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鳞翅目:尺蛾科)幼虫在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上取食。灰茶尺蠖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造成重要影响。本期报道了灰茶尺蠖成虫对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pp. 565-573)。照片由陈利军于2018年6月摄于河南省信阳市震雷山茶园。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6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褐飞虱ATP合酶b亚基基因ATPSb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Hot!
    冯娅琳, 郝培应, 俞飞飞, 陆潮峰, 朱家骏, 俞晓平
    2018, 61(5):  519-526.  doi:10.16380/j.kcxb.2018.05.001
    摘要 ( 857 )   PDF (2578KB)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ATP合酶b亚基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RNA干扰技术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褐飞虱防治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根据本实验室获得的褐飞虱转录组测序数据提供的ATP合酶b亚基基因部分核心序列信息,以水稻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材料,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全长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和5龄若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并利用褐飞虱2龄若虫通过饲喂法对该基因进行RNAi实验。【结果】成功克隆了褐飞虱ATP合酶b亚基基因ATPSb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MF973493)。该序列包含一个84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80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表明,ATPSb基因的mRNA水平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以1-2龄若虫期为高,随着龄期增大呈下降趋势,在雌成虫中也随着羽化时间增加而下降,在雄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成虫。在5龄若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以胸部中为最高,头部、中肠、卵巢和脂肪体中相对表达量较低。从靶向ATPSb基因的RNA干扰第6天起,处理组中靶标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并且RNA干扰对褐飞虱若虫具有显著致死效果;在RNA干扰后第18天时,对照组个体存活率仍保持在约80%的较高水平,而饲喂dsATPSb的RNA干扰组基本无个体存活。【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ATPSb基因对褐飞虱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靶向ATPSb基因的RNA干扰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ATPSb基因可以作为褐飞虱防治的潜在靶标进行深入研究。
    荔枝蒂蛀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及表达分析
    李鹏燕, 刘艳萍, 王思威, 孙海滨, 柏建山, 彭刚, 龚雪海
    2018, 61(5):  527-536.  doi:10.16380/j.kcxb.2018.05.002
    摘要 ( 918 )   PDF (2596KB) ( 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得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3个信息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析序列和表达特征,为更好地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该虫提供必要的基础。【方法】提取荔枝蒂蛀虫触角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RACE-PCR技术获得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I-TASSER在线软件建立蛋白三维模型,用TM-align软件进行同源建模,用COACH软件推测蛋白的结合位点;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这3个基因在不同龄期(幼虫和蛹)和3日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谱。【结果】从荔枝蒂蛀虫触角中克隆了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CsinPBP1, CsinPBP2和CsinPBP3(GenBank登录号: MF093145, MF093146和MF09314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并且CsinPBP1与紫色卷蛾Yponomeuta cagnagellus PBP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2%,CsinPBP2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BP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5%,CsinPBP3与水稻大螟Sesamia inferens PBP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39%。软件模拟分析表明,CsinPBP1, CsinPBP2和CsinPBP3蛋白的三维结构分别与家蚕Bombyx mori普通气味结合蛋白2(GOBP2)(PDB: 2wc6A)、脐橙螟Amyetois transitetella PBP1(PDB: 4inxA)和家蚕PBP(PDB: 2p70A)相似度最高,分别预测得到10, 7和8个结合位点。表达谱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只在成虫触角中表达,在幼虫期和蛹期不表达,在成虫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中也不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雌虫中表达量的1.94, 28.19和32.94倍。【结论】获得荔枝蒂蛀虫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和表达分析结果提示这3个基因与雄虫感受性信息素有关。
    柑橘大实蝇气味结合蛋白基因BminOBP25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组织表达分析
    司品法, 周琼, 崔中翌
    2018, 61(5):  537-545.  doi:10.16380/j.kcxb.2018.05.003
    摘要 ( 812 )   PDF (3417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与嗅觉识别密切相关,在触角感受器淋巴液内运输外界的脂溶性气味分子顺利到达嗅觉受体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对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气味结合蛋白在柑橘大实蝇嗅觉识别中的作用及为进一步研究柑橘大实蝇嗅觉传递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柑橘大实蝇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BminOBP25,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表达蛋白;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柑橘大实蝇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克隆获得柑橘大实蝇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minOBP25(GenBank登录号:MH181875)。测序结果表明,BminOBP25开放阅读框全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7.5 kD,编码序列具有OBPs典型的6个保守半胱氨酸和6个α螺旋区域特征。在IPTG诱导下目标蛋白以6×His标签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宿主菌中得到稳定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minOBP25 mRNA在成虫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翅和产卵器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触角、头(去除触角)、足和产卵器中表达量较高。【结论】BminOBP25在柑橘大实蝇成虫触角、头、足和产卵器中具有高转录活性,提示该基因在非嗅觉组织中可能也具有生理功能,特别是可能在昆虫的取食与产卵地选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还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实现了BminOBP25基因的原核表达,为深入研究BminOBP25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中华蜜蜂半乳糖凝集素AcGalectin的表达、纯化及性质分析
    岳金金, 马宇驰, 刘全, 姜莉莉, 费东亮, 张鹤, 孙莉, 李明, 马鸣潇
    2018, 61(5):  546-554.  doi:10.16380/j.kcxb.2018.05.004
    摘要 ( 673 )   PDF (3918KB)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的功能及其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方法】提取中华蜜蜂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Galectin基因,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再依据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密码子的偏嗜性对该基因密码子进行优化、原核表达,并制备重组蛋白;最后,通过Fa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纯化的重组蛋白与纯化的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 CSBV)、慢性蜜蜂麻痹病毒(Chronic bee paralysis virus, CBPV)和残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 DWV)的结合情况。【结果】从中华蜜蜂中克隆到Galectin基因,并将其命名为AcGalectin (GenBank登录号: MG557559), 其cDNA全长为1 473 bp。AcGalectin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包含一个半乳糖识别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Galectin明显分为两簇,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的Galectin形成一个簇,而其他昆虫Galectin形成另一簇。经密码子优化后的AcGalectin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高效表达。纯化的重组AcGalectin蛋白可与CSBV和CBPV结合,但不与DWV结合。【结论】结果表明AcGalectin与蜂病毒CSBV和CBPV有结合作用。本研究为AcGalectin在CSBV和CBP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中Wolbachia共生菌的检测和鉴定 Hot!
    李菁, 汪洋洲, 张小飞, 刘津, 白明皓, 王振营
    2018, 61(5):  555-564.  doi:10.16380/j.kcxb.2018.05.005
    摘要 ( 762 )   PDF (2084KB) ( 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我国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种群中Wolbachia共生菌的感染情况,明确Wolbachia的感染类型及分布模式。【方法】对采集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5个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进行了Wolbachia感染率检测,并分别对感染个体中的wsp, ftsZ, gatB, coxA, hcpAfbpA 6个基因片段进行亚克隆和测序。分别利用wsp序列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系统(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对Wolbachia感染类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型分析。【结果】在15个供试亚洲玉米螟种群中,Wolbachia感染率为0~40.0%(5个种群中未检测到感染个体),平均感染率为11.1%。发现共感染了两种Wolbachia株系,分别命名为wOfur1和wOfur2,其中wOfur1属于A大组,wOfur2属于B大组,分别对应MLST序列型为ST352和ST37。在感染种群中,昌吉(CJ)、阜康(FK)、玛纳斯(MNS)和奇台(QT)4个种群感染了wOfur1和wOfur2两种株系,而在其余6个种群即和田(HT)、库尔勒(KEL)、莎车(SC)、疏勒(SL)、乌鲁木齐(UM)和新和(XH)中仅发现感染了wOfur2株系,并在MNS种群中发现了超感染现象,wOfur1和wOfur2两株系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2%和10.3%。基于wsp序列及MLST等位基因谱系统发育分析表明wOfur2株系与其他昆虫宿主中具有杀雄和诱导胞质不亲和作用的Wolbachia株系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我国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所感染的Wolbachia两种株系wOfur1和 wOfur2在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中的感染率和分布范围具有明显差异,wOfur2株系的感染率高于wOfur1株系,且wOfur2株系在亚洲玉米螟种群中分布更广。
    灰茶尺蠖对三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张方梅, 乔利, 潘鹏亮, 王国君, 尹健, 陈利军
    2018, 61(5):  565-573.  doi:10.16380/j.kcxb.2018.05.006
    摘要 ( 719 )   PDF (1911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有引诱或驱避活性的植物性物质,为开发灰茶尺蠖的“推-拉”绿色防治策略提供可选择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留兰香Mentha spicata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灰茶尺蠖雌、雄蛾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依浓度而变化的触角电位反应,随着精油浓度的升高,触角电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 100和100 mg/L浓度下;雄虫对土荆芥和留兰香精油的EAG值大于雌虫,对黄花蒿精油的反应则相反。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土荆芥和黄花蒿精油对灰茶尺蠖雌、雄虫定向行为不显著,留兰香精油表现为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灰茶尺蠖对土荆芥、留兰香和黄花蒿这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其中留兰香精油对其具有显著驱避作用。
    不同危害状态下寄主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比较及桑天牛对其组分的GC-EAD和行为反应
    马艳, 史黎央, 赵艺, 徐华潮
    2018, 61(5):  574-584.  doi:10.16380/j.kcxb.2018.05.007
    摘要 ( 1289 )   PDF (2393KB)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挖掘能影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桑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分析鉴定出桑天牛成虫对其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皆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且有多种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每种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都有一种或几种特有的成分。桑天牛成虫仅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蒎烯、乙酸叶醇酯、壬醛、α-萜品醇、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正十六烷6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电生理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雌成虫对壬醛的电生理反应最强,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电生理反应最强。嗅觉反应结果显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仅对桑天牛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乙酸叶醇酯则仅对雄成虫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壬醛对桑天牛雌雄成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桑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三种植物的取食选择及趋性行为反应
    热孜宛古丽·阿卜杜克热木, 曹雅忠, 张帅, 尹姣, 李雪, 李克斌
    2018, 61(5):  585-595.  doi:10.16380/j.kcxb.2018.05.008
    摘要 ( 1007 )   PDF (1752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成虫对3种植物的趋向选择性与取食偏好性的关系及其成因。【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和叶面积仪等分别测定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榆树Ulmus parvifolia、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 3种植物的趋向性和取食量,采用GC-MS分析鉴定这3种植物挥发物的成分,观测其对主要成分的嗅觉反应。【结果】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蓖麻的趋向性显著强于对苘麻和榆树的趋向性(P<0.05),对苘麻和榆树的趋向程度相当;但对榆树叶片的取食量最大(P<0.05),对苘麻和蓖麻叶片的取食量相近,雌虫与雄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GC-MS分析鉴定发现,3种植物挥发物主要成分有明显差异。嗅觉反应结果显示,在10 μg/μL浓度下,顺-3-己烯基异丁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芳樟醇、苯酚、水杨酸甲酯和β-石竹烯等化合物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力都显著强于对照(正己烷);但3-蒈烯、反-2-壬烯醛和α-水芹烯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力弱于对照,并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榆树、苘麻和蓖麻的趋向选择性不等同于取食偏好性。
    基于极端顶点混料设计优化黄粉虫秸秆饲料配方 Hot!
    李小龙, 熊晓莉, 李宁
    2018, 61(5):  596-603.  doi:10.16380/j.kcxb.2018.05.009
    摘要 ( 909 )   PDF (1505KB)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每年产生的秸秆大部分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虽有部分秸秆发酵后制成畜禽动物饲料,但研究秸秆饲料用于饲养昆虫的少见。本研究旨在拓展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利用发酵秸秆饲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进而降低黄粉虫饲养中的饲料成本。【方法】以饲养黄粉虫的常规饲料、发酵的玉米秸秆、发酵的红薯秸秆为原料,用极端顶点混料设计法,研究三者不同混合比例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指标(生物量增率、死亡率、体长、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以及生理指标〔含水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糖含量、磷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黄粉虫的最佳混料配方。【结果】结果表明,在常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发酵的玉米秸秆和红薯秸秆更有利于黄粉虫幼虫的生长。生物量增率较大的实验组,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混料配方中红薯秸秆所占比例越大,黄粉虫幼虫的死亡率趋势越大。而不同的混料配方对黄粉虫幼虫的体长和各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最佳的混料配方为:常规饲料∶发酵玉米秸秆∶发酵红薯秸秆=37.24∶20.72∶42.04。此配方饲料成本低,相比于常规饲料配方成本降低了56.94%。此配方下饲养的黄粉虫幼虫,其生物量增率可达32.52%,高于常规饲料饲喂的对照组(25.17%),且黄粉虫幼虫的死亡率低、饲料利用率高。【结论】秸秆饲料经过科学配方既降低了黄粉虫的饲养成本,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管氏肿腿蜂的交配行为
    罗丽林, 李莉
    2018, 61(5):  604-612.  doi:10.16380/j.kcxb.2018.05.010
    摘要 ( 1096 )   PDF (2080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半社会性体外寄生蜂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喜寄生于一些隐匿独栖(树干或木材)的钻蛀性昆虫,雌、雄个体高效地搜索配偶及交配策略是其种群定殖和扩散的关键。本研究记录了管氏肿腿蜂成虫交配行为的过程,分析、总结了其交配行为的特点。【方法】联合使用体视解剖镜、摄像机和昆虫行为跟踪仪3种仪器,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系统观察了管氏肿腿蜂(雌雄比为1∶1)的交配行为,对比分析雌雄蜂在整个交配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时间分配和速度变化等特点。【结果】管氏肿腿蜂的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交配中和交配后3个阶段,包括触角拍击、骑上雌蜂、游走、探测和交配一系列步骤。交配前,雄蜂在培养皿内快速游走,用触角接触和拍击雌蜂,用口器接触雌蜂;骑上雌蜂后,雄蜂在雌蜂体表游走,并仍以触角拍击和口器接触雌蜂,而雌蜂则头朝下保持静止状态;雌雄蜂交配前约历时653.617±54.160 s(平均值±SE )。交配中,雄蜂的生殖器与雌蜂结合进行交配,雄蜂前足基部呈45°搭在雌蜂腹部前端,中足和后足抱住雌蜂腹部末端,交配平均历时43.567±7.120 s。交配后,雄蜂离开示意交配结束,雌蜂仍保持静息状态(长达约172 s)。此外,雌雄蜂均行多次交配,且随交配次数增加,交配历时先增加后逐渐减少。雌、雄蜂交配行为表现为先减速后加速,在交配前、交配中和交配后雌、雄蜂行为活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111, 0.595和1.016 cm/s及2.754, 0.895和1.314 cm/s。【结论】管氏肿腿蜂雄蜂在交配过程中较活跃,暗示其在配偶搜索、识别和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该蜂室内扩繁、野外释放及复壮等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中国瓜实蝇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张亚楠, 牛黎明, 周世豪, 龚治, 李磊, 张方平, 韩冬银, 符悦冠
    2018, 61(5):  613-619.  doi:10.16380/j.kcxb.2018.05.011
    摘要 ( 889 )   PDF (1074KB)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是一种重要入侵害虫,寄主广,危害性大。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瓜实蝇种群分化和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7个主要分布省份的21个地区共190头瓜实蝇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1个瓜实蝇地理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97.08%,Shannon氏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8841,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0.12806,说明已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海南(不含三沙)、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三沙的瓜实蝇种群聚为一支,福建、江西和四川的瓜实蝇种群各自聚为一支。【结论】中国的瓜实蝇种群已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积累的变异程度有限。
    综述
    熊蜂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王欢, 徐希莲
    2018, 61(5):  620-626.  doi:10.16380/j.kcxb.2018.05.012
    摘要 ( 1246 )   PDF (855KB)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熊蜂是重要的商业传粉昆虫之一,人工驯养和应用熊蜂传粉是弥补自然传粉蜂锐减,满足现代农业授粉需求的重要举措。营养和饲料是实现熊蜂驯养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单一和混合花粉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饲料,不同氨基酸水平的饲料,以及碳水化合物饲料中添加营养元素或者蜂王浆等对熊蜂发育的影响。其中,混合花粉相比单一花粉对幼虫体重发育有促进作用;欧洲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成年蜂摄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最佳比例为14∶1;高浓度的氨基酸饲料对蜂王产卵和幼虫成熟有促进作用;碳水化合物中添加营养元素能够促进蜂王产卵,蜂群成群;饲料中添加蜂王浆能够提高蜂王存活率和产卵率。建议未来以本土熊蜂的生产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熊蜂阶段性营养需求及可能影响熊蜂发育的肠道共生菌等因素开展研究。
    目录
    61卷第5期中英文目录
    2018, 61(5):  627-627. 
    摘要 ( 474 )   PDF (476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