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4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4-04-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褐飞虱的飞翔能力
    陈若篪, 吴家荣, 祝树德, 张建新
    1984, 27(2):  121-127. 
    摘要 ( 2248 )   PDF (343KB)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飞行磨(flight mill)装置对褐飞虱的飞行能力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褐飞虱雌虫卵巢发育在Ⅰ级末期至Ⅱ级初期时飞行能力最强。种群持续飞行超过50分钟以上的个体比例占47.7%,起始飞行的低温阈值为13.2±0.8℃,最适于飞行的温度范围在22—26℃,高湿有利于飞行;当风速小于1.63米·秒-1时,可作逆风飞行,超越此值则仅作顺风飞行;光照强度对持续飞行无明显影响。褐飞虱持续飞行后由于能量的消耗体重明显下降。
    棉铃虫的呼吸代谢
    吴坤君, 龚佩瑜
    1984, 27(2):  128-135. 
    摘要 ( 2373 )   PDF (520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铃虫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当发育状态基本相同时,在同一龄期内,幼虫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直线相关;在不同龄期之间,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0.97次方成正比。幼虫的代谢速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稳定地降低。在20—3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幼虫的代谢速率约增加一倍。蛹期的代谢速率呈典型的“U”形曲线变化。从卵期及幼虫期到蛹期的呼吸商变动在0.75—0.96之间。
    人工饲料中添加脂类和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对七星瓢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
    陈志辉, 钦俊德, 范学民, 李献玲
    1984, 27(2):  136-146. 
    摘要 ( 2413 )   PDF (778KB) ( 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定量测定在人工饲料中加入埴物油和ZR512对七星瓢虫成虫(第一代)的生殖、摄食、生长、食物利用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取食加0.1%橄榄油和ZR512的人工饲料时产卵率能达到96.7%产卵前期为8天左右。如果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的玉米油或豆油时能促进雌虫产卵量的进一步增加,成虫的增重百分率随着生长天数增加持续上升,取食这种人工饲养的成虫除产卵量外,在体重、产卵前期、产卵率三方面都达到或接近取食蚜虫时的水平。 人工饲料中加入橄揽油能刺激成虫的取食,在此基础上加入玉米油或豆油能使食物转化效率显著地提高。人工饲料中加入ZR512时能阻止或打破雌虫的生殖滞育,促进生殖活动。
    粘虫蛾复眼背、腹区视杆结构的差异
    郭炳群
    1984, 27(2):  147-151. 
    摘要 ( 2356 )   PDF (1704KB)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粘虫蛾复眼背、腹区域的视杆结构具有以下主要差异:1)背方小眼视杆的长度短于腹方小眼视杆的长度。2)在横切面上,背方小眼视杆的中段近似方形。该段间细胞的视小杆为三角形,每个具有平行排列的微绒毛。整个视杆包含两个互相垂直的微绒毛轴。腹方小眼视杆的中段为风扇形。间细胞的视小杆为“V”字形,微绒毛排列不平行。3)背方小眼基细胞的视小杆几乎位于气管反光层远侧,而腹方小眼甚至延伸到气管反光层内。 在背方和腹方小眼视杆的内段,每个间细胞的微绒毛均平行,且排列在基细胞的大形视小杆周围。更深层,在其它细胞的轴突均已相继出现的水平上,基细胞的大形视小杆仍然可见。 最后,对形态上的特点,在功能上可能具有的一些意义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三种蚤生殖系统发育的细微结构:雌性生殖腺的发育
    漆一鸣
    1984, 27(2):  152-159. 
    摘要 ( 1953 )   PDF (1082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研究的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 (Schonherr,1811),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 (Rotbschild,1907)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 (Bouchè,1835)均采自贵阳市区,鼠、猫宿主体上。通过饲养与繁殖,制作从三龄幼虫至成虫成熟各发育时间的连续切片。预察了各发育时间生殖腺发育的内部结构变化,依据卵巢芽的发育、分化,末端最大卵母细胞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卵泡上皮细胞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卵泡间组织的出现,卵黄的产生、积累及卵壳物质的分泌等,将雌性生殖腺的发育分为四期10个阶段,并对雌性生殖腺发育内部结构的变化,雌蚤卵黄沉淀初期的“空位现象”等进行了分析析和讨论。
    小地老虎成虫消化系统和马氏管的形态研究
    卢筝
    1984, 27(2):  160-164. 
    摘要 ( 2442 )   PDF (312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成虫的消化系统和马氏管的形态,详细描述了消化道、唾腺和马氏管三个部分的构造。观察到有两种构造是前人有关文献中未描述过的:1.吸泵被区分为几丁质的底壁和极薄的背壁;2.唾窦背面存在有一对囊形小体,它们伸入到吸泵中。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各种神经毒剂引起毒素的产生
    张宗炳, 吴士雄, 程念胜, 姚逸红
    1984, 27(2):  165-172. 
    摘要 ( 2702 )   PDF (450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五类(七种)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对美洲(虫非)蠊测定了它们能否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DDT、溴氰菊酯及六六六均能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而E605、西维因、巴丹及杀虫脒均无此效果。纸层析及薄层层析,用标准样品(酪氨酸、酪胺、苯乙胺、L-亮氨酸及异戊胺)作比较,测定了这一产生的血淋巴中的毒素乃是酪胺,或主要是酪胺。增效试验,证明了杀虫脒与DDT或溴氰菊酯合用时,能增加酪胺的产量。讨论了这一毒素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一毒素有可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几种单胺及氨基酸的复合物,但酪胺为其主要成分。
    用山苍子芳香油防治蚕豆象
    姚康, 杨长举
    1984, 27(2):  173-181. 
    摘要 ( 2377 )   PDF (408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山苍子芳香油拌种防治蚕豆象成虫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50公斤蚕豆拌油300克两,12天后成虫死亡率达95.8%。在22—28℃下,用200ml/m3的山苍子油薰蒸8天,成虫死亡率达100%,其LC50为59.6ml/m3,LC95为134.9ml/m3。3月份在20℃下,山苍子油薰蒸成虫的LT50为177.8小时,LT95为707.9小时;在25℃下薰蒸,LT50为86.6小时,LT95为334.9小时;在30℃下薰蒸,LT50为50.1小时,LT95为141.2小时;在36℃下薰蒸,不到24小时成虫即全死。山苍子油毒杀幼虫的效果较差。此油平时可供人们药用和食用,也不影响蚕豆发芽。
    白纹伊蚊寿命的研究:实验室内雌蚊的存活
    高巨真, 曾昭玉, 薛景珉, 黄平益, 赵俊萍, 曹念厚
    1984, 27(2):  182-188. 
    摘要 ( 5588 )   PDF (443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雌蚊的存活情况,取得如下结果: (一)测定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下白纹伊蚊的半数致死期(LT50),证明此蚊的致死高温为40℃(LT50=0.90小时,致死低温为-5℃,LT50=0.85小时)。在30℃和35℃温度中,存活期直接受相对湿度的影响,湿度愈大则存活期愈长。 (二)恒温室(25±1℃;80±5%RH)内连续8年观察笼内雌蚊的平均寿命约为30—40天。雌蚊寿命可因饲养条件不同而呈现一定范围的变动。 (三)根据实验室和野外7种不同条件下的寿命数据绘制存活曲线,均呈“中间型”说明同一种群内个体的死亡速率,在早期增加缓慢,接近中期发展迅速,至晚期又迁延持久。最长寿个体的寿命约为平均寿命的2倍或2倍以上。种群的死亡过程可因环境条件恶化而加速,但这一过程无论快慢,多数个体仍表现出相对集中的寿命范围。 (四)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后,认为白纹伊蚊在中温、高湿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具有较长的寿命期,能耐受较高的饲养密度,但抗寒力较差,与埃及伊蚊的高温和低温致死点十分相近,同具暖区蚊种的特点。
    中国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郑哲民
    1984, 27(2):  189-196. 
    摘要 ( 2460 )   PDF (443KB) ( 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广西大瑶山蝗虫一新属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
    黎天山, 金杏宝
    1984, 27(2):  197-204. 
    摘要 ( 2552 )   PDF (553KB)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横断山蝗虫二新属二新种
    黄春梅
    1984, 27(2):  205-210. 
    摘要 ( 2111 )   PDF (326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西南地区刺蛾科一新属二新种
    蔡荣权
    1984, 27(2):  211-214. 
    摘要 ( 2057 )   PDF (298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点翅毒蛾属二新种(鳞翅目:毒蛾科)
    赵仲苓
    1984, 27(2):  215-216. 
    摘要 ( 2153 )   PDF (103KB) ( 5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库蚊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蚊科)
    王兴相
    1984, 27(2):  217-220. 
    摘要 ( 1925 )   PDF (236KB) ( 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库蠓属的两个新种(双翅目:蠓科)
    周际川, 李铁生
    1984, 27(2):  221-225. 
    摘要 ( 1744 )   PDF (291KB)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蚜科新纪录,3
    张广学, 钟铁森
    1984, 27(2):  225-225. 
    摘要 ( 1885 )   PDF (52KB)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筛安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
    吴世君
    1984, 27(2):  226-228. 
    摘要 ( 1974 )   PDF (128KB)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红铃虫性诱剂开口纤维剂型及其在棉田中的竞争引诱作用
    陈元光, 葛旦华, 何华雄, 王国衡, 张万里, 高深远
    1984, 27(2):  229-234. 
    摘要 ( 1876 )   PDF (372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亚东璃眼蜱各发育期体重的变化
    姚文炳, 丁玉茂
    1984, 27(2):  235-240. 
    摘要 ( 1906 )   PDF (355KB) ( 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蚜科新纪录,4
    张广学, 钟铁森
    1984, 27(2):  240-240. 
    摘要 ( 1958 )   PDF (49KB)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