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悬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树上的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鳞翅目: 凤蝶科)的蛹。本期报道了柑橘凤蝶蛹发声器的显微结构及防御作用(pp. 1196‒1203)。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于2011年9月18日摄于北京。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6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西伯利亚蝗卵发育过程的比较转录组分析及滞育关联基因筛选
    赵娜, 吕雪峰, 扈鸿霞, 宋余, 蒋思涵, 季荣, 叶小芳
    2022, 65(9):  1075-1089.  doi:10.16380/j.kcxb.2022.09.001
    摘要 ( 358 )   PDF (14904KB)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筛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卵滞育基因及代谢通路,初步明确西伯利亚蝗卵滞育分子机理。【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西伯利亚蝗早期发育(ES)、滞育(DS)和滞育后发育阶段(PS)的卵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并结合文献,预测滞育相关通路并聚类热图分析,筛选蝗卵滞育关联基因,并选取其中6个重要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DS vs ES和PS vs DS两比较组分别富集到12 419和4 789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多上调表达;两比较组共表达差异基因为2 206个,主要与糖代谢、环境胁迫和生长发育相关。DS vs ES组富集最显著的GO条目为蛋白结合,PS vs DS组GO条目主要包含酶活性、细胞骨架构建及蛋白结合等过程。滞育关联基因主要集中在Wnt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通路以及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通路。6个重要的滞育关联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西伯利亚蝗卵滞育调控的重要代谢途径,并筛选出20个滞育关联基因,为后续深入研究该物种的适应机理奠定了基础。
    外源保幼激素对异色瓢虫卵巢发育及生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韩慧, 冯朝阳, 张硕, 何运转
    2022, 65(9):  1090-1097.  doi:10.16380/j.kcxb.2022.09.002
    摘要 ( 293 )   PDF (7691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外源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成虫卵巢发育以及生殖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饲喂的异色瓢虫雌成虫为空白对照组,以点滴同体积丙酮的雌成虫为溶剂对照组,对人工饲料饲喂的羽化后第2天的雌成虫点滴不同剂量(80, 120和160 ng/头)JHⅢ 1, 3, 5, 7和9 d后,解剖成虫卵巢,拍照并测量卵巢长度及其第一卵室的长度和宽度。利用qPCR分析在最适JHⅢ剂量(120 ng/头)处理后1, 5和9 d的异色瓢虫雌成虫生殖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JH受体methoprene-tolerant (Met)基因、krüppel homolog 1 (Kr-h1)基因、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基因(Vg1和Vg2)和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 Vg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点滴80和120 ng/头剂量JHⅢ可促进异色瓢虫成虫卵巢发育,其中120 ng/头剂量JHⅢ处理羽化后第2天雌成虫后7 d卵巢中出现大量卵黄沉积,与萝卜蚜饲喂的空白对照组卵巢发育状态一致,卵巢长度以及第一卵室的长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的;160 ng/头剂量JHⅢ处理则抑制卵巢发育。qPCR结果表明,120 ng/头剂量JHⅢ处理后5和9 d雌成虫中HaMet, HaKr-h1, HaVg1, HaVg2和HaVgR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丙酮处理组)均增加,其中处理后5 d HaMet, HaVg1HaVgR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8, 13.14和8.28倍,处理后9 d分别为对照组的2.36, 1.85和2.01倍,差异极显著。【结论】120 ng/头JHⅢ可促进异色瓢虫成虫卵巢发育,上调处理后5和9 d时雌成虫HaMet, HaKr-h1, HaVgHaVgR基因表达量;推测这些关键基因在保幼激素调控异色瓢虫卵巢发育及卵黄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草地贪夜蛾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6和α7亚基基因克隆及其对乙基多杀菌素胁迫的响应 Hot!
    高祖鹏, 静大鹏, 黄晓丹, 王振营
    2022, 65(9):  1098-1105.  doi:10.16380/j.kcxb.2022.09.003
    摘要 ( 285 )   PDF (6443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作为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是乙基多杀菌素的重要靶标。本研究旨在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nAchR基因,并探析其对乙基多杀菌素胁迫的响应。【方法】基于前期草地贪夜蛾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和RACE分别克隆草地贪夜蛾nAchR α6和α7亚基基因;乙基多杀菌素(0.400 mg/L)处理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48 h后,采用RT-qPCR技术检测nAchR α6和α7亚基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nAchR α6亚基基因(GenBank登录号: MT951400)开放阅读框长1 506 bp,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具有跨膜区与信号肽;nAchRs α7亚基基因(GenBank登录号: MW557608)开放阅读框长1 524 bp,编码508个氨基酸,并具有跨膜区与信号肽。根据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草地贪夜蛾nAchR亚基α6和α7具有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α家族典型特征。0.400 mg/L乙基多杀菌素胁迫48 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nAchR α6亚基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而nAchR α7亚基基因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可能作用于草地贪夜蛾的nAchR α6亚基。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靶标抗性机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肠道抗菌活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王明明, 殷鹏凯, 李铭晖, 杨自忠, 杨大松, 杨银河
    2022, 65(9):  1106-1114.  doi:10.16380/j.kcxb.2022.09.004
    摘要 ( 956 )   PDF (18899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6株致病细菌以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 3株致病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显著的18株放线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76株共生放线菌,初步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中46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多株放线菌对致病菌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超过阳性对照药。选择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18株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均为链霉属Streptomyces。【结论】喙尾琵琶甲肠道含有丰富的抗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四种农药对小菜蛾体温的影响
    田素芬, 李志华, 李元涛, 林硕, 陈艺欣, 田厚军, 胡晓汉, 王曦莹, 黄劲飞, 魏辉, 顾晓军
    2022, 65(9):  1115-1126.  doi:10.16380/j.kcxb.2022.09.005
    摘要 ( 313 )   PDF (27407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体温在其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供资料。【方法】在不同人工气候箱内温度(环境温度)下,测定小菜蛾2, 3和4龄幼虫的体温,建立各龄幼虫体温(y)与环境温度(x)的关系方程;同时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浓度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和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处理后小菜蛾3龄幼虫在不同处理时间的体温。【结果】小菜蛾2, 3和 4龄幼虫体温(y)与环境温度(x)关系方程分别为y=0.95x+1.19(r=0.9463), y=0.95x+1.18(r=0.9988),以及y=0.93x+1.45(r=0.9989),等温点分别为22.16℃, 21.40℃和21.41℃。在气候箱温度设定为15℃或40℃时,4种农药都对小菜蛾3龄幼虫体温无影响;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农药处理都可能改变小菜蛾3龄幼虫体温。对于阿维菌素,25℃下 2, 4和8 mg/L处理12 h, 2和4 mg/L处理24 h, 0.5, 2, 4和8 mg/L处理36 h以及0.5, 1, 2和8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 8 mg/L阿维菌素处理24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30℃下0.5 mg/L处理24 h及1 mg/L处理36 h 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1 mg/L处理48 h和各浓度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5℃下只有1和8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对于毒死蜱,20℃下50, 200和800 mg/L处理24 h, 100, 400和800 mg/L处理36 h时3龄幼虫体温都显著低于对照;25℃下100和200 mg/L处理12 h, 800 mg/L处理24 h, 100, 200和800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而50, 100, 200和400 mg/L处理24 h, 100和200 mg/L处理36 h及100和400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0℃下只有800 mg/L处理24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50, 100, 200和800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高于对照。对于氟虫腈,20℃下只有0.5 mg/L处理36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25℃下 4 mg/L处理12 h和各浓度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0.5 mg/L处理24 h以及0.25, 1和2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0℃下 0.25和0.5 mg/L处理12 h, 0.25和2 mg/L处理24 h, 4 mg/L处理48 h以及2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35℃下只有0.25和0.5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高于对照。对于高效氯氰菊酯,20℃下2和8 g/L处理36 h, 4和8 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高于对照;25℃下 2, 4和8 g/L处理12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 0.5, 4和8 g/L处理24 h, 1, 4和 8 g/L处理36 h以及1, 2和4 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0℃下
    0.5和1 g/L浓度处理12 h, 0.5, 1, 4和8 g/L处理24 h以及1, 2和8 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都显著低于对照。【结论】小菜蛾幼虫自律性体温调节能力低;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或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影响小菜蛾3龄幼虫的体温,影响形式随农药种类和浓度,环境温度及处理时间不同而不同。本研究拓宽了农药毒理学及害虫防治研究内容。
    草地贪夜蛾取食Cry1Ab和Cry1Fa蛋白后中肠转录组及ABC基因表达分析
    黄晓丹, 静大鹏, 张天涛, 王振营
    2022, 65(9):  1127-1135.  doi:10.16380/j.kcxb.2022.09.006
    摘要 ( 311 )   PDF (1935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揭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幼虫取食Bt蛋白后与中肠上相关ATP结合盒转运子(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使用含活化晶体蛋白Cry1Ab (LC70=240.2 μg/g)和Cry1Fa (LC70=270.0 μg/g)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喂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48 h,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中肠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利用RT-qPCR验证差异表达ABC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饲喂正常人工饲料的对照相比,饲喂含240.2 μg/g Cry1Ab和270.0 μg/g Cry1Fa的人工饲料后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中肠转录组中分别检测到1 305和1 202个差异表达基因。Cry1Ab和Cry1Fa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别有994和912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功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在最终筛选到的9个差异表达的ABC家族基因中,Cry1Ab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4个差异表达ABC基因,3个上调,1个下调; Cry1Fa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5个差异表达ABC基因,2个上调,3个下调;Cry1Ab和Cry1Fa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2个ABC基因(LOC118267200和LOC118267201)表达量均显著上调。RT-qPCR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ry1Ab处理组有3个ABC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调,2个ABC基因表达量下调;Cry1Fa处理组有5个ABC基因表达量上调,1个ABC基因表达量下调。【结论】Cry1Ab和Cry1Fa蛋白的摄入可以影响草地贪夜蛾幼虫中肠一些ABC家族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昆虫抗性产生有关。经比对后发现,ABCC家族与ABCG8基因表达量变化显著。本研究为下一步明确草地贪夜蛾体内ABC转运蛋白在Bt蛋白杀虫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合理使用Bt蛋白防治草地贪夜蛾及延缓抗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桃蛀螟CYP6AE76基因参与对Cry1Ab蛋白的解毒作用
    静大鹏, 黄晓丹, 张天涛, 王振营
    2022, 65(9):  1136-1143.  doi:10.16380/j.kcxb.2022.09.007
    摘要 ( 209 )   PDF (5355KB) ( 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取食Cry1Ab蛋白后体内CYP6AE76的过表达及对Cry1Ab蛋白有解毒作用。【方法】分析桃蛀螟CYP6AE76序列特征;利用RT-qPCR检测CYP6AE76在不同发育阶段(1-5龄幼虫)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以及4龄幼虫取食含有Cry1Ab蛋白(LC50=1.08 ng/cm2)的人工饲料3 d存活的幼虫中肠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利用RNAi饲喂法沉默桃蛀螟4
    龄幼虫CYP6AE76后检测中肠中CYP6AE76的表达量,并统计120 h后幼虫体重并计算幼虫存活率;利用RNAi饲喂法沉默桃蛀螟初孵幼虫CYP6AE76后饲喂含1.08 ng/cm2 Cry1Ab蛋白的饲料,7 d后统计幼虫体重并计算幼虫存活率。【结果】桃蛀螟CYP6AE76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572 bp,编码52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0.34 kD,属于CYP6家族基因。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 CYP6AE76基因在桃蛀螟整个幼虫阶段均有表达且在1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随着幼虫龄期增大而表达量降低;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CYP6AE76在4龄幼虫中肠中表达量最高。4龄幼虫取食含有Cry1Ab蛋白(1.08 ng/cm2)的人工饲料后,CYP6AE76在中肠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相比对照显著上调。通过RNAi沉默CYP6AE76后,桃蛀螟初孵幼虫再取食含有Cry1Ab蛋白的人工饲料后体重显著降低。【结论】CYP6AE76可能参与对桃蛀螟幼虫摄入的Cry1Ab蛋白的解毒。
    褐飞虱对五种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技术
    吴帅, 顾希, 肖彩云, 李明, 李荣玉, 廖逊
    2022, 65(9):  1144-1152.  doi:10.16380/j.kcxb.2022.09.008
    摘要 ( 276 )   PDF (1683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技术,实时掌握田间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以指导褐飞虱防控合理用药。【方法】基于玻璃瓶药膜法,研制褐飞虱3龄若虫对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5种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利用试剂盒测定的死亡率与稻苗浸渍法测得的抗性倍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验证利用试剂盒快速测定褐飞虱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
    抗性水平的准确性。【结果】处理1 h时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对褐飞虱室内敏感种群3龄若虫的LD90分别为:30.96, 92.05, 117.24, 514.21和1.24 ng/cm2。在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相应诊断剂量下,贵州省不同田间种群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在23.75%~78.75%, 25.00%~78.75%, 43.75%~88.75%, 36.25%~85.00%和18.75%~67.50%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述田间种群褐飞虱3龄若虫的死亡率与稻苗浸渍法测定的抗性倍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751~0.9754之间。通过快速检测试剂盒获得的死亡率及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贵州安龙地区(AL)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的推测抗性倍数分别为7.23, 3.68, 4.14, 4.12和31.18,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得上述5种杀虫剂的实测抗性倍数分别为6.33, 5.24, 3.71, 4.50和26.56,表明推测抗性倍数与实测的抗性倍数结果表现一致。【结论】该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通过测定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死亡率,快速评估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容器形状和出口位置对台湾乳白蚁逃遁行为的影响(英文)
    张健龙, 靳正雅, 温秀军, 陈轩, 蔡嘉诚, 王偲
    2022, 65(9):  1153-1165.  doi:10.16380/j.kcxb.2022.09.009
    摘要 ( 193 )   PDF (5846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逃离危险对集群生活的动物来说是一项重要挑战。白蚁是真社会性昆虫,群体密度较大。因此,白蚁可能进化出了特殊的策略集体逃离危险情境。【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实验室条件下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工蚁在不同形状容器(没有出口的圆形和方形容器)的逃遁行为,并调查了在有出口的情况下,台湾乳白蚁工蚁从圆形容器边缘、方形容器直角处和方形容器直角边中间的撤离效
    率。【结果】在没有出口的情况下,受惊的台湾乳白蚁立即移动到圆形或方形容器的边缘区域并沿着容器的壁移动。然而,在方形容器的直角处,逃遁的台湾乳白蚁工蚁形成明显的堵塞(直角附近的白蚁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移动速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的白蚁)。当容器上有出口时,大部分台湾乳白蚁工蚁分散在容器边缘,因此在出口位置周围未发现明显的堵塞。有趣的是,台湾乳白蚁工蚁逃出有出口的圆形容器的时间与从出口在直角附近的方形容器的无显著差异,但其从出口在直角边中间的方形容器的逃出时间更长。【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容器形状与出口位置均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逃遁行为与撤离效率造成影响。此外,白蚁使用了特殊的策略来避免多见于其他群居动物(如人类、小鼠等)的“快即慢”效应。由于白蚁工蚁没有视觉,研究白蚁的逃遁策略可为人群如何高效撤离可视度较低的危险环境提供启示。
    环丙氨嗪对鸡粪中亮斑扁角水虻生长的影响及添加活性炭对环丙氨嗪的解毒作用
    张海旭, 裴亚欣, 张继冉, 索江华, 邓新, 陈红歌, 林晖, 杨森
    2022, 65(9):  1166-1176.  doi:10.16380/j.kcxb.2022.09.010
    摘要 ( 228 )   PDF (1904KB) ( 210 )   PDF(mobile) (1904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环丙氨嗪对鸡粪中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添加活性炭对环丙氨嗪的解毒作用。【方法】使用含不同浓度(0, 0.1, 0.25, 0.5, 1, 2.5, 5, 10和15 mg/kg)环丙氨嗪的鸡粪分别饲养3, 4和5龄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统计幼虫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死亡率)变化;在鸡粪中添加不同浓度(0, 10, 30, 50, 100和150 g/kg)活性炭饲养亮斑扁角水虻3龄幼虫,测定活性炭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环丙氨嗪的解毒作用。【结果】在用含一定浓度环丙氨嗪的鸡粪饲养后,亮斑扁角水虻3, 4和5龄幼虫均表现出体节伸长,停止进食,直至死亡。鸡粪中环丙氨嗪对亮斑扁角水虻3, 4和5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值分别为0.18, 1.39和6.45 mg/kg。在鸡粪中添加量为30~100 g/kg的活性炭可以显著促进亮斑扁角水虻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解除环丙
    氨嗪对3龄幼虫的毒性,95%有效剂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值为51.83 g/kg。【结论】随着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龄期增长,其对鸡粪中环丙氨嗪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活性炭可用于解除鸡粪中环丙氨嗪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的毒性,为生产上应用亮斑扁角水虻处理含环丙氨嗪的鸡粪提供解决方案。
    多寄主型寄生蜂蝇蛹俑小蜂对新寄主的选择与适应性 Hot!
    李磊, 韩冬银, 张方平, 陈俊谕, 王建赟, 叶政培, 符悦冠
    2022, 65(9):  1177-1184.  doi:10.16380/j.kcxb.2022.09.011
    摘要 ( 294 )   PDF (1475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多寄主型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对不同类型新寄主的偏好选择与适应性。【方法】选择分别以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南瓜实蝇Z. tau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蛹为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比较研究其对上述3种寄主中其他2种非饲养寄主的选择行为、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结果】与家蝇蛹相比,以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南瓜实蝇蛹,且在南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以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瓜实蝇蛹,且在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而以家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对瓜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的选择数量以及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条件下的寄生率与子代数量上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以瓜实蝇和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分别更容易适应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蛹。【结论】基于3种蝇的生态位关系,推测蝇蛹俑小蜂偏好选择和更容易适应与其饲养寄主有重叠生态位的新寄主。
    独栖蜂黄缘蜾蠃的产卵行为及其与寄生胁迫的关系 Hot!
    林木青, 刘益帆, 吴琛帆, 束祖飞, 朱朝东, 肖治术
    2022, 65(9):  1185-1195.  doi:10.16380/j.kcxb.2022.09.012
    摘要 ( 632 )   PDF (3948KB)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独栖蜂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黄缘蜾蠃的产卵策略及其对寄生胁迫的行为响应,为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8-2020年,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使用根据公里网格方案(共计100个调查网格,网格大小为1 km2)设置的人工巢管调查了黄缘蜾蠃的产卵策略及其与寄生胁迫之间的关系。通过连续采集该蜂的筑巢巢管并饲养调查,我们详细记录了每根巢管的孵育室数量及其子代在巢管里的性比和被寄生情况,并测量了每根巢管的长度、内径和巢室结构特征。【结果】2018-2020年中,我们获得了黄缘蜾蠃筑巢的巢管达3 733根和孵育室9 269个,其中被寄生的孵育室达1 420个。黄缘蜾蠃在单根巢管内平均产2.50±1.25枚卵,构建非孵育室1.84±1.14个,其子代性比偏雄(雄∶雌=1.98∶1),并倾向于在巢管内端的孵育室产雌性卵,在外端的孵育室产雄性卵。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每根巢管的巢管内径和长度均显著地正影响孵育室数量,巢管长度也显著地正影响非孵育室数量,而孵育室数量和非孵育室数量均显著地负影响被寄生率。对子代在巢管内的性别排列模式进行meta分析表明,巢管最内端子代雌性数量显著高于最外端的,而巢管最内端孵育室的被寄生率显著低于最外端的。【结论】结果表明黄缘蜾蠃在寄生胁迫下通过在巢管内多产卵以降低被寄生风险,并可通过调节子代的性别分配模式以提高雌性子代的存活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其繁殖适合度。
    柑橘凤蝶蛹发声器的显微结构及防御作用(英文)
    杨帅, 刘栿, 赵雨菲, 孙奇, 郝祥瑜, 袁向群
    2022, 65(9):  1196-1203.  doi:10.16380/j.kcxb.2022.09.013
    摘要 ( 209 )   PDF (20884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动物界存在多种用于对抗捕食者的防御机制。一些鳞翅目昆虫的蛹在受到机械刺激时会发出蠕动的声音。【方法】在扫描电镜下对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蛹的发声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使用Audacity软件对捕获的声音进行特征分析。【结果】柑橘凤蝶蛹在腹部第4-5节和第5-6节之间的节间膜上存在发声器,有规律地发出嘶嘶声。发声器由多层甲壳素构成的刮器和板组成,刮器和板上有
    50~90个突起。当蛹的腹部被寄生蜂触角刺激30 s以上时,刮器和板会迅速相互摩擦,腹部反复摆动发出声音。蛹发出的声音是由一系列每2 000~3 000 ms发生3次的短脉冲组成的。频带很宽,主要分布在5~20 kHz范围内。新鲜蛹和越冬蛹的活性不同,声强也不同。【结论】本研究首先描述了柑橘蝴蝶蛹发声器的结构,结果支持了一些蝴蝶蛹对寄生生物进化出一种特殊的防御机制(声学防御)的假说。此外,通过比较两种生境的柑橘凤蝶蛹的声波特征,我们提出了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可以产生方言的假说。
    关键词: 
    中国北方常见芫菁分子物种界定(鞘翅目: 芫菁科)
    程海云, 段家充, 张超, 潘昭
    2022, 65(9):  1204-1221.  doi:10.16380/j.kcxb.2022.09.014
    摘要 ( 505 )   PDF (10512KB)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线粒体COI和核CAD基因片段探讨自动条形码间隔探索(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 ABGD)、广义混合Yule溯祖模型(generalized mixed Yule coalescent, GMYC)、贝叶斯泊松树进程(Bayesian Poisson tree processes, bPTP)和贝叶斯系统发育和系统地理分析(Bayesian phylogenetics and phylogeography, BPP) 4种分析方法在芫菁科(Meloidae)昆虫分子物种界定中的适用性。【方法】分别基于COI, CAD和COI+CAD串联序列数据集,应用ABGD, GMYC, bPTP和BPP 4种方法对中国北方芫菁科常见的6属(沟芫菁属Hycleus、斑芫菁属Mylabris、豆芫菁属Epicauta、绿芫菁属Lytta、星芫菁属Megatrachelus和短翅芫菁属Meloe)18个形态种进行分子物种界定,并与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COI+CAD串联序列数据集所得物种界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COI数据集使用ABGD和GMYC方法的界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而bPTP划分的物种数较形态鉴定结果多;基于CAD序列在3种单基因物种界定方法的结果中,除GMYC与形态划分一致外,其余均显示部分结果与形态划分不同。【结论】在芫菁科分子物种界定中,多基因联合序列、多种界定方法分析所得结果优于单一基因片段和界定方法的分析结果。本研究的结果为芫菁科昆虫的分子物种界定和整合分类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
    综 述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蓟马的行为调控作用及其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
    李晓维, 程江辉, 韩海斌, 吕要斌
    2022, 65(9):  1222-1246.  doi:10.16380/j.kcxb.2022.09.015
    摘要 ( 342 )   PDF (2409KB)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蓟马是多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取食和间接传播病毒给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植物-昆虫互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调控害虫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是一种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对蓟马类害虫具有引诱、驱避、抑制产卵、拒食、熏蒸毒性和毒杀作用的植物、植物提取物、植物精油和化合物,并讨论了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潜能。对蓟马具有引诱作用的主要包括27科54种植物的挥发物或精油、29种苯环类、17种吡啶类和13萜烯类化合物,可开发为诱集植物和引诱剂;具有驱避作用的主要包括16科40种植物的挥发物或精油、20种萜烯类和6种苯环类化合物,可开发为驱避植物和驱避剂;具有抑制产卵、拒食、熏蒸毒性和毒杀作用的主要有20科42种植物的提取物或精油、6种生物碱类、15种萜烯类和5种苯环类化合物,可开发为植物源农药和熏蒸剂。本文最后讨论了应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防控蓟马存在的作用效果不稳定、田间应用技术缺乏、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基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蓟马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 录
    65卷第9期中英文目录
    2022, 65(9):  1247-1247. 
    摘要 ( 112 )   PDF (498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