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79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79-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家蚕丝蛋白的合成和保幼激素的调节
郭郛, 冯慧, 吴秋雁, 钟香臣, 王敏慧, 夏邦颖, 王宗舜, 陈娥英
1979, 22(4): 369-377.
摘要
(
2219
)
PDF
(1158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实验查明家委品种的后丝腺细胞数目为1080个,在透射电镜观察下,后丝腺细胞内质网呈片层状,分布着大量的核蛋白体颗粒,细胞核内染色质成块状。用液面铺展技术显示出染色质的特别结构。每个后丝腺细胞能合成DNA0.6—0.8微克,为原来体细胞数的一百万倍,奠定了后丝腺细胞染色体的多线化的物质基础。第7天后丝腺的RNA为5.4毫克,mRNA为总RNA的1%,占细胞核RNA的2.5%,rRNA的碱基比(G+C)为53.1%,热增色效应为22.5%,融点温度?值为43.7℃。染色质丝DNA的融点温度为70.5℃,碱基比(G+C)为40.5%,并分析了染色质的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相对比值。每个后丝腺细胞合成240.6微克丝心蛋白,每个细胞每秒钟可合成6×10
8
个丝心蛋白分子。中丝腺储存的丝心蛋白为后丝腺的二十倍。 经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后,蚕的生长期延长,体重和丝腺重量、后丝腺内蛋白质和RNA含量增高,合成丝心蛋白的功能单位——多核蛋白体在量的方面也有所提高。例如在后丝腺RNA方面,雄蚕第7天增加到6.20毫克,每个后丝腺细胞能合成丝心蛋白243.6微克。因此,我们认为,外源保幼激素能促进RNA的合成,维持后丝腺细胞的正常活动,提高多核蛋白体的合成量,从而增加丝心蛋白的合成。
Select
蚕氨基酸代谢的研究——家蚕与蓖麻蚕的氨基酸和形成甘氨酸、丙氨酸的酶系比较及酮丙二酸的脱羧作用
邹柏祥, 张汉云, 林浩, 许廷森
1979, 22(4): 378-389.
摘要
(
2149
)
PDF
(1350KB) (
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有机氯杀虫剂的研究:三氯杀虫酯(“7504”)的合成、药效与生物降解试验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药剂毒理室
1979, 22(4): 390-395.
摘要
(
2216
)
PDF
(323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75年我们合成了DDT的类似物——三氯杀虫酯(代号7504)。室内药效试验结果,对家蝇(
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的LD
50
为4.89—5.89微克/头(DDT为50微克/头);用残膜法处理家蝇KT
30
为23分44秒(DDT为60分)。处理后的残膜室内放置60天,处理家蝇KT
30
为48分26秒(DDT为95分5秒)。1977年7—8月份进行了扩大药效试验。在住户和畜舍内以2克/米
2
药量作滞留喷洒,对蚊、蝇成虫的药效可维持一个月左右。 “7504”在生物体内容易降解。家蝇试验SR值为15.8(DDT为2.2)。以DDT作对比,用含相同药量100ppm的鸡饲料,任其自由取食15天后,分析DDT在鸡体内的累积量为495.5ppm;而“7504”在鸡体内则没有发现。以1000ppm的“7504”喂15天后,在胸肌及肝内仅有微量存在,脂肪内未发现,而粪便内则达167ppm。如用胶囊每天强迫饲喂2克,7天后肝脏内含0.5ppm。脂肪内未发现。粪便内达625ppm。“7504”与鸡肝匀浆,在37℃条件下培育10分钟,可降解85%以上,培育20分钟有97%被降解。
Select
国产植物中蜕皮激素的分离鉴定和对家蚕生理活性的试验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植化室激素组, 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生理室激素组
1979, 22(4): 396-403.
摘要
(
1797
)
PDF
(409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通过107种植物对家蚕的脱皮活性试验,发现唇形科植物野芝麻(
Lamium barbatum
S.etZ.)是一种新的含蜕皮激素的植物。蜕皮激素收得率是0.029%,熔点239—242℃,TLC Rf 0.5—0.6(黄绿色),并经光谱分析证明为
β
-蜕皮激素。 (2)从资源丰富的植物土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中提取了
β
-蜕皮激素,并进行了蚕用试验与推广应用研究,证明活性及效果稳定,并提出了简易的制作生产方法。 (3)在试验中发现从川牛膝(
Cyathula capitata
Moquin-Tandon)根提取的Cyasterone给蚕添食大剂量(5微克/头或以上)时蜕变为幼虫-蛹混合型,而添食小剂量(1.5微克/头)蜕变为正常的蛹。
研究论文
Select
粘虫发生数量与降雨量及相对湿度的关系
金翠霞
1979, 22(4): 404-412.
摘要
(
1832
)
PDF
(449KB) (
9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以实验室资料,阐明相对湿度对粘虫各虫态的成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从而证明,运用相对湿度或阵雨量配合蛾量进行预测是可靠的。并根据对黄淮地区第一代粘虫发生程度与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黄淮地区的阜阳、徐州、许昌、济宁四地春季第一代粘虫发生程度的预测公式。
论文
Select
茶尺蠖幼虫期的寄生天敌
胡萃, 赵启泉, 郑蕊莉
1979, 22(4): 413-419.
摘要
(
3924
)
PDF
(547KB) (
6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茶尺蠖
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系1973—75年对其幼虫期寄生天敌(寄生蜂、寄蝇及线虫)的研究结果。 从田间采集的各龄茶尺蠖幼虫中共养出五种原寄生天敌,即:二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
Apanteles
spp.),一种悬茧姬蜂(尺蠖悬茧姬蜂
Charops
sp.),一种寄蝇(平庸赘寄蝇
Drino inconspicua
Meigen)以及一种线虫(索虫),均单寄生、内寄生。1973—74年在浙江余杭寄生蜂占天敌总数的99.06%,而茶尺蠖绒茧蜂又占寄生蜂总数的95.93%。2—3龄茶尺蠖幼虫的平均总寄生率显著高于4—5龄幼虫:4—6月间通常显著高于8—9月。在4—6月间,2—3龄幼虫的最高总寄生率可超过96%,平均也达66.52%。 茶尺蠖绒茧蜂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预蛹在茶树上的茧内越冬。在平均24.1—26.0℃的室温下,接蜂至于蜂开始羽化平均需要13.5—14.9天。性比一般为53—67%。成虫寿命通常1—3天。每头雌蜂平均寄生茶几蠖幼虫11.53头。喂以蜂蜜水,雌蜂寿命增长4.65—6.93倍,雄蜂增长3.72—5.17倍;寄生能力平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能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一般寄生于1—3龄的茶尺蠖幼虫体内,老熟幼虫啮出时,奇主即告死亡。 由于茶尺蠖绒茧蜂是优势种,自然寄生率高,基本上消灭茶尺蠖幼虫于三龄,最有应用前途。本文对其优缺点,以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
研究论文
Select
内蒙古地区沙枣尺蠖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戴志一, 朱美云
1979, 22(4): 420-427.
摘要
(
1953
)
PDF
(642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文
Select
新疆荒漠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生态习性及其防制
熊光华, 管立人, 王捷, 胡永德, 瞿靖琦, 金长发, 郑善成, 胡志远, 陈时耀
1979, 22(4): 428-436.
摘要
(
2408
)
PDF
(962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木文报告我国新疆南部荒漠地区硕大白蛉吴氏亚种(
Phlebotomus major wui
)的生态习性及其防制。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野生野栖蛉种。成蛉发生于5月初,消失于9月末,共有两个高峰期,预示一年至少繁殖两代。野外各种洞穴为其栖息场所。 该种白蛉在野外活动广泛,是贴地活动的蛉种,对人有较大的趋性,但并不善于在人房内吸血,而是典型的外嗜蛉种。主要活动时间系自黄昏开始至子夜前,最适温度在24—28℃之间。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该蛉活动迟缓,数量减少;至16℃时,出洞活动终止。此蛉有明显的趋光习性,利用光诱可设计防蛉和杀蛉的方案。开垦改变原来生境面貌可导致白蛉孳生地的破坏,种植玉米,蔬菜地内已不见白蛉活动。
研究论文
Select
台湾铗蠓的生活史研究(双翅目:蠓科)
裘明华, 荣云龙
1979, 22(4): 437-442.
摘要
(
2810
)
PDF
(324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重庆地区结合室内、外的情况观察了台湾铗蠓的生活史。台湾铗蠓吸大、小白鼠仔鼠,仔兔和人的血液,碳水化合物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并不需要。雌虫吸取一份充足的血液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之间是完全一致的。半饱时,卵巢可正常发育产卵。除高级生殖营养外,尚存在着低级生殖营养。 试管饲养下,20—34℃时,多数在吸血后2—4日产卵。产卵率85—98.12%。每雌产卵24—147个,平均79.04个。 受精卵均能孵化,在水内也能正常孵化,卵对干燥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饲育期间,土壤必须保持湿润,多水对蛹期极为不利。幼虫以血粉、肝粉、蛋黄粉、酵母粉和海绵藻为食物。 幼期发育的时间:蛋黄粉培养,在7—20℃,RH66—84.5%时,自卵至成虫为136—164天,血粉、肝粉培养,在15.5—25.4℃,RH74一83%时,自卵至成虫分别为33—63和38—59天。蛋黄粉和酵母粉培养,在18—24.6℃,RH72—88%时,自卵至成虫分别为29—35和31—44天。海绵藻培养,在20—25.2℃,RH76—85%时,自卵至成虫为14—39天。
Select
甜果螨生活史的研究(无气门目:果螨科)
沈兆鹏
1979, 22(4): 443-447.
摘要
(
2980
)
PDF
(222KB) (
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蝗虫研究:贝蝗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蝗总科)
刘举鹏
1979, 22(4): 448-452.
摘要
(
2230
)
PDF
(330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文
Select
中国皮蝽科Piesmatidae简记(半翅目、异翅亚目)
萧采瑜, 经希立
1979, 22(4): 453-459.
摘要
(
2229
)
PDF
(320KB) (
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为害中药地黄的新蚧虫——背粗管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
王子清
1979, 22(4): 460-461.
摘要
(
2254
)
PDF
(94KB)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论文
Select
中国舟蛾科的新属新种
蔡荣权
1979, 22(4): 462-467.
摘要
(
1965
)
PDF
(649KB) (
9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褐菌瓢虫的两新种记述
庞雄飞, 毛金龙
1979, 22(4): 468-470.
摘要
(
2111
)
PDF
(121KB) (
9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文
Select
黄斑草毒蛾卵期天敌——黑卵蜂属一新种
陈泰鲁, 吴燕如
1979, 22(4): 471-472.
摘要
(
2429
)
PDF
(77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论文
Select
我国甘肃省鬃蚤属(蚤目:蠕形蚤科)新种记述
王心娥, 刘泉, 柳支英
1979, 22(4): 473-476.
摘要
(
1819
)
PDF
(167KB)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麦长腿红蜘蛛雄虫的新发现
卢筝
1979, 22(4): 477-477.
摘要
(
2212
)
PDF
(57KB) (
6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论文
Select
四纹丽金龟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商学惠
1979, 22(4): 478-480.
摘要
(
2238
)
PDF
(136KB) (
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