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达摩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 (鳞翅目:凤蝶科)卵(A)、5龄幼虫(B)、蛹(C)和雄成虫(D)。该虫是一种常见的广泛分布的凤蝶,其幼期以芸香科(Rutaceae)和豆科(Fabaceae)植物为寄主。本刊上期报道了4个达摩凤蝶新孵幼虫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pp. 826-835)。本组照片由周成理博士于2004年6月摄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景东南亚热带试验站。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5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5-09-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甜菜夜蛾拓扑异构酶I氨基酸突变对其DNA解旋活性的影响 Hot!
    张佩, 张兰, 张燕宁, 贾伟, 蒋红云
    2015, 58(9):  933-940. 
    摘要 ( 1334 )   PDF (1729KB) ( 7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了探究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 Top I)氨基酸突变对其DNA解旋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克隆甜菜夜蛾 Top I 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采用完全重叠PCR定点突变技术,向甜菜夜蛾Top I 的V420, L530, A653和S729(根据人Top I 氨基酸序列编号)4个位点引入突变,将改造成功的重组 Top I 基因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DE3)中,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测定Top I突变对其解旋活性的影响。【结果】完全重叠PCR能实现甜菜夜蛾 Top I 定点突变。重组蛋白在体外得到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96.0 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重组蛋白分离纯化并测定对质粒pBR322解旋酶活性,发现引入V420I, L530P和A653T突变后Top I的比活力显著降低,而引入S729T突变后比活力与野生型蛋白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明在甜菜夜蛾Top I中引入V420I, L530P和A653T突变后,其对底物pBR322的解旋活性显著降低,为后期探索甜菜夜蛾Top I的定点突变与其对喜树碱及其衍生物敏感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细菌感染对家蚕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Hot!
    张巧伶, 苏立德, 吕志强
    2015, 58(9):  941-949. 
    摘要 ( 1993 )   PDF (2377KB) ( 8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是否参与家蚕 Bombyx mori 免疫反应的调控。【方法】对家蚕与其他生物的DNA甲基转移酶 (DNM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的蛋白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定量PCR检测家蚕5龄第3天幼虫感染病原菌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BmDNMT 1, BmHDACI-1, BmHDACI-2和 BmHAT 1在家蚕脂肪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给家蚕5龄第2天幼虫注射DNMT, HDAC和HAT抑制剂,观察它们对家蚕感染细菌后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mDNMT1在进化上呈现特殊性,独立于其他昆虫DNMT1的进化,而BmHDACs和BmHAT在进化上相对保守。定量PCR检测表明,在两种细菌感染后,BmDNMT1, BmHDACs BmHAT1 在家蚕幼虫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然而,DNMT, HDAC和HAT抑制剂对家蚕幼虫感染细菌后的存活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感染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家蚕幼虫脂肪体中 BmDNMT1, BmHDACs BmHAT1 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推测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可能参与家蚕免疫反应的调控。
    中华按蚊血红素加氧酶基因 AsHO-1的鉴定及其在血餐后虫体中的表达动态
    支中婧, 秦赠, 黄婷, 冉永红, 闫振天, 司风玲, 陈斌 , 何正波
    2015, 58(9):  950-958. 
    摘要 ( 1488 )   PDF (2462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雌蚊需要吸食血液以完成营养生殖循环,血液蛋白的消化会释放大量的游离血红素。血红素是促氧化剂,必须严格调控血红素的动态平衡。血红素加氧酶 (heme oxygenase, HO) 在血红素的动态平衡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不同昆虫HO代谢血红素的途径有差异。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表达分析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 HO-1基因,研究HO-1和血红素在血餐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血红素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中华按蚊的转录组数据鉴定HO-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在取食血液、葡萄糖前后的表达谱,并测定取食血液后中肠中不同时间的血红素浓度。【结果】鉴定到中华按蚊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命名为 AsHO-1(GenBank登录号为KP994552)。AsHO-1开放阅读框长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定量PCR表达分析发现,AsHO-1在幼虫和成虫的中肠和中肠外组织(仅去掉中肠的虫体)中都有表达,中肠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肠中的表达水平。AsHO-1在吸食血液后的中肠中上调明显,而在中肠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较小。吸食葡萄糖后,中肠中AsHO-1在6-12 h表达上升,最高上升了4.2倍,而在吸食血液后AsHO-1在12-24 h表达上升,最高上升了11.67倍。中肠中的血红素含量在吸食血液后的3 h即开始迅速上升,6 h达到最高,18 h开始下降。【结论】研究结果说明AsHO-1在血餐后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有可能与血红素的动态调节有关,但有待进一步验证。除中肠外,AsHO-1基因还在幼虫期和在成蚊的中肠外组织中高表达,说明AsHO-1基因还可能参与中华按蚊的其他多种生理过程。
    重庆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多聚蛋白基因分子特性分析
    沈克飞, 曹兰, 郑华, 杨柳, 张邑帆, 张素辉
    2015, 58(9):  959-965. 
    摘要 ( 1505 )   PDF (3955KB) ( 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地处中国南方的重庆地区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virus, SBV)(AcSBV-S.Chn-CQ)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RT-PCR法对采自重庆23个区县的阳性中蜂幼虫进行SBV多聚蛋白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基于基因组和基因组片段SB11-SB12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RDP3检测SBV的基因重组。【结果】AcSBV-S.Chn-CQ与中国南方中蜂SBV(AcSBV-S.Chn)其他分离株、越南北部东方蜜蜂 A. cerana SBV(AcSBV-N.Vie)、越南北部西方蜜蜂 A. mellifera SBV(AmSBV-N.Vie)、韩国东方蜜蜂SBV(AcSBV-S.Kor)的同源性较高。AcSBV-S.Chn-CQ在结构蛋白编码区域存在连续51个核苷酸缺失,在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域有3个不连续的核苷酸缺失,与AcSBV-N.Vie, AmSBV-N.Vie和AcSBV-S.Kor核苷酸缺失相同。AcSBV-S.Chn-CQ与AcSBV-S.Chn-FZ, AcSBV-N.Vie, AmSBV-N.Vie和AcSBV-S.Kor在亚洲基因型中形成一亚型,亚型内检测到重组事件。【结论】推测AcSBV-S.Chn-CQ与SBV-N.Vie和AcSBV-S.Kor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
    去除Wolbachia 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繁殖适合度和成蜂寿命的影响
    李培光, 邱仕祺, 叶保华, 王宁新, 黄大卫
    2015, 58(9):  966-972. 
    摘要 ( 1608 )   PDF (1274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内共生菌 Wolbachia 对丽蝇蛹集金小蜂 Nasonia vitripennis 繁殖适合度和成蜂寿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自然感染 Wolbachia 的丽蝇蛹集金小蜂成蜂喂食不同浓度的利福平来消除其体内的 Wolbachia,然后进行10个世代的连续饲养,探究不同浓度利福平对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 Wolbachia 的去除效果和去除 Wolbachia 后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繁殖力、性比(雌蜂占子代数量的比值)和成蜂寿命的影响。【结果】低浓度利福平(0.1~0.5 mg/mL)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毒害作用较小,而高浓度利福平(0.7~10.0 mg/mL)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毒害作用较大,但二者均能去除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的 Wolbachia;去除 Wolbachia 后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出蜂量显著下降(P <0.01),子代中性比显著下降(P <0.01),但寿命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浓度利福平均能去除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Wolbachia,但效果不一致;Wolbachia 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出蜂量和子代性比均有显著影响,对成蜂寿命无显著影响。
    桔小实蝇雄成虫联系性嗅觉学习 Hot!
    陈小燕, 刘家莉, 郭文举, 曾鑫年
    2015, 58(9):  973-980. 
    摘要 ( 1414 )   PDF (1602KB) ( 8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了探究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雄成虫的嗅觉学习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经典性嗅觉条件反射训练法(classical olfactory conditioning)在室内对固定的羽化后14-17日龄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进行气味与食物的联合学习训练, 即薄荷精油和10%蔗糖溶液联合的奖赏性训练(appetitive conditioning)以及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 ME)和饱和盐溶液联合的惩罚性训练(aversive conditioning),并以伸喙反射行为(proboscis extension reflex, PER)作为学习与否的判定标准。【结果】经过奖赏性训练后,桔小实蝇雄成虫对薄荷精油的伸喙反射率可从0%增加至68%;而经过惩罚性训练后,桔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的伸喙反射率可从100%降低至36.54%,且这种伸喙反射率的变化是通过气味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和食物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的对称性联合而产生的。【结论】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雄性成虫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嗅觉学习能力,并且两种刺激的联合是形成学习记忆的必要条件。
    小果油茶上油茶象的产卵策略
    李志文, 何立红, 杨柳君, 何斌, 曾爱平
    2015, 58(9):  981-988. 
    摘要 ( 1580 )   PDF (849KB) ( 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油茶象 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 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果油茶 Camellia meiocarpa 林随机采摘960个果实,清查油茶象刺孔数和窝卵数,并对果重、果长和果径进行了测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产卵果、取食果和非受害果大小差异性,用线性回归分析果实特征对油茶象取食及产卵活动的影响。同时对油茶象雌虫进行了果实大小选择性试验,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选择果与非选择果的大小差异性。【结果】在果重、果长、果径和果实体积方面,产卵果>取食果>非受害果( P<0.01),刺孔数、窝卵数和寄生率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P<0.01),说明油茶象雌虫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和产卵。当两供试果实差异显著时,油茶象雌虫对大果实表现出明显的偏好选择性,危害12 h后,重受害果长度和直径都显著大于轻受害果(P<0.01)。油茶象雌虫每次只产1粒卵,卵单产是油茶象本身的属性,与果实特征无关。【结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支持最优觅食理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产卵。窝卵数越小,油茶象种内竞争越弱,幼体正常发育并成功脱果的概率越高,适合度增加。卵单产是油茶象应对寄主果实食物资源限制作用的一种“风险分散”行为适应策略。
    松墨天牛成虫雌雄体型差异及蛹和成虫大小与越冬幼虫体重的关系
    郭雅琦, 辛玉翠, 陶希, 鱼欢, 刘柱东
    2015, 58(9):  989-996. 
    摘要 ( 2152 )   PDF (2343KB) ( 9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atus 成虫及越冬幼虫体型大小的差异,探讨该虫越冬后成虫体型大小和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关系及原因。【方法】于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浙江富阳野外诱捕松墨天牛,通过测量野外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体长、体宽,确定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的差异;松墨天牛越冬幼虫的采集和称重测量明确越冬幼虫的组成和体重大小差异;进而通过对越冬幼虫单头跟踪饲养至化蛹、羽化,确定越冬幼虫体重大小与发育所得蛹和成虫大小的关系,阐明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的原因。【结果】浙江富阳野外诱捕发现,松墨天牛的活动期间很长,从5月中旬到10月初一直能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高峰期在6和7月份。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型差异很大,雌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20.59±0.19和6.59±0.06 mm;雄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19.90±0.26 和6.44±0.08 mm; 雌虫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雄虫,但二者体宽没有显著差异;并且雌雄成虫体长和体宽呈显著正相关。越冬幼虫的头宽测定表明头宽的变化很大,最小为2.20 mm,最大为4.24 mm,经比对越冬幼虫由4龄和5龄幼虫组成;幼虫体重差异大,平均体重为304.2 mg, 介于71.6~858.0 mg之间,其中5龄越冬幼虫显著重于4龄越冬幼虫。进一步将越冬幼虫单管饲养跟踪研究发现,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决定蛹和羽化后的成虫的大小,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由4龄越冬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显著轻于由5龄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结论】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很大,这与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相关;越冬幼虫的体重大小决定了其化蛹后的蛹重和羽化后成虫的体型和体重的大小;造成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松墨天牛成虫扬飞周期长导致的产卵期长而使得天牛发育进度不一致以及寄主不同部位营养的差异。
    不同虫态及虫龄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的集团内互作
    阿力甫·那思尔, 艾山·阿布都热依木, 孟玲, 李保平
    2015, 58(9):  997-1004. 
    摘要 ( 1745 )   PDF (2874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蒙古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张鹏飞, 周晓榕, 庞保平, 常静, 单艳敏, 张卓然
    2015, 58(9):  1005-1011. 
    摘要 ( 1400 )   PDF (878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沙葱萤叶甲 Galeruca daurica  (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内蒙古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程度。【方法】应用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沙葱萤叶甲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和遗传分化。【结果】5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0~1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9.2796~16.0388,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6760~0.8985,期望杂合度为0.3430~0.5284,说明所选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8个种群的期望杂合度为0.2216~0.3701,平均值为0.268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244~0.4116,平均值为0.2521;种群间基因流为0.3574~1.7596,平均值为0.9622。8个地理种群根据遗传距离聚为3个分支,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4854,P=0.0180)。【结论】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基因流较小,遗传分化程度高;沙葱萤叶甲迁移能力弱和地理阻碍可能是限制其基因交流和导致遗传高度分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台湾小车蝗属三新种及中国已知种检索表(直翅目, 蝗总科, 斑翅蝗科, 斑翅蝗亚科)(英文)
    印象初, 叶保华, 党琰
    2015, 58(9):  1012-1018. 
    摘要 ( 1522 )   PDF (5645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中国台湾小车蝗属 Oedaleus Fieber, 1853的3新种。新种夏氏小车蝗 Oedaleus xiai  sp. nov. 前翅短,刚到达后足股节顶端,可同本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新种高雄小车蝗 Oedaleus kaohsiungensis sp. nov.与台湾小车蝗 Oe. formosana (Shiraki, 1910) 近似,不同之处为后足股节内侧具黑色斑纹和后足胫节黄褐色,非红色。新种南投小车蝗 Oedaleus nantouensis sp. nov.与台湾小车蝗 Oe. formosana (Shiraki, 1910) 近似, 不同之处为复眼较大,纵径等于眼下沟的长度;中胸腹板中隔很宽,最小宽度为长的1.8 倍。 新种南投小车蝗 Oedaleus nantouensis sp. nov.与高雄小车蝗 Oedaleus kaohsiungensis sp. nov. 也近似,不同之处为后足股节下缘红色,后足胫节红色。列出了产于中国的小车蝗属13个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于自然科学博物馆,台中,台湾,中国。
    综述
    松树蜂与其共生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
    李大鹏, 石娟, 骆有庆
    2015, 58(9):  1019-1029. 
    摘要 ( 2523 )   PDF (3453KB) ( 10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松树蜂 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针叶树,原产欧亚大陆和北非。近100多年来,先后入侵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南美洲(乌拉圭、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以及南非。2013年8月,在中国黑龙江省内首次发现松树蜂,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樟子松。松树蜂能与一种淀粉韧革菌属 Amylostereum 的真菌 Amylostereum areolatum (Fr.) Boidin形成严格的互利共生关系,该虫除直接钻蛀树木外,还能通过产卵行为将自身毒素腺体分泌的毒素和体内共生真菌随同虫卵一起注入寄主树木体内,形成“虫-毒-菌”3个致害因子相互协作的特殊危害方式,加速树势的衰弱并造成寄主树木死亡。本文就国内外松树蜂与其共生菌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结构与功能的层次上对其互利共生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阐释了松树蜂与共生菌的营养共生关系,松树蜂携带传播共生菌的机制,共生菌的种群遗传学以及松树蜂毒素和共生菌在危害寄主树木时的协同关系等。以期为开展关于松树蜂的专项研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同时为积极有效地防控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简报
    噻虫胺及其混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
    丁悦, 刘敏, 严海娟, 吴若函, 郭晓瑜, 辛星, 刘贤金
    2015, 58(9):  1030-1036. 
    摘要 ( 2008 )   PDF (744KB)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及其2种混剂对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和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 的毒性。【方法】采用摄入法、接触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结果】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30%噻虫胺悬浮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和20%醚菊酯·噻虫胺悬浮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摄入毒性均为剧毒,LC50 值(48 h)分别为0.0200(0.0143~0.0272), 0.084(0.0658~0.1157)和0.1594(0.1200~0.2056) mg a.i./L;3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急性接触毒性均为高毒,LD50 值(48 h)分别为0.0155(0.0114~0.0197), 0.0426(0.0335~0.0539)和0.1122(0.0796~0.1385)μg a.i./蜂。药膜法测定3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LD50 值(24 h)分别为0.0232(0.0180~0.0295), 0.1050(0.0940~0.1170)和0.0059(0.0054~0.0065) mg a.i./L;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均存在极高风险性,安全系数分别为5.95×10-4, 2.69×10-3和9.50×10-5。【结论】噻虫胺及其混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
    目录
    58卷第9期中文目录
    2015, 58(9):  1307. 
    摘要 ( 1208 )   PDF (666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