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3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3-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家蚕及蓖麻蚕后丝腺染色质的分离及其性质
张先扬, 董霖, 刘锋, 杜端杰
1983, 26(4): 359-367.
摘要
(
1628
)
PDF
(484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介绍从5龄4天的家蚕及蓖麻蚕后丝腺中分离细胞核及染色质的方法,并分析其基本特性。从家蚕和蓖麻蚕后丝腺中分离的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光谱学特性与高等动物染色质相似。比较了两组染色质的组蛋白,非组蛋白的电泳图谱,分离的染色质在一个有外源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体外系统中具有转录活性。作者比较了染色质的DNA含量与体外参入的关系,测定了能量、能量再生系统、锰离子等因素及利福霉素等抑制剂对染色质体外参入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浓度下两种染色质体外参入的时间曲线。
Select
七星瓢虫成虫脂肪体细胞核的多倍性现象
关雪辰, 陈娥英
1983, 26(4): 368-374.
摘要
(
1738
)
PDF
(404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要了解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成虫不同发育时间及不同发育部位脂肪体细胞核DNA合成的情况及激素对DNA合成的调节,我们以扫描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脂肪体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并以该虫精细胞核作为单倍体参考标准,从而计算出脂肪体细胞核的倍体值。本文对雄成虫及不同发育阶段的雌成虫脂肪体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多倍化现象发生;而且随着生殖腺的成熟,DNA 分布趋向于较高倍体。用ZR-512处理雌虫,经72小时后与对照相比脂肪体细胞核DNA合成较多,而且脏壁层脂肪体较体壁层脂肪体出现更为复杂的倍性变化,表明 ZR-512对DNA合成有促进作用。
Select
棉铃虫蛾复眼的形态及显微结构
高慰曾, 郭炳群
1983, 26(4): 375-378.
摘要
(
1725
)
PDF
(337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蛾复眼的外形约为椭球体绕长轴等切的2/5。最前和最后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50°,而最上和最下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80°,一个复眼大约包括8,900个小眼。每个小眼有一套由角膜、晶锥细胞及晶锥所组成的屈光器和分布在不同水平面上的7-9个小网膜细胞。其周围被6个次虹膜细胞所包围。两个明显可见的区域性差异为:1)复眼不同区域内小眼长度不等,背部区域最短,侧、后、腹和前各区域相继增加。2)背部区域视杆中段的横切面为矩形,其它区域的视杆为放射形。本文将小眼及其周围,从远端到基部分13个层次进行了结构上的描述。
Select
荔枝蝽象的化学不育试验
林朝森, 赵善欢
1983, 26(4): 379-386.
摘要
(
1760
)
PDF
(545KB) (
7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广东省,荔枝蝽象(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雄虫生殖细胞对噻(口替)派(硫代三乙烯磷胺)的不育作用有二个敏感期,即生殖细胞受伤害的敏感期和对显性致死突变诱发的敏感期。这二个敏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翌年2月中旬,只有在生殖细胞对显性致死突变诱发的敏感期对荔枝蝽象雄虫进行不育处理才有实际意义。2月中旬被0.6%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和正常雌虫配对后,卵的不孵化率达99.5%。2月中旬被哔噻兹[P,P-双(1-氮丙啶基)-N-甲基硫代磷酰胺]熏蒸2.6小时后再被0.2%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和正常雌虫配对后,卵的不孵化率为99.3%。这二种处理方法对雄虫的交配竞争能力和死亡率基本没有影响。雄虫被0.6%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后24小时才出现较大的不育效应。进行不育雄虫大笼(2.2×2.2×3M
3
)释放试验,当不育雄虫、正常雄虫和正常雌虫的比例为80:10:10时,上述二种方法处理的不育雄虫分别导致94.4%和96.5%的卵不孵化率。初步观察到不育卵对跳小蜂(
Ooencyrtus
sp.)的产卵量和羽化率没有影响。上面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应用不育剂防治荔枝蝽象看来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月中旬0.4%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的贮精囊中精子,发现精子密度降低、排列不整齐。浸渍雄虫的噻(口替)派水溶液浓度为1.8%时,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雄虫睾丸精子横切面,可见部分精子的轴丝遭到损伤。
Select
纵卷叶螟绒茧蜂的研究(膜翅目:茧蜂科)
陈常铭, 胡淑恒, 胡京生, 万方浩, 肖铁光
1983, 26(4): 387-396.
摘要
(
1624
)
PDF
(483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本工作研究了它的幼期形态、生物学和生态学。此蜂在长沙一年发生9代。在25℃、28℃和30℃下,全世代平均历期分别为15.95、13.36和12.64天。成虫在5—8时羽化最多,25℃下羽化率最高,15—19时活动最盛,产卵多在9—11时和16—17时。对纵卷叶螟第2、3龄幼虫寄生率最高。钻出化蛹多数在寄主第4龄幼虫期。雌蜂平均怀卵量为67±7.07粒。雌雄性比在0.5:1至2.3:1之间,以6月份最高,以后下降。寄生率随寄主密度和寄生蜂密度变化而异,曾按Holling模型测定了雌蜂攻击力。计算了此蜂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发育速度理论公式。
Select
吉安樟筒天牛的生物学
李友邦, 廖家林, 周信太, 邹小玉
1983, 26(4): 397-402.
摘要
(
1516
)
PDF
(387KB)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吉安樟筒天牛(
Oberea
sp.)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是危害樟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幼虫蛀食樟树的一、二年生侧枝或主梢,严重为害樟树幼林(但也为害数年生的大树),被害幼林林分外貌呈灌丛状,甚至死亡。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咬断落地的枝条内越冬,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平均需364天。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湿度较小的晴朗天气,幼虫生长最快在4龄至5龄,约8月上旬至10月中旬之间。 防治方法可采用越冬期搜集幼虫越冬咬掉的枝条,集中烧毁或结合幼林抚育,剪去枯梢虫害枝。
Select
旅大地区家鼠蚤类的调查研究
叶淑铭
1983, 26(4): 403-408.
摘要
(
1600
)
PDF
(336KB)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1956年3月至1958年2月旅顺和大连家鼠的蚤种、染蚤率、平均蚤数和鼠蚤的性比、指数及其与季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该地区寄生家鼠的蚤种包括不等单蚤、印鼠客蚤、具带病蚤和缓慢细蚤。在褐家鼠上不等单蚤是优势蚤种;印鼠客蚤居于次位;缓慢细蚤为数最少;具带病蚤只在大连市区和近郊发现,而不见于作为军港的旅顺地区;缓慢细蚤仅偶见于大连市区,而不见于近郊,绝大多数系采自旅顺;不同性别的褐家鼠,在染蚤率及平均蚤数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小家鼠染蚤极为罕见,上述蚤种以缓慢细蚤为主。鼠蚤性比,除缓慢细蚤外,均以雌性为多;不等单蚤在夏季时两性数量趋于相等。各种鼠蚤的指数均以冬季的为最低,春季时明显增高;作为优势蚤种的不等单蚤,春季指数最高,以后渐趋下降。
Select
我国北方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
马立名
1983, 26(4): 409-412.
摘要
(
1716
)
PDF
(224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豪猪血蜱的生物学研究
姜在阶
1983, 26(4): 413-418.
摘要
(
2005
)
PDF
(340KB) (
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侧孢芽孢杆菌对蛴螬的致病性试验
张书方, 万玉玲, 崔景岳, 王宝升
1983, 26(4): 419-425.
摘要
(
1600
)
PDF
(447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验室培养乳状菌时,分离出一批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与对照株侧孢芽孢杆菌一致,其特征与乳状菌有显著区别。这些培养菌株注射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感染率可达90—100%,喂食也有一定致病力。
Select
蘑菇跳虫一新种(弹尾目:球角跳虫科)
林善祥, 夏风
1983, 26(4): 426-427.
摘要
(
1720
)
PDF
(181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竹链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
吴世君
1983, 26(4): 428-430.
摘要
(
1577
)
PDF
(139KB) (
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异白蚁亚科的系统
蔡邦华, 黄复生
1983, 26(4): 431-436.
摘要
(
1769
)
PDF
(313KB) (
6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我国绿刺蛾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鳞翅目:刺蛾科)
蔡荣权
1983, 26(4): 437-451.
摘要
(
1956
)
PDF
(998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斜带毒蛾属记述(鳞翅目:毒蛾科)
赵仲苓
1983, 26(4): 452-456.
摘要
(
1582
)
PDF
(462KB) (
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日本刺秃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科,斑腿蝗亚科)
黄春梅
1983, 26(4): 457-458.
摘要
(
1775
)
PDF
(111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集翅棘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983, 26(4): 459-460.
摘要
(
1495
)
PDF
(161KB)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新疆埃须螨属一新种(真螨目:细须螨科)
李益群, 马恩沛
1983, 26(4): 461-462.
摘要
(
1742
)
PDF
(196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从家白蚁实验群体培育出有翅繁殖蚁
黄亮文, 陈丽玲
1983, 26(4): 463-464.
摘要
(
1888
)
PDF
(160KB)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程振衡, 江仲明
1983, 26(4): 465-468.
摘要
(
1357
)
PDF
(259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绒茧蜂属新纪录
游兰韶, 熊漱琳, 曹克诚
1983, 26(4): 469-469.
摘要
(
1204
)
PDF
(44KB)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