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5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5-01-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大肠杆菌及聚肌胞核苷酸对柞蚕、家蚕蛹诱导产生溶菌酶、抗菌肽及凝集素的动力学
    屈贤铭, 李士云, 吴克佐, 邱雪贞, 娄艳春, 刘新垣, 祁国荣
    1985, 28(1):  1-7. 
    摘要 ( 2465 )   PDF (412KB)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肠杆菌D31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多肽。同时,溶菌酶和凝集素活性都比诱导前有明显增高.其活力高峰、抗菌多肽在第7天左右、溶菌酶在第5天,而凝集素在第3天即达最高水平。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经诱导产生的三种活性物质其活力差异不明显,但741、河四和小混品种中的抗菌多肽P9A及P9B组成比例较高。上述三种活性物质的诱导变化与性别有关,雄性高于雌性。比较了柞蚕蛹和家蚕经细菌诱导后上述三种活性物质的变化,家蚕凝集素活力很低,诱导后活力增高不明显。抗菌活力及溶菌酶活力的提高程度柞蚕也高于家蚕。聚肌胞核苷酸(Poly I:C)也能诱导两种蚕产生抗菌多肽及溶菌酶,但活力提高的显著程度都不及大肠杆菌诱导,凝集素活力变化也不显著。
    蜕皮激素与丝蛋白合成:植源性蜕皮激素对家蚕后部丝腺核酸代谢的影响
    戴玉锦, 李瑞, 张裕清
    1985, 28(1):  8-14. 
    摘要 ( 2568 )   PDF (424KB) ( 8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给家蚕五龄幼虫添食植源性蜕皮激素(以下简称MH),对后部丝腺的核酸代谢都有直接影响,但由此引起的效应却是复杂的,与添食的时期和剂量以及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五龄每天低剂量(夏蚕0.5微克/头,春蚕2微克/头)连续添食和前期一次添食(2—4微克/头)对后丝腺RNA的合成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RNA含量增长高峰是在五龄中期以后;每天较高剂量连续添食和中期一次添食,都表现为抑制作用。添食MH对后部丝腺DNA合成的影响与RNA的变化不尽一致;在每天0.5微克/头连续添食区表现出强烈的促进作用,而其余各处理区都出现明显的抑制。由此认为MH能直接作用于遗传物质DNA,通过调节有关基因的复制或者转录速度,从而对丝蛋白的生物合成产生某种影响。
    褐稻虱饲料稻株中数种氨基酸的营养效应
    张增全, 顾金炎
    1985, 28(1):  15-21. 
    摘要 ( 2222 )   PDF (386KB) ( 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初步证实饲料稻株中甘氨酸、赖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高低,同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发育进度、存活率、短翅型出现率和单雌产卵量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是褐稻虱赖以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氨基酸。
    棉铃虫的紫云英-麦胚人工饲料
    吴坤君
    1985, 28(1):  22-29. 
    摘要 ( 2389 )   PDF (486KB) ( 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不同人工饲料连续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tgera;通过试验比较,设计和发展了适合于大量饲养棉铃虫的紫云英-麦胚人工饲料。与自然饲料相比,用这种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发育快、存活率高、蛹大、成虫产卵多。已经用紫云英-麦胚人工饲料连续饲养棉铃虫16代,各代幼虫的存活率在85—97%之间,成虫平均产卵1,000多粒,孵化率不低于70%。6龄幼虫对这种人工饲料的利用和转化效率分别是26.7%和65.0%。
    苹毛丽金龟痘病毒的显微镜研究
    丁翠, 蔡秀玉
    1985, 28(1):  30-35. 
    摘要 ( 2433 )   PDF (1634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使用显微镜技术对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幼虫痘病毒进行研究。寄主受感染的部位是脂肪体细胞和血细胞的细胞质。病毒包涵体有三种形状:纺锤体、球状体、椭球体,大小分别为3.69x 6.30μ,8.10μ,7.78×9.84μ。前者中无病毒粒子存在,后二者含病毒粒子。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内,病毒粒子成熟一般需要经过六个阶段:1)在病毒基质周缘形成部分弧形囊膜;2)囊膜完全形成;3)在囊膜内产生内核物质;4)内核物质分化;5)内核外膜出现;6)单个侧体产生,病毒粒子由圆形被压抑成长圆形,最后被包埋进入球状体或椭球体的蛋白质晶格内。在包涵体内的成熟病毒粒子的大小为250 ×500 nm,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电子高度致密的内核;2)内核中的绳索物质,直径为20nm,叠成4-5折,按病毒粒子的长轴方向排列;3)内核的外膜,分为三层;4)单侧体,位于内核的凹窝处;5)囊膜和囊膜外面的球状亚单位,其直径为12nm。这些球状亚单位使病毒粒子似桑葚外形。
    温度对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胡胜昌, 贡桑
    1985, 28(1):  36-44. 
    摘要 ( 2207 )   PDF (471KB) ( 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根据作者一年来的饲养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温度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和内禀增长能力的影响,推算了麦无网长管蚜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
    蚕豆象的生物学特性
    姚康, 杨长举
    1985, 28(1):  45-50. 
    摘要 ( 2681 )   PDF (374KB)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武昌,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必须取食蚕豆花后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4月为交配盛期。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最喜欢把卵产到生长已有1l—20天的嫩蚕豆荚上,但不在豌豆荚上产卵。产卵历期约为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四龄,在豆粒内的死亡率随着单个豆粒上侵入孔的增多而增高。8月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出的成虫绝大部分藏在豆粒内越冬。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20天。成虫寿命一般为212天,最长达295天,但不能度过两个冬季。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柯礼道, 方菊莲, 李志强
    1985, 28(1):  51-59. 
    摘要 ( 2751 )   PDF (519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幼虫的形态学研究
    姜在阶
    1985, 28(1):  60-69. 
    摘要 ( 2823 )   PDF (630KB) ( 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Dermucentor nuttalli Olenev和森林革蜱Dermaeentor silvarumOlenev成虫在实验室中培养,对所获幼虫的形态特征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革蜱幼虫的一些形态变异很大,同一种革蜱采自不同地区或不同雌虫所产的幼虫的个体变异甚至比种间变异还大。所以,前人根据个别地区少量材料所描述的上述幼虫形态特征及所做的检索表,不能广泛适用。作者分析了大量材料后,找出上述两种幼虫较稳定的鉴别特征。根据假头宽和盾板长可以区分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按照肩毛(Sc)和第一对背中毛(Cd1)的长度可以把上述两种幼虫与我国北部分布的其他三种革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区别开来。
    中华白蛉的自育性研究
    熊光华, 赵佳, 葛建军
    1985, 28(1):  70-74. 
    摘要 ( 2551 )   PDF (346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现场及实验室结果表明,我国黄土高原的大多数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应属自育性品系,它通常在羽化后、吸血前经交配能依靠腹节内脂肪体发育卵泡,一般在产卵后始行吸血。其生理性状是:胃内无血、腹节内有大量块状或条状脂肪体。羽化24小时后,附腺内有暗色颗粒,卵巢内有发育的卵泡。在25℃士1℃下它的生活史分快、慢两型。快型从卵至成虫仅需44—50夭,慢型需要以四龄幼虫滞育,其长短随滞育期而定,最长的滞育期达301天。观察了白蛉幼虫在饥饿状态下对自育性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吸血白蛉与自育性白蛉的妊卵数。吸血白蛉的妊卵数约较自育性的高出1/5。这种自育性品系的中华白蛉在自然居群约内占92%、主要栖于洞穴内为野栖种类。本文对自育性中华白蛉的生态及其防制策略作了分析和讨论。
    几种环境因素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生活力的影响
    陈国定
    1985, 28(1):  75-79. 
    摘要 ( 2155 )   PDF (293KB) ( 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就寄生人体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酸碱度中的存活时间进行了观察。 在36℃,高湿的环境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成虫的存活时间分别达94和95小时。高温与干燥对其生存不利。两种蠕形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都强于碱性环境,特别皮脂蠕形螨更为突出。
    棘跳虫属一新种(弹尾目:棘跳科)
    林善祥, 夏风
    1985, 28(1):  80-82. 
    摘要 ( 2384 )   PDF (461KB)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广东省南昆山蚱科一新属一新种
    梁铬球, 郑哲民
    1985, 28(1):  83-84. 
    摘要 ( 1880 )   PDF (109KB) ( 5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葫白蚁新属及二新种(等翅目:白蚁科:象白蚁亚科)
    李桂祥, 平正明
    1985, 28(1):  85-90. 
    摘要 ( 2218 )   PDF (360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片角叶蝉科一新属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葛钟麟, 方庆权
    1985, 28(1):  91-93. 
    摘要 ( 2151 )   PDF (153KB)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云南瘿绵蚜科新种与新纪录(同翅目:蚜总科)
    张广学, 钟铁森
    1985, 28(1):  94-96. 
    摘要 ( 1951 )   PDF (191KB) ( 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瑞夜蛾眉一新种记述(鳞翅目:夜蛾科)
    陈一心
    1985, 28(1):  97-98. 
    摘要 ( 2123 )   PDF (86KB)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羽毒蛾属记述(鳞翅目:毒蛾科)
    赵仲苓
    1985, 28(1):  99-103. 
    摘要 ( 2125 )   PDF (374KB) ( 8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985, 28(1):  104-106. 
    摘要 ( 2133 )   PDF (176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41801的杀虫活性及其对胆碱酯酶的抑制
    王文丽, 王秀玲, 毕富春, 魏云亭, 唐除痴
    1985, 28(1):  107-110. 
    摘要 ( 1742 )   PDF (183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黑翅土白蚁生殖级幼蚁龄期划分及幼蚁发育与有翅成虫分飞的观察
    刘源智, 唐国清, 潘演征, 陈良德, 何永忠
    1985, 28(1):  111-114. 
    摘要 ( 2432 )   PDF (188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稻红瓢虫的食性及其分类地位
    江永成, 舒章明
    1985, 28(1):  115-117. 
    摘要 ( 2227 )   PDF (154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紫茎甲转主为害杉木、楠竹
    张宗福
    1985, 28(1):  118-119. 
    摘要 ( 2285 )   PDF (151KB)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