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雄成虫(双翅目:实蝇科)在板栗园中的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壳斗目:壳斗科)雄花花序上访花。柑橘大实蝇是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柑橘类重要害虫,也是对外检疫对象之一。其成虫必须经过营养补充期,生殖腺才能逐渐发育成熟。本期报道了柑橘大实蝇成虫在中国板栗雄花花序上的取食行为(pp. 458-467)。照片由何章章于2017年6月摄于湖北省荆门市白泥河村板栗园基地。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6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家蚕滞育关联山梨醇脱氢酶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Hot!
    朱娟, 谢雨辰, 陈艳荣, 唐顺明, 易咏竹, 沈兴家
    2018, 61(4):  391-397.  doi:10.16380/j.kcxb.2018.04.001
    摘要 ( 861 )   PDF (1417KB)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家蚕Bombyx mori滞育关联基因山梨醇脱氢酶基因BmSDHBmSDH-1, BmSDH-2aBmSDH-2b)的转录特性。【方法】用5′RACE技术确定家蚕3个BmSDH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利用PCR技术克隆3个BmSDH基因约1 kb及BmSDH-2a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区序列,分别构建带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mSDH-P-luc,并与pRL-CMV报告质粒(含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家蚕BmN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BmSDH基因启动子活性;分别在BmN细胞培养基中添加昆虫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滞育激素,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BmSDH-2a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BmSDH-1的转录起始位点为A(-41),BmSDH-2a的转录起始位点为C(-41),BmSDH-2b的转录起始位点为A(-40)(翻译起始位点为+1)。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BmSDH-2a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高于BmSDH-1和BmSDH-2b启动子,BmSDH-2a 355 bp长度片段的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高于674 bp和1 117 bp长度片段。用不同浓度滞育激素处理BmN细胞后,BmSDH-2a的1 117 bp启动子活性随着滞育激素浓度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当浓度高于100 ng/mL时启动子活性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用保幼激素进行处理后,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启动子活性逐渐降低;蜕皮激素处理后,0.1 ng/mL激素显著增强启动子活性,当激素浓度继续升高启动子活性逐渐降低。【结论】确定了BmSDH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BmSDH-2a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BmSDH-1和BmSDH-2b启动子,一定浓度的蜕皮激素能显著提高BmSDH-2a启动子活性。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BmSDH基因在家蚕滞育中的功能。
    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molGST6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酶学特征
    李帅, 苏丽, 李伯辽, 李怡萍, 李广伟, 仵均祥
    2018, 61(4):  398-409.  doi:10.16380/j.kcxb.2018.04.002
    摘要 ( 809 )   PDF (3682KB) ( 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一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触角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其表达特点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雌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梨小食心虫GST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该基因在成虫触角、头(去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转录水平;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表达和纯化梨小食心虫GST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的稳定性和酶促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molGST6(GenBank登录号: MF503496)的完整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4.21 kD,理论等电点为5.10;进化树分析和三维结构模拟表明GmolGST6属于Delta亚家族。qPCR测定结果表明,GmolGST6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虫。重组蛋白GmolGST6具有催化通用底物CDNB的活性,并且在pH 7.5, 40℃时具有最高的酶活力。重组蛋白GmolGST6的米氏常数Km为0.21±0.0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4.02±1.40 μmol/min·mg。【结论】根据GmolGST6的表达特点及其重组酶对模式底物CDNB的催化活性,推测在触角中高丰度表达的GmolGST6具有参与降解外源物质、保护嗅觉系统免受外源性物质毒害的功能。
    草地贪夜蛾组织蛋白酶L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程杏安, 林贤伟, 蒋旭红, 刘展眉, 钟国华, 胡美英
    2018, 61(4):  410-422.  doi:10.16380/j.kcxb.2018.04.003
    摘要 ( 814 )   PDF (5434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 CatL)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并制备该酶多克隆抗体,为探析其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两端直接设计引物克隆草地贪夜蛾组织蛋白酶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利用ClustalX2软件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利用同源建模预测该酶三维结构。通过原核表达重组蛋白,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该酶多克隆抗体。【结果】克隆获得了草地贪夜蛾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SfCatL (GenBank登录号: HQ110065),ORF序列长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预测N-末端含有长度为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去除信号肽序列后,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6.8 kD, 等电点为6.69。SfCatL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3个物种的组织蛋白酶L氨基酸序列比较有53.7%~96.8%的一致性,与甜菜夜蛾组织蛋白酶L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6.8%。同源建模预测表明,SfCatL折叠成紧密而稳定的元宝状结构,含3个对结构有稳定作用的二硫键,亲水性氨基酸主要包被在蛋白的表面。原核表达、纯化SfCatL蛋白制备抗血清,其效价超过1∶40 000,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抗血清与草地贪夜蛾Sf9细胞SfCatL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了草地贪夜蛾SfCatL完整ORF序列,分析了其特征,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成功获得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并开发组织蛋白酶抑制剂类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的克隆及特性分析
    郗学鹏, 魏伟, 张卫星, 王红芳, 胥保华
    2018, 61(4):  423-431.  doi:10.16380/j.kcxb.2018.04.004
    摘要 ( 891 )   PDF (3561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获得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基因AccAP-1序列,分析其在中华蜜蜂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以及不同非生物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蜜蜂全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获得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采用MEGA 5.2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建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与其他膜翅目昆虫同源AP-1蛋白系统发育树;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1-6日龄幼虫、预蛹、白眼蛹、红眼蛹、褐眼蛹、1日龄成年工蜂和15日龄成年工蜂)以及15日龄成年工蜂不同组织(头、肌肉、表皮、中肠、直肠和毒腺)中的mRNA表达情况;将15日龄成年工蜂分别置于极端温度(4℃, 16℃和44℃)下,以及饲喂含有农药(0.01 mL/L百草枯)和重金属(1 mg/mL CdCl2)的蔗糖溶液条件下,分析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AccAP-1(GenBank登录号: MF994311)开放阅读框(ORF)的序列,其长度为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0.24 kD,理论等电点为8.31。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在第7-13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Jun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在第195-255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bZIP_Jun 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以及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cAP-1在各发育时期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1日龄幼虫和15日龄成蜂期表达量最高;AccAP-1在测试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不同非生物应激条件下的表达量分析表明,4℃低温可以诱导AccAP-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6℃处理0.5~2 h可显著提高其表达量(P<0.05),2 h后表达量逐渐降低,而44℃处理时除了在15 min时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喂含有百草枯的蔗糖溶液后,其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CdCl2处理诱导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结果提示AccAP-1基因可能参与中华蜜蜂机体抵抗外界环境压力的过程。
    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及细胞免疫功能 Hot!
    倪若尧, 孟茜, 张寰, 张继红, 秦启联
    2018, 61(4):  432-438.  doi:10.16380/j.kcxb.2018.04.005
    摘要 ( 777 )   PDF (4086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小金蝠蛾Thitarodes xiaojinensis幼虫血细胞类型,统计各类血细胞所占比例并检测其细胞免疫能力。【方法】利用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小金蝠蛾7龄幼虫血细胞,并根据鳞翅目昆虫血细胞特有形态对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进行鉴定;利用96孔板对小金蝠蛾各类血细胞进行计数并计算各类血细胞所占的比例;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及Congo Red染色的DEAE-Sephadex A-25凝胶珠刺激小金蝠蛾7龄幼虫,检验其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由粒细胞、浆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细胞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62.5%, 26.6%, 10.1%和0.8%,未发现典型的原血细胞。酿酒酵母刺激结果显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可以发生吞噬以及结节反应。Congo Red染色的DEAE-Sephadex A-25凝胶珠刺激结果显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可以发生包囊反应。【结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组成及其形态与其他鳞翅目昆虫一致,其中粒细胞所占的比例最高。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对酿酒酵母刺激敏感,可发生吞噬和结节反应,对Congo Red染色的DEAE-Sephadex A-25凝胶珠刺激敏感,可发生包囊反应。小金蝠蛾细胞免疫功能完善。
    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识别昆虫脑解剖结构
    陈秋燕, 常亚军, 郭倩倩, 苏冉冉, 王博, 贺静, 谢桂英, 赵新成
    2018, 61(4):  439-448.  doi:10.16380/j.kcxb.2018.04.006
    摘要 ( 1031 )   PDF (4506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雄成虫脑的结构,构建和打印脑的三维模型,并将该技术扩展应用到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上,制作这些模式昆虫脑的3D打印模型。【方法】首先采用突触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的方法研究烟芽夜蛾雄成虫脑的结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获取脑解剖结构图像,利用图形分析软件创建三维脑模型,并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三维图像打印。【结果】鉴定出烟芽夜蛾雄成虫脑及颚神经节、触角叶、视叶、前视结节、中央体和蕈形体等主要神经髓结构,并构建了三维数字化模型。首次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了烟芽夜蛾雄成虫脑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获得实体模型。并将该技术进一步应用到黑腹果蝇、西方蜜蜂和沙漠蝗,获得了这些昆虫的脑实体模型。基于脑模型,对这些昆虫的味觉中枢、嗅觉中枢、视觉中枢和学习及记忆中枢等神经髓结构做了系统比较。【结论】3D打印模型为脑解剖结构的观察提供了新形式,并提供了便利工具。3D打印所得脑实体模型大小适中,可以放在手中,任意旋转,从不同角度观察昆虫脑不规则结构的形态、位置和空间关系,也便于比较不同昆虫脑结构异同,加深对昆虫脑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的认识。
    感染和未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白背飞虱成虫唾液腺转录组比较分析
    邓瑶, 刘玉娣, 王香萍, 侯茂林
    2018, 61(4):  449-457.  doi:10.16380/j.kcxb.2018.04.007
    摘要 ( 761 )   PDF (3567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传播的主要介体,其唾液腺在取食和传毒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带毒与不带毒白背飞虱成虫的唾液腺进行转录组测序,进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表达基因,推测出唾液腺中与传毒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Ion ProtonⅡ, PGM平台进行带毒与不带毒白背飞虱成虫唾液腺转录组测序,用SOAPdenovo软件从头组装,通过blastX比对进行基因注释。采用Blast2go和Blastall软件对所测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代谢途径进行分析;釆用RPKM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带毒和不带毒白背飞虱的唾液腺转录组样本的原始数据经过软件处理后分别获得52 062和51 407条unigenes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SRS851833和SRS843978),平均长度分别为639和647 bp。通过NR数据库比对,共18 431个unigenes具有同源序列,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同源序列最多(16.23%)。所有unigenes富集到52个GO类群,240个KEGG信号通路。白背飞虱在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后,唾液腺有89个unigenes序列的表达发生变化。【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带毒与不带毒白背飞虱唾液腺转录组样本后,发现有部分基因序列的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基因序列可能和病毒与载体的互作有关。转录组数据的获得为研究与取食和传毒相关的基因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后续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柑橘大实蝇成虫在中国板栗雄花花序上的取食行为
    何章章, 华登科, 杜田华, 王福莲, 桂连友
    2018, 61(4):  458-467.  doi:10.16380/j.kcxb.2018.04.008
    摘要 ( 959 )   PDF (2619KB)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证实并探明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在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雄花花序上的取食行为,从而为柑橘大实蝇的非化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录像技术对柑橘大实蝇成虫在中国板栗雄花花序上的行为活动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结果】柑橘大实蝇成虫在中国板栗雄花花序上的取食行为分为爬行、取食、梳理和静息4个阶段,成虫的取食行为没有固定次序,除无法从静息阶段直接到取食阶段外,成虫可从爬行、取食、梳理和静息4个阶段中的任一阶段随意转入另一阶段。成虫取食行为各个阶段的频次占比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爬行>取食>梳理>静息。静息阶段平均耗时显著超过取食、梳理和爬行阶段;取食、梳理和爬行阶段之间的平均耗时无显著差异。柑橘大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之间,各个阶段频次占比和平均耗时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果证实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在中国板栗雄花花序上存在取食行为。
    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对麦田天敌瓢虫群落的影响 Hot!
    张永生, 欧阳芳, 门兴元, 戈峰, 袁哲明
    2018, 61(4):  468-476.  doi:10.16380/j.kcxb.2018.04.009
    摘要 ( 854 )   PDF (1109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麦田天敌瓢虫种群的影响,为开展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省22个县市区域的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以及田间调查的瓢虫种群数据,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使用负二项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从农田景观、非作物生境景观和区域景观3个方面分析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对麦田天敌瓢虫群落的影响。【结果】麦田瓢虫种群数量与草地的平均斑块面积(mean patch area, AREA_MN)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reaweighted mean patch fractal dimension, FRAC_AM)、区域景观的斑块丰富度密度(patch richness density, PRD)呈正相关,与非作物生境的面积加权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area-weighted mean Euclidean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ENN_AM)呈负相关。草地、聚集的非作物生境以及多样性的区域景观有利于天敌瓢虫种群数量的增加。使用草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和非作物生境的面积加权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可以预测瓢虫的发生量。【结论】作为非作物生境的草地、非作物生境的空间分布及区域景观的多样性是影响麦田天敌瓢虫发生的重要因素。
    黑毛皮蠹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及皮蠹科系统发育分析
    林爱丽, 李欣欣, 赵新成, 宋南
    2018, 61(4):  477-487.  doi:10.16380/j.kcxb.2018.04.010
    摘要 ( 824 )   PDF (5152KB) ( 4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黑毛皮蠹Attagenus unicolor japonicus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皮蠹科的系统发育。【方法】本研究利用下一代测序方法测定了黑毛皮蠹的近完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基于39种昆虫的cox1基因序列,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皮蠹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黑毛皮蠹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一段不完全的控制区,总长度为14 793 bp(GenBank 登录号: MG017450)。基因排列顺序与已经发表的大多数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相同,不具有基因重排现象。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nad1和nad2之外其他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是典型的ATN,而nad1和nad2推断的起始密码子是TTG;除cox2, nad5及nad6基因终止密码子为不完全的终止密码子T外,其他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是典型的TAA或TAG。除了trnS1之外,所有的tRNAs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trnS1缺少DHU臂而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环,不能形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trnS1的反密码子变成了UCU,而不是更常见的GCU。16S rRNA的二级结构包括5个结构域(第Ⅰ, Ⅱ, Ⅳ, Ⅴ和Ⅵ结构域),第Ⅲ结构域普遍缺失而变成一条单一的核苷酸链连接第Ⅱ和第Ⅳ结构域,共44个螺旋。12S rRNA的二级结构包括4个结构域,共27个螺旋,其中螺旋H47序列变异性较高,由一个长茎和一个大环组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皮蠹科内亚科级别的系统发育关系为:((长皮蠹亚科(Megatominae)+毛皮蠹亚科(Attageninae))+皮蠹亚科(Dermestinae))。【结论】皮蠹亚科(Dermestinae)、皮蠹属Dermestes及圆皮蠹属Anthrenus均为单系群,斑皮蠹属Trogoderma为多系群。皮蠹亚科Dermestinae和皮蠹科剩余的类群构成姐妹群。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青海省44种蚤类的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马英, 李海龙, 何建, 赵延梅, 杨汉青, 鲁亮, 刘起勇
    2018, 61(4):  488-497.  doi:10.16380/j.kcxb.2018.04.011
    摘要 ( 992 )   PDF (4228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青海省部分蚤种进行鉴定,旨在弥补蚤类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不足。【方法】通过PCR扩增3总科6科22属44种共182头蚤类标本的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约600 bp)并进行测序和比对;用K2P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测得182条COI基因序列片段(GenBank登录号: MG138154-MG138335);分析可知蚤种内遗传距离0.01%~2.90%,种间遗传距离4%~12%,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均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种间分支很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OI基因可以用于蚤类的快速鉴定。
    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
    蒋晓红, 常琼琼, 侯晓晖
    2018, 61(4):  498-504.  doi:10.16380/j.kcxb.2018.04.012
    摘要 ( 853 )   PDF (3845KB)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蠓科(Ceratopogonidae)昆虫的分类鉴定,获得更全面、细致的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 (Arakawa)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获得荒川库蠓雌雄成虫复眼、触角、口器、翅、盾板、足和生殖器等性状特征扫描电镜图共计31幅,其中包括精确的体躯量度值,如雌虫触角鞭节各节长度比值为4.80:3.22∶3.56:3.54∶3.44:3.56:3.56:3.86:7.32:6.96:7.02:7.40∶9.78,雌虫触须各节长度比值为2.90:7.47:8.07:2.58:3.92;雌雄虫翅大小分别为1.34~1.36 mm×0.56~0.66 mm和1.22~1.32 mm×0.40~0.48 mm;受精囊大小为71.87 μm×48.07 μm。观察到已知特征未被描述的细节,如雌虫小颚齿19枚,分两排排列,雄虫小颚具12~13枚细长小颚齿;雌虫小盾片梯形,具4根粗鬃和6~8根细鬃;雌虫后足距的表面具排列成扇状细毛;雌虫爪端部分叉,爪间突具4对毛状分支;雌虫受精囊表面具刻点,基孔与受精囊宽度比值约为1/9;雄虫尾叶内表面具微毛和大毛及特殊结构。发现新特征——爪毛。通过对比发现荒川库蠓性二型现象明显,如雌雄成虫在触角形态、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分布、大颚和小颚的形态及齿的数量和形状、舌的形态及翅形等性状特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为荒川库蠓的准确鉴定及蠓科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及医学意义。
    简报
    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蜡蚧菌的鉴定及对烟草粉斑螟的致病性
    周叶鸣, 郅军锐, 张鑫, 邹晓, 杨凯
    2018, 61(4):  505-510.  doi:10.16380/j.kcxb.2018.04.013
    摘要 ( 709 )   PDF (1577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对从贵州贵定松林下土壤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综合鉴定,采用浸虫法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筛选。【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真菌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测试菌株中,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22%,64.92%和77.92%,表现出较好的致死效果。【结论】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好,可用作仓储内烟草粉斑螟的生物防治资源。
    不同光周期对高粱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武德功, 詹秋文, 黄保宏, 王增霞, 黄伟东, 毕亚玲, 刘长仲, 杜军利
    2018, 61(4):  511-518.  doi:10.16380/j.kcxb.2018.04.014
    摘要 ( 816 )   PDF (1467KB)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探索光周期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的影响,构建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种群生命表。【方法】利用培养皿离体叶片法,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2L:22D, 6L:18D, 8L:16D, 12L:12D, 14L:10D, 18L:6D和20L:4D)下饲养高梁蚜,测定其体重及各项生命表参数。【结果】在12L:12D光周期时,高粱蚜的体重差(成蚜体重减去刚出生12 h内时的体重)和下代新生蚜体重最高(分别为0.485和0.043 mg);在18L:6D光周期时体重差和下代新生蚜体重值最低(分别为0.242和0.018 mg)。在14L:10D, 12L:12D, 8L:16D和6L:18D光周期时高粱蚜的若虫存活率和成虫生殖力显著高于18L:6D和2L:22D时;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净增殖率(R0)为25.90~88.14头/雌,在12L:12D光周期时的净增殖率最大,在2L:22D光周期时的净增殖率最小。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rm)为0.325~0.407;生命表参数与光周期的拟合方程预测出高粱蚜的最适光照时数为9~11 h。【结论】光周期对高梁蚜种群参数有显著的影响,光周期9~11L:13~15D最适合高粱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光照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高粱蚜种群的发展。
    目录
    61卷第4期中英文目录
    2018, 61(4):  519-519. 
    摘要 ( 455 )   PDF (490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