有的虫室道。大分舌蜂在中国南方专性取食山茶科植物尤其是油茶的花粉及花蜜, 蜂粮由于花蜜含量较多而呈液体状。通过进一步比较COI28S D2区数据, 甄别出同一巢区中还存在另一种分舌蜂属物种, 表明大分舌蜂可以与另一种分舌蜂Colletes sp.共用筑巢场所。

    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毛增辉, 郝家胜, 朱国萍, 胡静, 司曼曼, 朱朝东
    2010, 53(11):  1295-1304. 
    摘要 ( 3763 )   PDF (1353KB) ( 1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前关于蝶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分子进化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通过长PCR和引物步移法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157 bp, 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tRNA2rRNA基因以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域, 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1 196 bp, 1 474 bp, 2 093 bp393 bp37个基因的位置与已报道的其他蝶类基本一致, 共有10对基因间存在总共59 bp的重叠, 重叠碱基数在1~35 bp之间; 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3120 bp, 间隔长度1~46 bp不等, 最大的基因间隔46 bp, 位于tRNAIletRNAGln基因之间。另外, 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重建了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数据的11种代表性蝶类的NJMP系统树。结果表明:凤蝶类(包括凤蝶和绢蝶)为一大支系, 粉蝶类、 灰蝶类与蛱蝶类(包括蛱蝶、 珍蝶)构成另一大支系。结果不支持粉蝶科与凤蝶科(包括凤蝶类和绢蝶类)构成单系群, 却显示粉蝶科、 灰蝶科和蛱蝶科的组合为单系群。

    芫菁体内斑蟊素的合成、 转移和生物学功能
    殷幼平, 靳贵晓
    2010, 53(11):  1305-1313. 
    摘要 ( 4283 )   PDF (7147KB) ( 1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斑蟊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防御物质, 已经被证实对多种癌症和其他疾病有着特殊的疗效。芫菁体内存在不同结合态的斑蟊素或斑蟊素衍生物, 包括斑蟊素酸镁、斑蟊素酸钙、羟基斑蟊素、甲基斑蟊胺和脱甲斑蟊素等。不同芫菁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其斑蝥素合成量有显著的差异, 并且有着典型的性二型现象, 性成熟的雄成虫斑蝥素含量最高可达10%。关于斑蝥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斑蝥素在虫体内的分布, 尽管有一些研究, 但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斑蟊素在芫菁体内的含量、分布、生物合成、代谢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概括, 以期为充分发掘芫菁科昆虫资源、指导芫菁的人工养殖、合理的利用资源以及人工合成斑蟊素提供参考。

    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红火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王龙江, 吕利华, 谢梅琼, 何余容
    2010, 53(11):  1314-1318. 
    摘要 ( 3481 )   PDF (784KB) ( 10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成功感染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生理生化机制, 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经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红火蚁工蚁、蛹和幼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红火蚁各虫态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接种后12-72 h, 工蚁体内蛋白质含量在24 h时最高, 47.12 mg/g, 显著低于对照的56.40 mg/g(P0.05), 此后呈下降趋势, 72 h时蛋白质含量下降至25.16 mg/g。幼蚁在接种36 h时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 24.13 mg/g, 此后呈下降趋势, 72 h时蛋白质含量为8.95 mg/g, 显著低于对照的24.80 mg/g。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12 h36.57 mg/g降到72 h10.42 mg/g, 与对照的38.61 mg/g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感染能显著降低红火蚁各虫态体内蛋白质含量。

    尼日利亚西南部奥孙河沿线黑蝇Simulium damnosum Theobald complex的形态分类研究(双翅目: 蚋科)(英文)
    Monsuru Adebayo ADELEKE, Chiedu Felix MAFIANA, Sammy Olufemi SAM-WOBO, Ganiyu Olatunji OLATUNDE, Olaoluwa Pheabian AKINWALE
    2010, 53(11):  1319-1324. 
    摘要 ( 3053 )   PDF (4207KB) ( 3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黑蝇Simulium damnosum sensu lato是由多个姊妹种组成的复合体,这些种在生态学和盘尾丝虫病的传播方面各不相同。本文对奥孙河沿线的尼日利亚西南部森林区域的黑蝇S. damnosum s.l.复合体的组成以及成虫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所用的黑蝇S. damnosum s.l.成虫标本来源于奥孙河沿线的3个区,分别是Osun Eleja, Osun OgbereOsun Budepo。标本采集通过人体诱捕的方式,采集时间从20082月至20096月上午7:00到下午6:00,每两周采集1次。通过观察成虫的翅毛簇(wing tufts)和其他形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同域分布的森林种和稀树草原种。在奥孙河沿线3个区内,森林种为优势种,占总捕获量的99.18%,而稀树草原种仅占0.82%;森林种和稀树草原种在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所捕获的所有稀树草原种的翅毛簇均为灰白色,而捕获的森林种的翅毛簇颜色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了更清楚地揭示该地区黑蝇S. damnosum s.l.的物种组成,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