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封面照片: 照片示刚从蛹中羽化出的油茶黑胶粉虱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 Kuwana(半翅目,粉虱科)成虫。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在南方17个省(区、市),现有栽培面积达360hm2油茶黑胶粉虱以若虫危害油茶叶片并易诱发煤污病,受害严重时整株油茶发黑,造成油茶落花落果,极大影响油茶产量;除危害油茶外,还危害茶、柑、梨、柿、枇杷、葡萄、柳、榆、樟、白杨、柞木等。油茶黑胶粉虱在福建、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若虫于黑色蛹壳下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体长1.4 mm左右。本照片由何学友和蔡守平于2011419摄于福建省林业科学院(福州)。

[Detail] ...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5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4-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草地螟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Ⅰ(Lsti-GOBP1)蛋白表达纯化及结合特性分析
    孙红岩, 尹姣, 冯红林, 李克斌, 席景会, 曹雅忠
    2011, 54(4):  381-389. 
    摘要 ( 4841 )   PDF (5689KB) ( 3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气味结合蛋白在昆虫对寄主挥发性气味识别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Ⅰ(Lsti-GOBP1)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的基础上, 分离纯化得到体外重组的Lsti-GOBP1蛋白。并利用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 1-NPN)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Lsti-GOBP1蛋白与醇类、 醛类、 酯、 烯等50种气味标样的结合特性, 结果表明Lsti-GOBP1可与其中35种气味化合物结合, 但只有1-己醇、 1-庚醇、 肉桂醛和莰烯4种气味标样能在20 μmol/L浓度(探针与蛋白结合的饱和浓度值)下将1-NPN从Lsti-GOBP1中替换50%, 其结合常数分别为8.997, 7.283, 7.289 和9.814 μmol/L。据此可以得出, Lsti-GOBP1蛋白的气味物质结合谱很广, 同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其中1-己醇、 1-庚醇、 肉桂醛、 莰烯等化合物在草地螟识别寄主植物气味物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乳草长蝽Ubx基因克隆及多转录本分析
    田晓轩, 谢强, 卜文俊
    2011, 54(4):  390-396. 
    摘要 ( 3949 )   PDF (5140KB) ( 1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非完全变态类昆虫发育关键基因的研究相对匮乏, 尤其缺少Hox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和序列信息。为了研究Hox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的Ubx基因在非完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结构特点, 本实验选取乳草长蝽Oncopeltus fasciatus (Dallas, 1852)为代表, 应用RACE和RT-PCR技术, 对其Ubx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进行克隆。结果显示: 乳草长蝽Ubx基因(Of-Ubx)开放阅读框全长888 bp, 推测的完整蛋白含有295个氨基酸。Southern blot证实Ubx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且含有内含子。在Of-Ubx的YPWM基序和同源异型结构域之间存在选择性剪接位点, 可产生3种不同转录本。分析以上实验结果, 发现乳草长蝽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 1830)的Ubx基因拥有相似的剪接位置、剪接体组合和边界序列, 提示它们很可能具有相似的剪接机理。这是Ubx基因的多转录本现象在昆虫纲中果蝇属以外类群中的首次详尽报道。
     
    环境因子对沟金针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陈爱端, 李克斌, 尹姣, 曹雅忠
    2011, 54(4):  397-403. 
    摘要 ( 3593 )   PDF (3953KB) ( 1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讨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O2浓度、光照强度和湿度条件下沟金针虫的呼吸率。结果显示: 沟金针虫的呼吸模式为不规则波动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影响突出, 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不同温度条件下, CO2释放率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5℃时的7.22 μL/h和35℃时的180.74 μL/h, 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强光条件下的沟金针虫呼吸代谢强度大约是无光条件下的2倍(P<0.05)。不同的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无明显影响。同时确定了沟金针虫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Q10值。结果表明沟金针虫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 对低氧和湿度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柘叶饲养对家蚕消化液中抗核多角体病毒(BmNPV)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王晓强, 冯伟, 谢洪霞, 周围, 张冉, 高红, 万永继
    2011, 54(4):  404-408. 
    摘要 ( 4072 )   PDF (4312KB) ( 15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柘叶Cudrania tricuspidata饲养家蚕Bombyx mori易感染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机制,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分别以柘叶和桑叶Morus alba饲养家蚕后其消化液中抗病毒蛋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家蚕经柘叶饲养后消化液中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的强度无明显变化, 但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 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桑叶饲养蚕, 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 421.71±202.60 U/L和19.67±8.17 U/mL, 桑叶饲养蚕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 976.03±139.92 U/L和199.18±181.71 U/mL。这些结果说明, 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水平低与柘叶饲养蚕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可能相关。
    球孢白僵菌不同感染方式侵染棉铃虫幼虫的毒性比较及组织病理变化
    曹伟平, 王刚, 甄伟, 王容燕, 杜立新, 宋健, 王金耀, 冯书亮
    2011, 54(4):  409-415. 
    摘要 ( 4685 )   PDF (8218KB) ( 2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感染方式下对棉铃虫的侵染能力, 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2龄幼虫的致病力, 并通过组织切片显微技术、 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的致病方式。结果表明: 白僵菌HFW-05可通过消化道(饲喂法)成功侵染2龄棉铃虫, 接种感染6 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5.8%。经由体表(浸渍法)接种白僵菌HFW-05的试虫, 试验中体重的变化和取食量与对照相近(6 d校正死亡率仅为17.3%, 不能通过体表达到致病效果)。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 26±1℃条件下, HFW-05菌株对棉铃虫以消化道侵染为主, 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微绒毛脱落严重, 肠壁组织溶解并最终只剩余底膜; 马氏管变形萎缩, 边缘向外突出隆起, 管径变大; 脂肪体萎缩解体, 结构松散; 表皮下的细胞被菌丝侵染破坏。浸渍法接种的试虫, 切片观察处理6 d后试虫, 体内未发现菌丝, 肠壁组织正常完整。扫描电镜观察, 浸渍法接种的分生孢子未能穿透棉铃虫表皮, 而是贴于寄主表皮表面生长, 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 菌丝生长到一定时间后断裂成为芽生孢子。白僵菌HFW-05可经由消化道对棉铃虫达到较高的致病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界环境对白僵菌侵染的不利影响, 对今后应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稻纵卷叶螟感染Wolbachia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柴换娜, 杜予州, 吴海燕
    2011, 54(4):  416-424. 
    摘要 ( 4516 )   PDF (2274KB) ( 1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Wolbachia是一类胞质遗传的内共生菌, 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和其他动物中, 与宿主的生殖调控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的Wolbachia感染情况, 为探讨Wolbachia在迁飞性昆虫中的生殖调控和传递方式等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应用Wolbachia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我国20个地区的稻纵卷叶螟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中国不同地区的稻纵卷叶螟感染Wolbachia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中浙江温州和江苏扬州样本的感染率最高(90%); 四川雅安、 湖南长沙和天津宁河样本的感染率最低(40%)。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Wolbachia ftsZ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而且不同地区的Wolbachia 16S rDNA基因序列也完全相同。此外, 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 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感染的Wolbachia B群的ftsZ基因序列和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9%~100%和98%~99%之间, 说明我国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隶属B群。研究结果表明, 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类型较为单一, 这也是我国有关稻纵卷叶螟内共生菌Wolbachia的首次研究报道。
    寄主植物接种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朱秀娟, 张治军, 吕要斌
    2011, 54(4):  425-431. 
    摘要 ( 4544 )   PDF (978KB) ( 2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 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与猖獗机制, 同时也将为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控制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西花蓟马在辣椒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损伤MD、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45, 11.97和11.18 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在不同处理植株叶片上差异显著(P<0.05), 在机械接毒叶片上寿命最长(雌13.51 d, 雄12.69 d); 繁殖能力最强, 产子代数高达33.01头1龄若虫/雌。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09, 0.153和0.190 d-1, 净生殖率依次为0.84, 14.54和21.79。【结论】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植物辣椒反应使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 成虫寿命延长, 繁殖能力提高, 种群增长加速。
    麦红吸浆虫随气流远距离扩散的轨迹分析
    苗进, 武予清, 郁振兴, 陈华爽, 刘顺通, 蒋月丽, 段云
    2011, 54(4):  432-436. 
    摘要 ( 4114 )   PDF (8778KB) ( 18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种群随气流远距离扩散的可能性和扩散方向, 本研究于2010年5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 利用系留气球携带取样器调查了麦红吸浆虫种群在5~75 m高空的分布以及活动节律, 应用HYSPLIT-4大气扩散模型模拟了2010年以洛宁县(34.35°N, 111.52°E)为起始点, 空中不同高度层麦红吸浆虫种群的扩散轨迹, 以及2007年麦红吸浆虫种群在我国北方麦区的扩散轨迹。结果表明: 在成虫发生期, 麦红吸浆虫在空中5, 45, 50和65 m 4个高度层种群密度较大, 表现出了明显的成层效应。2010年河南洛宁迁入的种群来自西南方的河南南阳地区, 迁出种群能够随气流进入东北方向的河南省宜阳县境内。2007年麦红吸浆虫种群能够随小麦发育期的先后, 随西南气流逐步向东北方向扩散。成虫随气流扩散是麦红吸浆虫种群远距离扩散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我国麦红吸浆虫远距离扩散方式, 同时对优化发生动态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中红侧沟茧蜂对不同龄期棉铃虫幼虫及其为害棉株的趋性反应
    潘洪生, 赵秋剑, 赵奎军, 张永军, 吴孔明, 郭予元
    2011, 54(4):  437-442. 
    摘要 ( 4316 )   PDF (955KB) ( 1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及其为害棉株的趋性行为, 可为高效应用中红侧沟茧蜂控制棉铃虫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实验室内以中红侧沟茧蜂雌蜂、1~5龄棉铃虫幼虫及其为害棉花植株(去虫或未去虫)为试验材料, 采用“Y”型昆虫嗅觉仪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雌蜂对1~5龄棉铃虫幼虫及其为害棉株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 中红侧沟茧蜂对3龄、4龄和5龄棉铃虫幼虫均没有明显的趋向行为反应, 1龄和2龄棉铃虫幼虫对中红侧沟茧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此外, 1~5龄棉铃虫幼虫为害后去虫棉株与健康棉株均对中红侧沟茧蜂有吸引作用。在未去虫的处理中, 虫害诱导棉株比健康植株更能吸引中红侧沟茧蜂, 与健康植株差异显著, 而且不同龄期棉铃虫幼虫为害处理间差异较大, 对中红侧沟茧蜂引诱作用的相对顺序为: 5龄为害植株>2龄和4龄为害植株>1龄和3龄为害植株 (2龄和4龄为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1龄和3龄为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中红侧沟茧蜂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中国水果和蔬菜昆虫授粉的经济价值评估
    安建东, 陈文锋
    2011, 54(4):  443-450. 
    摘要 ( 6022 )   PDF (1236KB) ( 1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水果和蔬菜是二大类最主要的虫媒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近几十年来授粉昆虫在多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明确中国主要授粉昆虫的现状以及昆虫授粉在中国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经济地位, 本文分析了1961-2009年间中国主要授粉昆虫蜜蜂的数量动态以及水果和蔬菜种植的变化特征; 并以2008年种植的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44种水果和蔬菜为研究对象, 引入农作物对昆虫授粉的依赖性参数, 应用生物经济学的方法评估了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 1961-2009年的49年之间, 中国主要授粉昆虫蜜蜂蜂群数量增加了161%, 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472%, 产量增加了833%。中国水果和蔬菜中虫媒作物产量的提高, 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密切相关(r=0.995, P<0.01), 也与主要授粉昆虫蜜蜂蜂群数量增加有关(r=0.804, P<0.01)。2008年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为521.7亿美元, 占44种水果和蔬菜总产值的25.5%。水果类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较高, 授粉产生的经济价值大于蔬菜类。在昆虫授粉的贡献中, 苹果、西瓜、梨、芒果和李占据前5位。昆虫授粉对中国水果和蔬菜产生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 中国水果和蔬菜对昆虫授粉的依赖程度超过15.9%的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中国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 中国需要更多的授粉昆虫为其提供授粉服务。
    金色蝗属的分类研究及一新种记述(直翅目: 剑角蝗科)
    郑哲民, 张红利, 曾慧花, 苏云
    2011, 54(4):  451-456. 
    摘要 ( 4243 )   PDF (851KB) ( 1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地区金色蝗属Chrysacris 1新种, 即白纹金色蝗Chrysacris albonemus Zheng, Zhang et Zeng sp. nov. 该新种近似于山间金色蝗Chrysacris montanis Zhang et Zheng, 1993, 主要区别为: 1)头顶及头部背面具中隆线; 2)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6~1.8倍; 3)前翅前缘脉域宽为中脉域宽的1.5~2倍。附有金色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综述
    昆虫固醇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张丽丽, 郭兴荣, 冯启理, 郑思春
    2011, 54(4):  457-466. 
    摘要 ( 5856 )   PDF (4171KB) ( 2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昆虫中, 胆固醇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也是昆虫蜕皮激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由于昆虫体内缺少两种合成胆固醇所必需的关键性酶, 所以昆虫不能自主地从简单的前体化合物从头合成胆固醇, 而必须通过吸收食物中的甾醇转化为胆固醇来满足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胆固醇在组织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由固醇转运蛋白 (sterol carrier proteins, SCPs) 执行。因此, 对固醇转运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于阐明昆虫中固醇运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固醇转运蛋白的基因和蛋白结构、 细胞内表达和定位、 翻译后修饰、 蛋白三维结构、底物特异性和可能的运输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作为害虫防治分子靶标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发现, 不同物种的SCP蛋白的基因编码形式和蛋白剪切形式不同; 双翅目昆虫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除了SCP-x基因可编码SCP-x和SCP-2蛋白外, 还有另外的SCP-2和类SCP-2 (SCP-2L)基因编码SCP-2和类SCP-2蛋白; 而鳞翅目昆虫棉贪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家蚕Bombyx mori中SCP-x 基因的表达和转录方式与脊椎动物的SCP-x 基因类似, 通过转录和翻译后剪切形成SCP-2蛋白。SCP-x和SCP-2蛋白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SCP-2蛋白由5个α-螺旋和5个β-折叠组成, 其中α5-螺旋可影响蛋白与底物的结合。SCP-2蛋白以不同的亲和力与固醇、胆固醇衍生物、脂肪酸、脂酰辅酶A和磷脂等化合物结合。超表达斜纹夜蛾SlSCP-xSlSCP-2基因可增加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 而利用RNAi技术抑制幼虫体内SlSCP-x表达, 可导致血淋巴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 并导致幼虫生长缓慢, 蜕皮化蛹延迟。
    简报
    田间转Bt基因水稻上稻飞虱卵量、孵化率及天敌作用
    高明清, 侯守鹏, 蒲德强, 时敏, 叶恭银, 彭于发, 陈学新
    2011, 54(4):  467-476. 
    摘要 ( 4187 )   PDF (1329KB) ( 1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评估转基因水稻释放后对非靶标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本研究在浙江大学实验农场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监测了转Bt基因水稻对田间稻飞虱着卵量、卵孵化率、卵被捕食率、卵被寄生率和卵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年2个调查地点3个水稻品系(克螟稻1、克螟稻2和秀水11)上的稻飞虱平均每分蘖着卵量、卵孵化率、卵被捕食率和卵被寄生率的趋势基本一致, 而且田间3个水稻品系上稻飞虱卵量的高峰期均持续2周左右; 但是两年2个调查地点3个水稻品系上稻飞虱卵死亡率则没有一致的趋势。此外, 总体上3个水稻品系上稻飞虱平均每分蘖着卵量、卵孵化率、卵被捕食率、卵被寄生率和卵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 稻田中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卵没有显著的影响。
    桑天牛产卵分泌物对其产卵刻槽含水量、pH值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金凤, 嵇保中, 刘曙雯, 田铃, 高洁
    2011, 54(4):  477-482. 
    摘要 ( 4110 )   PDF (962KB) ( 1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产卵分泌物对其产卵刻槽微生境的作用, 选用构树树干设置野外接虫和人工封槽两种处理, 取样测定和分析了桑天牛产卵分泌物对其产卵刻槽微生境含水量、pH值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卵4日内每日的人工封槽刻槽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 4日后均高于对照, 产卵刻槽含水量的日变化与对照相似。产卵5日内, 人工封槽刻槽和产卵刻槽处树皮的pH值波动与对照基本一致, 5日后, 二者均高于对照, 但同日的人工封槽刻槽与产卵刻槽pH值无明显差异(P>0.05)。产卵刻槽、人工封槽刻槽与对照细菌数量比较如下: 产卵后第2日人工封槽刻槽显著高于对照和产卵刻槽(P<0.05); 新制作与产卵后第1, 6, 7和8日人工封槽刻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第3日对照组的细菌数量(1 320.0±189.0)极显著高于人工封槽刻槽和产卵刻槽(P<0.01); 第4日人工封槽刻槽显著高于产卵刻槽(P<0.05), 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第5日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表明桑天牛产卵分泌物具有维持刻槽微生境含水量稳定的作用, 对刻槽处树皮pH值无明显影响, 对细菌数量的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
    合成性信息素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引诱作用
    钱皆兵, 陈海滨, 郑和斌, 潘烈明, 蓝海勇, 杜永均
    2011, 54(4):  483-489. 
    摘要 ( 4269 )   PDF (1129KB) ( 1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 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 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 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 配制成不同浓度比例的混合物, 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其引诱活性。结果表明, 单一的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对柑桔潜叶蛾雄蛾就可以显示较强的引诱作用, 而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单一成分没有引诱活性, 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与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的二元混合物30∶1~3∶1之间活性较强, 而在30∶1的质量比例时诱虫量最高。含顺7-十六碳烯醛的三元混合物, 当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顺7-十六碳烯醛三者比例为100∶10∶3时有显著增效作用。剂量与诱捕活性试验显示每枚诱芯1 mg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的剂量引诱作用最强, 随浓度降低, 引诱作用下降。诱捕器在0.8~1.5 m之间的不同悬挂高度对诱捕数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 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组成的三元混合物诱芯可以作为柑桔潜叶蛾的诱杀技术并应用于其生物防治和预测测报。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
    姚士桐, 吴降星, 郑永利, 金周浩, 陆志杰, 胡加君, 杜永均
    2011, 54(4):  490-494. 
    摘要 ( 4673 )   PDF (752KB) ( 1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 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 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 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 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 μg∶500 μg∶60 μg∶120 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 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